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詩經頌讀後感最新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8W)

寫讀後感最忌諱的就是照搬原著的故事情節而沒有自己的感想和收穫,很多人寫讀後感都是一味複述書籍的情節和內容,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詩經頌讀後感最新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詩經頌讀後感最新6篇

詩經頌讀後感篇1

最好的時光是什麼?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後時小院中愜意的品茶,是在一個個寧靜的夜晚中靜靜與書中的人物對話,與我而言,最美好的莫過於在一個暖意、花香交織的清風中讀一個無傷人事、只關風月的老故事,就這麼猶報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來,悠悠地走進你的夢,緩緩地打動你的心,直叫人憶起那些繾綣千年,氤氳萬世的舊時光。

初讀《詩經》,是在一個雨夜。淅淅瀝瀝的雨聲伴着若有若無的蛙聲,伴着沙沙的翻頁聲,時間彷彿靜止,又彷彿是不願打擾這樣美好的時光,所以故意輕着腳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偶有生僻的字詞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卻發現從不礙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我彷彿看見,千年前的一羣古人,留些吶喊的、呢喃的、低語的話下來。時間一次次精簡又精簡它們,歲月一回迴流傳着又流傳着它們,它們在蜿蜒曲折的歷史長河裏丟失着,散着,激盪出一層又一層漣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傳到今天我們手裏。傳到我們手裏這些,代表的是幾千年來人們共同的熱烈、共同的躁動、共同的思想。因爲沒有共鳴的話和片段都已經在千年的歷史中打磨掉了,留下來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了兜兜轉轉的歲月和細細密密的時光的推敲,都是人們心靈深處最能認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這些詩歌從來沒有唐詩的慷慨激揚,沒有宋詞的婉約秀麗,也沒有元曲的清新動人。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歷久彌新的感情罷了。它從來沒有華麗遲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故事,可這些故事裏的情,又何嘗只是三言兩語講得請的?

讀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彷彿看到夜色闌珊,明月當窗,月光如水般悠悠灑在房檐上,也冷冷清清灑在女子美麗而憂傷的臉上。那雙幽深的眸子裏,一定不只是剛撫完琴卻無知音欣賞的遺憾,還有着深深刻進骨子裏的思念。思何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心裏都明白,這,是真摯的感情,是純粹而動人的,或許我想這就是詩經的迷人之處吧。

讀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時,就忽然被深深的感動了。這是多麼高尚的愛國精神啊!什麼叫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心心念唸到極致恐怕也就是如此吧。此時此刻,他一定正在騎着戰馬,馳騁在沙場上,那種氣勢令人震撼,那種精神令人感動!讀久了,會讓它享受豐富的文化盛典,使你更加明智,更加自信從容的面對世界,因爲它,我變得更加優秀了吧!

每每回味起詩經,就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條微博,曾經有一句這麼形容它—仿若山間溪泉,潺潺自流,新妍明麗,悠雅清揚,經卷翻覆之際如見清露被初陽照耀,邂逅這一抹盈盈閃映着的翠色鮮亮。仔細回想起爲什麼獨愛詩經?因爲它有經歷時光風霜後的厚重,有經歷歲月滌盪後的自若,它使人快速成長,內心澄靜,通情達理 它會細膩到讓你感動到直掉眼淚。

這就是詩經,它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穿越了千年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我想緊緊的抱緊它—我人生的引路人,我的精神食糧,我最真摯的朋友,以至於我百轉尋之,只爲以築固舊夢。

詩經頌讀後感篇2

其實,最打動我的,還是那一首《蒹葭》而已。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的起頭便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很像現今的朦朧詩派,朦朦朧朧,不知所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於是這首詩千百年來,每一個人對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誰?千百年來,人們給出了千百種答案。

從前讀的時候,總是覺得這應該是一個男子對心上人的執着追求,讀來充滿了清清的甜,又有種清清的苦楚在裏頭,真的是千迴百轉,萬種滋味。這次再讀,我突然覺得有了種不一樣的情調。這會不會是一個人對於理想的苦苦追尋呢?會不會是追夢者的苦苦的囈語呢?

每一個人都是追夢者,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做夢,想當醫生想當科學家想當諾貝爾獎獲得者,可是等到四處碰壁的時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們的棱角,我們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只剩下了銀行賬戶升職加班,這時候的我們,又怎麼會像年少輕狂的那時候,爲了一個夢想而苦苦追尋呢。“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樣的熱情,我們還有嗎?

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追夢者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還有一腔的熱情,想要成名成才,想要名垂千古,我們還有信心,相信一切都不是問題。這正是未來之所在,人生最美好的上坡路呢。即使天天爲了成績斤斤計較,即使對着作業唉聲嘆氣,我們還是有理想的。問問大家,你們將來想做什麼,很少有人會抓耳撓腮半天寫不出一個字的。大家都還年輕強壯。大家還會追逐夢想。

但是現在是這樣,將來,我們還會堅持嗎?還會有即使“道阻且躋”也不會放棄追夢的人嗎?我想到了現在大熱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最終成功的彎彎,也是唯一一個堅持自己要走的路走下去的那個人。我不敢說只要堅持我們就可以成功,我只能說,只有堅持最初的那個夢想,我們纔有可能成功。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做自己想做的並做出一定成績,從而感到滿足與快樂,我覺得就是成功了,我覺得這是最理想的事業狀態。那麼,堅持就是走向成功的不二道路。

“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

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我有過夢想。”

讓人聽了很心酸的歌詞,有多少人正在做自己想做的,有多少人爲了生活而放棄努力,放棄成爲《蒹葭》的主角的可能,又有多少人,即使道阻且右,且長,且躋,還是不斷地爲了心中的伊人上下求索,堅持在那片青青的蘆葦蕩裏。

我不願意在很多年以後,會帶着深深的共鳴唱起上面的歌詞。也許唱着唱着,我就會流下淚來吧,人這一輩子,就走這一次,爲什麼當時不去奮鬥一下呢。努力了最終失敗,我還是會心滿意足。那麼現在是怎樣,隨波逐流碌碌無爲到現在,最後還是不夠快樂的結局嗎。我真的不要這個樣子。

我對自己說:

那麼,就請堅持。

詩經頌讀後感篇3

小雅·苑柳

有苑者柳,不尚息蔫。上帝甚蹈,無自匿焉。俾予靖之,後予極焉。有苑者柳,不尚愒qi(休息)焉,上帝甚蹈,無自瘵zhai(病)焉。俾予靖之,後予邁焉。

有鳥高飛,亦傅於天。彼人之心,於何其臻。遏予靖之,居以兇矜。這是一首表達了憤懣的詩歌,詩歌作者控訴了一起同生共死的打天下後謀求權威後的人反覆無常的性情。

讓他琢磨不透而又深感恐懼的心情,茂密的柳樹在水塘邊鬱鬱蔥蔥,綠茵喜人,但是如果行人想要去依附着去休息,去躲個蔭涼,去享受下詩情畫意,說不定就會被雷劈,也會被樹上的蟲子所侵擾,被樹枝所傷害。

不要被“大樹底下好乘涼“所幻想,大樹的偉岸是它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如果想到大樹底下去乘涼,不如自己變成大樹。

基於這樣的想法,他看着昔日一起奮鬥的夥伴坐在高位上,但是對於他而言是咫尺天涯的無法逾越的鴻溝和距離。

因此他發出了鳥兒也有依附於天的時候,爲什麼讓他參與國家要務的管理設計,但是去無人可以商榷和依附的哀鳴。內心翻江倒海的可見一斑。

其實,他誤會了上層人物,任何一個人經過千難萬險後達到某個位置,勢必會成爲驚弓之鳥,對任何人都是防範心態,因爲被設計,被陷害的日子他們經歷太多了。因此對於旁人的不信任就成了他們的常態。

詩經頌讀後感篇4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字詞解釋:

碩鼠:鼫鼠,又名田鼠,這裏用來比喻剝削無厭的統治者。

貫:侍奉。 “三歲貫女”就是說侍奉你多年。三歲言其久,女,同"汝",你,這裏指統治者。

莫我肯顧:此處爲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翻譯時可轉爲”莫肯顧我“,大意是你不顧我的生活。後文中的”莫我肯德“,”莫我肯勞“均屬於此類情況。

顧:顧念,照顧。

逝:讀爲“誓”。

去:離開。

女:同“汝”。是“你”的意思。

適:到...去。

樂土: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下兩章‘樂國’‘樂郊‘等也是同樣的意思。 按:這種地方只是世人的理想,在當時實際是不存在的。

爰(yuán):於是,在這裏。

所:指可以安居之處。

德:表示感謝。用如動詞,加惠。

直 :同“值”。“得我直”就是說使我的勞動得到相應的代價。

勞:慰問。

“之”:猶其,表詰問語氣。“永號”猶長嘆。末二句言既到樂郊,就再不 會有悲憤,誰還長吁短嘆呢?

號:快活,逍遙。

在上古漢語裏,“麥”念mie,“德”念die,“國”念gue,“直”念tie。

莫我肯顧(德/勞):句式均爲賓語前置。

原文翻譯: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糧食!多年辛苦養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顧。發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新樂土。新樂土呀新樂土,纔是安居好去處!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麥粒!多年辛苦養活你,拼死拼活誰感激。發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安樂地。安樂地呀安樂地,勞動價值歸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插的苗!多年辛苦養活你,流血流汗誰慰勞。發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新樂郊。新樂郊呀新樂郊,自由自在樂逍遙!

碩鼠賞析:

碩鼠全詩分爲三章,意思相同。

頭兩句直呼剝削者爲“碩鼠”,並以命令的語氣發出警告:“無食我黍(麥、苗)!”老鼠形象醜陋又狡黠,性喜竊食,借來比擬貪婪的剝削者十分恰當,也表現詩人對其憤恨之情。三四句進一步揭露剝削者貪得無厭而寡恩:“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德、勞)。”詩中以汝、我對照:我多年養活汝,汝卻不肯給我照顧,給予恩惠,甚至連一點安慰也沒有,從中揭示了汝、我關係的對立。這裏所說的汝、我,都不是單個的人,應擴大爲你們、我們,所代表的是一個羣體或一個階層,提出的是誰養活誰的大問題。

後四句更以雷霆萬鈞之力喊出了他們的心聲:“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詩人既認識到汝我關係的對立,便公開宣佈“逝將去女”,決計採取反抗,不再養活汝!一個“逝”字表現了詩人決斷的態度和堅定決心。儘管他們要尋找的安居樂業、不受剝削的人間樂土,只是一種幻想,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卻代表着他們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們在長期生活和鬥爭中所產生的社會理想,更標誌着他們新的覺醒。正是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啓發和鼓舞着後世勞動人民爲掙脫壓迫和剝削不斷鬥爭。

詩經頌讀後感篇5

?詩經》是一枚月亮早都知道《詩經》是浪漫主義的源頭,但面對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時,卻感覺好無韻味可言,索性就將它丟在一邊,結果讓我錯過了這麼一本有價值的書。

?詩經》是咖啡,那麼《詩經是一枚月亮》則是咖啡伴侶,越嚼越有味,於是,我翻開它享受品咖啡的過程。

?詩經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個細膩溫嫺的女子。她將《詩經》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來。其中,使我印象比較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宣其室家。”原以爲“逃之夭夭”是正確,這裏只不過是引用而已,經過反覆酌想得知,“桃之夭夭”纔是比較原始的表露。這句詩大概的意思是說,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紅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覺得《桃夭》該是一首歌:“桃花盛開朵朵豔,桃林內外紅纏綿;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樂天天。”在這“桃”上,“桃”可以引申爲桃花林,桃花運等。

現代社會,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麗的`桃花運。可這畢竟是幻想,有幻想就會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爲自己能夠有又一次桃花運,然後從此“飛黃騰達”。事實證明80%的女生錯過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你心儀的對象也看中你嗎?女生有了桃花運便會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運只是一次美麗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劇,男主人公是多麼耀眼,我們更不是黃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島上看桃花。所以,現實點,學着《詩經》中女主人公快樂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詩經》中所描繪的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純真的,的確,在那個時代,一個沒有被金錢和地位所污染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比較樸實,比較真誠的。相反地,誰能想到過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都在爲生活所奔波,所勞累,忘記了我們比較初的目標,迷失了自我。若我們都靜下心沉下心來,翻開《詩經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會對《詩經》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厭倦,找找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比較真實的聲音。

?詩經》是一個月光寶盒,流注了無限愛意與溫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見比較本質的自我。

一行詩句,無限思量。

真好。

詩經頌讀後感篇6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並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並得到了發展,在經過長期的歷史積後澱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經總集。現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餘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分爲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爲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因此從《詩經》中可以窺得當時的民風民情。其中最爲人們所喜歡的是他的愛情詩。

?關雎》是爲人們所主旨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爲此青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結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首是描述了一個男子爲追求心愛美好的女子使勁渾身解數,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爲純潔的愛情。類似表達純潔愛情的詩歌還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這類的怨婦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幾句詩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邊守關,邊關的軍旅生活是艱苦的,性命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這些都是其次,更爲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在邊關沒人慰問、沒人關心、沒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終於可以回家時,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輕,心情是沉重的,開頭的幾句試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這首詩寫出了廣大將士戍邊的辛酸。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都出自《鹿鳴》。《鹿鳴》是一首燕饗詩,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賓或君主表達自己的熱情和謝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誠。因此詩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詩經》中還有其他主題,在此就比一一舉例列舉。《詩經》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歷史、社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是中華文化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因此教育部門應該把,《詩經》中更多的詩歌以各種形式編入教材,讓學生們從國小習,讓他們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