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楷模心得體會優秀6篇

心得體會 閱讀(3.2W)

大家要知道心得體會是一個記錄我們感悟的文體,心得體會的使用情況,在當下社會極爲常見,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楷模心得體會優秀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楷模心得體會優秀6篇

楷模心得體會篇1

他潛心鑽研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作物病蟲害的重大課題,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應用於農業實踐以億畝計;

他帶領團隊紮根邊疆村寨,用科學知識幫助農民發展致富產業,用“神奇土豆”“有機三七”、院士指導班等帶動一個個村寨擺脫貧困;

他出身農家,對土地和農民有深情厚誼,懷抱“讓農民過好一點”的樸素願望,被人稱爲“農民院士”,而他自己說“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一位“頂天立地”的農業科學家,一位脫貧攻堅主戰場的奮鬥者,一位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共產黨人。

(小標題)一道考題,促使他攀登農業科學高峯

三十多年前的一道考題,冥冥之中決定了朱有勇爲農業科學奮鬥的一生。

1982年,朱有勇參加研究生面試。後來成爲他導師的段永嘉問道:“追溯世界農業歷史,依靠化學農藥控制病蟲害不足百年,在幾千年傳統農業生產中,人們靠什麼控制病蟲害?”

這一問把他問懵了。

那個年代,農作物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容易發生病蟲害,致使農藥用量大幅增加,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糧食生產構成潛在危險,水稻稻瘟病即爲典型。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提出了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

1986年,朱有勇在雲南省石屏縣田間考察,偶然發現“當地農民用雜交稻和糯稻間種,稻田很少發生稻瘟病”。難道稻瘟病發病率跟水稻品種的多樣性有關?循着這個思路,他開始了利用生物多樣性防治病蟲害的研究。

楷模心得體會篇2

拉齊尼·巴依卡,是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的護邊員。從他的祖父開始,三代人克服種種艱難困苦,在帕米爾高原上爲國守邊護邊。

2021年1月4日,他爲了救助一名落水兒童,不幸犧牲,年僅41歲。當地政府爲表彰拉齊尼與祖父三代人爲國守邊護邊,曾專門在他家設立了一間小型展覽室。這些天,常有當地羣衆來到這裏悼念、緬懷拉齊尼。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和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家共處一個院子。院子的中間就是這間小型展覽室,裏面陳設着拉齊尼與祖父三代人受表彰的證書和珍貴照片。家族第二代護邊員、父親巴依卡常來這裏,也暗自落淚,他說:“我腦子裏、心裏疼得很,我兒子乾的(這個救人)的事是最好的事。我兒子去世的時間,這個(被救)的小孩子沒有死,他(這個孩子)也是我兒子。”

1月4日,喀什市下着大雪,氣溫零下8度。中午,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經過學校人工湖時,發現一名男童掉入冰窟。拉齊尼立刻踏上冰面,伸手去拉落水的男童,沒想到冰面突然坍塌,他頓時跌入冰冷刺骨的湖中,但他仍舉起雙手奮力託舉着男童,並拼盡全力把男童推向冰面。在聞訊趕來的救援人員的努力下,這名5歲男童獲救了,但拉齊尼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41歲。

提孜那甫村緊挨邊境線,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拉齊尼一家是世世代代在這裏生活的牧民,從他爺爺開始,他們一家三代爲祖國護邊70多年。2004年,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從父親手中接過護邊的“接力棒”,至今也有16年了,他被大家稱爲“帕米爾雄鷹”。他(拉齊尼)生前接受採訪時說:“小時候爸爸去巡邊,每次都要一個月,他告訴我,沒有我們祖國邊境的安寧,哪裏有我們的牛羊,你長大以後也要保護好祖國的邊境。”

“這輩子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以前經常說的一句話。16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新疆紅其拉甫邊防連戰士肖瑤回憶說:“在巡邏路上,我們每次都要穿越很多冰河,每次穿越冰河之前,他(拉齊尼)都要自己先過去,試一試這個水(位)高不高、水流急不急,他確認安全之後,才組織我們戰士,還有其他護邊員,一個一個安全過去。”

2018年,拉齊尼多了一個新身份——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每次巡邊放牧,都要到牧民家裏走訪調研,聽取意見和建議,把基層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再把兩會精神傳遞到基層牧民家。三年來,他提交了十三份議案。犧牲前幾天,他還在精心準備今年全國兩會要提交的議案。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阿力甫·木沙說:“這個是他今年要帶到全國兩會的議案,他還是特別關注邊境方面措施的投入力度。我認爲他是咱們全國人大代表的驕傲,他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他是‘帕米爾高原的雄鷹’。”

拉齊尼爲人樸實、正直,一生對待工作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因此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愛國擁軍”榮譽稱號和“全國愛崗敬業道德模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他的兒子拉迪爾·拉齊尼說,父親生前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兒子將來考上大學,併成爲一名邊防軍人,繼續守好祖國的邊境線。“爸爸說你一定要守好我們的邊境。我想說,爸爸請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把他的要求都實現,然後我也做像他一樣的英雄。”他說。

楷模心得體會篇3

身患重病,他卻爲工作3次推遲手術治療,掃黑除惡保百姓平安;榮譽面前,他淡泊名利,把民警的成長當作對自己的最高獎賞;面對羣衆期盼,他不忘初心,以鐵一般的擔當,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他是福建省寧德市局蕉城分局副局長楊春。今年1月23日凌晨,楊春因突發心肌梗塞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9歲。從警28年來,楊春肩上扛着使命、心中裝着人民,卻極少爲自己考慮,他以“無我”之境彰顯了人民公僕本色,用生命詮釋了新時代幹警的價值追求。

“有人認爲信仰和忠誠很抽象,但在楊春身上,我們可以真實地看到信仰如堅石、忠誠永不變。”蕉城分局局長黃經祿說,楊春二十多年如一日忙碌地工作,詮釋着一名共產黨人的忠誠和擔當。因爲心中有民,所以心中有戒。楊春常跟民警說:“人都有私心,但私心太重就會迷失本心。我們都是頭頂國徽的人,辦了‘金錢案’‘關係案’,我們就是歷史的罪人。”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楊春同志從警28年,一直奮戰在打擊犯罪最前沿、掃黑除惡第一線。他堅守初心、對黨忠誠,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恪盡職守、敢於擔當,在重大考驗和艱鉅任務面前不退縮;嫉惡如仇、敢於鬥爭,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心繫百姓、牢記使命,用真情和實績迴應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

英雄已逝,爲民精神永不磨滅。保一方平安是天職,促一方發展同樣是使命。在許多急難險重的中心工作中,楊春總是勇於擔當,善作善成。同事們說:“楊春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刑警的使命是破案,初心是爲民。”

楷模心得體會篇4

“治癒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

“治癒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對患者的關心不僅僅體現在治好他們的病痛,更如同親人一般,時刻給予他們溫暖,爲他們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

1993年年底,雲南省文山縣有一位女生在臨近大學聯考前不到半年,被診斷患了麻風病,李桓英得知情況後非常着急,趕去爲她仔細檢查:“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週就失去傳染性,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放心吧。”

李桓英還鼓勵她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不能自暴自棄。因聯合化療中有一種藥物會造成皮膚染色,李桓英又與當地醫生一起,爲這位女學生設計專門的治療方案,並請當地的醫生一定要保證她的治療,不要影響學習。過後,李桓英仍然惦念着這位女學生,曾多次打電話、寫信詢問她的情況。後來,這位女學生真的考上了大學,並在畢業後成爲一名教師。

麻風病是一個“窮”病,大多數麻風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他們關懷和體貼。

2007年3月,熱研所麻風室接診了一位24歲麻風患者小馬,小馬生長在一個麻風病高發家庭,家裏有5人患麻風病。李桓英無條件接收了這一家5位患者來京免費治療。經過兩年的治療,他們的麻風病已基本治癒。一次複診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馬的手已破潰感染,並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据。“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爲他的將來着想。”她既着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給了他們。

有條件幹,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幹。行醫70餘年,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風格。

在深入麻風病區的途中,由於山高路險,道路崎嶇,她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

她遭遇過最嚴重的翻車是從翻滾的汽車前窗擋風玻璃甩出去10多米,躺在覆蓋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過去。連車帶人滾下坡底的同志們從車中爬出來,大聲呼喊她。她才反應過來連聲呼喊:“我在這裏!”但是她爬不起來,李桓英歪頭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紅鮮血。這次車禍導致她兩側鎖骨和3根肋骨骨折,頭部外傷縫了7針。大家都勸她好好休養,她卻纏着厚厚的繃帶、打着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2015年,已是94歲高齡的李桓英,不顧膝關節手術後的行走不便,再次來到雲南。一進寨子,那些當年經她治癒的麻風病康復者就像見到了親人,眼含激動的淚水,撲上來就喊:“李媽媽,您回來了!”他們的子孫聽說李桓英回來的消息,也紛紛請假,從打工的城市趕回寨子,只爲見上李桓英一面。在他們心中,李桓英就是改變她們命運的“貴人”。

楷模心得體會篇5

一年多了,她走了一年多了,但是她的點點滴滴仍然留在了百坭村……

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的村委辦公樓內,保留着她生前辦公、生活及學習時的模樣;村委廣場的宣傳欄上,是她的事蹟介紹以及她生前、犧牲後獲得的榮譽;村委崗位情況顯示欄,她的名字仍在,只是顯示爲“請假”。

在百坭村村民心中,她只是“請假”了。

她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原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風華正茂的年紀,她選擇泥濘,告別繁華;青春正盛的歲月,她紮根基層,反哺家鄉。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使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直到今天,回想起當時得到她出事的消息,百坭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仍然感到悲痛。2019年6月17日凌晨,他們的第一書記黃文秀在從百色市返回樂業縣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她走了,她用生命書寫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

她走了,她申請的項目、要修的路、要建的幼兒園、要帶村民脫貧致富的目標沒有變……

一年多來,百坭村兩委幹部接過黃文秀的接力棒,制定了文秀扶貧產業路“139”產業發展規劃,成立百色秀起福地百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了“秀起福地”“百坭”“秀美百坭”3個商標,依託特色產業打造了山茶油、山泉水、茶葉、砂糖橘、蜂蜜、清水鴨等“秀起福地”系列農產品,壯大村集體經濟。

“文秀書記雖然沒有見到通車的這一天,但修路的項目是她申請來的。修好產業路、帶動產業發展是文秀書記的遺願。”黃文秀的接棒人、百坭村現任駐村第一書記楊傑興說。

2019年年底,一條長22公里,寬4.5米的水泥路正式通車,被命名爲“文秀產業路”。

2020年廣西教育廳下撥了200萬元資金,直接用於百坭村建公辦幼兒園,今年9月份就能投入使用了。

2019年,百坭村實現整村脫貧。2020年年底,百坭村所有貧困戶脫貧摘帽。金燦燦的砂糖橘、八角飄香、杉木成林……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村民如今的好日子,和黃文秀在任時爲百坭村打下的脫貧基礎是分不開的。”周昌戰說,經過努力,全村種植杉木從原來的8000餘畝發展到2萬餘畝,砂糖橘從1000餘畝發展到2000餘畝,八角從600餘畝發展到1800餘畝。

村民班統茂說,百坭村以前也種砂糖橘,但種植技術跟不上,沒銷路,掙不了多少錢。黃文秀到任後爲村裏聯繫公司,請技術人員到村傳授技術,幫村民建起標準化果園,又積極探索網上銷售路徑,建立起百坭村電商服務站。

如今,百坭村逐步完善了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實施村莊美化、文明新風等鄉村振興工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黃文秀生前的夙願一一實現。

楷模心得體會篇6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爲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爲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爲“校園媽媽”、“張媽媽”。張桂梅爲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爲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她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幸運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老師的生命價值觀非常清晰。

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爲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爲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爲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__”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大家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__”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