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5篇

心得體會 閱讀(1.24W)

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我們得到的感悟也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一定要學會寫讀後感記錄,要想寫出抓人眼球的讀後感,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將原作讀得透徹,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傅雷家書的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5篇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篇1

?傅雷家書》是一本值得細看和咀嚼的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經過這些書信,不僅僅在兩人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經過這一條紐帶,使孩子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間的家書,那麼書中最突出的,當然是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們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幾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好的家庭,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異常,他經過書信對遠方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指導,並且還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

在書信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我,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我的意識與性情”。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應當引以爲鑑的嗎?

天下父母的愛都是一樣的,我的父母雖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研究,爲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有多少家庭能夠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景,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

還有些家長認爲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孩子不但沒有變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來。所以,家長們應當看看《傅雷家書》,而作爲孩子的我們也要看看這本好書,因爲它將會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不管過多久,傅雷先生的影響還將會一向存在,因爲他的教育方式能夠當做家庭教育的藍本,而《傅雷家書》也會哭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篇2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每當讀到這句句子,浮現在我腦海的,必然是《傅雷家書》了。它也使我理解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真正含義。

?傅雷家書》共收錄138封書信,主要是父親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書中傅雷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由此可見,傅雷教導兒子是多麼循循善誘,教子有方。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幫助兒子排除煩惱和對兒子在藝術上的嚴格要求,兒子在信中表現出消沉的精神,傅雷就用“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來比喻。提醒兒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要把握分寸,要把感情你的創傷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待。並列舉了其他名人發生的情形來安慰開導孩子,希望兒子要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在這段過程中,傅雷沒有責怪兒子,而是在一步一步地安慰開導兒子,間接地給兒子講述其中的道理,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讓兒子感悟其中道理。

傅雷在傅聰的藝術上也是十分嚴厲刻薄的,他會在電臺廣播中聽兒子的作品,並提出意見:低音部分很模糊得很。還會讓兒子必須深深地檢討自己的缺陷,傅雷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也不斷地鼓勵兒子,使兒子不丟失信心。

在這本書中,將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嚴厲的教導中,又有着對兒子的關懷和安慰。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篇3

讀《傅雷家書》前我和傅雷大約有三次交集:

一是前幾年略讀過他的著作《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但沒深入瞭解傅雷。

二是20xx年的初夏,認真讀了放在我家裏二十年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心中頗爲震撼,被克里斯朵夫感動,被羅曼羅蘭的文字感動,沒多想這是傅雷的翻譯。

三是20xx年末,在南藝校園閒逛,看見傅雷的雕像肅立在美術學院門前,才意識到傅雷和南藝的關係。

我當然老早就知道《傅雷家書》,也知道它是教育孩子的暢銷書,但是一直沒收,也沒主動了解過書籍的內容,知道是爸爸寫給兒子的信件。潛意識告訴我這樣的信件通常意味着說教,我遲遲沒有動閱讀的念頭。

合上《傅雷家書》最後一頁,我心中五味雜陳,我的潛意識是正確的,同時感嘆和此書相遇太遲。這是一個嚴厲地令人髮指的父親,這是一個飽含着深沉愛意的父親,這是一個學貫中西、人格卓越的父親,做他的兒子很幸運,亦很艱難。

傅雷和妻子朱梅馥共育有兩子,大兒子傅聰,小兒子傅敏。傅雷對兩個兒子的培養很不一樣,他認爲傅聰從小表現出很強的音樂天賦,就着力培養,傅聰也沒辜負父親苦心孤詣的栽培,成爲名噪一時的鋼琴演奏家。而傅雷卻認爲小兒子傅敏,資質一般,自然科學和數學還不錯,就讓傅敏走普通學校教育的路。有資料記錄,傅敏當年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但是傅雷堅決不同意,最後傅敏成爲一名普通的英語老師。

?傅雷家書》中的書信主要是傅雷和傅聰之間的對話。當年傅聰遠渡重洋到波蘭學習鋼琴,傅雷爲了訓練傅聰的思想,培養他的文筆和才智,平均每個月寫三封3000字的長信,和傅聰討論藝術、討論音樂,告訴傅聰人生道理,幫助他緩解在異鄉的煩惱和苦悶。這樣花費心血和精力的父親,世上能有幾人?

從通常角度而言,傅聰的確被傅雷培養成人生贏家,少年得志,全球世界巡演,定居英國,住在五層樓的別墅中,家中四臺鋼琴,有三架斯坦威。可傅聰的成功卻掩蓋不住傅雷的悲涼,在這悲涼中,我讀到傅雷教育的失敗。

是的,傅雷的教育是失敗的,除了鋼琴演奏的成功外,傅聰並沒有成爲他父親在家書裏千囑咐萬叮嚀的"人"——一個淡泊名利,報效祖國,感情專一,藝術至上的"人"。

我們先來看看傅雷對兒子傅聰濃厚的父愛。儘管傅雷學識過人,德藝雙馨,在當時也是名流,可他的父愛和普通父母並無區別,甚至比普通父母還願意爲兒子鞠躬盡瘁,付出一切。

兒子要遠行時,傅雷不放心,一點生活瑣事都要在信中再三安排:"一切零星小事都要想周到,別怕天熱,貪懶,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妥帖。行前必須把帶去的衣服什物記在"小手冊"上,把留京及寄滬的東西寫一清賬。想念我們的時候,看看照相簿"。

兒子到了波蘭後,傅雷拿出自己26年前留學法國的經驗,手把手教兒子如何節省開支,如何請人吃飯:"事先可以協商,倘隔天通知下一天少吃一頓或兩頓,房東可以不準備飯菜,因此可以少算一頓或兩頓飯前。預料你將來不時有人請吃飯,請吃飯也得送些小禮,便是半打花也行,那就得花錢;把平時包飯地方少算的飯錢移作此用,恰好彌補。"

對於兒子的衣食住行,練琴交友,拜師學藝,傅雷左叮嚀右囑咐,末了,他還是不放心,說:"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輔平將來的路,準備將來的學業和人格。"

用盡全身之力爲孩子未來鋪就一條坦途,這是全天下父母的心願,傅雷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出,在深夜的書房裏,傅雷伏案工作一天後,雖然已經困頓不已,但是還要提着毛筆,用一筆一畫的正楷,把疼到骨髓裏的父愛,編織進家書的字裏行間。那份牽掛,那份想念,那份忐忑,那份操勞,躍然紙上,而我,一個普通的讀者,愴然涕下!

傅雷對兒子的要求極其嚴格的,其嚴厲程度,恐怕大多數父母都不及他萬分之一。

傅聰來信的信封不乾淨,傅雷毫不留情地指出來,並由此推及做人方面,他認爲:"日常瑣事要做的乾淨,等於彈琴要講究乾淨是一樣的。我始終認爲做人的作風應當是一致的,否則就是不調和"

傅雷寄給傅聰的書信,如果傅聰只回復"收到",傅雷勢必不饒,一定要傅聰明確"來信及譜二冊均已收到"。

傅聰演出海報的手寫簽名,筆畫筆鋒如何寫,傅雷都要提出中肯的建議。

傅雷自己太博學,太強大,生活在如此優秀的父親身影下,傅聰會不會很累?曾有傅雷的朋友問傅聰,他淡淡地回答說,還好,不覺得父親的嚴厲有多過分!憑直覺,這不是傅聰的真心話,但是面對濃得化不開的父愛,他又能怎麼說呢?

傅雷在信中和兒子,談川戲,談崑劇,談李白,談《世說新語》,談貝多芬,談蕭邦,談克里斯朵夫,他希望兒子要真誠,做藝術家一定要先做人。

他一再囑咐兒子減少商業演出,把精力投放在自己技藝和藝術的提高上面,不要成爲演奏家,而要做真正的藝術家。

他與兒子修家書的目的,除了思念兒子之外,更多的是希望兒子把在波蘭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出來,寫出來,方便國內的學子參考。他希望兒子做教育家,他苦心積慮地爲兒子以後的事業做準備,爲中國的音樂界作準備。

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叮囑兒子,好好學習,學成回來,報效祖國!傅雷是心中藏有大愛的人。

他深知兒子感情豐富,性情多變,除了學習之外,兒子的感情婚姻問題,讓傅雷夫婦最爲牽掛。他們用自己的愛情和婚姻,一再告誡兒子,感情要專一,要多體貼自己的妻子。

可是,讓傅雷夫婦傾注全部心血培養出來的兒子傅聰,學成之後,遠走英國,爲了演出的需要,加入英國國籍!這件事給傅雷夫婦帶來難以想象的痛苦!

我們不是當事人,不好評價是非,或許這其中本沒有是非!當年的中國,當時的環境,當時的氣氛!讓任何一個人身處其中,都未必比傅聰做得更好!做這樣的選擇,傅聰自有他的苦衷和無奈!

當看到傅雷遺書裏的一行字:"何況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餘辜了!"眼淚再次模糊了我的雙眼!

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時,一直忘不了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有些人把自殺的人視爲是懦弱的人,膽小鬼。好死不如賴活着,一直是我們對生命的信條。可是"哀莫過於心死",心已經死亡,肉體只是一副架子罷了。

如果你細細讀完傅雷的家書,感同身受體會一個父親炙熱的愛,就明白傅聰加入英國國籍帶給他的致命打擊,你雖然不支持傅雷對生命的選擇,也許你會尊重,因爲死亡,失去肉體不是這世上最可怕最痛苦的事情。

傅聰住在英國的五層別墅,和第三任妻子一起奏響斯坦威莊嚴的琴聲時,我想到傅雷信中滾燙的話語,說好的淡泊明志呢,說好的感情專一呢,說好的教書育人呢?

家書中傅雷對傅聰的教育,最後來,只落得一場空!

女兒十四歲,我們朝夕相處的十四年,使得我對教育有了最本質的認識,就是: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再次印證這個認識。傅雷對傅聰的教育不可謂不盡心,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這世間難有幾人能超越傅雷!可是,今日住在五層別墅裏的傅聰,遠不是傅雷當初教育時所期望的成果!

讀完《傅雷家書》,內心深深感謝傅雷,正是傅雷無私的愛和熱情(把自己心得寫下來,以備別人學習借鑑),才讓如我一樣的普通人,得以領略文學、藝術和音樂的魅力。這也正是《傅雷家書》自出版以來,暢銷不絕的原因。傅雷的光芒永遠在世間閃爍,他努力促使兒子去做的事,自己在不經意間達成了!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篇4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篇5

這本書,是傅敏選編的傅雷夫婦與長子傅聰的來信。傅聰長期在國外留學,因此,寫信成了與父母交流的唯一方式。這些信寫於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間。在信中,他們幾乎無所不談——談論藝術、人格、家庭、感情,甚至還談論了國際形勢、宗教信仰、歷史文化等重大問題。可以說,這既是一本充滿人情味的家書集,又是一本學習如何做人的教育書。

傅聰在鋼琴上頗有天賦,因此,他被送到波蘭留學深造。在異國他鄉,他很容易遇到困難、挫折,以及犯錯誤,這就需要父母的安慰與教導了。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爲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爲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這本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這本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爲我好。

這些是意義非凡的信,它激勵着我們奮發向上,並教育着我們成爲一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