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黨史百年奮鬥征程心得感悟

心得體會 閱讀(1.09W)

  黨史百年奮鬥征程心得感悟

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樑的鮮活教材。黨史記錄着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黨史百年奮鬥征程心得感悟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黨史百年奮鬥征程心得感悟

黨史百年奮鬥征程心得感悟一

最近一段時間,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學習了,回觀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一句毛主席的詞在腦海中浮現“看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過的路程更是艱辛的,在共產黨成立之初,中華大地千瘡百孔,滿目蒼痍,餓殍滿地,內有軍閥連連混戰,外有帝國主義炮火轟打,但是,爲了解民衆於倒懸的黨的創始人們,偉大的革命先烈們,頂住了重重壓力,於1921年創立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爲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強,已經走過了xx年輝煌的歷程。

這xx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探索救國之路,成成敗敗,經歷了許多坎坷,走過了許多彎路,但是我們的前輩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就算只剩一絲希望,也要用盡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緊,直到勝利的光芒灑落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學習黨史心得體會。這一切無不證明了一句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是在改革開放、不斷髮展的今天,我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和諧發展的中國。

面對滾滾前行的歷史車輪,從1949年建國到2011年,中國從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從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後的一窮二白到今天成功承辦了奧運會、世博會,取得的成就和發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國際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不斷提升,這一切讓每個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讓我們每個中國人感到自己的歷史使命,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一個信念: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的中國和中華民族。

回顧黨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黨的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黨的先進性始終是貫穿黨的建設的一條紅線。在戰爭年代,我們黨用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毛澤東思想推進黨的建設,開闢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當時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爲:始終站在革命鬥爭的第一線,爲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直至革命鬥爭的最後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這期間黨員的先進性表現爲: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最前沿,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昂揚的鬥志,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率先示範,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xx大提出在新世紀新階段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這是黨在新時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先進性的生動體現。今天我們的中國人民,在胡錦濤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帶領下闊步前進。學習黨史心得體會。

學習黨史,必須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以學促用,理論聯繫實際是黨留給我們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今天,我們學習黨的歷史就是爲了吸取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充分借鑑歷史,解決好工作中的新問題、新矛盾。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市”的要求,爲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水平,改善人居環境,我市實施清水工程,這是我市創建生態城市、構築生態宜居高地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低碳經濟、改善人居環境、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作爲參與其中的一名黨員,我應該時時發揮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提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執政爲民,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

清水工程建設任務艱鉅、時間緊迫,責任重大,這是一場治理水環境的攻堅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結合各項工程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況尋找工作重點,堅持靠前指揮,減少層次,解決問題,深入調研,綜合分析,找準難點,突破瓶頸,持之以恆地抓好落實,踏踏實實把清水工程做好,爲天津建成生態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樑的鮮活教材。黨史記錄着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奇蹟,這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於黨的歷史。

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瞭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學好黨的歷史,瞭解過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創造明天。

黨史百年奮鬥征程心得感悟二

每日清晨第一件事,手指輕輕一點進入“學習強國”的平臺,伴着一聲清脆的滴水音,隨之一句摘自《論語》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詩詞便躍入眼簾。國內大事、黨政新規、非遺文化、詩詞戲曲……“學習”“視頻學習”兩大板塊、38個頻道,天下之事,應有盡有。

學習登錄的最初,我是帶着純粹學習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簡單想法,但隨着對各個頻道的深入瞭解之後,切實感受到“學習強國”平臺涵蓋的知識面之廣,比如,開國大典的禮炮爲什麼要鳴放28響、上海解放初期爲什麼會發生“米棉之戰”等等。如果說《專題考試》是促進學習掌握時政新聞,那麼《每週一答》和《智能答題》則是擴大我們對各個知識領域的瞭解,比如,戚繼光的”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峯秋葉丹”是用來譬喻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巨曉林”被稱爲知識型企業職工的優秀代表……

對我幫助最大的,莫過於視頻學習裏“慕課”中的《溝通心理學》。入職一年多,日常工作中最常遇到,也是當今社會最突出的醫患關係問題。作爲一名門診醫技工作人員,醫患溝通尤爲重要。由於醫患雙方在診療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不平等性,醫務人員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在醫患關係中處於主導地位。患者相當對於醫務人員來講,缺少專業知識,在醫務人員的安排下接受診療,解除自身的病痛,所以處於一定的被動和服從地位。在醫療活動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掌握溝通的藝術,努力爲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安全的環境。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應該耐心解釋,切記大聲呵斥、簡單粗魯,敷衍了事。良好的醫患溝通可以及時化解醫患之間的誤解和矛盾,減少醫患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

學習,無處不在,它藏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裏。隨着社會信息的發展,學習的工具和形式也與時俱進地日新月異着。這個內容權威、內涵豐富和特色鮮明的學習的平臺,不僅時刻傳輸着黨的政策和總書記的工作步伐,也潤物細無聲地灌輸着生活各個領域的信息量,儼然成爲了我工作和生活的加油站。

黨史百年奮鬥征程心得感悟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作爲一名黨員幹部要學懂用活“學習強國”這個學習的平臺,汲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擔當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誠信奉者和堅定實踐者。從我註冊“學習強國”的那一天開始,我的體會是,立足“三結合”,增強“三性”:

一是孜孜以學與生活自律相結合,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怎樣將學習習慣浸潤到規律生活的點滴之中是每名黨員幹部理性思考的問題。我以爲,只有結合自身實際量身定製一個“作息表”,日復一日的堅持前行,才能取得學習與生活相融相通相長。清晨洗嗽間,一首感恩奮進的愛國歌曲,讓你睡意頓消,精神百倍;傍晚散步時,重播一段新聞聯播,讓你盡知天下事;睡前夜靜時,做一做時政試題,讓你隨時檢驗學習效果,即使在運動健身時,觀看一段正能量視頻,讓你健身動能十足,學習樂此不彼……

學習是一種行爲,無處不在,學習也是一種習慣,貴在養成。

二是真學篤信與拾遺補缺相結合,增強學習的實效性。真學篤信要堅持做到“三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始終把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爲一種政治責任、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帶着感情主動學,帶着責任經常學,帶着思考反覆學,聯繫實際認真學,自覺及時跟進學,全面系統深入學,原原本本紮實學,真正做到學出堅定信念、學出絕對忠誠、學出始終乾淨、學出使命擔當、學出能力水平。拾遺補缺要堅持做到“三學”:一要“列單子”促學。列出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切實做到“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計劃的學習,久久爲功,積小成以成大成,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二要記筆記深學。“好記憶不如亂筆頭”。記筆記有利於對學習內容再歸納、再思考、再記憶,做到博聞強記,入心入腦。

三要寫文章研學。“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寫文章就是資料借鑑、調查研究、學用結合的過程,也是自我思考、檢驗成果的過程。只有真學篤信與拾遺補缺相結合才能發揮“學習強國”平臺的實效性,增強學習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真正做到往深裏走、往實裏走、往心裏走,入腦入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三是比學趕超與履職盡責相結合,增強學習的互動性。簡單“機械式”學習,單純爲湊分而學習,他人代替學習等等種種投機行爲,是與“學習強國”的引領方向背道而馳的,其目的在於以學習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以學習指導工作實踐,以學習提高健康情趣。目前,每天登錄“學習強國”學習的平臺已成爲我的習慣,在利用學習的平臺的過程中,能有效克服工學矛盾,不斷增強學習的工作性和工作的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