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8篇

心得體會 閱讀(4.73K)

讀完一本好書,必要的時候需要寫讀後感來記錄一下,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大家對書上內容的認識,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8篇,供大家參考。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8篇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篇1

我在這個暑假裏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課外書,書名是《國小生必讀神話故事》。這本書裏面有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對我觸動很大,至今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下面,就讓我爲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老人家住在大山的北面。老人家九十歲了,可身體卻很健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愚公有一個願望,想親眼看一看東邊的大海和海中的仙山。可是,家門前擋着兩座大山。愚公心裏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把這兩座大山移走。於是,愚公一家人就開始挖山,一家人幹得熱火朝天。他們的壯舉感動了四鄰,紛紛前來幫忙。可是,村中有個綽號叫“智叟”的人,卻覺得愚公又笨又蠢,就來開導他。結果,智叟卻被噎得啞口無言,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只覺得羞愧難當,連忙轉身離去了。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於是天帝就命令兩位巨人來幫助愚公。兩位巨人二話沒說,一人背起一座大山,把兩座大山安放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從此,愚公家門前成了一片平原,一出家門就能看見東海和海中的仙山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對大家說:“愚公執着的精神十分可貴,一旦認準了一件事情就要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不管多大的困難都要想方設法去克服,各位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和小朋友們一定要學習哦”!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篇2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列子·湯問》中有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愚公移山》,描述愚公帶領家人,頂住智叟的譏諷,在鄰居和神仙的幫助下,搬走王屋、太行兩座大山的經過。傳統分析認爲:愚公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有恆心和毅力,堅信人定勝天,大智若愚;智叟卻“固不可徹”,鼠目寸光,愚不可及;“愚公”和“智叟”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反襯,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在給故事角色命名時,故意“錯位”。

然而,聯繫現實重新審視這則故事,便會覺得:愚公不智,智叟不愚。

堵塞去路的王屋、太行兩座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單靠愚公、愚公的親人及鄰居用箕畚等落後的工具,代代相繼地去挖山搬土石,螞蟻啃骨頭,不知要幹到猴年馬月。而寄希望於神仙幫助搬山,那隻不過是神話,子虛烏有,很不現實。所以,智叟對愚公他們的行動提出質疑,是不無道理的。其實,愚公舉家搬到搬到交通方便、適宜居住的地區安家落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移民”,倒是最明智的。

況且,爲了區區一條山路,硬把好端端的兩座山搬掉,徹底破壞了當地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得不償失。這是遺害子孫,貽害其他生物,而絕不是造福子孫。

這是在自身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對改造現實的可能性抱有過高的期望,錯誤地估計或片面誇大主觀能動作用,明知不該爲和不可爲而爲之,一條死路走到黑。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也曾經重犯這樣的錯誤,吹噓“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大鍊鋼鐵”,“十五年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現在,這種事再也不該重演了。換句話說,要學會科學的估計投入跟產出的比率,不能錯誤估計或片面誇大人的主觀能動性,主觀願望不能嚴重背離客觀現實的可能。若受到當前不可抗拒的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尚不具備解決某個現實困難或實現某個遠期目標的主客觀條件,就不應當盲目樂觀,甚至刻意誇大回報、吹噓效益,自欺欺人;就不應當心血來潮,做出罔顧一切,拼命蠻幹,投入大,效率低,回報少,勞民傷財的事情。

粵北的石灰岩地區,大多是石頭山,只在石窠、石縫裏有一點泥巴,留不住水,只能種點紅薯、玉米,而且個小,產量低。所以,山民們食不飽腹,衣不蔽體。哪怕靠山吃山,種植水果、茶葉、菇菌,編制掃帚、籮筐、席簾,製作傢俱,由於交通閉塞,也難於拿到集市上出售,賺不了多少錢。就算富裕地區像《愚公移山》中的鄰居、神仙那樣“扶貧”,向裏頭投入資金,輸送人才,傳授技術,也只能改善那裏的交通條件,卻無法徹底改善那裏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無法大量提高那裏的農作物的產量,不能從根本上讓山民們脫貧致富,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經濟上也不化算。而且,攫取當地的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還有可能破壞那裏的生態平衡。

自然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家園,人類再也不能把自己凌駕於自然和其他生物之上,再也不能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再也不能鼓吹“人定勝天”,而應宣傳“人與自然及其他生物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能以破壞自然,犧牲自然及其他生物爲代價,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所以,必須採取移民政策,讓山民們搬到適宜居住、出行、勞作、學習和娛樂的地方,再給一些優惠扶持,讓他們脫貧致富,這纔是正確的方向。總之,不能重蹈愚公移山那樣的覆轍。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篇3

今天晚上,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的意思是,在很久以前,河陽以北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萬丈。方圓有七百里。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年紀九十的老漢名叫愚公。

他的家門正對着,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極不方便,得繞着去很不方便。於是愚公就惱火了就下定決心,誓死也要把這兩座大山挖掉。最後,愚公終於完成了他的心願挖掉了大山。讀完以後,我的心裏感到非常慚愧……愚公老爺爺不怕艱難,不怕困苦的精神和不可動搖的決心與勇氣都是我應該虛心學習的好榜樣。再也不能碰上點艱難,就向後退縮或耍賴皮。

要用愚公的精神來激勵我。

愚公移山讀後感

今天我和媽媽讀了一個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故事故事中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有兩座大山正好擋住他家門口的去路,全家人白走許多冤枉路。一天吃晚飯的時候,愚公對大家說一定要把這兩座大山給移開。幾個兒子都說行。

第二天開工了,全家人男的開山,女的送飯,忙了一上午。鄰村有個叫智叟的先生見了笑呵呵地說:我看你就算了吧,何年何月才能把這兩座大山移開?

愚公聽後說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智叟聽後走開了。

這件事感動了天帝,天帝忙派神仙把這兩座大山搬到別處去了。愚公的精神感動了我,使我有了戰勝任何困難的決心。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篇4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愚公移山》,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老人叫愚公,他的家門前有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沿着山繞一個很長的圈才能走到外面,很不方便。便帶領全家人去移動那兩座大山。他們又是鑿石頭,又是挖石塊,然後推到渤海去。有一位人稱“智叟”的老頭,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你怎麼會傻到這個地步呀!就憑你的這些力氣,能搬動這兩座大山嗎?”愚公卻說:“你才傻呢!我雖然搬不動這兩座大山,但我還有無窮無盡的子子孫孫!他們可以繼承我搬山的精神呀!而這兩座大山卻不會增高。”終於有一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人把這兩座大山給移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愚公那種碰到困難不退縮,不放棄堅持、樂觀的精神讓我們深深地振撼。使我理解只要努力。堅持就一定會成功的,不要理會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說法。另外做事也要反方向看問題,不管有多難。我們一定要有一種不放棄、不拋棄的理念。而我們在學習時往往對不會做的題不動腦筋,不認真做,面對困難就低頭,見了困難就逃避。和老愚公比起來,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啊!老愚公那下定決心、不畏困難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

從今往後,我要向老愚公學習,面對困難不低頭、不逃避,樹立敢於克服困難的信心,學好每一門功課,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篇5

今天,我讀了一則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它講了在兩座大山的北面住着一個90歲的老人家,大家叫他北山愚公。因爲有大山阻隔,出入要繞很遠的路,所以愚公決心要挖平兩座大山。子孫們很同意他的想法,於是愚公帶領他的子孫們挖山,把挖出的泥土運到海倒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聽說愚公每天在挖山,就走來教訓他,說他愚蠢。愚公說,就算我挖不平,但我有我的子子孫孫,山每天低一點總有一天會挖平的。智叟無話可答了。天帝被愚公的決心和毅力所感動, 就命令山神把兩座大山搬到別處。故事生動地說明了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毅力,要堅持到底,才能獲得成功。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智叟說的一句話我也許不久就要死了,但是我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這山卻是挖一點就低一點,不會再增高的了,只要我的子子孫孫沒有窮盡,不停地挖下去,還怕這兩座大山挖不平嗎?從句子中看出愚公有堅強的毅力和與困難作鬥爭的勇氣。

在生活中,當你遇到困難,膽怯了,退卻了,失去勇氣和毅力,那麼困難一定難以克服。我們學習需要勇氣和毅力。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做什麼事只有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人才能稱爲成功者。對於一個來說,認定一個目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只要堅持目標,長此以往而努力不懈的話,就會走向成功之門。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篇6

?愚公移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愚公憑藉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目標,最終帶領子孫後代搬走了阻礙道路的兩座大山。也許我們會爲愚公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鼓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算得上“智慧”嗎?

是的,成功少不了堅持。擁有堅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心中仍然一片光明,堅持可以把一切罪惡變成美好的職業。你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輕易放棄,就可能會與成功失之交臂;你若堅持,卻可以換來意想不到的幸福。正如愚公一樣,如果沒有烈火不可摧的堅持,怎能取得嚮往已久的成功?但是,這個故事就是不容置疑的嗎?想要搬走兩座頂天立地、巍峨雄壯的大山談何容易?即使完成了這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也危害了自然界的正常運轉,使所有飛禽走獸無處安家,甚至破壞了山上的參天古樹和遍地的鮮花綠草。相比來說,愚公可以搬家,也可以在荒山野嶺種植瓜果蔬菜,開發田地,自種自吃,何樂而不爲呢?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明知道一件事有更簡單的解法,卻偏要朝着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持之以恆,這纔是真正的“愚公”。我曾經在報紙上讀到過這麼一個經典的故事:高中化學課上,老師拿出分別裝在兩個容器裏的糖和鹽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分辨出哪個是糖,哪個是鹽呢?”同學們個個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有的同學說:“把它們擱置在螞蟻羣裏,爬滿螞蟻的是糖,無人問津的是鹽。”有的同學說:“把手指割破,分別把兩種物體灑在傷口上,疼痛的是鹽,沒有感覺的是糖。”……其實,答案很簡單,用嘴嘗一嘗不就知道了嗎?這並不可笑,這些同學和愚公一樣,只想着找出更符合科學實際,更加深奧可信的解法,卻曲解了老師的用意,忘記了最簡單的方法。

從前有個小夥子,一心癡迷於詩歌創作,想要成爲偉大的詩人。而且覺得自己一定可以有所作爲。一天,他聽說一位的詩歌評論家斯將會參加一個家庭聚會,就立刻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拿給她看,她卻否認了小夥子的天賦,甚至勸他快點選擇個合適的職業。小夥子整整思考了一天,終於決定放棄,並燒燬了所有的詩稿。從那以後,他認真學習,並且發現自己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終於在世界畫壇橫空出世,他就是畢加索。如果畢加索擁有愚公一樣的精神,朝着限定的目標發展,可能如今仍然糾結於詩人的夢想,而不會在繪畫藝術方面有所研究,更不可能成爲舉世聞名的大畫家。

愚公果然“愚公”,雖然他最終成功了,但實際上卻可以換個思維想想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烏鴉喝水》中烏鴉,他不僅沒有想方設法去打爛瓶子,而且利用自己可以做到的,爲自己創造條件,從而贏得了甘甜的水源。我們不能只限於死路一條,對於迷茫中的我們,應該適當的學會放棄,退一步海闊天空,給自己澆上一盆能讓我們清醒的冷水,永遠記住,“如果你發現實在無路可走,不是身處絕境,而是上帝提醒你,該拐彎了。”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篇7

今天我看了一個成語故事,故事的題目叫《愚公移山》。講了從前有個老漢叫愚公,他家的大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他出門必須要繞道而過,很不方便。愚公爲這件事很煩惱,他決心要把兩座大山給挖掉。他對全家人說,我們一定要把這兩座山挖掉,大家都很贊成。只有他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她說像這太行、王屋這個高大的山,挖出來的石頭和泥土怎麼辦呢?大家說運到渤海邊上就行了。從此以後,他們全家每天一起挖山,一年到頭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上住着一個老漢,人人叫他智叟,他看到他們一年到頭都在辛苦地挖山,覺得很好笑,就去勸愚公不要白費力氣了。愚公深深地嘆了口氣說:“你這個人自以爲聰明,其實很傻,就算我死了,還有我兒子,兒子生了孫子,孫子生了兒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是無窮無盡的,可兩座大山卻不能再長高了。”智叟無話可說。後來這件事讓山神知道了,就去報告上帝,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打動了,派了兩個大力神把兩座大山搬走了。

我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向愚公學習,做事情要不怕困難,要有堅強的毅力,如果想達到遠大的理想,就必須好好學習,努力前進,才能取得成功。假如半途放棄的話,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會白廢的。

《愚公移山》讀後感300字篇8

今天上午的語文課,通過學習《兩小兒辯日》,我瞭解到了《列子》,也對“湯問篇”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在這一篇中,《愚公移山》讓我頗有感觸。

這個寓言故事講述了一位已九十歲的愚公,每次出門時,都會被門前的兩座大山擋住去路。他想,要是能將山向兩邊移開,這不就通暢了嗎?於是,與家人商議後,他帶上子孫,一同三人,扛着籮筐鋤頭去挖山,日復一日。這事兒,被智叟聽說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勸愚公,說:“你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挖下去,不會有任何收穫,這山上的樹你都搖不動,更何況是山上的石頭啊!”

愚公回答道:“我死了,有我的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我的孫子們會有他們的兒子,一直幹下去,還怕平不了這山?”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也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於是他派兩位神仙下凡人間,揹走了兩座山,從此愚公出門就方便了許多。

通過這則寓言故事,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有決心,有破釜沉舟,不畏困難的精神,同時也要有持之以恆的恆心與毅力。這也同學習一樣,要學一個知識點,你就要下定決心把它學會、學紮實。這也需要持之以恆,我們學習時要沉住氣,不急躁,但也不能放棄,等到你熬過了苦燥乏味的苦學階段,你也可以等來同愚公一般的豐厚回報。

在我們七年級年級的七門學科中,英語一直是我的短板,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考完後,我總會勉勵自己要好好複習英語,但每一次都是堅持幾天後,就再次鬆懈下來。下次英語考試依然成績沒有提高。所以,在接下來的英語學習中,我要像愚公一樣堅持不懈,真正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有錯必糾,我堅信我門前的那座“英語大山”也會被我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