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啊老師讀後感精選7篇

心得體會 閱讀(4.76K)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人們對書上人物的理解,要是讀後感中沒有自己的感受,它的存在價值就不夠高,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啊老師讀後感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閱。

啊老師讀後感精選7篇

啊老師讀後感篇1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王萍說有一本好書,值得一看。就向她借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前後一共讀了兩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書,看後我覺得受益匪淺。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是這本書的引。我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於看到了這個引。前言的名字:當我們手上有塊玉時。是啊,我們每位家長的手裏何嘗不是一塊玉呢?只不過多年後,有人手裏的玉變成了藝術品,有人手裏的玉因爲不會雕琢而變得失望。

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爲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該書通過作者的親身經歷加上作者作爲教育專家的獨特視角爲讀者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和點評。把我們一般家長經常會認爲很正確的事情從孩子和教育的角度進行了顛覆。而通過她自己對女兒的實踐教育,告訴家長們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難,把一塊玉雕琢成藝術品靠的是正確的工具。

每讀完一篇,我都會馬上對照一下我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也在用着鋤頭一樣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想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只不過用的次數多少而已。

有幾個章節我更是看到了一個教育專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寫暴力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寫作業等等,這在一般人尤其是我這樣根正苗紅講政治講覺悟的人看來簡直是亂套的東西,在教育專家的筆下卻是那麼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讓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強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書的第二章幾乎都在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闡述得很詳細,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書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的方法和經驗,因此具備可操作性。並且,作者對現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膽的批評,觀點鮮明。對於讀者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家長常見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維:“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覺得不可思議,往往細細揣摩後,纔有一種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未來社會負責。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的正確。

啊老師讀後感篇2

一直都很喜歡曹文軒的作品,媽媽給我買了他的一系列書。記得我看的他的第一部書就是《青銅葵花》。

這部小說描述的是葵花和她的爸爸來到了大麥地,一次意外她的爸爸被水淹死了,葵花被寄養在青銅家裏。青銅一家人都很善良,對葵花很好,青銅更是十分愛護她。爲了能讓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的機會,爲了能讓葵花看馬戲表演青銅就讓葵花騎在自己的脖子上……葵花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她招回城裏。青銅從此常常望着蘆花蕩的盡頭。

苦難讓人學會了剋制慾望。對大麥地的孩子們來說,照相是一件讓他們既渴望又感到奢侈的事情。然而懂事的葵花盡管內心十分渴望照張照片,但是她卻在其他同學熱熱鬧鬧照相時悄悄地躲在一旁,就是爲了不讓家裏再爲她多花一分錢。讀到這裏我內心無比震驚,照相是一件多麼普通的事情,出生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照了多少了。最後還是青銅在冰天雪地裏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才換來了葵花的照片。可見我是多麼的幸福呀。

苦難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巨大的。葵花正是在這些苦難中一天天長大,一天天地學會了生活。《三月蝗》中。一場突如其來的“蝗災”擾亂了他們安穩溫馨的生活。孩子們從興奮到害怕到無助,大人們從燒香拜佛到無可奈何。災難過後失去了一切。可青銅和葵花卻在災難之後變得堅強、樂觀。青銅逮到一隻鴨子,這時鄰居嘎魚家正好少一隻,於是發生誤會大鬧了一場,後來青銅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書讀完了,我難以釋懷。媽媽說過苦難是一筆財富是一個人的閱歷是一棵樹上的年輪。爲書中青銅和葵花的故事感動,也爲他們的遭遇同情和感慨。曹文軒在書中說到“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有可能是一個強者。”對比今天的人遇一點挫折就放棄就逃避就跳樓,實在是應該感到羞愧。

希望我們都能做個直視苦難、面對苦難,與人爲善、傳播愛心的人,讓所有人都體會到愛的珍貴。

啊老師讀後感篇3

近日,我讀了美國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寫的《我的老師》一文。感觸很深。

故事講的是在海倫·凱勒將滿7歲那年,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那就是安妮·沙莉文小姐。她的到來讓海倫看到了這個有聲有色的世界。即使海倫發了脾氣,安妮老師仍然很耐心的對待她。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沙莉文小姐怎樣教會海倫·凱勒學會拼寫“水”這個單詞。安妮老師把海倫的手放在水龍頭下面,當清涼的水流衝在海倫手上的時候,她在孩子的另一隻手掌心裏寫了w—a—t—e—r這個單詞。這讓海倫明白了“水”是指那種奇妙的、清涼的、從手上流過的東西。那個活生生的單詞喚醒了小女孩心中對光明、希望的感受。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第一次渴望新一天的到來。安妮·沙莉文小姐用愛心激起了海倫的求知慾,讓她獲得了新生。

安妮老師的愛心與耐心,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的老師。在我的記憶裏,老師的愛心有很多。我漸漸地成長,全是老師用愛心呵護,用汗水澆灌的。老師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我要對所有老師說:“我們終將會從幼苗長成大樹,但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永遠是老師的學生,在我們內心那顆感恩您的心將永遠不變。

我在這兒要對所有老師說:辛苦了,祝你們永遠快樂!永遠幸福!

啊老師讀後感篇4

這學期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感觸很深。其中一篇吧童年還給童年,印象非常的深刻。

爲了創造優質的幼兒教育,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充分發展,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實現幼兒的素質教育,教師不僅需要教育幼兒的知識和素質,還特別需要豐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

教師要把理論轉爲實踐,這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問題,更好的掌握理論並運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外幼兒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提高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除了學習、培訓外,主要依賴於教育實踐及其實踐的反思和他人評價來調整、改進教育技藝。

讀後感《做最好的老師》以幼兒發展爲本,以幼兒教育技藝爲主題,和讀者們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較強又富有啓示的示例及評析,是幼兒教師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師益友。幼兒時期其價值觀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響,教育不當反而會使幼兒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扼殺他們的潛能,教育方法得當很重要,而我從書中學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曹力引年齡較小,開學初情緒不穩定,總是哭鬧着不肯來園,我從《做最好的老師》中到啓發,用小遊戲成功的轉移了她的注意力,緩解了她的焦慮情緒。從“爭吵轉化爲交往”明白了教師不必急於解決幼兒的問題,教師不是充當審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思考、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親親香寶寶”轉化爲“讓我聞聞你香香的手”來激勵我班幼兒自己洗手。

我從書中受的啓示還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門藝術,而這門藝術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思考教育對策,在帶班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何不借鑑他人的方法策略呢?畢竟衆人拾柴火焰高嘛。親愛的朋友,有空不妨來看看《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說不定你也能從中得到實用的幫助哦。

啊老師讀後感篇5

讀了魏書生老師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收穫了很多,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有以下三點:

一、做好教師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的威信,首先是建立在責任心上。責任心是促使一名教師幹好工作的動力。一名教師,一旦有了較強的責任心,就會成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一種親近老師、敞開心扉、積極向上的情感氛圍,這對孩子的發展非常有利。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後進生的關注。李老師曾經說過:好學生大家都喜歡,你只有喜歡差生,對他們負責,那纔是真正的責任、真正的愛。這點我感觸很深。

二、有了責任感還必須瞭解你的學生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爲,做一個好的教師,首先必須瞭解和研究自己的學生,如此才能成功的實施教育教學。

瞭解學生包括他的性格、愛好、優缺點、家庭成長環境等諸多方面。只有充分了解他們,你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因材施教,才能知己知彼,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三、這也是我要分享的第三方面,就是教育教學方法。

在諸位前輩面前談方法,這時班門弄斧。不過這是我看到這本書感觸深的地方:做個“問題”老師。

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思想在學生心裏,教師只要像助產士那樣辦事就好。這時蘇格拉底的形象說明。

教師在教學中,尤其是我們新課改形式要求下,要多給學生提問題,從課前預習到課上輔導點撥,再到課後拓展練習等等環節,提出問題,不要立刻糾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得出是否正確的結論。這樣既可以開發他們的潛能,又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牢固。課上多給他們時間解決問題,他們就會印象深刻,複習就會省時很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提出問題後,還要教他們方法,具體如何學習,如何預習,如何收集資料等等。就如昆體良所說:教師的教,是爲了不教。幫助學生養成好的習慣、方法,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輕鬆學習。這纔是關鍵。

書中精華很多,要學習的實踐的也很多,教師本來就是一份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實踐總結,努力付出的工作。所以我要每天進步,每天努力,爭取邁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

啊老師讀後感篇6

兒子六個月了,很慶幸自己在剛剛好的時候讀完了這本書,不至於像很多過來人一樣,徒感嘆相見恨晚。

書中絕大多數的觀點,我都是舉雙手贊成。聯想到自己,收穫實在良多。

父母是這個適合上難度最大的職業,可是偏偏不需要認證資格。是個人,能生孩子,就能當父母。事實上,又有多少父母是合格的呢?

回想自己的童年,無論我的父母還是周圍小夥伴們的爹媽,無一不是如本書中大量反面例子一模一樣的存在。

現在,我也當爹了。這個小天使的降臨給我和這個家庭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樂。

我希望自己至少能成爲一個合格的父親,或者說,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我願意與他共同學習,體會到其中所有的快樂。我非常反對並反感的觀點是,“家長與孩子是一對對立的存在”。

這本書非常對我的味口。整個閱讀過程中充滿喜悅,只覺得這書簡直就是專門寫給自己的。

終於讀完,靜思,卻又有無數擔心。人都有向善之心,沒有人主動選擇錯誤的教育方式進而毀掉自己的子女。只不過,人們往往認不清,究竟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對的。於是,盲目。從衆,趨同便由此而來。

更爲嚴重的是,無數的學校,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專業素質和道德素養實在不高。當教育已經不再以教育爲目的,你還能對它說些什麼。

能有鄭淵潔、郭德綱那般勇氣者終究是少數,退學,回家老子自己教。——且不說有沒有這個能力。

我所能做的,無非三件事:

1、時不時把這本書翻出來溫習,提醒自己切莫犯錯。

2、把類似的好書推薦給身邊更多有這方面需要的人。

3、相信,總有一天,一切都會變好的。

啊老師讀後感篇7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爲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爲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羣衆,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爲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爲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始終艱苦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爲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爲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着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爲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爲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