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聽孝經課心得體會5篇

心得體會 閱讀(3.26W)

我們都希望自己寫的心得體會能給讀者帶去積極的影響,其實心得體會的寫作對於大多數人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聽孝經課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聽孝經課心得體會5篇

聽孝經課心得體會篇1

通過參加由東方智慧研究學院董老師主講的“孝立人生”專題巡講的學習,以及公司組織的“學國學,訪書院,登麓山,較力量”的戶外活動,我個人對“孝”有了全新的理解認識,並更深一層次的體悟“感恩”。

孝,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是中國傳統“家、國、天下”的一種延續了數千年下來的言行與禮儀,“忠、孝、節、義”向來被認爲是中華傳統美德,其中的“孝”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在我以前的認知裏,感覺孝與順是連接在一起的,簡單地認爲孝只是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平時注意與父母長輩的溝通,即使有些事明顯不那麼合理,基本上凡事都是儘可能的“順”着他們的意思來,而不是先用心去幫忙分析後再提出更合理建議。通過這幾次對孝文化的學習,我重新認識到,孝並不意味着萬事“順”,而是要“敬”。

以前聽過個故事:據說古時候有個國家有個習俗,當人老了就要被遺棄到深山裏去,任其自生自滅,有個大臣不忍心這樣遺棄自己的老父親,在自家挖了一個地道,把老父親藏在裏面。後來,這個國家被另外一個國家打敗了。戰勝國的國王對這個國家的國王說:“我有兩個問題,如果你們能回答出來,我們就撤兵;如果答得不好,我就把你們全國的人都殺掉!第一個問題是,怎麼區分兩隻蛇的性別?第二個問題是,兩匹長着同樣顏色、一樣大小的馬,哪一匹是母馬,哪一匹是小馬?”失敗的國王答不上來,就在全國懸賞徵答,可是也沒人能夠答得上來。這時,那個大臣問他的老父親,老父親說:“這不難回答。把兩條蛇放在柔軟的地毯上,四處爬動的是雄性,靜止不動的是雌性。給兩匹馬喂點草料,母馬會把草料推向小馬。”於是,大臣把答案稟告給國王,兩個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答,這個國家因此得救了。當得知這些答案都是出自大臣的老父親時,國王非常震驚,爲

了感謝這位大臣的老父親,國王下令撤消了遺棄老人的習俗,命令從此以後所有的人都要尊敬和善待老年人。

“天

下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順子弟必明賢,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內容,是天地大道的直接體現。《孝經》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而“教”字就是由“孝”和“文”組成的,說明一切教育都要從孝開始。“孝”不僅是中國基本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核心,而且也是現行文化的靈魂,企業文化建設同樣離不開孝道。正所謂“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業、大孝可治國平天下”。

企業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人爲本”,做企業實際上也是在做人。企業的各項制度固然重要,但是制度都是由人定的,而且每個制度本身沒有完善的,都需要人去不斷地改進,需要人去具體執行,需要與時俱進。只有在企業中的每個人都自覺、自願地遵守和執行制度的時候,制度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應有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執意要違犯制度,制度本身並不能夠阻止或制止他,只能通過事後對人的懲罰處理來體現制度的存在。所以,在企業發展前期,在企業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人就成爲企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企業文化的終極目標就是引導人的這種自發性,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自覺性,形成一種自我約束的企業氛圍。而“孝”文化的深刻內涵能夠引導、規範每個人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的問題,教育企業員工從德的方面去規範、要求自己。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要從做人的最基本品德——孝開始。

我們金光華正處在企業發展和定型中,常言道“小企業要發展靠老闆頭腦,中等企業發展靠制度保證,大型企業的發展是靠文化傳承引導”。一直以來,公司都非常注重企業文化的沉澱積累。到如今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基礎,比如要求做事精益求精的工作文化、再教育再培訓的學習文化等等。

在現階段,我們金光華的企業孝文化已經基本成雛形,包括去年年會時的主題之一“感恩”,其實正是孝文化的重要內涵部分!

人們常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即是一種美德,一種感恩的心態!更是爲作社會成員之一的我們爲人處事的基本道德尺度,是提升人格魅力、昇華思想境界的內在動力,是增強凝聚力、促進和諧環境的必要條件!“不養兒,不知報母恩”,作爲子女,我們首先要學會感恩我們的父母,是她們含辛茹苦把我們培育成人。同樣作爲一名企業的員工,對誰負責,感誰的恩,絕不是個人之間的禮尚往來,必須站在公司這個層面來思考和回答。我們在“孝立人生”學習到的感恩詞“感謝天地的恩賜,感謝父母的養育,感謝領導的栽培,感謝老師的教誨”。毋庸置疑,感恩公司、報效公司,忠誠履行責任,同心同德,全心全意,這是永遠不變的公司魂魄,是公司傳承發展的血脈,也是做爲企業一員的我們的處事根本。因爲個人的進步、理想願望的實現,並不只是單獨依靠個人努力或是某一個人的幫助就能成功,這一切的關鍵離不開組織的培養與信任。

感恩於組織,是一種大恩回報。“知大恩者,纔有大境界,纔不會忘其根本;知大恩者,纔有大作爲,必以其堅韌不拔之志畢其一生幹事業,纔會作出大貢獻;知大恩者,纔有大智慧,纔會在危急緊要關頭多一些正氣,多一些責任,多一些慷慨,少一些依賴,少一些顧慮,少一些羈絆”。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什麼時候,也不論做什麼工作,我們都要始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就是我們爲之奮鬥的工作平臺是公司提供的,工作責任是公司賦予的,對外所展現的一言一行其所代表的是企業,而不是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更需要“謹言慎行”!以當得起企業對自我的信任。

在實際工作中,在現實生活中常常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們都會或多或少的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問題,如遭受挫折,被人誤解,受到批評等等,當時是滿腹的委屈,很多時候會心情煩躁、抱怨、甚至怨恨,糾結成一小段暫時無法逾越的障礙。而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領導教誨、同事們的互相支持與配合,離不開身邊親人們的支持與理解。學會心懷感恩,就會減少很多憤怒,也只有心懷感恩,人才會真正快樂起來;若一個人就只有怨恨,心情自然好不起來,而心情不好的情況下,工作的推進及完成相信也很難達到滿意效果。人只有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後纔會逐漸的走向成熟睿智。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常懷感恩心,一生無憾事。

感謝公司給了我們一個提升自我思想、拓展思路的機會。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孝與感恩,讓我們一起用孝心與感恩之心,收穫別樣的人生!

聽孝經課心得體會篇2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爲先。孝就像一縷陽光,照射在心田,永遠讓人感到溫暖與幸福。讀完這本《孝經》後,我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所謂:百善孝爲先,百行孝爲本。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不就是我們這些晚輩需要做的嗎?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麼你的一切品行該從何談起?

孝就是在心裏的愛嗎?不,這還不夠,孝還需要在行動上來證明。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孝子敬奉他的父母,平常在家的時候要儘自己的一切對父母恭敬;奉養飲食的時候則想盡辦法使父母快樂;在父母有病時,要爲父母擔憂並細心照料。記得有一次,媽媽吃飯的時候突然說她肚子痛,吃了兩三口飯就不吃了,看媽媽在沙發上難受的樣子,我擔心極了,連連問媽媽用不用去醫院。媽媽說:“不用管我,寫你的作業。”我寫作業時心都定不下來,寫完作業,我又給媽媽端來一杯熱水,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接着,我又讀到了“鹿乳奉親”的故事,寫的是一個人的父母患了嚴重的眼疾,需要用新鮮的鹿乳來治。他裝扮成一隻活蹦亂跳的小鹿,來到林中,取到了新鮮的鹿乳。有一次,他差一點被獵人當做真鹿射死,獵人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後,被他的孝心感動,併發誓以後再也不射殺鹿了。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大自然中的動物們也懷着一顆孝心,那我們呢?是不是應該更盡心盡力地孝敬父母?孝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真實的的報答,一種最樸實的表現。孝,是不求回報的,因爲父母爲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孝敬你的父母吧,這是我們用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一項任務,更是一種使命。“人之行,莫大於孝”,讓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聽孝經課心得體會篇3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這是當孔子把孝經,講解給曾子時,曾子發出的感嘆,同時,也是我學習孝經的最大感受。孝經包含的內容太多了,太偉大了。在如何處理與家人關係、處理與同事關係、教育教學方面,都給了我們很多啓示。

它讓我們懂得了孝敬父母,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謹身節用,立身行道”。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就是孝敬父母,不讓父母擔心受怕,不讓父母因自己不良行爲受侮,要努力學習工作,讓父母因自己的成功而驕傲、自豪。

讓我們懂得了爲人處世,要“忠順不失,以事其上”。對待長輩、上級要敬,對待上級要順,也就是要服從工作安排,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只有做好本職工作,在哪裏都能紮實有效地完成相關任務,纔會被上級認可,被大家所認可。

更讓我們懂得了教育引導學生要“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教育學生要因勢利導,順應天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聖人“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和禁”如果要教育好自己的學生,管理好一個班級,一個團隊,要順勢而爲,讓學生學會愛父母,就要先去愛學生,給學生做出愛的榜樣。要想讓學生講道德,講道義,就要先讓學生明白德的意義和內涵。要讓學生不爭,就要先教導學生學地禮讓。要讓學生有禮貌,就要先教會學生禮節,以及各種場合應該用什麼樣的音樂。要想讓學生不違法犯罪,就要先教導學生哪些是不法行爲,會給大家帶來傷害。總之,“教之可以化民”,更可以“化學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學生,就一定會彬彬有禮,有修養、有氣質。這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幾千年積澱的精華,我們丟掉了他則多麼的可惜。

這本孝經,應該自己學,家人學,學生學,以至於全社會都來學。家人學有利於家庭和睦,學生學可以諦造學生的幸福人生,全社會都來學,建設和諧社會就一定會變爲現實。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就是精僻、經典。

當我把孝經通讀了一遍後。感慨萬千,哎呀!這的確是一本好書,學好它,人生會少走多少彎路啊!太應該讓兒子學了。於是,我以讓兒子幫我背誦爲名,和兒子一起學習,討論、背誦。每天一章,半個月全部背完。“四十不惑”,可是,我卻覺得仍有許多迷惑糾結着自己,學習了孝經,確實讓人對人生看得更清楚了,多了幾分淡定,少了幾分焦躁不安;多了幾分睿智,少了幾分魯莽。

好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新學期,和孩子們一起再學習,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新的收穫!並努力把傳統文化的精神植入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從小具有君子風範:“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爲培養出有修養、思維活躍的學生而努力!

聽孝經課心得體會篇4

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向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傳統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系統地論述孝道。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應當身體力行的。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侷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爲子綱”、“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三年之喪”,均已過時,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異常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它成爲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孝經》,是古代的聖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着,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着作。

?孝經》一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是經典。第一章爲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最終立身。”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爲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定了不一樣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爲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第八章爲孝治章,講聖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爲聖治章,講聖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

第十章爲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爲五刑章,講不孝爲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爲廣要道章,講孝爲什麼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爲廣至德章,講孝爲什麼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爲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後世的關係。

第十五章爲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當怎樣辦。第十六章爲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係,孝道到達極點就能夠感應神明。第十七章爲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係,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第十八章爲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當怎樣辦。《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也是最基層的條件就是聽他們的話,只要他們說的是對的,就必須要照着去做,因爲這些話對我們多多少少都是有好處的。所謂“孝順”,並不是必須順從。

孔夫子在《孝經》中告訴我們:孝,不是做樣貌,而是發自內心的對長輩真摯的感情,不是盲目聽從,而是在長輩有所失誤的時候,也能提出適當的提議,不是隻孝敬家裏的長輩,而是愛己及人,愛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能做到由孝及愛,上愛下孝,溫暖人間,和諧統一。

百善孝爲先,所以我們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下,都要記得關心自我的親友,多爲父母做一些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對自我的親戚及新老朋友多點問候,多點聯繫,即使是遠在異鄉的他們,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同時也使彼此間關愛與溫情傳得更遠,使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子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去關心、孝敬自我的父母,不要等他們年老體衰的時候,去哭泣去後悔。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

傳統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爲孝的文化。古人以孝治天下,孝,無論在家還是在國中都是核心。孝的觀念是對中國乃至華人世界影響最爲深重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

聽孝經課心得體會篇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爲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感毀傷,孝之始也。”孝的發端是不忍之心。當你傷害了別人,你的媽媽爲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這一點,就不會傷害別人,而雙方父母都會開心。

一棵茂盛的樹,爲何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好比我們人一樣爲何學業有成、家財萬貫。爲何有這樣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輩輩積德呀!若是我們只愛小不敬老,花兒、果實遲早有一天會枯萎的,家族也會墮落。

“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如何變化,始終註定孝是中華民族愛的結晶,始終註定要孝養父母,當“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可要終身遺憾了。

當你看歲月痕跡不停出此刻父母額頭上。你會想我會怎樣對父母,我要帶父母去哪裏玩,哪裏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咬都咬不動,走都走不動。他們不要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寂寞時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問候。

自古以來出孝子,而當今社會有多少在死前也見不到子女一面。枝葉繁盛的樹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怎樣人就糊塗了呢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此刻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僅有個人主義的享樂和安逸。趕快爲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華衣,數以萬計的金錢珍貴的多。

世事滄桑,歲月流失,用愛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完美的孝親樂章吧!讓洪亮的歌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