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五篇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範文2021

心得體會 閱讀(1.55W)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五篇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範文2021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五篇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範文2021


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1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的仁愛、禮儀和君子之道早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儒家文化已深深的溶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但這樣一位“至聖先師”,也是由一個平凡的人逐步成長起來的。
 
  孔子誕生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故去了。後來,他到周去學禮,回來後門下的學生就多了起來。這時的孔子,一心一意想要推行他的仁愛、禮儀,在他三十五歲時,終於升任了大司寇,主管禮儀。齊魯夾谷會盟時,孔子恰好監理典禮事務,臨行前他建議魯君帶左右司馬,以備不測。會盟時,齊方表演刀劍亂舞,孔子唯恐其傷及魯君,立刻揮袖制止。齊方又叫小丑和美女上臺表演,他們對魯君做出了輕漫的舉動。孔子見狀,怒斥伶人,司法官即將其腰斬。由於孔子膽識過人,義正辭嚴,令齊景公十分不安。爲表歉意,齊國將之前佔領魯國的土地全部歸還給魯國。
 
  然而,由於與當權者政見不合,又不滿魯定公沉溺酒色,孔子終於去職離鄉,開始了漫長而坎坷的“周遊列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深知自己“任重而道遠”,他周遊列國,是爲了尋找與他政見相合的當權者,來傳播仁愛和禮儀。他不爲獨善其身,而是爲了“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在衛國,他因衛靈公愛慕美色、不理政事而失望離去;在宋國,被想加害於他的司馬桓魅趕了出去;甚至在鄭國,孔子與其弟子失散。有人對其弟子子貢說:“東門外有個人,額像堯,頸像皋陶,肩像[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地址]子產,腰以下比禹短三寸,沒精打采,像只喪家狗似的。”子貢聽後非常生氣,便將此事稟告孔子,沒想到“至聖先師”孔子欣然笑道:“我的長相倒未必真像聖賢一樣,但說我爲推行仁愛、禮儀的大道,落得無處藏身,像喪家狗似的,這一點倒真的不錯,真的不錯!”只有偉大的人格才能擁有這樣海納百川的胸懷,才能具有這樣榮辱不驚的境界。
 
  經過陳蔡之難後,孔子終於回到了魯國。而魯國依舊不用孔子,他也無心出仕,遂開始修《詩》、《書》,定《禮》、《樂》,編《春秋》,又十分喜歡研究《易》。另外,作爲教育家的孔子因材施教,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這些人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面有所成就,成爲當時知識階層的中堅力量,並且彙集成了儒家學派。直至今日,還影響着中國人的方方面面。
 
  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2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變成了一個不敢夢想,害怕失敗的人。面對心嚮往之的事物我退卻了,漸漸的學會用“無所謂”三個字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失落與難過。有時候,當我無法不面對污濁的空氣,擁擠的空間,我發現我再也找不回當年那個呼着“小時不識日”的我了。
 
  而這種心態,在遇到孔子的時候發生了轉變。我開始相信有那麼一種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卻還在用自己的心爲這個日漸不堪的社會做着奉獻,還在爲類似“挾泰山以超北海”的夢想堅持着。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從來沒有一個人像荷蓧丈人那樣用犀利的語言抨擊我的夢想,因爲我沒有夢想,準確地說,是沒有擁有靈魂的夢想。
 
  曾幾何時,我也“傻傻”地去給老人讓座,在地上撿了錢去交給警察叔叔,看見同學抄作業會嚴厲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車會裝睡覺,看到同學抄作業會走過去笑着對他說:“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隊的我也不會管,對着不喜歡的事我會笑,對着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當我以一個“完美無缺”的姿態重新站起的時候,我以爲我不會再受傷了。可是,我錯了,我躲不了。我終歸不能像孔子一樣喊出:“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在一個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公平難覓的年代,說出這樣的話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讓我敬佩。因爲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愛人”。我無數次地希望這個世界充滿仁,可是太難了,現在尚且做不到,更何況孔子所處的時代?於是我想起一個面色枯槁卻神情依然煥發光彩的人,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說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當他面對外界“今之從政者殆爾”,悵然若失地說“鳥獸不與同羣”時,誰又能夠像他一樣輕撫琴絃,淺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我輕撫着這冷漠的紙張,讀着那些漸漸消逝在時空中的文字,我徹底折服了。高中作文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麼,因爲真正的君子是絕不會爲殘酷的現實所擊敗,絕不會懷疑自己所選擇的路,也絕不會因爲身處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環境的惡劣。他們會自己動手,用自己的行爲去改變環境。
 
  孔先生教會我的,讓我終生受用。他在夢裏告訴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先生,我會努力做到的,因爲夢想已經回來了。
 
 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3
 
  今年開學,班上來了一位新的語文老師,她要求我們每天背誦《論語》四則,強調說《論語》會對我們的生活、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和啓迪。我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地背誦、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覺得收穫很大。
 
  《論語》主要收集的是孔子教學生時的一些語言。孔子名叫孔丘,又名孔夫子,是春秋魯國時期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有三千名弟子,教出了七十二位賢人。在當時的社會,孔夫子是一位聖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孔子《論語》中的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告訴了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怎樣向他學習呢?無非見到好的東西就跟他學習,見到不好的東西就在心中告誡自己一下,以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我們需要向不同的人學習。
 
  關於孝敬之道,孔子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它講的是倫理親情之愛,我們首先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我們言語謹慎,誠實守信,用愛親人的心去愛他人,再去親近品德高尚的人,提高自己,就可以爲社會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如果精力充沛的話,我們應該多讀些文獻知識,豐富自己的內心。說明孔子很注重實踐經驗,他告訴我們一切要從腳下出發,把最基本的東西做好。
 
  關於誠信,孔子的學生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說的話能否兌現,那要看許下的諾言離道義有多遠。如果諾言符合道義,那麼兌現的可能性就會高一點。一個人如果恭敬有禮,又符合禮義,那麼他就可以遠離恥辱。如果一個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是可以親信的人,那麼他的爲人處世就很可靠了。因此,誠信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
 
  在今天,《論語》教會我們如何學習,怎樣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怎樣做到誠實守信。這些理念,對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有着積極的引導作用,對我們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指明瞭方向。
 
 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4
 
  我讀了《<論語>六則》後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使我有很多感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說幾個人在一起走,他們中必定有我的老師,這中間包含着能者爲師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都可以爲我的良師益友。就拿我們班來說,就有許多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見多識廣、有的思維敏捷……如果向這些同學學習,不就可以使我這棵萬頃綠田中的普通小苗汲取更多的知識的養分嗎?
 
  如果能拜能者爲師不容易,那“不恥下問”就更難了。首先,你得虛心,放下架子,誠心誠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不恥下問”是古今學者,偉大人物成功的經驗。我國四漢傑出史學家司馬遷,爲了撰寫《史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去各地遊覽的過程中,虛心向平民百姓請教,採訪史實。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乘“貝格爾”號去各地考察,每到一處都要把當地的農民請來,詳細詢問那裏的地形和生物的特點。如果司馬遷不從人民羣衆中採訪史實,怎麼能寫出傑出的歷史著作——《史記》?假如達爾文不恥於下問,又怎能完成《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的理論呢?
 
  今天正是“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斷地擴大。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海洋,做不到不恥下問是不可能到達光明的彼岸的。
 
  同學們,讓我們拜能者爲師而又不恥下問吧,成功的大門向我們敞開着!
 
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5
 
  學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樂而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九萬里的風等待揚起東海的波濤,託舉鵬翼扶搖碧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門曰朋,來當然是切磋修養,研討學問的;又自遠方,山高水長,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難得一見,這實在是可以快樂的事。"何時共把盞,重與細論文",這多少古人所臨風懷想的美景。
 
  然而細細想來,我們可以有另一種理解:難道朋友都在遠方?近處無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也是孔子所欣賞、所向往的麼?只是"微斯人,吾誰與歸?"現實生活的周圍卻往往沒有這樣志同道合者!
 
  聖人可以光耀千秋,可以光照四海,卻照不亮附近凡人們的雙眸!凡人們會告訴你:太陽再鮮豔,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臉上的雀斑;西施是美,可是她有心臟病,娶不得!所以聖人是孤獨的。所以他期待遠方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到他的光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寂的柴門,等待遠來的尋芳者扣響,打開一個塵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偉大的人,他的痛苦在於,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於他有更遠大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奈何這世上,謂我何求的人遠比謂我心憂的人多!更有甚者,人們總是習慣用石塊、雞蛋來迎接啓蒙者、先知者。
 
  膽怯一點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誰以易之,於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點的人,譭譽無動乎中,榮辱在所不計。即使是舉身赴清流,也不肖於同流合污。
 
  孔子說:我不生氣!因爲我是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怎麼好和小人計較?也罷,也只好如此了!否則,還有什麼能讓我寬慰自己呢?
 
  可是當一個君子,真的好難啊!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聲無奈的嘆息,嫋嫋了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