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荷花澱的讀後感熱門範文四篇

心得體會 閱讀(1.4W)

《荷花澱》這本書是孫犁的優秀短篇小說,最能反映出農村人民爲抗日鬥爭做出的不懈努力,你還在爲寫相關的讀後感而苦惱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荷花澱的讀後感熱門範文四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荷花澱的讀後感熱門範文四篇
荷花澱的讀後感1

《荷花澱》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編葦蓆,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捨,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併爲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澱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男人們參軍才走幾天,水生嫂和幾個青年婦女便找藉口去探望他們,她們對自己的丈夫有着深切真摯的愛。當然,她們又是樂觀的。在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時,她們雖然最初“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但她們“永遠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但卻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地將船往荷花澱裏搖,並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了”,決不投降,“就跳到水裏去死”,表現出了堅定沉着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後,這些經受了戰爭洗禮的婦女們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飛躍,她們很快也學會了射擊,拿起了槍桿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通過塑造以水生嫂爲代表的婦女羣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鬥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荷花澱的讀後感2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讀這本書讓我彷彿看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人民生活和戰鬥的場景,以及人性的美好。這部小說的語言質樸、簡明,但又內涵豐富。

小說中的水生嫂是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她勤勞、善良,思想上追求進步,深明大義,支持丈夫的參軍決定,即使內心非常的不捨。再比如說,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裏思念丈夫,又偷偷夥同大傢伙一起去看望丈夫。“聽說他們還沒走呢,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服。”水生的女人說。“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通過這些生活化的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出了人物的性格。

還有水生走之前仔細叮囑妻子“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她流着眼淚答應了,這體現了她的忠貞。

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爲“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係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燦爛。

荷花澱的讀後感3

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我的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裏,澱裏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着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願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荷花澱的讀後感4

此書爲《白洋澱紀事》的姊妹篇。書中的散文絲毫沒有聯繫,但就這樣拼拼湊湊着,竟是一幅美麗又十分真實的鄉村油畫,雖作在艱難的抗日戰爭中,卻仍有一絲幸福、一絲溫馨纏繞在字裏行間。

雖是這樣,但我最喜歡的仍是與書同名的一篇散文《荷花澱》。文章中水生的陽剛,和水生嫂的賢惠開朗在抗日戰爭中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水生和水生嫂生活在美麗平靜的村莊中,可最終還是因爲爲國戰爭而分離了,沒有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沒有纏纏綿綿的不捨,平淡的如無味的白開水。但在這涓涓細流下,隱藏着多少洶波濤洶涌的情感?大概是中華民族的堅強勇敢的崇高精神罷。

然而,如果人物只顧個人對安寧的生活嚮往而置國家利益不顧,我們會對他們報以鄙夷;如果人物爲國家利益而完全置生活不顧,我們又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遺憾。作者便將着兩種愛——對美好田園的愛,對安康祖國的愛——毫無矛盾的結合在一起,體現了一份真摯和諧美好的人情,也是對人性美好一面做出的詮釋。

在很多人認爲,“田園”是一個安逸平靜的象徵,如陶淵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雖然是如此,但我覺得“田園”不應該只存在安逸與平靜,也存在着深沉的家國精神。如果只有安逸與平靜,爲何桃源人在聽到漁人講述那亂世後“皆相嘆惋”的場面?

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般安逸,也是“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的那般熱血。這,大概就是那時田園的模樣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