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12W)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牽動着我們每個人的心。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有關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心得體會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心得體會【篇1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被打斷,各行各業也面臨極大困難。這既是一場全國人民對抗疫情的戰役,也是一場用實幹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大考,作爲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發揮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守住初心、匯聚民心、堅定信心才能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首先要守住我們作爲黨員幹部的初心。這份初心表現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只有做好防控摸排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前線醫務工作者的負擔,真正做到防微杜漸。就個人而言,自從接到摸排值守任務,我就將此次抗擊疫情工作當成組織對我黨性品格的考驗,始終抱着“不辜負組織信任”的信念努力工作,將這份“初心”貫穿其中。這樣方能起到表率作用,更掌握了做實做細工作的不二法門。
 
其次要匯聚人民羣衆對戰勝疫情的信心。在我們國家70年的輝煌歷程中,全國人民與病毒進行的戰鬥數不勝數,在每一次的戰鬥中我們都取得了勝利!新型冠狀病毒既不是其中烈度最高的,也不是傳染性最強的。一切恐懼都來源於對這種病毒的不瞭解。隨着對病毒認識的不斷提高,應急制度和措施的落實,病毒神祕的面紗已被揭開。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先進醫療衛生事業的支持下,我們有能力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大敵當前更要穩定軍心,作爲基層黨員幹部,要展現出戰勝疫情的信心,號召身邊人理性認識病毒危害、進行科學防範。要想生活依然充滿陽光,就別讓病毒住進我們的心裏!
 
最後是要保持一顆持續作戰的恆心。現階段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一種新型病毒從出現到戰勝它,還需一段時間。高度緊張的疫情排查與防控工作仍需持續。荀子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戰勝疫情需要保持恆心,時刻繃緊思想之弦,堅決築牢責任之堤,始終以最飽滿的工作熱情、最堅實的工作擔當面對挑戰,直至我們完全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
 
疾風勁草見忠誠,推動落實勇擔當。我們把這場對抗病毒的戰役,作爲自身理想信念的一次大考;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生動實踐;將黨員的力量全面發揮,向防控一線出發,爲自己、更爲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心得體會【篇2
 
疫情的嚴峻形勢讓今年的春節假期非同尋常,不見了往日的人流喧鬧和熙熙攘攘,打開窗子,入耳的是防疫宣傳廣播,看見的是彷彿畫中的安靜樓閣,再向遠處望一望,有一羣社區疫情防控人員穿梭在樓宇之間,他們是社區的“守門員”,用愛與擔當築起小區的安全屏障。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迎面的是一羣羣忙碌的身影。小區疫情防控人員在忙着量體溫、忙着消毒、忙着發宣傳單、忙着辦通行證……他們24小時輪流守護,有時幾小時不喝一口水,泡麪就是一頓飯。在東北大地他們是鋼鐵戰士,零下三十度的天氣,凍壞了手腳,凍不壞小區守護者的堅定意志;在嚴重疫區他們是越艱險越向前的無畏勇士,用無私奉獻保衛人民安全,用責任與擔當踐行初心使命。每一個守候爲的是防控不留死角、全力織密社區的防護網,用他們的赤誠之心換小區居民的在家安心。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看見的是一個個焦急的眼神。防控人員焦急居民的不聽指令、不講大局,焦急他們的不理解、不珍惜。小區守護者門急切防護的是每個“門”的安全,他們是黨員、是公務員、是職員、是志願者,崗位上他們無畏無懼,堅守“大門”,回到家他們是爸爸、是媽媽、是兒子、是女兒,是家裏的支柱,他們知道保護好每一個“門”,才能保護好每個家的安全,才能在春暖花開時與家人團聚共享戰“疫”的勝利。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聽見的是一聲聲關心的勸阻。小區防控人員每天要苦口婆心勸阻居民儘量回到安全堡壘,最大限度做到疫情不擴散。有的羣衆聽到了勸阻,知道那是愛與守護,宅在家裏不出門添麻煩,有的羣衆聽到了勸阻,卻覺得是限制與枷鎖,對防控人員質疑指責,拒不配合。出門不戴口罩、出門只爲遛狗、出門放鬆心情等等的羣衆還有很多,他們不理解出的這道“門”是防控人員日日夜夜、一點一點築起的安全“門”,病毒無情人有情,對於無數前線抗“疫”戰士的付出與犧牲,誰還忍心再開那道“門”。
 
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小區大門內外的你與我,都要爲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堅持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爲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心得體會【篇3
 
“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場裏面衝;只要還有一塊肉,超市裏面不露頭;只要還有一口氣,呆在家裏守陣地!”連日來,爲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提高羣衆對疫情防控的知曉率和參與度,各地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結合實際,通過發放疫情防控資料、張貼大字報等方式進行宣傳,其中又以“俚語順口溜+流動大喇叭”的模式最“火”,通常聽上一遍就會被“洗腦”,大喇叭中播放的宣傳口號就如餘音繞樑,久久不散。
 
“宣傳就是要講羣衆聽得懂的話”。這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鄧中夏在長期講演中得出一個結論。1919年3月,在北大校長蔡元培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號召下,由鄧中夏發起組織了“平民教育講演團”,希望利用講演激發廣大羣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覺悟和階級覺悟。然而講演效果不佳,羣衆往往是“瞠目結舌,駭而疾走”。面對這樣的情況,鄧中夏等人經過深入的反思總結後得出結論:“因爲我們穿的不是勞動者的衣服,吃的不是勞動者的飯,住的不是勞動者的社會,說的不是勞動者的話……所以勞動者看見我們不是勞動者,不過是穿長衫的‘先生’”。足見開展宣傳擺事實、講道理無可厚非,但當下疫情防控宣傳對象是廣大的基層羣衆,“講俚”就顯得更爲重要了。否則,儘管黨員幹部走村串寨、進家入戶“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羣衆依舊不願聽、聽不懂,更不會“買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增強羣衆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因此,必須進一步增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把做好防控宣傳的細心、耐心、責任心,轉化爲阻擊疫情的信心、決心、必勝心。要在防控宣傳中善講“俚語”,多講“土話”,多用羣衆聽得懂的“大白話”,確保防控知識入腦入心、直抵人心。要有意識地將防控知識融入到漫畫、表情包、圖片等羣衆喜聞樂見的載體當中,真正推動防控宣傳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要着力畫好線上線下“同心圓”,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線上平臺開展宣傳引導,加大防控知識宣傳覆蓋面,努力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對於網絡上的謠言和不實信息,要勇於發聲、亮劍,及時進行澄清,嚴厲打擊傳播謠言、藉機生事等違法犯罪行爲,確保防控宣傳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待人以禮,則人心所向”。在疫情防控宣傳中講理、“講俚”主要是側重方式和內容,而“講禮”更多的就是突出態度的問題。如果在疫情防控宣傳中態度粗暴蠻橫,不懂得變通,不僅羣衆難以接受,導致宣傳效果大打折扣,更是直接影響到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要始終堅持把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全過程,以有禮有節有利的態度開展防控宣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心換心,多講“良言”,不用“惡語”,真正讓羣衆在疫情的“三冬”中感受到溫暖。
 
萬夫一力,萬衆一心,防控疫情,人人有責。疫情防控宣傳既有利於增強羣衆自我防病意識,更是廣泛動員羣衆、組織羣衆、凝聚羣衆,構建羣防羣治嚴密防線的關鍵一招。必須聚焦“以理服人、以禮待人、以‘俚’動人”的工作思路,以“實而又實”的工作作風和“嚴而又嚴”的工作標準做好防控宣傳工作,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思想基礎。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心得體會【篇4
 
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區,瞭解基層一線疫情聯防聯控情況。總書記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
 
社區是基層的最小網格,成千上萬個社區組成多樣的社區,因此,在疫情防控中要建立健全社區防控體系,守好社區之“小家”,方能守住國之“大家”。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首要在於建立社區的堅強堡壘。“我是黨員,我先上”。簡單質樸的一句語言,道出了共產黨員的擔當,黨員的初心使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時刻衝鋒在前的行動。抗“疫”以來,不少地區在防疫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匯聚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形成一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堅強戰鬥堡壘。我們可以看到哪裏任務險重,哪裏就有黨組織的堅強有力的工作,哪裏就有黨員當先鋒做表率。社區要深刻認識基層黨組織是羣衆的“主心骨”作用,衝鋒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將疫情防控作爲檢驗初心的“試金石”。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關鍵在於破除社區的形式主義。近期,一張描繪基層幹部“三頭六臂”的圖畫道出了基層工作者在抗“疫”前線的狀態,基層幹部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所束縛着,迎接上級領導的督查、參會聽取會議精神、填寫各類表格、隨時查看微信工作羣的通知、時時拍照“秀”工作等等,無不大量的消耗着基層幹部的精力與時間。社區幹部是上級決策落實落地的最終執行者,因此,疫情防控中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讓防控力量全部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線,在社區中宣傳、排查、管控人員,讓各項防控措施在社區中落實,守好社區這個“小家”。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落腳在於發動社區的人民羣衆。疫情防控以來,發生不少患者故意隱瞞自己的活動軌跡導致成百上千人隔離的事件,也有向電梯按鈕、向路人噴吐口水的極端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折射出人民羣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理。正如疫情防控沒有“局外人”,事關每個人切身利益,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因此,社區要通過宣傳引導,以黨員帶動家庭,家庭帶動鄰居,鄰居帶動整個社區,社區帶動縣鄉,逐步帶動全國“大家”共同加入抗“疫”隊伍,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齊心協力,萬衆一心,打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心得體會【篇5
 
到2月24日,是今年44歲的李正喜做疫情防控志願者的第20天,隨着復產復工,他在小區裏的勸導執勤工作應該暫時告一段落。回到家的時候,妻子把噴香的麪條做好了放在了桌上,李正喜端起碗吸溜吸溜地就吃了起來,這是20天來妻子給他做的第一頓飯,“她埋怨說過我什麼時候不當志願者了就給我做好吃的飯。”
 
之前每天回來就睡在沙發上,李正喜不太敢接近妻子和10歲的女兒,其實他也害怕,萬一自己感染了會把病毒傳染給家人。在疫情防控期間,每天要近距離接觸好幾百人,包括給居家留觀人員送吃的,李正喜每天確實很忙。
 
入夜,妻子忙着收拾家務,女兒靠在李正喜身邊,“爸爸,什麼是志願者?”沒想到孩子會這麼問,李正喜想了下,“就是心甘情願不圖回報去做一些事情。”他覺得好像並沒表達清楚自己要表達的補充了一句,“你長大了就明白了,爸爸做的都是對的和好的事情。”
 
女兒似懂非懂還是點了點頭,屋裏很靜,只是廚房裏洗碗筷的聲音。
 
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李正喜就想去一線做志願者,只是那時候妻子身體不好,這個家離不開,但也正因爲如此,這成爲之後很長時間,李正喜心頭揮之不去的愧疚和自責,讓他久久難以釋懷。所以這一次面對疫情,2月3日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志願者,李正喜想去武漢,“他們說需要醫生和護士,就安排我加入了當地誌願者隊伍。”
 
“如果去了武漢,我就把妻子女兒送回老家。有大家纔會有小家。”李正喜說他當時就是這麼想的。
 
志願者的意義是什麼……
 
2月3日決定做志願者的時候,李正喜是寫了請戰書的,他是做過被感染了最壞的打算,當然他沒敢給妻子看。作爲家裏的頂樑柱,妻子不願意丈夫去危險的地方,這是完全能理解的人之常情。只是妻子唯一反對的方式,就是賭氣不給李正喜做飯吃,直到他不做志願者的那一天。
 
做志願者,李正喜是在網上報名後被安排在當地閻良志願者隊伍中的,或許是因爲當時他年紀最大,隊裏臨時就安排他作了組長。志願者隊伍分爲消殺組和勸導組,李正喜就在勸導組,最多的時候,他們這個組一共有40多名志願者。
 
如何做好志願者?志願者的意義是什麼?如何開展勸導工作?
 
所有的問題告訴李正喜,他的工作不僅僅是在門口站崗,在社區巡邏,而是面對很多居民對疫情的恐慌,如何做好心理疏導,把志願者的工作做到科學文明和貼心。那一夜,思考這些問題,李正喜沒有睡安穩。
 
2月4日,紅旗樓小區,李正喜在社區門口執勤,除了勸導和登記工作,他都站得很筆挺,標準的軍姿,讓人的第一反應,他應該是軍人出身。
 
“17歲就想當兵,名都報了,但是因爲父親身體也需要照顧我就沒去。”李正喜的老家是四川的,他說1993年,他參加了當地武裝部的民兵預備役,在那裏待了兩年的時間,也是這兩年影響和改變了他的一生。“那時候我們穿的是陸軍的衣服,指導員鏗鏘有力的告訴我們,就算哪一天脫了這身軍裝,自己的一言一行也要對得起曾經穿過的這身衣服。”
 
李正喜從來沒忘記指導員說過的話,他就這樣呆板得牢牢記在心裏。因爲工作,1997年,李正喜來到了閻良,從此沒有離開。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他想去一線做志願者,只是妻子有疾也需要人照顧,這個客觀存在的理由也困擾了李正喜隨後的日子。
 
那年畢竟是自己的家鄉四川受災,李正喜堅信能去一線的人有很多可能比他存在的困難還要大,別人又是怎麼克服的,況且他曾經還是軍人……有些問題不能深究,李正喜說不然自己就在自責中無法釋懷。
 
不是每個人能理解志願者
 
早上七點半到晚上七點半,在勸導組這是李正喜和其他志願者們一天工作的時間。
 
第一天巡邏的時候,就看見好幾個大爺在院子裏曬太陽,李正喜耐心去勸導讓其回家,其他時間還要疏導交通,詳細登記各種信息。
 
不是每個居民都能理解志願者的工作。
 
某天執勤的時候,一位70歲的大爺,拿着前一天的出門條執意要出社區大門,被李正喜攔了下來。當時疫情形勢嚴峻,社區規定採購生活必需品可以兩天出一次門,每次出去不超過2小時,大爺前一天已經出去過了。
 
“憑啥不讓我出去,我是在單位爲國家做了幾十年的貢獻,你有什麼沒資格攔着我。”大爺推着自行車,情緒激動,順手摘下自己的口罩就喊了起來。
 
“正是因爲您做出了那麼多的貢獻,我們纔在這裏爲你們做好保障,讓您和更多人更加安全,纔不能出去的。”李正喜的解釋並沒有平息大爺的“怒氣”,大爺推着自行車不顧勸阻,直接壓過李正喜的腳。
 
“後來派出所來了民警,大爺看到穿制服的警察才安靜下來的。”李正喜清楚得記得警察來的時候告訴大爺的那句話,“他們這些志願者不圖回報在這裏爲你們保駕護航,你們還不理解他們。”
 
志願者的工作,李正喜一直覺得是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來製造矛盾的,所以,面對任何質疑甚至帶有侮辱性的語言,他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勸導,保持自己的冷靜。
 
登記,查票是李正喜在社區門口每天必須做的工作,一位30多歲的女性嫌麻煩,騎車直接往裏衝,李正喜一把抓住車後座,當然他還要保證對方的安全。
 
“拿開你的髒手,不要觸碰我的東西,我害怕你就是個病毒。”對方的話讓李正喜愣了片刻,這話確實特別刺耳,讓他很難受。
 
“我有手套,每天都會消毒,也許上面會有細菌,但是我做的事是乾淨的,不是病毒。”李正喜努力爲自己不是病毒做着解釋。
 
一旁幾個大爺實在忍不住了,“姑娘你這話是不是很沒素質,志願者也是爲了咱們大家,他們什麼回報也不圖,你太不尊重人了。”
 
輿論的力量平息了對方莫名的“火氣”,一直到這位女性也覺得自己是理虧,並開始配合李正喜所有的檢查和登記工作。
 
特殊時期的溫情和溫暖
 
站一天,巡邏一天,一段時間後,晚上回到家的李正喜腰就開始腰痛,腿部肌肉僵硬,他把自己獨自關在一個房間裏,這也許是他保護家人唯一被動的方式。
 
窗外很靜,躺着滑手機,李正喜很關注武漢的疫情。一位農民拉着一車物資去了武漢;閻良醫生護士支援武漢;一個孩子說把老爺和媽媽借給武漢……淚目裏看着新聞,李正喜覺得他能做的就是第二天繼續做好自己的志願者工作。“國家有難的時候,我們軍人就應該衝在前面。”睡前李正喜想起來要給一位大爺明天送口罩,他趕緊起身拿出家裏備用的兩個。
 
給居家留觀的隔離人員送生活必需品,也是志願者的一項工作,如何克服恐慌,還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李正喜每次都會叮囑其他志願者。
 
有的時候,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時期,纔會有更多溫情的畫面。李正喜覺得不理解他工作人只是極少數,相處中很多居民和志願者都是感動着彼此。
 
那天給一位居家留觀者送東西,離開的時候,對方站在窗戶上給李正喜拍了張照片,說是要自己留個紀念,記住在這個特殊時期,帶給他感動的志願者。
 
幫着大叔拎東西送到家門口,下樓的時候,大叔突然拉着李正喜的手說,“兄弟你別怕,我沒病毒,我就是很想和你合個影,特別感謝你。”這張照片後來就一直保存在大叔的手機裏,他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天,能看看李正喜的樣子。
 
“還有人在我執勤的時候,給我買了一瓶飲料。他還說,如果不是非常時期,就一定拉我到家裏吃飯去。”
 
20天,李正喜帶領了40餘名志願者,全程一直堅持的是19個人,年紀最大的是58歲,最小的是兩名90後的在校大學生。每天其他志願者也會給李正喜帶來太多的感動和力量。
 
“社會上還是有很多正能量的。”李正喜用20天的志願者活動,解釋着什麼是軍人,什麼是志願者。
 
  復產復工後,但是防控工作也很重要,李正喜說,等學校開學後,他要去做義務消殺工作,“需要的時候隨時叫我們,我們志願者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