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參考

心得體會 閱讀(1.16W)

《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參考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參考,歡迎大家分享。

《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參考

《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參考一

從古至今,人們一說到荷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雅、純潔。是的,荷花出於污泥而不染,它根本不屑於在泥沙中那不見天日的生活,它會不斷地爲着光明,爲着美麗,爲了給人類那豐富的生活中再添加一抹完美的色彩,絢麗而無暇的爲之奮鬥。荷花也深受我的喜愛,我不僅僅只是因爲它的外表,更是因爲他的精神所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敢於應對困難和險境。今日有幸讀到了季羨林先生的佳作《清塘荷韻》,更令我感觸頗多。

文章中很多筆墨,作者都着重描述了荷花生長的過程。起初,作者言“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水塘和自我的“心病”,說明了養荷花的原因,爲後文荷花的誕生作了鋪墊。下文中作者又記敘了自我播種荷花、盼望荷花出現的急切心境。如:“我每一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邊上去看上幾次”“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邊上去觀望”。這些語句生動的勾畫出作者對荷花的盼望和喜愛,語言幽默淳樸。

後文中描述了荷花的生長之盛與不一樣尋常的特點:不但紅色濃並且花瓣多。我想這幾株荷花在四年的拼搏與煎熬中,早已超凡脫俗,不與那些受幫忙的“凡夫俗子”相同,因而受過磨難的人或物,他們的身上都閃耀着純潔而無暇的光芒,令人心生敬佩。最令我喜愛的段落便是那“月下插曲”了:可愛的小波斯貓會見到水中的“白玉盤”,心生趣意,竟縱身一躍落入了塘中。此情此景都不禁令人發笑,感到憐愛,同時這也側面寫出了荷塘的景色加上月光的配合,無疑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風景畫,令人沉醉其中……我們都明白有得必有失,有盛必有衰,有分必有合,因而這塘美麗的“季荷”即將走向衰落。而作者是什麼心境呢?“既然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多麼豁達的作者,我想此時,作者已被這迷人的荷花所征服,心中波瀾不驚,寧靜高雅,充滿期待。

本文中作者描述荷花的婀娜,寥寥無幾,甚至少得可憐,爲何我們讀來卻被深深打動?我想,荷花的精神已常駐在每個人的心間,揮之不去,因而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荷花,一種堅強毅力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傲美麗的生靈;荷花,一種高尚純潔的生靈。荷花它具備了人所應當具備的品質,因而它在百花中大放異彩!

最近我還讀過一篇有關荷花的文章,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則把荷花的種種姿態和美麗,毫無保留的“傾瀉”在紙上,令人讀後心神皆靜。其中最令我感受到完美和寧靜的一段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爲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文中一個“瀉”字,生動的展現了月光溫柔嫺靜的性格,給人以無限的感觸。後文中“薄薄的青霧”“籠着輕紗的夢”,塑造出一種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可觸而不可及的朦朧意境,給人一種迷迷糊糊的美。文中還描述了“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楊柳的稀疏的倩影”,更給荷塘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這寥寥數筆,竟將荷花的種種美質刻畫得淋漓盡致,真不愧於是文學鉅著。

總之,荷花給人們帶來的美感,是無窮無盡的,是感嘆不完的。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關鍵是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參考二

寫荷花的文章很多,讀季羨林先生寫荷花則另有一番情境,季老寫荷花,寫出了淡定、雅緻與浪漫的韻味。在季老的身上,既有舊文人的情懷,也有新時代文人的氣息。在他的全文中,其實我最喜歡的是他所引用的“池花對影落”的這一詩句,在引用此句之前,季老是這樣寫的:“我在一片寂靜中,默默地坐在那裏,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綠肥、紅瘦。倒影映入水中,風乍起,一片蓮瓣墮入水中,它從上頭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卻是從下邊向上飛,最終一接觸到水面,二者合爲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裏。”季老的這段文字實是對“池花對影落”的註釋,花能找到影子,人也會如此,由此我想到的是對生命的禮讚。

季老的一生歷經坎坷,早年曾是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的學生,後留學國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精於該語言的專家(吐火羅文是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他先是北京大學的教授,1967年被查到反革命證據,抓去審訊、批鬥,1968年在北京大學理解改造,後被拉到煤廠批鬥,又被送到北京大學分校改造,其後又被關進牛棚,1969年下鄉理解貧下中農再教育,1970年回北京大學看校門。改革開放後,1978年成爲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季老五六十年來舞筆弄墨不輟,耄耋之年,仍舊不能放下筆,最終“池花對影落”,他生命的盡頭終結在他爲之奮鬥的事業裏(享年98歲)。不光季老如此,中國千千萬萬個文化學者,科技工作者,兩彈一星的元勳們,哪一個不是如此,“池花對影落”是他們真實生命狀態的寫照,他們是中國社會中真正構成社會脊樑的英雄。

清末大思想家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此第二境也;“衆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此第三境也。王國維先生認爲這是文人的三種境界。其實,從“池花對影落”而言,筆者還認爲,在三境之外還應當有一種境界,即“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沁園春.雪》)。筆者認爲一個人僅有將自我的命運,與祖國和民族的命運連在一齊,與生他養育他的土地連在一齊,併爲此獻身,他的生命才具有了更加真實的意義,生於這片土地還於這片土地,這也正是“池花對影落”的境界。

《清塘荷韻》讀後感範文參考三

讀了《清塘荷韻》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感觸。本文介紹了作者樓前數畝荷塘如何從空蕩蕩的枯塘一向到滿塘荷花的過程。以及見到滿塘荷花後受到鄰里的誇讚和喜悅心境。

這時,我明白瞭如果沒有辛勤的種植、長時間的等待、用心的呵護,就不會出現之後池塘中那美麗的荷花。

我想生活中也應當如此,去辛勤地播種,耐心地等待,不用多久,必須會得到滿意的結果。“若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如果不在背後下苦功夫,怎能得到別人的誇獎和圓滿的回報?古時候,人人都說“十年寒窗苦”,但他苦的有價值,雖苦猶甜。每個人都想考取“恩科”,一夜成名,但想的容易,做起來難。它需要你用時間和精力去做賭注,只要你用心去做,十幾年的付出就沒有白費,並且你還所以得到了知名的地位,他人的重視,光耀門楣,何樂而不爲?

當今社會也應如此,此刻做學生的都面臨着考試、排行等等一系列競爭。那麼如何在這些中名列前茅,成爲鳳毛麟角呢?僅有努力學習、刻苦認真,而這樣又需要你辛勤付出十幾年的長期等待,最終在大學聯考中盡情發揮,才能夠出線,獲得衆人稱讚。大部分學生都如此勞動,最終得到好結果,使十幾年的付出沒有白費。但總會出現一些人,不想努力,但還想在最終取得優異成績,這是絕對行不通的。如果這樣可行,作者不用花四年時間等待荷花滿塘的美麗景色,狀元不用寒窗苦讀十年後去爭名奪利,在校考生也不用秉燭夜讀,早起晚睡午不歇。所以我認爲僅有付出纔有回報,僅有刻苦努力、辛勤勞動,假以時日纔會得到結滿碩果的蒼天大樹。

最終,我期望那些存有僥倖的人趕快覺悟,立刻動起來,追上那些早你們起航的人,一同向着自我的夢想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