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傳統中華文化學習心得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2.78W)

傳統中華文化學習心得範文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傳統中華文化學習心得範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傳統中華文化學習心得範文

傳統中華文化學習心得範文一

愛人的姐姐是黑龍江五大連池一所國小的主教老師,他的.孩子快九歲了,上國小三年級,2012年底,她讓孩子退學,準備報名河北端村學校,她的勇氣讓我自嘆不如。下面是她代孩子寫的學習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

“我叫耿源田,我們家是個佛化家庭,聽媽媽說在我出生的20XX年家裏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是聽了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全家人歡喜讚歎,也開始學習落實《弟子規》,決心用《弟子規》來教育我們這一代。父母常告訴我:“傳統文化是老祖宗的智慧,我們這一代要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讀《弟子規》,媽媽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是《弟子規》,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書。跟着媽媽指讀《弟子規》,慢慢地我認識了許多字,小時常把《弟子規》當作兒歌念。幼兒園時我背誦了《三字經》、《千字文》。記得四歲時,我看了《黃香溫席》的動畫片,晚上我就給父母鋪好被子,也學着黃香的樣子鑽進被窩裏,開始給父母暖被窩,我心裏很高興。爸爸上山工作了,我幫媽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幼兒園,小朋友看書、玩玩具,我從不與他們爭搶,這是我看孔融讓梨的故事學會的。還有陸績懷橘、子路百里負米、虞舜孝感動天這些故事讓我知道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學弟子規讓我養成一個好習慣:一切食品、物品都要讓長輩先用。

《弟子規》告訴要珍惜時間,勤儉節約,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所以我從來不向父母要新衣新鞋,聽媽媽說我從小到現在的衣褲鞋子,都是撿姨媽家小表哥的,蔡老師講父母這樣做是在爲我們惜福,我感恩父母。《弟子規》還教我們要“凡出言,信爲先”,做人要誠實守信,偉大的國母宋慶齡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在20XX年,父母長輩們帶我參加了一次北京國學班“大家書苑”舉行的近一個月的夏令營,在活動中我們的《感恩孝親》文藝演出也上傳到“大家書苑”新浪博客,我參加表演了《心星》、《愛心樹》、《弟子規》誦讀、詩歌朗誦《獻給母親的歌》,通過學習《弟子規》和參加夏令營,改掉了我許多壞習氣,因爲我從小沒離開過父母,很依賴媽媽,這次集體生活鍛鍊了我的飲食起居獨立生活能力,我任性的小脾氣也改變了許多,對照《弟子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做得還不好,因爲有時我會不經意地反駁父母;另外,有時我還有偷懶的想法,但我知道這樣不對;“老易至,惜此時”我做得還不夠,玩耍時我還有再多玩一會兒的貪玩想法,這些壞毛病我決心在今後的學習中一定要改掉,夏令營讓我更喜歡傳統文化了。

可是一想起三年的學校生活,我就不快樂。太多的作業、考試,壓得我總是覺得很累很煩。我的眼睛差點都要近視了。而且學習好的學生看不起學習不好的學生,還欺負他們,每次看到這些我心裏都很不平很氣憤。我的媽媽也是老師,父母長輩們說當前學校教育是在傷害孩子,於是讓我在三年級上學期結束後退學了,送我到了北京伏羲幼兒學堂學習傳統文化,爲九月份端村學校的學習打好基礎,我很歡喜。雖然我離家很遠,也很想念父母,但我明白父母的心,也感恩父母長輩理解我,對我負責任。每次與父母通電話,我都要說“爸爸媽媽你們就放心吧,你們不用爲我操心了”。在學堂裏我跟隨老師學習背誦了《大學》、《中庸》,正在背誦《聲律啓蒙》。生活上我做老師的小助手,是學堂的班表。小朋友們有事了、犯錯了,他們都願接受我的幫助,有個婷婷小妹妹每天都愛跟在我的身邊,見不到我她愛哭鼻子,但一看到我就會笑了。我愛學堂裏的所有老師,愛每一個小弟弟小妹妹!

傳統文化,教我們怎樣做人、做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謙虛禮讓、愛心奉獻、還開發我們的智慧,我喜歡傳統文化,願意學習傳統文化。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家族人感恩吳爺爺,讓我們這些孩子都能在伏羲班接受聖賢教誨,健康快樂成長!”

傳統中華文化學習心得範文二

英國著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學家李約瑟說:“對於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

雖然自古以來,世界不同的地方,包括危地馬拉,日本及韓國等,都有着翡翠的文化,但現代翡翠的市場以華人爲主,這是因爲文化上華人對玉有着深厚的淵源。中國人愛玉,由軟玉至翡翠的愛好泛指“玉文化”。玉文化與中華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今人賞玉,重玉,爲愛,爲美,爲辟邪,爲保值。

玉在中國,有着多種含義。女媧補天的神話,說明了人間情天難補的真諦。《韓非子》中和氏壁的故事,向人們述說着壞纔不遇的遭遇。《完壁歸趙》這是歷史上一段真實的故事。記載秦王爲爭奪一塊美玉,險些引起一場殘酷的戰爭。漢代以傳國璽作爲權位的象徵,漢武帝的弟弟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死後用玉棺殉葬(即河北滿城出土的金縷玉衣),以爲可以永生或重生。儒家以用玉、佩玉以養德,仿效玉的溫潤,外表與內斂均具有含蓄之美;道家人食玉,服寒石散,以爲可以養生,長生、甚至用玉棺、玉匣埋葬,以爲可以登入仙域。然而,民間用玉,大都與情愛或者鑑賞有關,或爲定情之信物,或爲家人作爲傳家之寶,或是把玩鑑賞之用。歷代玉工巧思,使頑石含情,玉石生輝,所琢磨的玉器成爲中國人的最愛,既可玩賞,又可傳達情義,形成中國人特有的玉文化。

在舊時器時代,中國人已使用玉器,貴族以玉爲縷衣入土,古人將玉喻爲石中君子,孔子曰:玉有十德,進而將玉的特性與君子相比,使玉在中華文化成爲尊貴的瑰寶,美玉與高尚的美德劃上同義詞了。中國人不但愛玉、玩玉、藏玉更懷玉;古人認爲戴玉有辟邪治病之功能;中國人雕玉的工藝舉世無雙,大部分翡翠的工藝以華人的喜好爲依歸,當中的寓意和華人的傳統習俗息息相關;因此,玉文化(含翡翠/可以說是華人幾千年精神、文明、社會價值和工藝的縮影。雖然如此,其他文化對翡翠價值的認知度還較低低,翡翠的工藝滯留在華人文化的題材上,一些西方文化的消費者難以共鳴。

一、充分認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六中全會提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體現了黨的戰略遠見和世界眼光。中華文化所倡導的核心價值,包括與鄰爲伴、和—諧發展等,能夠並且應該在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特別是從20xx年持續至今的金融危機正深刻改變着世界格局。在這種形勢下,我國要爲自身發展打造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併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文化影響力建設不可或缺。而如何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二、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宣傳輿—論工作。

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爲一名基層工作者,要把文化的宣傳工作重視起來。把先進模範事蹟、發展改革思想通過各種宣傳反映給羣衆,不僅做好黨和政府的喉舌,還做好黨和政府的耳目和參謀。

三、結合我鄉實際,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建設對於社會主義發展來說,是靈魂的建設,概括起來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一定要注重‘魂’和‘體’的關係,‘魂’和‘體’必須是緊密結合的。全鄉黨員幹部要把發展文化產業提高到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重要途徑這樣的高度,結合我鄉實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中華文化學習心得範文三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爲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通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爲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爲,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爲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爲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爲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爲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爲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