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精選優秀關於《致教師》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2.95W)

書籍是在我們孤獨時刻幫我們排憂解難的好夥伴,讀一本好書的好處有很多,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優秀關於《致教師》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優秀關於《致教師》讀後感範文
精選優秀關於《致教師》讀後感範文

很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師》一書,其中的每一句話都發人深省,在他眼裏,教師不是春蠶,不是蠟燭;不是一個隱喻與一個標本,更不是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平凡與神聖中穿行,一味將教師歸結爲平凡或者神聖,都是片面的。作爲教師,我們要視教育爲天命,認爲最驕傲的身份就是教師。

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與智慧發揮到極限的、永遠沒有止境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靈。他們存在着無限的可能性。說“信仰”:信仰造就的樂觀,是生命中的太陽,任何境況下的人生都會因此溫暖明亮,並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說“理想”:當理想遭遇現實,總會有碰撞,總會有較量,否則,理想如何能夠稱之爲理想?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烏托邦。說“教師的專業成長”,將以閱讀爲基礎的“專業引領模式”,以寫作爲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與“以同伴互動爲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喻之爲教師成長之“吉祥三寶”。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生命的敘事,在時光中創造那個更好的自己。教師是教室的國王,教師的胸懷決定着一間教室的大小。因爲,凡能發光的人,必定在內心燃燒了自己。讀書是尋求心靈的自由,備課就是精神的體操,交友就是與“未來的自己爲伍”;打開《致教師》,隨處都是這種美妙的文字,迴應着每一個平凡而碎細的教育命題。

希望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長進步。

精選優秀關於《致教師》讀後感範文

《致教師》這本書是由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所著,朱老師圍繞教師提出的教師關心的重問題和教師成長的關鍵問題,如“成爲教師的理由”“樣具備好教師的慧眼”“如何書寫教師的生命奇”“怎樣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爲教師一一解惑。當作爲新手教師的我閱讀了這本書之後,許多原來縈繞於心的困惑在書中得以解答,感覺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對我諄諄引導,讓我撥開迷霧,看清前路。

在書中朱老師提到新教育教師有三寶,分別是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發展共同體。這種三專模式來源於國外的三大學派,一是以閱讀爲基“專業引領”模式,二是以寫作爲基礎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爲基礎的“教育生態”模式。通過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教師可以來自我培訓以實現專業發展。

首先,專業閱讀就是站在了大師的肩膀上前進。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智慧對話,是在向偉大的人請教學習。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會將老師當成百科全書來尋求十萬個爲什麼。在他們看來老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老師的知識面不廣就無法及時迴應孩子,就會丟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們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那麼我們應該讀什麼書呢?主要有兩大類: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讀物和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與學習是不可分割的。怎樣纔是善於思考呢?主要表現在思維有一定的深度、速度、變通性和創造性。做爲教師應該主動鍛鍊自己的思維,如思維導圖法。但最主要的是師生共寫隨筆,即教師通過教育日記、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覺地成長。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羣人能夠走得很遠。在我們完善自我時,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閃光點。無論是在哪裏,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讀書學習、討論交流、取長補短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學校裏,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捷徑。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若能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育生活中去反教育自己,利用教育完善自身,成就自我,那麼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收穫!

精選優秀關於《致教師》讀後感範文

著名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的,縱觀我們的人生歷程,幾乎每一步的成功和進步,都與書籍所教給我們的知識和情感密切相關。作爲一名青年教師,很多方面都亟待提高,在向優秀教師、有經驗的老教師虛心請教和學習的同時,讀一些優秀的教育理論從書,也應不失爲提高自身教育素養的一條捷徑。在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我閱讀了一本名爲《致青年教師》的教育理論書,作者吳非。

《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的告別講臺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經驗傾囊相授,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緻地解答,對大家在教學中可能忽視的.一些細節進行叮囑,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師們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於這個民族,無愧於未來的事。

這本書共分六輯,分別告訴我們:一要“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爲樂園;他的學生,纔會開墾自己的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二“不要急”:教育孩子不要急,個人成長不要急,不要幻想三五年就能成爲優秀的老師、名師,不如腳踏實地從合格的教師做起;三“心裏裝着學生的心”,說孩子聽得懂的話,想孩子想的事,時刻想着我們可能留給學生的記憶;四要學會“尊重常識”,要知道教育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常識,不能做拔苗助長,本末倒置,貽笑於歷史的事;五不放棄理想,即使什麼都看透了,也別放棄;六爲孩子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孩子本當有正常的愛做夢的童年,我們不要驚醒他們的夢。做過夢的孩子是幸福的,珍惜夢想的孩子也會永遠幸福。吳非老師在文中用平平常常的語言,用真實的事例,用心靈來記錄文字,讀來就如和作者促膝相談那般的親切自然。除了內心的震撼,更是對我的一次及時的精神的洗禮。

尤其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爲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爲喜歡教書,或者是爲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爲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雖只讀了短短几十頁吳先生的書我自己心裏就有許多感觸: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我們青年,是要自覺起來維護這個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然而,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絕非旦夕之間、輕描淡寫即可成就。它需要我們青年教師每個人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需要我們關注細節,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

“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煉的還有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