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晨讀個人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1.67W)
好讀書,開卷有益,在思想上要重視讀書,要在有選擇的前堤下讀好書,那麼關於晨讀個人心得體會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晨讀個人心得體會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晨讀個人心得體會範文三篇

晨讀個人心得體會1

因疫情在家學習期間,我看完《輝煌七十年奮進新時代》一書,深深被因當今中國發展而引發的“三度”思維所折服,“中國速度、中國深度與中國高度”令當今世界刮目相看,更讓國人熱血沸騰!

70年前,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一顆來自東方不容小覷的新星冉冉升起。從此,在世界馬拉松跑道上,一頭雄獅橫空出世,它一撲,跳過了英國虎,又一躍,翻過了日本狼,再一衝,緊跟美國豹!被譽爲東方雄獅的中國是怎麼發展的?我們不說空話,拿數據證明自己!

從2005年至2017年,中國的高速公路新建了7萬多公里,通車總里程達12。3萬公里!短短13年,取得如此成就。就連《福布斯雜誌》中公佈的2018年全球十大建築企業名錄,中國就佔了六席!水泥生產量爲24億噸,佔全球生產量的58%!中國被外國人稱爲“基建狂魔”真不是浪得虛名!“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昔日之“顧影自憐”、仰人鼻息之舊中國早已成了“博物館”的代名詞,我今日之中國是以速度雄於地球一端之中國!

“尖端科技同飛躍,文人積習消除卻。”北斗蛟龍,上天入海,東方巨龍騰!“蛟龍”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下潛深度超過7000米的潛水器,它表明中國可以探索海洋99%以上的領域!據瞭解,蛟龍號還是研究界的一把好手,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都是它的專屬特長,金屬、生物、沉積物深潛海底……卻都逃不過它靈敏的探測!蛟龍號更是個模範工人,它可以在海面以下幾千米處鋪設電纜,定點布放水下設備,還可以檢測深海管道、電纜的完好性。何謂中國深度?這就叫中國深度!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唯今日之中國!

晨讀個人心得體會1

醫院開展晨交班讀書活動以來,感觸確實很深的,仔細回想在這一個月的工作和生活,就像每次看到朱自清的《春》一樣,心中充滿了歡欣、喜悅。有時候會爲領讀者的情緒所感染,心潮澎湃,有時也會禁不住爲那景那情禁不住眼眶溼潤。如王院長的精彩總結;讀書學習是傳遞正能量的一種途徑,用陽光驅趕黑暗,用播種填補荒蕪;心中滿懷感恩、希望才能使工作的每天變成享受幸福的每一天。

最讓我感動的是楊孝埔院長領學的莫言的“面向太陽,不問春暖花開”一文。是啊,人,來到這世上,總會有許多的不如意,也會有許多的不公平;會有許多的失落,也會有許多的羨慕。

你羨慕我的自由,我羨慕你的約束;你羨慕我的車,我羨慕你的房;你羨慕我的工作,我羨慕你每天總有休息時間。或許,我們都是遠視眼,總是活在對別人的仰視裏;或許,我們都是近視眼,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幸福。

在物慾橫流信息發達的現在,人們的價值觀正在接受着強大的衝擊,改革開放後,帶給內地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繁榮昌盛,也逐漸拉開了貧富差距,這種差距加速了另一種階級形態的凸顯,很多人在羨慕別人享受奢華生活的同時,漸漸萌生出許多對社會、對生活的不良情緒,壓力的產生,一部分轉換爲生活的動力,也有一部分變成了一種暴戾的宣泄;再嚴重的是會對家庭、對社會產生報復的行爲。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傳遞正能量變得尤爲重要。讀書,成爲正確引導的一種必要方法。

現在,有學者感慨,“現在的社會,耗精費力寫一篇文章,除了作者,沒人願意讀”,這是一種畸形的社會形態。不知道從何時起,變得看書、看文件一目十行,瀏覽微信,只看到標題和段落,甚至爲了社交的需要,看到微信頭像和標題進行標準性點贊,有的還來不及看到轉發的具體內容。回想起剛上班時,發完工資,總是擠出來點錢來,去書店逛逛,翻翻那些古典名著,詩歌、散文,伴着晨鐘暮鼓,那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啊!可是,“一如俗世,萬般皆濁”,現在爲柴米油鹽計較,爲孩子上學補習忙的不亦樂乎,卻忽視了,自我心靈的沉澱,忽略了心靈也需要一種滋養,需要用正能量的文字填充焦躁煩悶的心。

今天有幸看到特別關注中一篇短文,“總有人在路邊問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係如何?餘秋雨先生精闢簡練的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記下來,與大家共勉吧!

願我們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有書香陪伴,願我們在晨讀中享受作者的優雅博學,讓我們一起進行心靈的觸動、碰撞,願我們走過的路,都能成爲一本“書”。

晨讀個人心得體會1

寬大的鏡框架在你的鼻樑上,略微翹起的嘴角,溫暖如陽光般的微笑,這就是你留給我的印象。那就讓我靜靜地閱讀你的書《命若琴絃》,走進你的世界,去看一看吧。。。。。。

開篇的小說《命若琴絃》就讓我頗感震驚。你描述了一對瞎子師徒堅持彈琴說唱掙錢。老瞎子的信念“彈斷一千根琴絃,就能去抓藥治好眼病了。”貫穿全篇。那藥方被老瞎子師父塞在他的琴槽中,但當他彈斷一千根後去抓藥時,別人告訴他那藥方只是一張白紙。他這才明白這張白紙是無用的,而琴纔是支撐他活到如今七十多歲的信念。或許正因你本身也是殘疾的,所以你才能寫出與你同病相連的人的故事,又或許這故事本身也涵蓋了你對生命的理解。這個短小精悍的故事讓我更加想進一步地瞭解你了。

接着往後翻頁,我聽見了你如琴絃般苦澀而又清遠的吟唱。走進《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清平灣是一處苦地,然而你在清平灣留下了自己最美的青春,留下了你對美好人性的讚美和淳樸溫情的留戀,也許本來這是一個不錯的人生開頭,但是你卻在人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齡裏雙腿殘疾了。

於是,我隨着你傷感、沮喪甚至絕望的身影走進了地壇。走進了地壇,我就走進了你磅礴而豁達、寂寥而豐富的內心。你對母親的愧疚,你在合歡樹所在的過去的舊居里,在地壇公園碾過的車轍印裏窺見了母親尋找你的身影,於是你躲開了,但躲開的是一時的焦灼,遺留的卻是永世的懺悔,在往事的紛繁迷茫的記憶中你說:母親的苦難與偉大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是啊,史鐵生,你是一部書,在外人看來你用堅強和毅力鑄就了輝煌,在我的眼裏你的生命和靈魂中永遠留下了母親的肖像,在合歡樹的祈願中我看到了你的渴望,你希望母親能看到你從思想的救贖中獲得的新生,希望這一切結果能給她苦厄的人生帶來哪怕是片刻歡欣。

讀着你的文字,我一點點地走近你的靈魂,一顆倔強的頑強的柔軟的平靜的心。史鐵生,你的名字就像你的人生,用鐵一般的意志走完的人生,在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洪流中,你就像一位精神騎士帶走了世界倖存的寧靜與安詳。

走進史鐵生,合上書讓我的內心異常平靜,讓我的內心似乎更爲敞亮了。命若琴絃,或許生命的信念本在自身的真正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