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告家長書的讀後感模板5篇

心得體會 閱讀(8.97K)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與他人交流和討論書中的想法和感受,一本書激發了我對人生、愛情和友情的思考,我會在讀後感中分享這些見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告家長書的讀後感模板5篇,供大家參考。

告家長書的讀後感模板5篇

告家長書的讀後感篇1

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是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則是幼兒園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橋樑。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之道》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和參考,從我們在與家長溝通中會出現的誤區、表現、目標,溝通時的心理反應,與不同類型、性格、從業背景、不同年級幼兒的家長溝通到與有特殊需求的幼兒、難以溝通的家長和與家長溝通的途徑這方方面面的家長都考慮到了並且有爲之匹配的方法,加之以詳實的案例,給了我在家長溝通方面很好的參考素材。

書中提到的與家長溝通越位的表現也讓我印象深刻。我記得在我剛來到一心童的時候,靳秀姐給我們上過一堂關於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課,其中也提到我們在與人溝通時要保持合適的距離,這樣的溝通才會更加禮貌和文明。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適宜採取46-122釐米的個人距離,以至少不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說話時的呼吸爲宜。現在和家長溝通的還不是很多,我在與別人溝通時可能有時會沒有注意這種小細節,但是細節往往是體現一個人個人素質的時候,所以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應更加註意細節,這樣才能和家長有效溝通。

在與家長溝通的心理效應中首因效應和投射效應是我們老師應該多加註意的。

首因效應是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着主導地位的效應。老師在與家長初次溝通時,家長關心的可能不是老師說了什麼而是老師說話的態度,他們會觀察老師是否親切,是否受孩子喜歡。這個第一印象常常被人們優先加工,先入爲主地半段一個人,進而形成難忘的記憶。想象我們自己也是這樣啊,常常會根據第一印象在心理給別人一個評分,作爲日後的參考。首因效應對家長的影響也是尤爲明顯的,我在實習的時候,一個家長特別喜歡小班的主班李老師,常常和老師聊天,也和別的家長說李老師是個關心孩子的好老師。有一次那位家長的孩子的頭上在幼兒園不小心磕了一塊皮,李老師細心解釋之後,家長也能特別理解老師的工作。所以老師要積極發揮首因效應的作用,主動想辦法給家長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度人,認爲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外部世界的人、事、物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心理。即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屬性、愛好或傾向等,常常認爲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其實這不僅是在與家長溝通中我們常有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不自覺的“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比如自己喜歡吃花菜,可能在招待客人時就會做一盤花菜,讓客人吃花菜,客人不吃你心理就會覺得他辜負了你一片心意,可是你想過客人喜歡吃花菜嗎?客人對花菜過敏嗎?這些都是我們生活在紅的小事,卻時時刻刻體現着投射效應。在與家長溝通時更要注意自己的想法是否強加於家長,對自己的經驗不要過度自信,在對家長提建議時要考慮到家長是否會產生壓力,一視同仁的對待所有家長,多多換位思考,這樣我相信與家長的溝通就會更加順暢。

不管是首因效應還是投射效應,作爲老師我們想要達到的結果是得到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我們更應該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成爲家庭和學堂之間良好的橋樑。

告家長書的讀後感篇2

今天,我讀了《一位母親與家長會》初讀題目,我猜想家長會上的母親是什麼樣子呢?是爲孩子優秀的成績無比驕傲還是爲了孩子糟糕的成績憤怒不已,爲孩子不佳的成績焦急萬分還是……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

文章中的這位母親,參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長會。

第一次,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說:“你的孩子氣有多動症,有板凳上三分鐘都坐不住。”可媽媽卻對他說,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第二次家長會,孩子的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二名,老師懷疑他智力有障礙,媽媽卻告訴孩子,老師說你不笨,這定能超過你的同桌;第三次家長會上,雖然老師告訴媽媽,孩子考上重點高中有些困難,但是媽媽帶着驚喜的心情對孩子說,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考上重點高中。直到兒子拿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彼此多年的祕密,化成了母子相擁留下的淚水。

好一個偉大的母親,好一份真摯的母愛。母親每次都在家長會回家的路上流淚,哪一個母親不盼望着望子成龍,哪個母親不願意聽見兒子表揚,然而這位堅強的母親選擇了面對現實,用自己的胸懷去溫暖孩子的心,給了他戰勝伯勇氣。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話:如果人類沒有母親最無私的幫助,我們的心靈便是一片沙漠。讓我們永遠以孩子的名義向母親致敬!

告家長書的讀後感篇3

我在素質教育讀本上讀到了《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的故事,讀了這篇故事我有很深的感觸。

這篇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一位母親給兒子開了三次家長會,第一次是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了三分鐘都坐不了。”回家,兒子問:“媽媽,老師說了什麼?”母親很難受,但還是假裝很高興說:“老師誇你了,說你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兒子破天荒的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媽媽喂。

第二次家長會老師說:“全班50名學生,你兒子考了49名。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你最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回到家,母親看見兒子很害怕,自己便振作精神說:“老師說你不是笨孩子,只要細心些,就會超過你的同桌。”兒子聽了以後,眼裏充滿了希望。第二天上學騎得比平時都早。

第三次家長會,老師告訴母親:“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中學有點危險。”可是母親走出校門,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只要你努力,就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

高中畢業,兒子收到了清華大學的特快傳遞,母親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作爲老師,我們的家長會應該這樣開好,才能激發家長和學生的積極性呢?老師不能抓住孩子缺點不放,如果這位母親把在家長會上老師的原話告訴了她的兒子,我相信,這個孩子早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勇氣,孩子又會是什麼樣呢?

從這位母親這裏,可以懂得,鼓勵勝於批評,幫助強於職責。每個母親都認爲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身爲老師和家長,要做得更多的是如何讓孩子拾起信心,而不是一味的批評。有時候善意的謊言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告家長書的讀後感篇4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母親去開家長會,幼兒園教師告訴她,她的兒子有多動症,讓他帶兒子去醫院看看。母親回到家沒有批評兒子,而是表揚了他。她的兒子上國小,家長會上,教師懷疑她的兒子有智障,因爲她的兒子在班裏排第四十九名(全班50名同學),她回到家對兒子滿信心,她的兒子上中學了,開家長會,教師告訴她,她的兒子考重點高中有危險,回到家她給兒子說,他很有期望考上重點高中。最終,這位母親的兒子考取了清華。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中的母親,三次開家長會,她都能把學校教師的批評,變成鼓勵,激勵着兒子充滿自信、不沮喪地成長。每次開家長會過後回到家忍着淚水,和她的兒子說“這些”話。

就像感恩提示中說道的:母親把失望與痛苦的淚水留給自己,一向用進取的話語鼓勵兒子,兒子的提高與優異的成績是母親用愛換來的。

母愛是多麼的偉大,母親這樣做能夠讓一個學習很不好的孩子變成一個能夠考取清華的孩子,母親這樣做能夠讓一個沮喪的孩子變成一個對自己學習有信心的孩子,這位母親用自己偉大的母愛成就了一個清華才子。

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謹記父母的恩情,回報父母的恩情。

告家長書的讀後感篇5

我們老師平時在閒談中經常會感慨:現在孩子越來越難教,家長工作是越來越難做了;以前的家長多麼好說話,現在的家長是越來越難溝通了……其實《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之道》這一本書,相信對我們從事幼教事業的一線教學人員有切實幫助與啓發。

本書的作者晏紅,是清華大學早教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特邀專家,北京市幼教學科帶頭人。在兒童情緒管理、家庭教育諮詢和親子教師培訓方面有廣泛的影響和豐富的專業經驗,深受廣大家長和老師們的歡迎。讀這本書的時候給人一種很輕鬆的感覺,因爲書中沒有讓人感到意思很深或者要很費神去理解的那些個大道理,它所講述的都是一個個現實教育中的案例,作者自始至終都通過大量的案例來告訴幼兒園老師各種溝通之道,讓我好好學習了其中的溝通方法。

書中主要從家長溝通的心理效應——與家長與不同類型的家長溝通——與不同性格的家長溝通——與不同從業背景的家長溝通——與存在不同教養誤區的家長溝通——與不同年級幼兒的家長溝通——與有特殊需求的幼兒的家長溝通長溝通——與難以溝通的家長溝通——與家長溝通的多種途徑,這九大方面展開講述溝通的各種方法。

書裏的一個個案例給我的啓發很大,促使我思考、重視該如何做好家園聯繫工作:那就是要“理解”、“信任”、“合作”。比如書中有一例子:某家長爲自己的女兒“不被教師重視”苦惱:如拍活動照有的孩子拍進去了,自己的孩子卻沒有拍進去;如坐小椅子,有的坐在老師面前,她的孩子卻在邊上等等,她就認爲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缺乏關注和愛心,心裏很不舒服。作者就告訴我們相互理解是家園溝通的第一個目標,而理解偏差是視角差異造成的,家長主要是從個體角度看,教師主要是從集體角度看,所以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家長調整看待幼兒教育的視角。比如告訴家長孩子在家庭相冊裏永遠都是中心和主角,但在幼兒園裏總有孩子這次沒有被拍到,可能下次就會拍到,這是不定性的,座位也不是一直不變的,有時候會調整,總有孩子在中央,有的孩子在邊緣。但是因爲視角差異及認識水平低家長還是會有“我理解但是難以接受……”的心理,因此教師不能就停留在講道理的層次,因爲對於家長來說不是聽不懂道理而是難以接受現實,所以我們有時候也要理解並接納家長的心態,以寬容的態度配合家長的需求,在無損原則、無傷大雅的情況下先滿足家長的個性化要求,因爲得到理解的家長更容易理解教師。這是我例舉的書中關於“理解”的一個例子,除了“理解”還有“信任”與“合作”,“理解”不等於“信任”,要取得家長的信任則側重情感溝通,贏得孩子對老師的熱愛情感則是贏得家長信任的基礎,孩子越愛你這一位老師,家長也就越信任你這一位老師;另外“合作”是家園溝通最理想的目標,每一個家長的合作意識不同,教師也是需要因人而異的,教師要和家長形成合力,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本書作者同樣密切聯繫幼兒教師的工作實際一一舉例、一一剖析,所給出的解決方法都是那麼恰到好處,給我一種豁然清晰的感覺。

確實,有效的溝通取決於溝通者對溝通對象的充分了解與尊重,並根據溝通對象的個性特點採取因人而異的的溝通方式,家長是一個複雜、多元的羣體,在年齡、性別、性格、職業、文化背景、自身素質、家庭情況、育兒態度等方方面面存在着差異,所以我們不能無視他們的差異而採取單一、雷同的方式,同時又不能對每個家長進行過於主觀的猜測和推斷,我們也不能對自己的經驗過度過於自信,要學會換位思考,也一定要與家長坦誠相待,在待人處事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就一定能和家長建立和諧關係。小班開始的家長工作是繁瑣而艱鉅的,孩子入園有一個適應期,教師要引導家長以積極方的態度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難關,鼓勵家長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放鬆心態,讓孩子在鍛鍊中邁向成長的第一大步。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車兩輪,共同承擔起培養孩子的重任,兩個輪子同步向前,形成有效的合力。我想自己也會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不斷磨練,積累更多的溝通經驗,成爲一名合格和深受幼兒與家長歡迎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