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文化苦旅》讀後感熱門範文四篇

心得體會 閱讀(1.83W)

寫讀後感是一件有益於抒發我們內心感受的事情,讀後感的內容一定要有較強的觀點和準確的針對性才行。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文化苦旅》讀後感熱門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文化苦旅》讀後感熱門範文四篇

《文化苦旅》讀後感熱門範文

作者在書中既有領略祖國大好河山後的暢快,也有自己內心中的傷古傷今。我書中開篇的第一章《道士塔》中,作者除了對莫高窟的佛像雕刻和壁畫中的飛天等經典形象的歎服,更多的是對那些已經軼失的古經卷的嘆息和那位守護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纂憤恨和無奈。

因爲王圓纂個人的愚昧無知和當時整個國家和社會對這些經書的漠視導致了這一中華文化瑰寶客走他鄉。此時我才懂得《文化苦旅》中這個“苦”字含義,其中有對古代文人志士不公的待遇的惋惜,更有那種對文化遭到破壞的憤恨和無奈,所以這一次次的旅程怎麼能不是一個苦旅。

這本書還沒有看完,只是淺淺的閱讀了書中的一部分章節,但是書中的描述,以及它流露出的感情色彩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們的人生是一段大大旅程,我們也倒不是非要像一個苦行僧一樣去走完這一段的路,但是走這一段路程抱着何種態度很重要的。

我們大可嬉笑怒罵、走馬觀花的走完這一程,但是最後沉澱到心底的東西又能所剩幾何?所以我感覺要像作者那樣帶着自己的品味和思想去領略這個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程。沿途我們會經過諸多風景,要的是自己心中那獨特的感受,明白自己融入過,而不是短暫的來過。

《文化苦旅》讀後感熱門範文

還記得初讀這本書時,真正吸引我的並不是作者的下筆如有神,而是小敘中所說的“對我來說,《文化苦旅》就是這個外出的浪子”和“宅,成了一具無主的稻草人,成了一個廢棄的箭靶子,破破爛爛地歪斜在田野間,連烏鴉、田鼠都不願意多看他一眼”,還有“看來,浪子未死,氣場未絕,就像筆記中的那個浪子,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猶健,我離開門縫,許久無語,委屈你了,孩子。”這幾句每一個都戳中我的內心,這讓餘秋雨都感嘆的書籍何不引起我的注意,我對這本書充滿了疑惑,對這本書的內容更是好奇,“文化苦旅”到底是什麼,當時我仍無從得知,它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謎。

而如今,大樹的年輪又添上幾圈,再拿起這本放置已久的書,也是別有一番滋味。《文化苦旅》到底隱藏這什麼?這個問題深深地紮根在我心中。透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咱們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神奇。那千山萬水的豪邁在餘秋雨老師的筆下展現得淋漓盡致,我不曾去過他所描繪的任何的一個地方,也從未想過要去摸索、探尋,僅僅是看着這些文字,我的內心就已是無盡的讚歎。

書中寫了有着“天府之國”稱號的都江堰;那夕陽西下,朔風凜凜而略顯悽清的道士塔;接通着中華歷史血脈的莫高窟;還有一灣不算太小的沙原隱泉和那風雨中的天一閣。這一切的一切,對於我來說都是陌生的、神祕的。它們在各自的地方安靜的保持着自己的美好,但當餘秋雨老師的筆觸摸到它們時,它們又開始活躍起來。通過作者的筆,它們活力四射的出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再次感受到文化和大自然結合的動人瞬間。

作者餘秋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河之子,他生長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莊,他在書中說:“我在山河間找路,用短暫的生命貼一貼這顆星球的嶙峋一角。”他觸摸到了我們一些所不能接觸的事物,他用一生的時間有勁祖國的山河,縱橫華夏的大地,訪遍名山大川,書寫下這不屈的一筆。他想讓更多的人瞭解到文化的魅力,見證文化的變遷,欣賞祖國的壯麗無垠。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係如何?其實本沒有兩者,因爲路就是書。人生是路,是一條漫長的路;而書也是路,是一條崎嶇的路。我們在這條路上摸索、前進。而最終的目標就是學習文化,瞭解文化。我們從咿呀學語到如今何嘗不是這樣的,改變我們的也就是這文化,這條路必定是苦的,但我們不妨去試試,就算結果不像作者那樣,我們也最終在文化苦旅中成長起來了。

《文化苦旅》讀後感熱門範文

站在歷史的邊緣,觀看雄雞的各個景點。從古老的江南小鎮到雄偉的三峽工程。無不帶給我一種震撼的感覺。穿越現代,來到讓我們遐想的古代。

道士塔,青磚黃泥,最普通的地方,但他的主人卻是莫高窟的罪人。在金錢和權利的驅使下,他不惜把我們中國最燦爛的文化,把一箱箱難以數計的文物運走,讀到這裏的時候,心在滴血。當我們一次次屈辱地從外國博物館買回敦煌文物的膠捲時,是多麼的悲哀。原本是屬於我們的東西,卻要從外國人的手裏買入,這一切僅僅是因爲一個農民的貪念之想。

乘船去三峽吧,去找李白和劉備吧。李白和劉備,詩情與戰火,豪邁與沉鬱,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也許是因爲這樣,這股河水在日夜不息地奔流着。神女峯,人們在她身上傾注了最瑰麗的傳說。當她屹立在巫山上時,你直流而下看見她給你指路時,心裏無疑想起那最美麗的傳說。

蘇州,一個美麗而又夢幻的城市。這裏的流水太清,這裏的桃花太豔,這裏的彈唱有點撩人。這裏的小食太甜,這裏的女人太俏,這裏的茶館太多,這裏的書肆太密,這裏的書法過於流麗,這裏的繪畫不夠蒼勁有力,這裏的詩歌缺少易水壯士低啞的喉音。儘管有許多缺點,但仍然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蘇州還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她爲自己的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勾踐臥薪嚐膽,更有重要的一項,把她進獻給了夫差。從此她就要揹負慘痛的命運,要與亡國聯繫在一起。這人就是西施,我國的四大美女之一。

“出波光雲彩,小橋流水江村”相比之下,江南小鎮要來的柔情得多。江南本來就是一個多水的地方,優雅,古色古香。閉上眼睛就能想見穿鎮而過的狹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緻的石橋,傍河而居的民居古色,民居樓板下就是水,石階從樓板下一級級伸出來,女人正在石階上涴洗,離他們不遠的烏篷船上正升起一股股的炊煙。多麼美好的一幅畫景,讓人不想去破壞。

陽關,由於王維的《渭城曲》而出名的。古往今來多少文人辛辛苦苦找去,爲的是一睹它的風采。在度過一個沙漠之後,終於找到了陽關的古址。也許在多年後的陽關早已失去了原來的面貌,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風采但也會讓人感到雄壯。“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看着友人已打點好的行裝,他微笑着舉起了酒杯,再來一杯吧,出了陽關,就沒有故人了。

西湖想必是最常見的。有多少文人雅士爲西湖寫過文章,寫過詩,譜過曲。“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寫的就是西湖夏天美麗的景色。西湖中最出名的就是蘇堤和白堤。兩位大詩人,大文豪在此留下了足跡,無疑是浙江人最揚眉吐氣的。當初顯然一開始不是爲了文化,而是爲了老百姓而興修水利的,爲了造福人類,而在此留下了兩條生命的堤壩。現在人們已經把他們當成了藝術品,當成我們最爲自豪的事物。雷峯塔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白娘娘爲了報答許仙的救命之恩而放下自己千年的修行,找上了許仙。最終的結果在雷峯塔下度過了孤獨寂寞的日子。這是她的悲劇,是她嚮往人間的悲劇,可憐的白娘娘。

大概,每一處古蹟都有一些它自己的歷史和故事,值得我們去一一品味。在時間的流逝下,那些曾使我們驕傲的事物成了現在我們口中的佳話,值得我們去瀏覽的好地方。合上書本,心裏有無限的感慨,如果只是單純的讚歎,永遠也不會有更高的感慨。要領略祖國的偉大精神,繼承和發揚祖國的傳統。

《文化苦旅》讀後感熱門範文

《文化苦旅》的第一篇《道士塔》從莫高窟外的一座道士圓寂塔寫起,講述了20世紀初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以謊言和微不足道的金錢從王道士手裏掠奪走了石窟藏經洞內的大量的經文,經書,經卷的故事。在這篇文章中,餘秋雨教授表達了一種“恨”的情緒。恨外國的那些巧取豪奪的文化海盜,恨愚昧無知,貪圖小利的王道士,恨尸位素餐,昏庸無能的官吏,恨喪權辱國,腐敗無能的封建政府,……,還恨自己生不逢時,不能及時阻止強盜們的野蠻行徑。

恨外國人,恨他們懷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來到中國,恨他們用超低的價格“買”走了經卷。可他們是怎樣來到中國的又是怎樣用超低的價格“買“走了無價之寶的經卷文中已有明確的回答:”沒有任何關卡,沒有任何手續,外國人直接走到了那個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磚,上了一把鎖,鑰匙掛在王道士的褲腰帶上。外國人未免有點遺憾,他們萬里衝刺的最後一站,沒有遇到森嚴的文物保護官邸,沒有碰見冷漠的博物館館長,甚至沒有遇到看守和門衛”,還有:“王道士口袋裏有了一些沉甸甸的銀元,這是平常化緣時很難得到的”。看看,“化緣”,說難聽點就是“要飯”,那能要到什麼呢王道士根本就是一個沒見過世面,沒有文化的人,他哪裏知道經卷的重要性!要是這樣的話,還不如把這些經卷讓外國人運到他們那兒,總比在中國受不到一點保護要強。然而餘教授說了:“這句話終究說得不太舒心”

佛教自古印度傳入中國,不僅得到了傳承,經歷代得道高僧地弘揚,更是博大精深。其精髓所在,皆可在經卷上得以體現。可是現在看來,佛教再昌盛,經卷再多,如果國家不富強,以至於外國人“出入自由“,那不管你有多少寶貝,也會被一一搬空,成爲別人的手中之物。

也曾有人認識到“寶貝”的價值,“(葉熾昌),是金石學家,懂得洞窟的價值”;也有人想到過“保護”,“但是東西很多,運費不低,官僚們又猶豫了”。難道中國就真的湊不出那些運費嗎不,“朱門酒肉臭”,人家當官的不想出運費,即使有一批送京的,也是“沒裝木箱,只用席子亂捆,……,結果,到京城時已零零落落,不成樣子。”如果真如餘教授所想有有識之士去攔外國人運經卷的車隊,沒準還會被當作劫匪被抓被殺呢。國家已如此懦弱,如此混亂,老百姓還怎麼過日子,佛教恐怕也會沒落了。

這件事也反應了當時社會的混亂,政府的無能。讀罷文章,我也同餘教授一樣“恨”。要想不再添“恨”,只有國家強盛了,公民的素質提高了,所謂“盛世興收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