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走進新課程》閱讀感悟

心得體會 閱讀(1.02W)

  《走進新課程》閱讀感悟

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教書和讀書生活,我們要做創新型教師,應當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走進新課程》閱讀感悟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走進新課程》閱讀感悟

《走進新課程》閱讀感悟一

《走進新課程》是朱慕菊教授主編的,是一本研究新課程方面的書籍,是一本對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思考的書,是一本對自我的教育教學的反思。它告訴我們,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應當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幫忙學生解惑、答疑,並且在這個儲備裏知識還應當有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這說明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它還告訴我們,作爲一名教師,要擁有足夠的知識,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好的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學的快、學的好。掌握學習的方法,明白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教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學生成績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爲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的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缺陷。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爲一名教師,應當認準自我的人生座標,找準自我的價值空間。並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把這些方向和價值觀傳給學生,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教師僅有再度成爲學生,才能不斷以全新的觀點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

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

《走進新課程》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教書和讀書生活,我們要做創新型教師,應當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愛崗敬業的精神,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並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

《走進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要常讀書和常思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育目標由原先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強調讓學生構成進取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其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他們學會學習和構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教師教學要以人爲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我們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如何構成的規律上,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進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以探究、研討爲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勇於創新,構成教學特色。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由單一的聽教師傳授知識轉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注重照本宣科的舊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於此刻的課堂了,回想我近幾年的教學方法,愕然發現填鴨式、灌輸式都不貼合新課程理念。學生也不再僅滿足於聽教師講課了,他們在學習上有更多自我的想法,所以我們必須改變自我教師的主角,是該讓學生自我成爲學習主導者的時候了。

《走進新課程》閱讀感悟二

當前,我國正進行着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一場變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其根本途徑是經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xxx臺。這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習慣、教學方式、現有的知識儲備、信息技術等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所以,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模式,轉變傳統主角,否則,將會在課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主角正發生着新的變化。學習了《走進新課程》這本書,對如何做新時期的教師進行了反覆思考,故有感而發,作以隨筆。

一、善於吸收——做學習型教師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每位教師都會體會到知識的睏乏。此刻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應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所以,新課改要求我們終身學習,做學習型的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超越自我,改變並完善教育教學行爲。

二、長於研究——做反思型教師

從先進的教育理念到課堂的實踐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一個不斷研究、不斷嘗試、不斷反思和不斷實踐的過程。上完課後,及時反思自我的教學實踐:今日這節課,學生收穫了沒有,教師收穫了沒有,課的哪一個環節處理得特棒,哪一個環節還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實用就行。如果教師能做到長此以往、堅持不懈,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構成自我個性的教育教學風格,每節課都會有新意,有亮點。

三、勇於奉獻——做敬業教師

敬業精神是對教師最重要的要求,我們不僅僅要把教育工作當作職業來看,更要把它當作事業從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態度,去奉獻着自我的愛心、真心、熱心,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這纔不愧爲人師。

四、敢於探索——做創新型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爲一名創新型教師要能夠安貧樂教,甘於奉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歸國後,拒絕高官厚祿,創辦鄉村師範,他赤着腳,穿草鞋,與學生一齊種菜、施肥,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教育事業上。

《走進新課程》閱讀感悟三

《走進新課程》第五章中提到新課程的發展性評價的基本內涵以及實施發展性評價的提議。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以及評價資料綜合化、多樣化、多元化。實際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評價的資料包括什麼,評價的標準怎樣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發展,以及用什麼樣的評價方法和手段。

1.過程性評價

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在我們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樣也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注重學生髮展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的努力程度,在最終的評價結果中,過程評價佔重要位置。例如在羽毛球發球的教學中能夠制定模塊的評價表,評價人能夠由教師、學生本人,小組組長或同伴來共同完成。

2.差異性評價

俗話說:一雙手,十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當然在教學中我們應對的這麼多學生,用統一的標準來評價他們顯然不合理,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差異主要由先天的身體條件、生長環境以及認知水準等差異引起的。而在我們的課堂中學生體能發展和技能學習的過程,只注重最終技能的掌握,這樣的評價是不完善的,我們課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個學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其本身的基礎不一樣,所收穫的也不一樣,對於任何一項技能或者一個動作,經過教學練習後所獲得的成果都是不相同,有的學生可能掌握動作的要領,有的學生掌握了動作的練習方法,有的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展了自我體能,只要學生在課堂是有提高,有提高、有收穫對於我們的教學來說就是一個肯定。

《走進新課程》閱讀感悟四

本月我拜讀了朱慕菊教授的有關新課程改革的《走進新課程》一書,這是一本對新課程進行全面解讀的書。新的教育形式迫使我要更新教育理念,將課改精神滲透到我的課堂中。讀完這本書以後,我的腦海裏不斷閃現出書中的點點滴滴,它們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對教學,對新課程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真是受益匪淺。

它告訴我們,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教師應當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來幫忙學生解惑、答疑,並且在這個儲備裏知識還應當有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這說明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當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並且也要有水源。《新課程》要求我們身爲教師,必須成爲學習者。教師僅有再度成爲學生,才能不斷以全新的觀點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識得者。

它還告訴我們,作爲一名教師,要擁有足夠的知識,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學習方式,《走進新課程》中指出: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在那裏,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點。傳統的學習,學生以被動的、理解式的學習方式爲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其他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教師以講授爲主,很少讓學生經過自我的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發展本事。

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社會發展的迅速以及知識獲得途徑的增多迫使我們不得不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現代教師最重要的不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所以課堂中的學習方式也必然轉變爲以學生爲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走進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育目標由原先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強調讓學生構成進取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其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他們學會學習和構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教師教學要以人爲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我們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如何構成的規律上,從而使學生在教學進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以探究、研討爲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勇於創新,構成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