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寄風箏讀後感模板8篇

心得體會 閱讀(2.33W)

讀後感是最能夠體現閱讀價值的一個途徑,走心的讀後感是老師最希望看到的,優秀的讀後感往往能讓更多人對原著產生濃厚的興趣,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寄風箏讀後感模板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寄風箏讀後感模板8篇

寄風箏讀後感篇1

花了一天的時間,終於把《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看完了,看完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文中的阿米爾彷彿小時候的自己,懦弱、感情細膩,有時爲了周圍人的感情考慮,委屈自己,只是很欣慰,在阿米爾做錯事情的時候,能夠在一次次的成長中救贖自己。特別感動於他最後爲了救出索博爾而孤身去阿富汗,爲了他,與阿塞爾打架。有時,救贖真的就是那麼簡單。

有時候,真的希望有人能打我幾拳,打醒現在的自己,救贖自己所犯的錯誤。很多事情,知道自己錯了,還是堅持下去,只是害怕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

慶幸的是,自己從來沒有犯過阿米爾所犯的嚴重的錯誤。只是,審視自己內心的時候,總覺得如果我碰到這種情況,也許自己也是這種作爲。對於自己的性格,分析的太透徹,也是不好。只是隨着自己的.成熟,希望自己所犯的錯誤能越來越少。

爲你,千千萬萬遍!哈桑,忠誠而善良的人,但同時,也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悲哀,奴性的思想。但是,真心希望自己能夠遇見一個像哈桑的摯友。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救贖。如果有能再次成爲好人的機會,就要牢牢抓住,罪行能導致善行是最重要的!

在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追風箏的人,我曾以爲這是一本能讓我輕鬆的書,畢竟風箏承載了我童年時太多的快樂和美好回憶,但是在結束閱讀後,我的心情很沉重!它細膩的文字讓我在閱讀時並不只是一個旁觀者,它讓我因爲阿米爾的怯懦而憤怒羞愧,它讓我因爲哈桑從男孩到男人不變的忠誠而感動。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無法定義它是悲情還是溫馨。文章主人公哈桑和阿米爾,他們是僕和主,是兄和弟,是低賤和高貴。

在那裏,一個名爲喀布爾的地方,一羣孩子追着斷了線的風箏,在大街小巷裏追逐,哈桑卻早已知道風箏會落在何處,阿米爾問哈桑他知道的原因,哈桑能肯定地回答他就是知道,還反問了阿米爾,我什麼時候騙過你?阿米爾輕聲說,我怎麼知道有沒有騙過我。哈桑對阿米爾絕對的忠誠,阿米爾給予哈桑的卻只是懷疑。爲此哈桑發誓,爲了你,我寧可啃爛泥。阿米爾卻還是不信,他進一步確定,你真的會爲我啃爛泥?哈桑堅定的說,我肯定!然後又說,但是你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啃爛泥。不談論他身爲僕的忠誠,僅僅是朋友之間,哈桑給予他的還有真誠,這不是因爲阿米爾擁有的財富,僅僅因爲兩個孩子之間的友誼!

寄風箏讀後感篇2

“爲你,千千萬萬遍。”一句樸實而真情的誓言,久久地,沉澱在我的心底。

?追風箏的人》——一本講述阿富汗富少阿米爾與同父異母的哈桑之間,糾結而不堪回首的回憶,在經歷一場風箏比賽後,兩人的情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阿米爾從此就對哈桑充滿着深深的歉意與自責。直至26年後,當年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一次次沉重的打擊令阿米爾疲憊不堪,是那句真誠無邪的'誓言,讓阿米爾找回了勇氣與愛。在那隻裝載着夢與希望的風箏面前,毫不猶豫地奮力地追逐着它。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它代表着夢與希望,在追逐它的坎途中,避免不了摔跤,失望,甚至嘲笑。卻總有些人,會賜予追夢者無窮的力量,他們也許只是在追夢者的身後默默地爲他鋪路,但他們揮下的艱辛與汗水,是鮮爲人知的。每當追逐時離那隻翩翩飛舞的風箏更近一步,他們就會露出欣慰的眼神與自豪的微笑。在這遙遠的路途中,陪伴着,激勵着,興許未曾索想過回報,但依然以那微弱而強烈的愛,保護着那追風箏的人。

奮戰那幾天,緊張的氣息瀰漫着整間房子。而我則是整天待在房間裏奮筆疾書,大腦飛速運轉着。而有一個人,連續三天都在書海中爲我翻閱資料,尋思着爲我做些筆記。直至第四天清晨,她怯怯地走進我房間,書桌已堆滿資料,所以她將那本泛黃的筆記本輕輕地放在桌角邊,故作鎮定地說:“你有時間就看看吧,可能對你有點幫助。”

說完便釀釀蹌蹌地走了出去,關門時還不忘捎上一句“別太累,有事叫我”我的心一悸,打開那本本子,工工整整的字體,五顏六色的標記,都整齊有序的排列在暗黃的書頁上,翻到最後一頁時,上面赫然寫着“爲你 千千萬萬遍 加油”九個大字,我的心像被洪水氾濫般,眼淚一擁而出,滴落在顫抖的手背上,滴落在感激的心裏。

爲了不讓爲你付出的人失望,請勇敢的,努力的,追上那隻夢的風箏!

寄風箏讀後感篇3

?追風箏的人》,一本好評如潮的書。短短几年時間,該書已在全球銷量超過700萬,一本好書不一定暢銷,一本暢銷的書也不一定是好書,但《追風箏的人》絕對是一本既暢銷又極具可讀性的書。該書講述的是在阿富汗,那片飽受戰爭摧殘的土地上,兩個小夥伴的故事,確切的說是兩個兄弟間的故事。對於阿富汗,或許太多的中國人都是很陌生的,而作爲美國人來說,給那片國土上的一些人帶來了一段難以遺忘的慘痛記憶,但對於阿富汗,他們也存在着諸多的疑問,雖然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戰爭中取得他們所謂的勝利。而作爲一名出生在阿富汗,移民到美國的作家,阿富汗的根依舊保留在他心中,血液裏是割不斷的阿富汗情節。寫一本關於那片國土上的故事,對於作者來說,更像是在講述他或是他身邊的人,娓娓道來,讓你隨着故事脈絡的發展,陪伴作者親歷阿富汗,去感受他們的故事。

還是讓我從阿米爾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哈桑開始吧。雖然哈桑對阿米爾有着異乎尋常的忠誠,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侮辱他,傷害他,背叛他。阿米爾的行爲確實可以稱得上“卑劣”二字,可是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爲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阿米爾,他懦弱、膽怯、過於敏感、滿心嫉妒,但也正是這個阿米爾,內心柔軟,有着超乎常人的道德感,對自己無比苛刻。正因如此,在受到無法抗拒的誘惑和無法言喻的苦痛而對最忠誠的哈桑作惡的同時,他一生都爲此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直到他歷盡千難萬險,瞭解了身世的祕密,設法收養了哈桑的遺孤,他纔得到了最終的救贖。

與性格複雜的阿米爾相比,哈桑簡單得像個符號。他忠誠、勇敢、善良,他說的第一個單詞“阿米爾”決定了他的命運,決定了他只爲阿米爾而活。阿米爾視他爲僕人,看着別人打他見死不救,嘲笑他不識字,甚至用收到的禮物誣陷他偷竊:但只要與阿米爾相關,他什麼都能原諒——雖然我不確定他是否真的無怨無悔。但是,從他最後爲了保護阿米爾的房子而死,我想,他真的從來不曾後悔過。他用生命實現了他的誓言:“爲你,千千萬萬遍!”他那種不含任何雜質的純粹信任、忠誠和愛,讓兔脣的他成爲了我心中一個天使般的存在。

看了這本書,對責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喜歡這本書的風格,它所包含的東西很多:責任、誠實、愛情、友情、寬恕和贖罪。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錯誤,但關鍵是承擔錯誤的勇氣,在很多時候,因爲腦袋瓜裏一時錯誤的念頭,導致錯誤的行爲,傷害到其他人,礙於面子,礙於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有時候選擇逃避,逃避我們的錯誤,逃避我們對其他人的傷害。

這本書就較深刻得寫出作者爲了彌補自己曾經的錯誤,歷經千辛萬苦去贖罪的過程,讓人感受人格的魅力。

風箏,這本書的主線,是親情、是愛情、是友情,是正直、是善良、是誠實,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才能是健全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風箏,無論它意味什麼,都要勇敢地去追逐。

寄風箏讀後感篇4

對於專業書籍的過多複習,偶爾想看看別緻的其他書籍。隨意翻姐姐的書,一本封面像火焰一樣的書奪取了我的眼球——《追風箏的人》。

它講述的是12歲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的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亡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爲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爲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卻發現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

這部小說是以1970年代的阿富汗戰亂之後的美國爲背景,小說高潮殘忍卻夾雜着美麗,令人不忍揭露。

作者胡塞尼在書中這樣闡述當時的阿富汗戰亂:在喀布爾,你再不能相信任何人——爲了獲得懸賞或者因爲受到威脅,人們彼此告密,鄰居告發鄰居,兒童揭發父母,兄弟陷害兄弟,僕人背叛主人,朋友出賣朋友。喀布爾人分成兩派,告密的和沒有告密的。最麻煩的是,沒有人知道誰屬於哪一派。裁縫給你量身時,你幾句無心快語可能會讓你身處波勒卡其區的黑牢——教師裏面也有這樣的人,他們教小孩監視父母,該監聽些什麼,該向誰告發。戰亂帶給人的不信任、恐懼、陰影,戰亂摧毀的那些美麗,書中讀的到作者對於戰爭的厭惡、和平的美好向往。

末尾作者用“我追”來結束全文、昇華全文、詮釋全文。作者追的是當年那個藍色的風箏,還是追尋當年幸福的童年,亦或是在追尋和平的故鄉……不盡的遐想。

寄風箏讀後感篇5

翻開印着黃昏通透天空的封面,我彷彿進入了一個夢境,而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友誼的故事,一個風箏的放飛與追逐的故事一點點展現在我的眼前。

故事在阿富汗開始。這個中東小國在我的印象中,是戰爭、災難、死亡的代名詞。而也正是因爲這樣特殊的背景,這個關於風箏的悲劇才更震撼人心。

身爲少爺的阿米爾和他的僕人哈桑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夥伴。阿米爾常被人欺負,但哈桑卻每次都挺身而出。即使會受傷,哈桑卻也義無反顧。在他們的身上,我曾一度看到友誼的光芒閃耀。在追風箏的遊戲裏,夾雜着阿米爾對父親的愛和哈桑對阿米爾的信任。在風箏這個簡單的玩具裏,交織着他們的親情和友情。此時,他們的風箏依舊飄在空中,隨着風起伏,好似永遠不會離開。

但,事實總是殘酷的。阿米爾和哈桑,一個是主,一個是僕;一個是遜尼派,一個是什葉派;一個是普拉圖,一個是哈扎拉。他們被宗教,被種族,被主僕關係束縛着。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便失去了純真的友誼。阿米爾爲了得到爸爸的愛,讓哈桑在鬥風箏比賽取得第二。然而,在比賽結束後,當他看到哈桑被大孩子欺負甚至猥褻時卻選擇了沉默。當哈桑堅定地反駁對方自己與哈桑是朋友時,阿米爾也毫無反應,他的想法甚至是: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他的怯懦打敗了自己。而風箏也隨着大風亂竄,在風雨裏飄搖。

他們有錯嗎?阿米爾沒有錯,對父愛的渴求,對優越感的渴望和麪對惡勢力的自保並不能籠統的說是人性的惡;哈桑也沒有錯,他只是一個執着地追求友誼的人。爲了阿米爾,他承認了本不該承認的過錯,在陷害中離開阿米爾。也許,這就是哈桑所說的:爲你,千千萬萬遍。

脆弱的風箏終於在大風中斷了線,隨風而去不知幾裏。兩個人的相離,從此便走向人生的兩極。哈桑跟隨阿里去到了巴基斯坦,在戰亂中死去;阿米爾則遷到了舊金山,在大學畢業後成了作家。然而,在二十年後,兩個人的人生再度因爲一個電話交匯在一起。二十年後,阿米爾終於得知了父親深埋一生的祕密——阿米爾和哈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然而此時,哈桑——那個曾經追風箏的人已經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在萬般複雜中,阿米爾戰勝了自己的怯懦,他毅然回國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完成了對自己人性的救贖。

在阿米爾的視角和內心下,我們看到了他的世界,看到了一個生性怯懦,卻蛻變成勇敢的男子漢的人生。他不再是父親評價裏的“一個不能保護自己的男孩”了。當他決定救出索拉博的那一刻,他終於走出了自己的陰暗,走出了背叛哈桑的陰霾。

我想,正如父親所說:“罪行只有一種,那便是盜竊”。阿米爾盜竊了哈桑的未來,也同時盜竊了自己的人性之善。但在這個成長與救贖的故事裏他終於用自己的方式救贖了自己。“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最大的救贖”,這是我認爲全書中寫得最好的一句話。我想,沒有人能發自內心的說自己沒做過錯事,在不同的角度,善和惡可能截然相反。但《追風箏的人》告訴我們:敢於承認自己的過錯,不僅僅是悔恨,不僅僅是內疚和自責,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勇於原諒,原諒那些過錯與陰霾,並以此爲戒,去用救贖的想法面對未來的人生。對於哈桑來說,風箏是忠誠與勇敢;而對於阿米爾來說,風箏則是自己對哈桑的愧疚和自己的救贖,是隨着哈桑的生命而飄走的,需要他用一生去追逐的人格缺失的部分,他們都追逐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只要找到了正確的方向,終有一天,風箏會平穩地停在你掌心——只是你不能放棄,而是學會勇敢。

“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着一個像潘傑希爾峽谷那樣大大地微笑。我追。”不知跑了多遠,風箏終於回到了阿米爾的掌心。公園裏索拉博的微笑,讓阿米爾終於抓住了斷了線的風箏,他也成爲了追風箏的人。

寄風箏讀後感篇6

偶然間聽人說起這本書,一直沒有忘記這個奇特的書名。如今,我真正得到了它——這本《追風箏的人》。

哈扎拉族人,一個經歷了被羞辱、被踐踏,在蹂躪中頑強抵抗的民族。阿米爾是阿富汗的富家少爺。而哈桑,僅僅是阿米爾家的僕人,在後來的戰爭中被隨意殘害的哈扎拉族人。兩個人身份截然不同。哈桑,至始至終對阿米爾——他的少爺懷着至高無上的敬意。即使在那場風箏比賽後。即使他知道自己的阿米爾少爺,眼睜睜地看着他被侮辱,看着他就像任人宰割的羔羊,沒有反抗的能力。而他,卻跑了。即使哈桑知道,知道阿米爾背叛了他。卻毫無怨言。他具有令人敬佩的寬容、忠心。哈桑敬愛他的阿米爾少爺。不只是敬愛,是一種無私的愛,可以用一切去爲他付出,卻從不求回報的人。

像綠葉,從來都只是在背後默默襯托着鮮花的光輝;像野草,在風中堅韌不拔,傲然挺立。哈桑,始終在堅持,始終在等待阿米爾,等待着自己在出生時說出的第一個名字的主人。可惜,終歸他們並沒有相逢。哈桑走了,離開了,被殘忍的塔利班組織輕鬆地用地雷炸死了。一個生命就這樣消失了。

往事永遠不會被埋沒。我看到,一個人犯下可怕的錯誤,他可能用一生來彌補。有些事錯過了,就再也不會來了。阿米爾就是背叛過後,重新踏上尋找本質的路的人。哈桑走了,不會再回來。阿米爾即使用他的性命,也要把哈桑的兒子帶出戰場。帶到自己的身邊。這是給自己內心的救贖吧,我想。錯過的就過了,再一次的情形,就不會再放棄了。

當一個人犯下了讓自己不可原諒的錯誤,背叛了對自己全心全意的人,他的心裏好像就留下了一道刀口。當再一次的情景,相似的人再次出現,人就開始贖罪。他們對不起自己的心靈,想讓自己的靈魂得到救贖。即使這很困難,但或許他們會用一生去彌補自己曾經的過錯。

錯過的,犯下的錯,都是過去的了;而現在,曾經背叛過最重要的人的他們,也許只能用那種方法,抹掉自己曾經的過錯。用對他人、對對於被自己背叛的人來說是無比重要的人的無私奉獻,來彌補,彌補往事割下的傷口。即使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因爲自己的靈魂,已經得到了救贖,那一道傷口,也即將癒合。

寄風箏讀後感篇7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我的思緒如同天上的一隻只風箏高低起伏。宛若在夢中,我聽見心底有個聲音對我說:“爲你,千千萬萬遍。”我想起了那隻藍色的風箏,想起了哈桑——那個兔脣的哈扎拉少年。

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時的阿富汗沒有硝煙,沒有戰火,阿米爾和哈桑就出生在這裏,一個美麗祥和的地方。

阿米爾和哈桑的命運,或許在出生時就已註定。也許是阿米爾父親與哈桑父親的主僕關係,也許是普什圖人對哈扎拉人的歧視,使阿米爾和哈桑,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朋友。

阿米爾十分渴望父親的關愛,於是參加了一場風箏比賽。當天空中只剩下他的紅風箏時,他取得了勝利。忠誠的哈桑爲阿米爾追風箏。但就在回去的路上,哈桑被曾經得罪過的人攔下。這時阿米爾也找到了哈桑,他看見哈桑被人欺辱,卻跑到了一邊。正是因爲他的膽小、怯弱,使他一生都在贖罪的路上。

我們或許無法責怪阿米爾。因爲我們每個人心中,也藏着一個像阿米爾一樣的小人,膽小、怯弱的小人。我們只能用自己的選擇去彌補我們所犯的錯。

成年後的阿米爾爲了贖罪,放棄了在美國安逸的生活,回到了阿富汗,時局動盪的阿富汗。是的,那裏有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一路上,他歷經坎坷,也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他要救回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的親侄子。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的犯錯,然後彌補,然後再無可避免的犯錯,然後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彌補。在這條通向好人的路上, 阿米爾一直在贖罪。歷經千辛萬苦,阿米爾終於把索拉博帶回了美國。

燦爛的晚霞中,一隻只風箏在天空中翱翔,又是一場風箏比賽。阿米爾和索拉博齊心協力,將最後一個對手的風箏割斷,他們贏了。當那隻風箏飄落時,阿米爾追了上去。就像兒時的哈桑爲阿米爾追風箏一樣。爲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用一生去追的那隻風箏,是親情、友情、愛情,也是正直、善良、誠實。這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爲一個健全的人,一個他自我期許的人。追風箏的人,所追逐的僅僅是風箏嗎?很明顯不是。我想,那隻風箏既是哈桑去追逐的那隻斷線的風箏,也是阿米爾成年後去追尋自我救贖的那隻他心裏面的飄忽不定的風箏,更是我們千千萬萬人所要尋求的內心的無愧和寧靜。

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不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的去追。

寄風箏讀後感篇8

昨日,最後順利的把《追風箏的人》看完,這本書,我以前看了四遍,前面三遍,總是在匆匆開頭後放下了,自己也不知道是爲什麼,至最後一次,居然看到入迷,甚至在昏暗的公交車上也捨不得放手。

故事情節不算複雜,卻偏偏摻雜了太多的情感,朋友之情,兄弟之情,父子之情,紛紛交雜糾纏在一齊,在那兵荒馬亂的社會中,抽絲撥繭般的將人性一層層的展此刻讀者的面前。被社會認可的阿米爾,擁有繼承父親一切的權利,財富榮譽諸如此類,但與此相伴卻也承擔了父親的愧疚,在父親疼愛的同時,也被父親所嫌惡,他渴望得到父親的全心疼愛,卻又對父親充滿敬畏,於是他嫉妒,膽怯。不被社會認可的哈桑,以僕人的身份與阿米爾一同長大,受到老爺的格外疼愛,也始終最是忠誠的陪伴着阿米爾,即使再害怕,即使被阿米爾背叛,也依舊能夠爲阿米爾挺身而出。他單純,誠懇,始終有一顆赤子之心。於是,目睹哈桑受辱不敢挺身而出,終日惶惶不願與哈桑在一齊生活,因此陷害哈桑的阿米爾少爺一向活在愧疚痛苦之中,得不到自己的原諒;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一向爲阿米爾付出的哈桑,縱然一生忐忑,卻始終活的真誠。

直至數十年後,阿米爾才從父親的好友口中知道真相,爲什麼父親對自己時有厭惡,爲什麼父親總是格外疼愛哈桑,只因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這樣一個彌天大謊,是父親對自己對阿里,對哈桑無言的愧疚,卻成爲了阿米爾自我救贖的一個轉折點,而當知道哈桑爲了保護父親在阿富汗的屋子,那座傾注了父親的精力,承載了他們所有歡笑和痛苦的家,死在入侵者的槍下,哈桑的孩子成爲孤兒流落的時候,阿米爾最後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爲好人的路。

整本書以阿富汗的戰爭爲背景,溫暖舒緩的筆觸卻數次讓人忍不住落淚。

突然想起一句古語: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人的一生,或許會犯很多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取和恐懼,我們唯一所能做的是讓自己的心勇敢地應對,縱使傷痕累累,也要問心無愧。

心疼哈桑,也萬分的敬佩這個始終誠摯的男孩。而阿米爾,卻總讓人覺得可憐和心酸,而及到最後他爲哈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當他爲哈桑的孩子去追風箏,說道:爲你,千千萬萬次的時候,卻又忍不住想爲他祝福。

爲你,千千萬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