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7篇

心得體會 閱讀(1.31W)

一份令人深思的心得是需要闡述個人的真實想法的,心得體會是指把學習或者生活中獲得的啓發用文字書寫下來的書面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7篇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篇1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陝西時,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在直播平臺前,爲柞水木耳點贊。“小木耳,大產業”。疫情導致很多地方農副產品滯銷,不少黨員幹部走進直播間,爲本地農副產品代言。據統計,在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後,僅3月份就有130多位縣長入駐網上直播平臺爲當地農產品“帶貨”。網絡直播“小平臺”成爲鍛鍊幹部“大舞臺”。

直播“小平臺”,體現幹部爲民服務情懷。面對疫情影響,面對滯銷的農產品,面對愁眉緊縮的農戶,面對決勝決戰的承諾,黨員幹部不出手誰出手,黨員幹部不帶頭誰帶頭?黨員幹部要有爲民服務解難題的擔當和魄力,抹得開面子直播,放得下架子發聲,把羣衆事當自己事,想點子、促銷售,因勢而爲、乘勢而上,抓住網絡直播契機,爲當地百姓“代言”,爲扶貧產品“帶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電商作爲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羣衆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爲的。”“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幹部走進直播間,看似爲民服務的“一小步”,實則是助力扶貧、共奔小康的“一大步”。

直播“小平臺”,激勵幹部幹事創業勇氣。不少黨員幹部開會、調研時滔滔不絕,做羣衆工作也遊刃有餘,但面對這種新業態,卻是“門外漢”,沒有經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作爲黨員、作爲幹部,就要打破“習慣”,走在前、當先鋒,勇於“試水”。直播和開會不同,更考驗幹部臨場發揮能力,不僅要提前備好課,瞭解所帶“貨”的特點,更要用好用活網絡語言,聲情並茂;不僅要和顏悅色現場“試貨”求關注,更要拉得下臉不遺餘力求“拼單”,直播的過程亦是體現幹部幹事創業激情的過程。

直播“小平臺”,磨鍊幹部清正廉潔正氣。直播時,面前擺的只是電腦或手機,但透過鏡頭面對的,卻是全國億萬人民。帶貨主播李佳琪、帶貨女王薇婭持續走紅,近期也在聯合央視主播、著名演員“爲鄂下單”,他們的走紅不是偶然,背後的辛勞和敬業也是可圈可點。黨員幹部是黨的形象代言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保持一身正氣,直播要甘當綠葉,突出商品,讓產品“走紅”,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樹立清正廉潔的幹部形象。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篇2

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3年後再次來到山西考察,喜訊傳來,全省人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廣大黨員幹部紛紛表示將繼續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在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譜寫山西新篇章,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乘勢而上,擂響脫貧攻堅“決勝鼓”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脫貧致富一個不能落下。”當前,2020年還剩下不足8個月時間,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從秦巴山區到太行深處,總書記不斷按下脫貧攻堅的“快進鍵”,用無聲的行動激勵各級幹部:戰鼓催徵,時不我待。廣大黨員幹部要緊盯脫貧攻堅目標和扶貧標準,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真抓實幹、接續奮鬥,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羣衆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厚植情懷,唱響文化自信“好聲音”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習近平在雲岡石窟考察時強調,“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從敦煌莫高窟,到大同雲岡石窟,總書記用實地踏訪啓迪國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前正是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黃金年代,我們要不僅要深入挖掘歷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唱響文化自信“好聲音”。

勠力同心,吹響轉型發展“集結號”

“長期以來,山西興於煤、困於煤,一煤獨大導致產業單一。山西要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戰略謀劃……爭取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總書記殷切囑託,字字句句飽含深情、充滿力量,各級黨員幹部要在謀篇佈局確定轉型思路上主動作爲,發揚“愈是艱險愈向前”的時代精神,肩負起爲黨盡職、爲民造福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加強頂層設計,精心謀劃產業,找準轉型路徑。堅持結果導向,打通各類堵點和痛點,帶頭營造人人關心項目、服務項目、支持項目的濃厚氛圍,爲轉型發展交出人民滿意的成績單。

久久爲功,奏響生態保護“進行曲”

從甘肅祁連山下的山丹馬場到秦嶺牛背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長江沿岸到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汾河岸邊……祖國的山山水水,都裝在總書記心中,生態保護是總書記核心關切之一。總書記用情真意切的話語告訴大家,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爲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爲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篇3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時指出,黃花也能做成大產業,有着很好的發展前景。上個月,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爲柞水木耳點贊,“小木耳、大產業”。無論是“木耳”還是“黃花”,都是當地特產,有着久遠的栽培史。古往今來,土地依舊、物產依舊,但今昔對比,換了人間。從“貧”到“脫貧”的偉大奮鬥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組織、政策和科學的積極作用。

脫貧攻堅離不開“組織”。報道稱,“黃花種植是當地主導產業,近年來,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引領下,黃花產量品質穩定,銷路和價格也有保障”。這就是組織的力量與優勢!如果沒有組織,散兵遊勇,“你種你的,我種我的”,種植、管理、採摘、產銷都是“點”狀的,而且各家有各家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安排,各自找各自的門路,最終形不成合力,同樣的田地、同樣的種植,但收入各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有些貧困地區,不是沒有特產,並且“產量不低”,但受制於產銷不通暢,年年積壓,影響了羣衆的生產積極性。在脫貧攻堅中,各級黨委應當積極發揮組織優勢,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把羣衆組織起來,把產業組織起來,把銷路組織起來,就能把“小黃花”變成“大產業”,變成羣衆的“脫貧花”“致富花”“幸福花”。

脫貧攻堅離不開“政策”。雲州區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氣候嚴寒、十年九旱、土地貧瘠,曾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大同黃花雖全國聞名,但長期以來,因爲種植週期長見效慢、採摘期短勞力不足、晾曬場地不夠等困難,始終沒有規模化。但從中央打響脫貧攻堅戰之後,當地政府就出臺了“硬核”政策:每栽種一畝黃花補貼500元,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黃花種植園全部配套水、電、路,全區中國小操場、有硬化場地的單位爲黃花晾曬騰地讓路。正因爲有了“黃花種到哪,水利機井就打到哪,晾曬用的水泥場地就修到哪”的政策扶持;有了“農業保險、技術指導、烘乾設備購置補貼”等政策保障,所以當地黃花種植井噴式發展。有了陽光雨露的政策滋潤,何愁羣衆的種植熱情、產業的發展升級不會雨後春筍?

脫貧攻堅離不開“科學”。雲州雖然“氣候嚴寒、十年九旱、土地貧瘠”,但正是這樣的環境才孕育出了“角長肉厚、七蕊色黃、味道鮮美”的黃花;黃花在雲州雖然擁有600多年的種植史,但當地卻是深度貧困地區。辯證統一的矛盾,運用好了就能爲發展帶來“質的飛躍”。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有多少貧困地區也有類似於黃花這樣的“名產”“特產”,只是由於各方面原因,仍然“養在深閨人未識”。以種植爲例,有的地方產花生、有的地方產土豆、有的地方產大棗,但並非都能做出特色、做到極致。因地制宜進行科學決策,比如雲州堅持種植黃花,而不是浮躁跟風,把傳統種植改變成別的產業;以點帶面形成產業鏈、特色鏈,鍥而不捨開發一個產品、打造一個品牌,脫貧攻堅就能積小勝爲大勝。倘若貧困地區都能發揮物產優勢,一步步把羣衆生產組織起來,把政策保障落實下來,把科學發展堅持下來,脫貧攻堅就能交出合格答卷,當地羣衆就能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篇4

5月11日,在山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同村民坐在炕沿上拉家常。

“炕”是承載中國北方羣衆衣食住行的生活原件。從東北到關中,在城市以外,土炕用它的厚實與炙熱散漫着鄉村的煙火。

從同羣衆一起坐在炕上“嘮嗑”的鏡頭裏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炕頭話家常、問冷暖,成爲習近平總書記訪貧問苦、解鎖問題的一把“鑰匙”。在山西岢嵐縣趙家窪村特困戶劉福有家,習近平總書記坐在炕沿上,招呼老兩口在自己身旁坐下,對他們說,“來,咱們拉拉話。”從種地、旱情到打工,習近平都細緻詢問,關切一家人最重要的生計。同羣衆一起坐在炕上“嘮嗑”的鏡頭,還出現在內蒙古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財家、寧夏楊嶺村村民馬克俊家、甘肅元古堆村馬崗家……在“嘮嗑”的點滴細節裏,習近平總書記把黨中央的牽掛送到了鄉親們心裏,把羣衆的困難和訴求記在了自己心裏,把“炕”上嘮的大事小事轉化爲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從親自摸一摸、看一看鄉親們的炕頭裏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2017年,在河北張北縣小二臺鎮的貧困村德勝村裏,看到羣衆徐萬家燒的炕,習近平總書記特意用手摸了摸,試試暖不暖。在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他們住的抗震安居富民房,俯身摸了摸起居室炕上的地毯,特地問了一句,家裏的炕熱不熱。總書記用親自摸一摸、看一看鄉親們的炕頭來感知羣衆生活的冷暖。從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甘肅、內蒙古、陝西、江西、河北、四川、北京、雲南等地調研,深入到羣衆當中,拉家常、問冷暖,聽民聲、解民意,身體力行地踐行着以人民爲中心、始終心繫人民的思想,從一舉一動、一問一答中更能深深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濃濃的人民情懷。

從炕上那最通俗、最樸實的羣衆語言裏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2012年,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羣衆,村民問:“會不會盤腿?”習近平總書記笑着說:“我會,試試嘛,盤腿是沒問題。”“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心裏裝着人民,纔會走到人民中間;對人民有感情,纔會說人民說的話,做人民想做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常用、善用“羣衆語言”,在每一次的考察中,都會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話。習近平總書記用最通俗、最樸實、最真實的語言與羣衆交流,看似平實簡單,實則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親民愛民之情。

一方炕頭,散發着感動人心的溫暖,映照出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爲民情懷。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篇5

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強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追趕超越”四個字涵義深厚,“追”偏旁是“走之底”,其他三個字是“走字旁”,都強調用腳快速前進的意思,習總書記用着四個字來激勵我們,一方面是表達了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們以後工作的鞭策。“追趕超越”這裏面的四個“走”要求我們要聽黨號令走、圍繞羣衆走、爭分奪秒走、堅持原則走。

凝心聚力,聽黨號令“走”。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百年誕辰,中國共產黨歷經世紀滄桑,帶領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將中國從遭受西方列強蹂躪的境地帶領到世界舞臺大放光芒。聽黨號令走就要嚴守黨章黨紀,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要時刻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保持高度的自覺性、自律性。聽黨號令走就要發揮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號角在哪裏吹響,我們就往哪裏集結,黨關注什麼事,我們就辦好什麼事。聽黨號令走要舍小家爲大家、勇於奉獻的精神,在黨的號召下,無數先輩披荊斬棘、浴血奮戰創造偉大的歷史,無數仁人志士以無私的奉獻精神鑄就不朽的豐碑,在黨的號召下,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各個行業的工作者萬衆一心馳援武漢,書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因爲有這些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志願工作者、基層工作者舍小家爲大家的奉獻,國內的疫情才得以快速穩定趨於向好,中國才得以在世界上贏得普遍的讚譽。

腳踏實地,圍繞羣衆“走”。脫貧攻堅是一項爲人民謀福祉的偉大事業,不僅要完成“兩不愁,三保障”的主要目標任務,更要注重提升羣衆的幸福感,打消部分羣衆“等靠要”心理,真真正正幫助貧困羣衆擺脫貧困,走向持續發展的小康之路。圍繞羣衆走,就是要到田間地頭和羣衆拉家常,到羣衆家中走訪調查,和困難羣衆知心交底,以真誠負責的態度解決實際問題。圍繞羣衆走,要思羣衆之所思,愁羣衆之所愁,設身處地爲百姓着想。圍繞羣衆走,就是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徹底踐行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精準扶貧的“最後一公里”,我們的第一書記、駐村幹部、鄉鎮扶貧幹部以及基層村幹部等是中堅力量,數百萬的脫貧工作者圍繞羣衆謀生計、謀發展,腳踏實地、真抓實幹。

只爭朝夕,爭分奪秒“走”。今年是決戰決勝之年,受疫情影響,原本就很緊張的脫貧攻堅期限一度被壓縮,剩下的任務更加艱鉅,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越到最後工作越難做,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情況下,拿下最難咬動的“硬骨頭”更加考驗我們的脫貧一線人員。爭分奪秒走,要找準問題根本,以多年扶貧資料、國家政策方針、當下社會情況以及羣衆基本情況來分析,精準施策、對症下藥,不可盲目蠻幹。爭分奪秒走,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防止懈怠心理,提高自身的緊迫感、責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朝夕必爭。爭分奪秒走,既要抓緊時間,也要抓出成效,萬不可蜻蜓點水、裝模作樣,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解決問題,遇到一項、記錄一項、解決一項。時間緊、任務重,肩上擔子磨着痛,剩下幾個月裏唯有咬緊牙關、扶好“扁擔”,堅定腳步踏實向前,奮力奪下脫貧攻堅的勝利。

決戰決勝,堅持原則“走”。要堅持真脫貧的原則,越是最後關頭越要多“照鏡子”,要把牢脫貧關口,不能迫於壓力敷衍了事、瞞天過海,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出實招,脫貧也要見實效。要堅持“一股繩”的原則,自上而下要統一思想,樹立看齊意識,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剋制文山會海、繁文縟節,讓一線的脫貧工作者“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爲人民辦事。要堅持就業優先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就業的重要性,他說人民羣衆“樂業才能安居”,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雖然解決了水土不養人的問題,但是重中之重是搬遷之後困難羣衆有經濟來源,能持續穩定的安心居住,所以一定要把解決就業問題放在優先位置。要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呂氏春秋》裏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習近平總書記也一直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作爲秦巴的兒女、漢江的子民,必須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既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也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篇6

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考察調研。當天下午,總書記首先來到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西坪鎮坊城新村,瞭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調研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羣衆脫貧後生活的牽掛,對脫貧成果要鞏固的重視,鼓舞着我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

西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素有“黃花之鄉”的美譽。“黃花”又稱忘憂草,《博物志》有云:“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西坪鎮坊城新村正是通過忘憂草產業扶貧加就業,實現了脫貧,鞏固了脫貧,找到了幸福的“答案”。其實,不管是脫貧攻堅,還是改革發展,黨員幹部只有不忘民之“憂”,才能讓民“忘憂”,正如總書記在坊城新村時,手中拿起的那讓人民“忘憂”的“忘憂草”。

以“民憂”爲“憂”,體現着共產黨人的初心。人民羣衆在哪裏,黨員幹部就在哪裏。哪裏最需要我們,我們就到哪裏。這是因爲我們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無論是“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不體現了爲民的初心,想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憂,向民之所盼。古人常說,“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然而近百年來,無數共產黨人始終堅定地爲人民的幸福而奮鬥,始終把爲人民謀幸福作爲最大的功績,這就是因爲共產黨人堅守“初心”。“心不欽則怠惰。”作爲黨員幹部,要始終牢記初心,不忘根本。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守護好人民,根植於人民,做到先天下爲民憂而憂。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才能枝繁葉茂,才能源遠流長。

爲民解憂,彰顯的是黨員幹部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多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就是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要積極主動地爲民解憂。當前,距離打贏脫貧攻堅戰已不足八個月,剩下的又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廣大黨員幹部更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要充分認識到絕對貧困,這一延續幾千年的歷史性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徹底解決,是一項多麼催人奮進的偉大事業。“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民的生活水平決定着公共服務投入的力度和事業向上發展的高度。“自己也是百姓。”從這個角度思考,只有羣衆脫貧了,才能更好地與羣衆融爲一體,才能贏得羣衆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要時刻牢記“如期”完成的目標,這既是黨員幹部必須要堅決執行的“命令”,更是爲民負責的擔當。

解好爲民之“憂”,人民方可“忘憂”。“忘憂草”食之,能短暫地讓人忘記憂愁。然而“忘憂草”成爲產業,就能成爲羣衆徹底“忘憂”的法寶,鋪就實現發家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告訴我們在實現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是要解羣衆“一時之憂”,而是要解羣衆“長久之憂”,要實現羣衆的長富久安。既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也要結合地方實際,發展區域特色產業,讓羣衆就近就業,就地脫貧。要以與時俱進的“變”和環境和諧發展的“態”,在故土上綻“新芽”,實現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黨員幹部更要舍“小我”,時刻不忘民之憂,一心一意地爲羣衆解憂,讓羣衆“少憂”,不再“憂”。要以“一山放過一山攔”的砥礪奮進,永遠走在爲羣衆解憂的路上,造就爲民的“一山更比一山高”,全力實現羣衆在發展中的幸福“無憂”。

“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我們要自覺增強憂患意識,勵志前行,不斷爲人民羣衆實現“黃花”滿地變“黃金”。

脫貧攻堅考察的心得體會篇7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爲脫貧攻堅的有利推進再次擂響了繼續衝鋒的重鼓,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全力衝刺今年脫貧攻堅目標,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千方百計保證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建立脫貧的長效機制,重任在肩。

決勝攻堅的“衝刺跑”要一鼓作氣。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最後衝刺的關鍵階段,唯有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擔當的作爲,緊繃責任之弦,才能如期完成目標,做到不負人民。廣大扶貧幹部要避免倦怠感,克服鬆懈意識,積極轉變脫貧工作思維,創新方式方法,爭取在最後階段“衝好業績”,如今很多地方積極通過直播促銷的方式,“書記縣長帶貨”模式走紅,不失爲一種好辦法。除此之外,疫情也給脫貧進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擾,面對困難更要沉着冷靜,防止急功近利,切忌自亂陣腳。扶貧幹部要暢通扶貧產業的全要素流動,即要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提高促進復工復產,搶抓生產契機,也要加大產銷地結對幫扶,讓貧困羣衆獲得實實在在的收入。

穩定脫貧的“耐力跑”要久久爲功。習總書記在考察陝西時說:“今年全面完成現行指標的扶貧,我是有信心的,我更關心的是今年以後是不是能夠穩定下來,是不是有一個長效的機制。”脫貧攻堅不是觸之即停的階段性任務,而是一場考驗使命擔當的“耐力長跑”。廣大扶貧幹部要慎終如始,堅持政策力度不下降,扶貧精力不轉移,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持續鞏固扶貧成果,用穩定的長效機制,謹防貧困“回馬槍”。這就要求廣大扶貧幹部要注重扶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扶貧產業的穩定市場優勢,更要充分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拉動本地消費,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同時加大人才吸引,加強扶貧人才隊伍建設,爲建立穩定的脫貧機制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對口援助的“接力跑”要更加有力。在陝西的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利縣老縣鎮,其會考察的錦屏社區工廠和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範園區,就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與陝西平利縣對口扶貧援助的成果。充分發揮國家制度優勢,先富帶動後富,先跑幫助後跑,通過對口幫扶讓扶貧地區從“輸血”走向“造血”,是保障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重要法寶。隨着脫貧進程的逼近,對口扶貧援助更要加強協助,必須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提升產業幫扶力度,幫扶地要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加大幹部選派力度與資金投入,受扶地要積極承接各種資源,積極謀劃產業佈局,調整脫貧手段,拓寬增收渠道。當然,除了政府間的對口援助,也要呼籲社會各個階層參與到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來,羣策羣力跑好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的接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