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紅書籍心得體會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82W)

心得體會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已經越來越高了,在寫心得體會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舉一反三的方式來深化學習成果,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紅書籍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閱。

紅書籍心得體會6篇

紅書籍心得體會篇1

初讀《教育有悟》感覺是一本再普通不過的書籍了,這本書是由95篇教育隨筆組成的,裏面描述的都是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所記錄的發生在教師和孩子們之間或發生在孩子們自己之間的小事,同時也是一些瑣細得不能再瑣細的事件,如學生考試作弊、新生點名、教師板書、課堂上表揚……故事中一幕幕場景,有些我們多麼熟悉的,甚至是自己親身經歷。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書記錄的事太平凡,但細想,教育,不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瑣碎繁雜嗎?不就是日復一日的雞毛蒜皮嗎?

這本書分五個板塊,其中第一章節告訴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因爲學生作爲教師的教育對象,其一言一行都會形成反饋,從而使教師從中學習、體悟,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爲,從而使整個教育成爲一個雙向動態過程。而其中的第三章節是關於針對後進生一些教育的機制,它告誡我們只要目中有人,就沒有後進生。“後進生”不等於“後進人”,事實甚至相反,教師們只要把“學生”當成“人”,就不會再有“後進生”了。因爲教育的奇蹟在於:教師之光,能使遠遠近近的心都披上絢麗。

書中所寫,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抽象的理論,有的只是生動的教育故事以及故事中蘊含的思考。內容鮮活而真實,文筆樸素而流暢。樸實的文字中包含着真摯的情感,讀着讀着,我被故事內容所吸引和感動,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它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日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你差遣你的學生爲你做私事了嗎?哪怕只是舉手之勞;你注意批評學生的方式了嗎?哪怕只是換個談話場所;你尊重學生的“雜念”嗎?哪怕它有時會擾亂課堂;你能耐心傾聽學生的辯解嗎?哪怕他確實有錯……

它又如一位指點迷津的導師,爲我們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困惑而指明方向:它告訴我們如何激發中間生的學習熱情;它告訴我們如何讓班幹部樂於奉獻而毫無怨言;它告訴我們愛得不恰當也會造成傷害;它告訴我們什麼是寬容的魅力……

感謝這些教育的有心人。他們讓我們更多的教師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的經驗與體會,讓我們靜靜地吸吮“名師”們帶給我們的精神食糧,讓我們明白如何使用一個微笑,一句稱讚,一個親切的動作,如何用愛溫暖學生,亮麗自己!

紅書籍心得體會篇2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又一次的讀了《新教育》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對它的理念“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也燃起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說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穫。朱永新教授說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而整本書裏,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爲了教師,爲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我們校長也常說,一個學校發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閱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牀、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在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說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爲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紅書籍心得體會篇3

第一次接觸華東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是在灌南交流學習期間。還記得是在去年10月份,灌南縣六塘國小教科室相帆主任榮膺灌南縣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稱號,縣教育局爲了勉勵大家,特選贈了幾本具有紀念價值的教育專著作爲獎品。而《教育走向生本》就是其中的一本。隨後,相主任就在每週舉行的“主題分享”活動中,將這本書推薦給了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從而,在六小校園內掀起了一股研讀“生本”,踐行“生本”的改革熱潮。

現如今,我縣教育局也將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列爲我縣教師今年上半年的必讀書目,足見這本書的教育指導意義非同一般了。

郭教授在書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紹到,他是通過以一個低年級成功的教育實驗改革實驗,作爲引發思辨的源點,真實生動地闡述了生本教育體系。生本教育體系似乎開創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讓學生處在真正自主的狀態中,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學生的天性得到發展,學生的收穫像鮮花怒放。“我們把這樣的依靠學生,爲學生設計的教育和教學,稱爲生本教育體系。”隨後,提出了“各個年級都行嗎?”迫切疑問,繼而通過大量的,真實的,鮮活的案例佐證這樣的觀點“只要保持生本狀態,只要不斷開發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不是封閉它,只要始終保持情境的適度挑戰性,只要讓學生有適合其年齡特徵的舞臺,只要永遠使學習帶有與他們個體相聯繫的意義,在他們所認識到的越來越多的事物的比較和啓發之下,他們的求知和表現的要求就會更爲強烈。”

生本教育實驗的目的是要讓兒童取得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兒童的內部自然來進行教育或教學。筆者認爲,生本,生本,即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爲根本,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爲根本,以充分發掘學生潛能爲根本,以強力保持學生追求的天性爲根本。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對現行教育的深刻反思,是對人性迴歸的深切呼喚,郭教授作爲“生本理念“的吶喊者,倡導者以及踐行者,很是關注現行教育是否能夠依據“人”自身發展的規律進行教育教學,他顯然是教育改革征程中標杆,是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的“教育理想”的追隨者:找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鬧、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紅書籍心得體會篇4

3月2日晚,高場辦事處積極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在辦事處3樓會議室及時開展劉明剛違法違紀案件警示教育學習會,全會先由辦事處紀委書記夏華華同志介紹了劉明剛違紀違法的案例,黨委書記鄭瓊同志緊接着針對此案件進行了剖析,並從11方面對全處領導幹部進行了一次遵紀守法的警示教育。

鄭瓊同志強調全體機關幹部要引以爲戒,提高警惕、時刻保持清醒、嚴以律己、廉潔自律,不斷築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防線,信守承諾,堅守底線,嚴格規範用權,做到正人先正已,在利益和誘惑面前信念堅定,時刻自警自律,慎獨慎微。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忠於職守、勤奮敬業。同時,辦事處紀委要充分發揮紀委監督作用,對違紀違法行爲一旦發生嚴肅查處絕不姑息,要切實打好防腐拒變的“攻堅戰、持久戰”。

全體機關幹部也針對此次學習活動踊躍發言,結合工作談了個人的心得體會並紛紛作了表態,在今後工作中要切實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文件精神,要以此次違法違紀典型案例爲警示,堅決抵禦各種消極腐敗思想的侵蝕,築牢防變思想道德底線,從思想源頭遏制,加強個人修養、恪守從政的各項規定,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鬆懈。

根據市紀委要求,爲進一步推動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2月7日,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開展以“兩重一作”(重把政治關、權力關、金錢關,重視思想、交往、家風,作好表率)爲主題的劉明剛案件警示教育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金萍、洪秀波、何偉、黃髮軍、王文羣參加會議。

會議傳達學習了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功民在全市黨政主職幹部劉明剛案件警示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組織全體機關幹部集中學習劉明剛案件警示教育學習資料,並開展專題討論。

李金萍強調,全體機關黨員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守共產黨員的身份不褪色,做到理想信念不動搖,思想認識不滑坡,言行舉止不逾矩;要樹牢“四個意識”,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書記看齊、向十八大以來黨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看齊,始終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認真落實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要嚴守紀律規矩,始終把黨的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守廉潔紀律、嚴守工作紀律,做清正廉潔的好乾部;要強化履職盡責,珍惜崗位、敢於擔當,做到調查研究不走過場、開展監督出於公心、重大決定不謀私利,齊心協力做好人大各項工作和市委交辦的中心工作。會議還傳達學習了市紀委八屆二次全會精神。

紅書籍心得體會篇5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最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線”的“國小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爲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羣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爲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爲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國小,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着,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衆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爲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裏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裏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爲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紅書籍心得體會篇6

我相信,每個在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坦然的,自信滿滿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能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而這一切,最基礎的是,每個教師都需要豐富的教育理念,而讀書就是獲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黃愛華老師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在業餘時間裏的所爲和所在不爲。記得石校長在大會上經常要求教師們、特別是年青教師應珍惜時間,通過多種渠道多讀書,爲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那時我就決定要多讀些教育類的書,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說來慚愧,這幾年來,書是看了一些,但大多是看教育雜誌方面的書,而真正的教育理論的書看得很少。但通過閱讀教育類書籍,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了一些體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有人說:讀書就是在和大師們對話。確實是這樣的,多讀書,特別是讀一些教學設計方面的書,就常常會驚歎“原來還可以這樣上”。印象最深的是有幸聽了黃愛華老師的《比較數的大小》,華應龍老師和張奇華老師的《圓的認識》,被他們的教學智慧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後花許多時間去看他們的教學設計,尋找他們的教學視頻,經常驚歎“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我怎麼沒想到呢”。所以經常去讀些書,在教學實踐中思路會更寬,更具有創新性,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讀書有利於更深入地鑽研教材

多讀教育書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對我們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幫助的。剛開始教學時,拿到教材不會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淺,不會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就知道爲什麼教材上這樣設計,爲什麼又要這樣處理,遵循的是什麼教育規律等等,知道了這些在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質量。也就有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改變和重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課堂質量肯定是高水平的。

三、多讀書會促進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關注課堂細節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之一。而會不會反思,對青年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多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應該及時地記錄下來。對教師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學”的方式化解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這是判別教師專業化程度的一個標誌。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不斷增長。因此,我們要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

閱讀教育書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更加關注課堂的細節。多讀書的老師經常會從書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缺點,而這些缺點更多的是一些細節方面。比如說:上課過程中沒有關注全體學生,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愛不夠了,某些方面沒有讓學生養成習慣了,忽視了一些教學中重要的隱性問題了等等。而當你關注這些細節後,你的課堂將更加精彩。

四、多讀書會提升教師氣質,伸展教師個性

既然新課程理念是培養有個性的學生,那麼首先我們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我們經常備專家們的的教學智慧深深折服。我想,正是他們對書的熱愛,閱讀大量的書籍,才慢慢形成了大氣的風格。我們每個人也應具有自己的風格,但是前提是要多讀書,從書中慢慢積累,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獨特之處。

書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就讓我們在百忙之中抽點時間來好好讀點書,邊讀邊思,與思考結伴,爲自己的成長之路打下紮實的基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