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傳記類讀後感模板6篇

心得體會 閱讀(1.84W)

其實寫讀後感是很多人讀書之後都會進行的任務,我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寫明自己的觀點,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傳記類讀後感模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傳記類讀後感模板6篇

傳記類讀後感篇1

比爾蓋茨並不是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他的家十分平凡。但他從小就十分聰明,熱愛讀書。

有一次,學校決定舉行爲期一週的 50 英里徒步行軍,比爾蓋茨和愛德蒙站在隊伍的前面,昂着頭,挺着胸,覺得自己像一個準備奔赴前線的小戰士。老師們爲了考驗同學們,所以挑了一條最難走的路。隊伍出發了,但是比爾蓋茨的新筒靴不太合腳,走路的時候,腳被磨得很疼,靴子就像長了牙齒一樣,每走一步,就向他的腳咬一口。他不得不慢下來,一瘸一拐地走着。第一天,它們按計劃走完了 8 英里,老師就給小蓋茨做了檢查,發現,他腳上的兩個水泡都磨破了,靴子裏沾滿了斑斑血跡,連腳趾上都磨起了不少水泡。能堅持住嗎?小夥子。小比爾堅定地回答:能!最後,他又走了一段路,可是他的傷口發炎了,纔不得不回家去。

看了《比爾蓋茨》,我學會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像比爾蓋茨那堅定不移、堅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傳記類讀後感篇2

居里夫人,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原名瑪妮雅·斯可羅多夫斯基,遠及波蘭。1891年去巴黎大學學習,1895年與法國物理學家比埃爾·居里結婚他們共同對法國物理學家柏克勒爾首先發現的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先後發現釙和鐳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逝世後,他繼續研究放射性元素並獲得很大成功。因放射性現象的忠言貢獻,於1903年居里,柏克勒爾共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又獲諾貝爾化學獎。居里夫人著有《放射性通論》、《放射物質的研究》等。1995年4月居里夫人的骨灰被移入巴黎市的先賢祠。

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裏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爲盛名所顛倒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位淡泊名利思想的高尚之人。他把榮譽和名利淡滑到了簡直一錢不值的地步。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去給人一種全不在意的印象。有時不相識的人問她:“你是居里夫人嗎?”她總是平靜地回答:“不是,你認錯了。”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獎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大吃一驚,忙問:“居里夫人,現在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着它,否則將一事無成。”居里夫人一生敬業,對人類社會無私奉獻。她的這種精神,令世世代代的人們所敬仰。

居里夫人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全心全意的傾注到了所從事的科學研究和實驗上,從不爲金錢所累,不爲名利所累,不爲榮譽所累,不爲別人的非難所累。當居里1900年擔任了巴黎大學物理講座講授時,他提出申請需要一個實驗室,哪怕一間實驗室就足以。是就是這樣一個起碼的要求,卻終生也沒有實現。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實驗過程,是在一個簡易的木製小棚中所完成的,地上鋪着瀝青,房屋漏雨,進行化學處理時,有毒氣在房間瀰漫。在時間上最簡陋的環境條件下,她創造出了世界奇蹟。

居里夫人是個勤儉節約,珍惜時間的人。她與丈夫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子只放了兩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她丈夫覺得兩把椅子未免太少了,建議她多添幾把,說是來了客人好讓人家坐一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了。爲了多一點時間搞科學,還是不添了。”幾年之後,他們也沒有給自己的新房增添一把椅子。從190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以增加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過着十分簡樸的生活。她作物理和數學算式,總喜歡用從國外帶回來的菜單的背面書寫。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有的人說她吝嗇,可是就利夫人卻認爲:吝嗇有理。因爲,在科學家的眼裏,時間比什麼都寶貴,而勤儉節約,自然純樸是一種美德。

總是,居里夫人是一代巾幗英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可以作爲我們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樣!

傳記類讀後感篇3

居里夫人,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她樸實的身影,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儘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但身爲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鑑。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啓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格的。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爲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一個塑造人的殿堂。

後來,爲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社會的複雜,人性的複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去認識一個人,透析一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生活上,他們幾乎毫無要求。但在這兩名學者,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的。在他們心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又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並把世界上第一顆純鐳捐獻給了國家,捐獻給了世界。

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一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僞學者。

不僅僅是對於科學而言,對於世上的所有事情,都是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而在等待收穫的這條漫漫長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二字。許多人因爲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敗了幾次後,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後,搖搖頭,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許成功就僅僅離你是一步之遙,而你不願再走了;或許成功就在你身旁,而你不願側身尋找;或許成功就在你頭上,而你不願擡頭望望。殊不知一切的或許就在你回頭返回的那一刻,灰飛煙滅了。

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成功其實離你只有一步之遙。

傳記類讀後感篇4

在《名人傳》的前言裏,有這樣一句話:歷史與考據不是羅蘭在書裏要關注的重點,他的目的。是給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滅的人提供鼓舞和勉勵的源泉。顯然,這些英雄們的傳奇一生或堅強一生都無時不刻在激勵着我們。

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貝多芬一生所追求的是歡樂,但世界不給他的,也是歡樂。於是,一個不幸的人,他貧窮、殘廢、孤獨,一個痛苦的人,世界吝嗇地不給予他歡樂。而這位音樂巧匠,他擁有扼住命運喉嚨的力量,他把他的痛苦鑄成了歡樂,帶給人間。正如他所說的:“用苦痛換來歡樂”這句話,濃縮了他的一生,也成爲了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

而米開朗琪羅的一生,又有不同的力量,他是一個天才,但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也毀於戰亂,家族對他的無窮無盡的索要讓他幾近絕望。他一生都生活在枷鎖之中——他被一個枷鎖控制,等他掙脫之後又被另一個枷鎖控制。而他長溘的那一天卻又是和平天國的第一天。他安心了,幸福的靈魂,時間在其中不在流逝!

貝多芬的痛苦是在盛年遭遇病魔,米開朗琪羅的痛苦是被枷鎖控制,那麼托爾斯泰的痛苦則是在於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曾經痛苦地問過自己:“托爾斯泰,你是否按照自己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不堪地回答道:“我羞愧難當!我有罪!我應該受到輕蔑!”而在他死斯將至的時候,他發出了一聲痛苦的疑問:“大地上有千百萬的人在受苦受難,可你們爲什麼全都在此照料唯一的列夫托爾斯泰呢?”托爾斯泰不想虛度年華,而現實卻背道而馳,這也是痛苦的來源,更是他對蒼生的疑問。

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在奮鬥之中,命運從來都由每一個人自己掌控。

傳記類讀後感篇5

讀完了羅曼·羅蘭所寫的《名人傳》片段後,我才真正地找到了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貝多芬——一位著名的德國音樂作曲家,他的一生是多麼艱難:他10歲喪母,獨自一人外出謀生。

當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戀愛失敗,又患上了耳聾的疾病,這對作爲音樂家的貝多芬來說無疑是無法彌補的災難。這不僅影響了他的工作,是他從此只能過着孤獨淒涼的生活,還可能是他受到敵人的污衊和滿懷敵意的城市維也納的攻擊……然而,他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坐在鋼琴前,創作了不朽的《歡樂頌》。

我國先哲孟子曾說過:“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確,貝多芬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成爲偉人的。這就像羅曼?羅蘭所說的一樣:“英雄的偉大並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

是的,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們不去抱有幻想,直麪人生;也爲有與苦難搏鬥,才能是人經受住菜枯的命運。爲人之所以稱之爲爲人,就是因爲他們的生涯往往是長期飽受磨難的,身心常常遭受到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吆喝一切的憂患才促使他們成功,才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就染上了一中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然而那女孩並沒有灰心,一直努力着。在一次次地從輪椅上站起又一次次地摔倒在地上後,她竟然成功了,她終於能獨自站起來了!

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儘管她經理了許多難以想像的挫折與磨難。最後終於成爲了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就像梁啓超所說的:“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的最高學府”,他們之所以被稱爲“偉”,不僅僅只是因爲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真正的偉大則是他們勇於、敢於植棉曲折、苦難的人生的精神。夜種精神就好比一隻大手,緊緊地握住了名譽的咽喉,是生命的爲大得以展現,是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

這精神就應該是我們所尋找的吧!這精神也應該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吧!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定能衝出黑暗;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定能走向成功!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傳記類讀後感篇6

暑假期間,我讀了《世界名人傳記-陳景潤》這本書,感觸很深。他冒着政治風險,頂着壓力,面壁10年研究出的 歌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給迷茫的一代青年樹立了榜樣,指明瞭人生的方向。陳景潤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以及他廣泛久遠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學術領域。他影響了一代人乃至一個時代。

陳景潤小時侯學習很刻苦。他平時不愛講話,但在課堂上總是積極舉手搶着回答問題,討論數學的時候,臉上充滿靈氣。我以前卻不愛舉手回答問題,認爲會了就行了,有時認爲舉了手老師也不一定叫我,所以練習發言的機會就少了。老師給我指出這個問題後,我也認識到自己表達能力確實退步了,因此在上學期我也積極舉手,但和陳景潤比起來還差得很遠

我也愛看書,比如:?三十六計?就看了好幾遍,但我看書的時間每天不固定,有時多,有時少,有時還不讀。所選書的種類也比較少。爲了練習口語表達,老師建議我在家讀書時要大聲,但我總是不好意思讀出聲。媽媽跟我說: 爲了提高能力,要戰勝自己。以後,我要多多讀好書,多多積累知識,多多鍛鍊能力。

我現在年齡雖然很小,但我的生活條件比陳景潤小時侯好多了,因此,我要刻苦學習,將來也做個想他那樣爲國家爭光的中國人

同學們知道陳景潤爺爺嗎?他曾經創造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牀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着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被國際數學界譽爲陳氏定理。

陳景潤爺爺有着如此偉大的成就,但他的少年生活並不一帆風順。他10歲時,母親突然病逝。正需要母愛溫馨的年齡,他卻永遠失去了母親,他品嚐了人生的沉重和悲傷,爲此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刻苦鑽研,不讓母親失望。最終,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身爲90後的我們,身邊有自己親愛的母親,過着優越的生活,爲什麼和他的勤奮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即使我們不像他那樣廢寢忘食,也應該在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課後認真複習,遇到難題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還可以隨時上網來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空缺。然而,在我們中間就有這樣一些同學,他們上課說話,不寫作業,甚至還迷戀網絡遊戲,荒廢了學業,這都是因爲他們不能安心去做每一件事,缺少陳景潤爺爺那種專心致志、刻苦鑽研的精神。

長江後浪推前浪,每一代青少年都應該帶給每一個時代活力和動力。我們的任務是勤奮學習,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像陳景潤爺爺一樣爲祖國作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