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 閱讀(1.92W)

經過多年來的生活經歷,大家一定難免會產生不少想法,這樣就需要認真記錄心得,認真做好心得的記錄,我們才能提高個人的思想境界,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7篇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1

1931.9.18 奉天城外,東北軍北大營。東北9月的天氣已有涼意,經過一天操勞的北大營第7旅的將士們,伴着窗外皎潔的月光漸漸進入了夢鄉。營前,只有幾名哨兵抱着槍來回踱步,以抵禦四周的寒氣和睡意的困撓。而此刻,離大營不遠的高梁地裏,幾百雙貪婪的眼睛,正從四面八方緊緊盯住北大營的營門。這眼光,似惡狼,閃現着撲食前的焦灼、緊張、興奮和殘忍……就是這一天!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自行炸燬了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的一段路軌,並佈置假現場,誣稱是中國軍隊所爲,遂以此爲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中國軍隊駐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在短短的4個多月的時間裏便侵佔了我國的東北三省。並以此爲發端開始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緬懷漫漫歲月,凝聚縷縷遐想。如果說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寫滿了中華民族的血淚和創痛,那麼,“九一八”事變無疑是其中最深的一道瘡傷。歲月如梭,事過境遷,如今的中國已踏星斗飛過世紀之交,駕神舟立於強國之林。但是,那一段足以讓整個國家蒙羞一輩子的屈辱歷史,又怎能被我們忘記?!值此9.18事變73週年暨第四個全國國防教育日到來之即,我們將轟轟烈烈地開展“勿忘國恥,強我國防教育周”活動,爲的就是讓歷史的警鐘再次敲響,讓昔日的恥辱永被銘記!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衰”。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在遭受了巨大傷痛之後,得出了一條屈辱而又真實的歷史教訓:落後就要捱打!清朝的時候,列強們可以嘲笑我們低下的的生產力和落後的科技水平,可以嘲笑當時的中國人民是東亞病夫,可以嘲笑政府的卑躬屈膝、軟弱無能,割地賠款、如棄草芥。但是今天!他們誰敢不驚歎中國科技的巨大進步和飛速發展?誰敢不佩服奧運會場上中國健兒的神奇奮勇!誰敢說,臺灣不是中國的領土!無論是神州5號的成功還是奧運金牌榜上熠熠發光的32 枚今牌,無不又一次讓世界向中國投來了驚羨的目光,又一次讓世人對中國刮目相看!

和平年代,我們不應淡化國防意識、泯滅愛國熱忱。祖國今天的崛起靠的是無數先輩的熱血和汗水。祖國未來的和平、強盛要靠我們不懈的努力與奮鬥!未來的重任肩負在我們身上,我們只有永記歷史、艱苦奮鬥、開拓進取,才能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舒天昭暉、磅礴東方!纔能有一天,當一個美國人被問及誰是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國家時,他會無奈而乾脆的說:china!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2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培養選拔好乾部,既要看平日的現實表現,也要看關鍵時刻的攻堅能力。這場防控戰一開始,黨中央就要求“各級黨委要在這場嚴峻鬥爭的實踐會考察識別幹部,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經受住考驗。”最是磨難礪初心,越到了關鍵時刻,越是有捨生忘死、不畏艱險的優秀幹部會涌現出來。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考”。在人民羣衆生命面對威脅的危難時刻,最能考驗一名幹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素養、本領能力和工作作風。從以往在黨的領導下打贏過的特大洪水、抗擊非典、汶川地震等戰役中可以看出,我們黨培養出來的黨員幹部隊伍在關鍵時刻是值得人民信任和託付的,是有能力有實力打贏任何攻堅戰的。

關鍵時刻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當前,我們又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沒有硝煙的戰爭”,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就是檢驗廣大黨員幹部成色的“試金石”。一些黨員幹部在平時說的頭頭是道,但在疫情襲來時,卻縮在後面成了“軟腳蝦”,當起了“假指揮”,更有甚者麻痹大意,不顧疫情的嚴重性,帶頭違反相關紀律。而那些奮戰在一線的優秀黨員幹部,從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就堅守在防控陣地的最前端,不顧家人的牽掛和擔心,守護在羣衆身邊。他們有的日夜堅守在各道關口,築起疫情防控的“外圍防線”;有的連夜走訪入戶,宣傳動員羣衆,紓解羣衆焦慮,落實羣防羣治的“最後一公里”;還有的挨家挨戶開展重點對象排查,讓重點人員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吃下一顆“定心丸”……在疫情防控的每一道防線上,都能看到他們堅定的背影。在危難時刻,正是這些優秀的黨員幹部,築起了一道抵禦疫情肆虐的銅牆鐵壁。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3

歷史點滴如浩瀚星空裏的點點繁星,我悄悄拂過,佇望着絢爛而又寶貴的財富,時而擡頭注目那最亮的一顆星,默默許願,靜靜放飛。中國夢,徜徉在我的心中。

璀璨銀河流淌着巍巍中華五千年。從盤古開天地到科技發達的今天,我讀到了許多,聽到了許多,也看到了許多,每個中國人都擁有着同樣的中國夢。

中國夢流淌過每個日日夜夜、每個中國人的內心。

中國夢,強國夢!也始終縈繞在我耳邊。

科技讓夢想走進現實。經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神十升空接天宮,嫦娥飛天探索月球,蛟龍深海尋找龍宮,航母服役盡顯國威。

當一陣陣掌聲雷鳴般響起,當全世界舉目投足於中國時,我知道:中國的光芒已散發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夢還在繼續,我們的祖國將再結出累累碩果。

這是一個夢,一箇中國夢,一個被每一箇中國人所關注的夢。我懷着崇敬的心仰視科技界每一個奮鬥的身影

傾聽每一聲臨近中國夢的足音,揚手敬禮,情不自禁地高喊我的中國夢。

陽光明媚,我站在藍天白雲之下,看着眼前正逐步富強的祖國。

心中懷着一份堅強,一份榮耀,一份銘記,手握胸前,勉勵自己:心懷中國夢,努力學習爲中國創造美好的未來而默默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4

兩年前,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走進旅院,我也光榮成爲校園文明服務協會的一員,積極參加了思政課社會實踐活動。過去的一年裏,在基礎部楊主任和思政課老師的精心組織和帶領下,在同學們的積極努力下,我們校園文明服務協會的社會實踐活動井然有序,收穫頗豐。

作爲旅院的一名學子,作爲社會的一名成員,我深深懂得服務精神不僅是旅院精神的體現,也是社會責任精神的一種體現。爲了更好培養我們的服務精神、奉獻精神、職業精神,基礎部領導、老師組織我們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服務活動。這些實踐活動由小到大,有爲我們親愛的老師同學提供的校園服務,也有爲社區、景區、老人、兒童提供的社會服務;有爲特殊兒童的愛心捐助,也有校園、景區的環保服務。這點點滴滴無不體現着一種無私的關愛、奉獻與責任。也許有人認爲這些對於社會來說,微不足道,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關愛他人,愛護環境,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我們的校園、社會不就會更加溫暖、更加美麗嗎?

一年的實踐服務活動中,有收穫有歡笑,也有汗水淚水與辛酸。爲了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同學們老師們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開會研究、商討,甚至是經常來不及吃中午飯,有時爲了一項校外活動可能要多次請求別人,有寒風酷暑,有失敗苦楚。但對我們來說,這些經驗與教訓比課堂講授、書本知識更爲深刻,更有意義。在社會實踐中我們會有更多的機會去磨練自己,檢驗自己,在社會的.舞臺上展示自己、豐富自己。因此,思政課的實踐活動既讓我們爲社會做出了貢獻,也鍛鍊了我們自己的能力。同時在實踐中,也表現出了我們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實踐中我們明白了很多事情都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想成功需要付出很多,正如歌中所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實踐中體會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正含義。這也使我們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爲今後更好的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思政課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歷練了我們的意志,提高了我們的能力,還加深了我們與人民之間的感情,拉近了與社會的距離,也讓我們在實踐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幹,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實踐中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在實踐中展現當代大學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活動,將對我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作用、過渡作用,將是我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一個重要步驟,對我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

每朵花都有獨特的色彩,每顆星都有自己的燦爛,每屢清風都會送來清爽,每滴甘露都會滋潤稻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都應有自己的社會貢獻。

在此我祝願我院的校園文明服務協會能做得更好,也祝願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實踐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爲更好地服務旅院、服務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5

12月9日12:00起,央視新聞新媒體將推出6小時不間斷直播,開設多個特色太空小課堂,全程見證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直播節目將邀請多位航天系統重量級嘉賓以及網友喜愛的物理老師、科普達人等參與,一起觀看浩瀚太空,品嚐太空食品,揭祕航天員訓練日常、通過趣味物理小實驗學習感受神奇的太空現象等等。

櫛風沐沙路,砥礪前行。回首當年方恍然。18年前,楊利偉那一句“神舟五號報告”還在耳邊,舉國歡騰的那一日彷彿就是昨天,18年後,短短一年內,銀河畔又將兩度度留下中國人的足跡。如此成就引得世界矚目,但又談何容易?中國航天人在缺條件、乏設備的艱苦環境下,用中國智慧、中國擔當繪就飛天夢想。在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劉紀原的記憶裏,在中國航天事業剛起步時,科研人員吃的是饅頭就鹹菜,試驗一去一天,回來滿身是土。執行此次“神十三”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則說,對航天事業的熱愛讓她克服所有的困難,戰勝所有的難關,甚至犧牲生命。在問天之路上,中國航天人守得晨星、吹得寒風、坐得冷板凳,行得崎嶇路。肅州風急,逼不退中國人的問天之心;漠北沙糲,卻磨出了航天人的求真之質。

神舟乘風起,扶搖直上。千餘載飛天夢酣。邁入載人航天時代的第18個年頭,作爲中國空間站“天宮”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最後一次任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此次飛行意義非凡,可謂爲“天宮”放上最後一塊奠基石,之後“天宮”即進入建造階段。“天宮”一名寄託着中國人千年來對未知世界的綺麗幻想,先行者屈原執筆發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如今,中國人搭乘“神舟”上天一探“天宮”究竟,終圓了華夏千年綺夢,爲上古天問求得答案。中國人獨有的詩意浪漫在航天逐夢路上不會缺席,“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神舟”應勢而出、乘風而起,恰似鵬鳥氣貫長虹、勢不可擋,賦予混沌長夜以“北京時間”,帶去“北京明白”問候清寂寰宇,紅旗在天宮招展,“中國夢”正光耀宇宙。

東風送神舟,攬月逐星。中國問天正在其時。當前,科技進步成爲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實力成爲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誌。十八大以來,中國建設科技強國步履不停,在各科研領域掀起經久未息的科技創新熱潮。在航天領域,“神十三”憑藉“徑向交會對接”和“6個月長期在軌”兩項關鍵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再度打響中國航天品牌。創新不只是靈光一閃,更是厚積薄發。一位火箭設計師曾說過,“中國航天有個傳統,每一次成功的喜悅也就持續一頓飯的時間。對於研製團隊來說,成功不是光環,更不是休止符,而是下一次任務的起點”,對中國航天人而言,成功總是在下一次。待“神十三”歸來,新的探索又將出發,“天宮”的開放還面臨着諸多技術難題,前路迢迢難測。但中國航天人的字典裏沒有“後退”,更沒有“畏難”,他們堅信只要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爲功,厚積一定迎來薄發,前路總有光明。

天梯亦爲人造,有何不可摘星辰?中國航天攬月逐星之路還在繼續,千千萬萬的航天工作者賡續航天精神,攀登科研高峯,奔赴星辰大海,他們的問天之志激勵着我們所有人,愛祖國、追夢想的模樣多麼美好,踐初心、擔使命的精神多麼可貴。有他們,有你有我,“中國號”飛船行穩致遠,一往無前。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6

中國,是巍峨的高峯;中國,是澎湃的大海;中國,是威武的名字;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家園,灌溉着_億中華兒女熱血的情懷。

我的中國心,我的中國夢。在中國的國土上,人類生活了五千年,他們共同經歷了無數的風雨,無數的坎坷。由於從前的不發達,就此讓人類生活在困難的環境下,但他們團結一心,齊心協力戰勝了種種困境,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現在我們國家發生了許多不團結的事情,而就因爲這一點,許多地區都發生了踩踏事件,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

就連環境衛生也忽視了,許多工廠都在排放大量的廢氣和二氧化碳,污染了空氣,並且還亂扔垃圾,亂吐痰。

當你們在破壞環境的時候,你們想過嗎?我們的祖國在哭泣,我們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在哭泣,我們祖國的花草樹木在哭泣。

爲什麼從前艱苦的生活都能克服,而如今的小小困難卻不能克服呢?看到這些,啓發了我無窮的想象。

我必須阻止這一切的發生。我要讓大地恢復往常的青綠;讓大海回到往常的蔚然;讓天空恢復晴朗……

我多麼希望人們能夠保護環境,保護動、植物,保護我們的家園,不讓我們的家園受到破壞。

這也是我想要實現的中國夢,所以我加入了保護環境的隊伍,並在此呼籲人們:保護環境,保護家園,有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雖然我對於我的夢想可能會很遙遠,但我要爲夢想而努力,爲了家園而奮鬥,爲了美好的生活而揚起航行的帆船。

我的中國心,我的中國夢。

學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7

作爲一名大學教師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兩個小時的報告,楊利偉英雄詳細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回首了載人航天走過的不平凡歷程,展望了未來。同時也從個人飛天經歷和體會出發,用生動的事例講述了精神的力量、民族的力量、擔當的力量在促進載人航天事業快速發展、成就航天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載人航天工程是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通過觀看學習,我深刻理解了在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進程中,中國航天人員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滿懷爲國爭光的雄心壯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也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5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伴隨着航天事業的發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航天科技工業培育形成了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航天三大精神是航天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體現和繼承發展,是偉大的民族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航天事業之魂,也是中國航天企業文化之魂。

1 神舟五號飛船零配件產地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中國,並以百分之百的發射率和零失敗率,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輝煌。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爲完成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準備工作。

從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個焊接縫,到我們在熒屏中看到的宇航員細緻的檢查安全繫帶的動作,認真地閱讀飛行手冊等,這一切都是高質量、高標準、一絲不苟的,是來不得一絲疏忽大意的。

可以說,航天員在訓練和任務過程中的一些困難,很多情況下沒有一種精神和信仰的支撐是根本無法克服的。

爲了適應和耐受航天飛行帶來的超重現象,航天員要在地面進行大量的離心機訓練,最大要承受約8個g的過載,也就是相當於你體重8倍的負荷壓在你身上,整個面部會被拉變形,眼淚會不由自主的往外流,自己根本控制不住,全身上下非常難受。訓練中,航天員手裏都有一個報警器,只要你感到承受不了時,就可以按響它,讓工作人員把機器停下來,可是直到今天,在18餘年的航天員訓練中,沒有任何一個航天員把這個報警器按響過。是什麼支撐着他們,我想是一種精神和信仰。

而我從事教育職業,應盡心盡責,儘自己最大努力,求得不斷進步,把每一件工作中看起來很小的事情都做好、做精、做細,我們的工作才能出更多的成績,我們自身的能力也纔會有所突破。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認真負責、一絲不

2 苟、善始善終,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滿懷熱情地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正是心中那份精神與信仰,支撐着航天人一路前行、堅持不懈。支撐着航天員忍受一切不適,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退縮。作爲一個輔導員,我也應勉勵同學們強化責任意識,建立擔當精神,提升能力素質,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共建中國夢。

我爲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這是楊利偉英雄出艙後說的第一句話。如果現在回過頭來讓我想一想還有什麼語言能夠代替它,我覺得真的沒有語言能夠代替,當你身臨其境的時候,你真的是爲祖國的偉大感到驕傲。所以當我們執行完任務回來之後,祖國和人民給了我們很多的榮譽,我們真的感覺這些榮譽不是屬於哪一個個人的,它更多的是屬於航天人的,更多的是屬於全國人民的。

以上是我提升職業素養,發展教育的一些心得有感。今後我將以此爲動力,激勵自己更加刻苦勤奮,兢兢業業工作,爲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