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知信念讀後感6篇

心得體會 閱讀(3.14W)

優秀的讀後感可以使我們內心的感悟記錄其中,只有學會相關的寫作方法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分享的知信念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知信念讀後感6篇

知信念讀後感篇1

讀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之後,我認識到了一位有着頑強毅力的人;一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一位不肯向厄運低頭的人。他,就是編寫明史鉅著《國榷》的談遷。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談遷花二十幾年的心血編成的《國榷》,被小偷盜走了。可談遷很快就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從頭撰寫這部史書。最終完成了一部更加翔實、精彩的《國榷》,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

古今中外,也有很多人像談遷一樣,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恆。比如從小高位癱瘓,卻編著了《輪椅上的夢》、《生命的追問》等等著作的張海迪;有失聰,卻創作了舉世聞名的《致愛麗絲》、《土耳其進行曲》的貝多芬;有被《時代週刊》評爲美國十大英雄偶像,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的盲聾女作家海倫 凱勒……這些人全都是有着強大毅力的人,因爲他們都有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所以纔會讓我們如此敬佩。

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一道數學題不會做,心裏想:“明天我早早地進去,抄同學的就好了。”可是,我早上睡懶覺了,學校門開了,同學都進去了,我只好抱着僥倖的心態進到了教室,可是組長還是檢查到了,告訴了老師,我被老師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有僥倖的心理了。

是啊,羅曼羅蘭有句名言說得好:“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人就是要有目標,人的一生都要奮鬥,好的生活要奮鬥,好的工作要奮鬥……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取得。不要絕望,永遠抱着一顆帶着希望的心。就如文中所說:“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

知信念讀後感篇2

最近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書籍還原了習總書記在樑家河的7年知青歲月,訪談內容豐富、事例生動活潑、文字樸實感人,讀完以後感觸頗多。

習總書記有堅持學習和思考的態度

習總書記在知青歲月裏,從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甚至是“癡迷”閱讀,閱讀面十分廣,像《中國通史簡編》等各種書籍,爲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幾公里路才借到。習總書記同時注重閱讀的深度,餓着肚子也要把喜歡的書讀完,要研究透徹。如同書中說的那樣,習總書記執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恆的讀書生活中積澱下來的。

自己所在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曾經提出了“五必讀”,即讀原著原文、時事政治、法律法規、歷史文化、科學技術,要深入瞭解一方面知識必須捨得花時間、下功夫。因此,要真正幹好一件事情,必須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及時自覺充電,博學深究,領跑團隊。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自己深刻感受到,作爲承擔着富國強軍神聖使命的國防武器裝備科研單位,我們要擔負起引領國家空天防禦事業發展的重任,支撐起打造航天強國的重擔,就必須對系統工程、軍事智能、大數據、雲作戰等新知識、新技術加強學習,學以致用,做到習總書記說的“功以學成,業由學廣”。

習總書記有敢做、敢擔當的作風

習總書記在樑家河村時,因爲敢說、敢做、敢擔當,被推舉爲大隊黨支部書記,採訪時提到他有一個特點,就是他說的有錯大家指出來,他肯定改;如果說的沒錯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執行。建沼氣池、挖水井、打壩地等等,都體現了他敢做敢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作風。

自己所在的單位承擔的某些項目都是非傳統領域競爭項目,靠着敢打硬仗的作風,才取得不斷的成功。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前幾年本單位剛進入某領域,團隊去某單位開展試驗,爲了搶進度和不把風險留在後期,隊員每天都是幹到凌晨以後,第二天在迷霧的清晨中又出發,最後僅僅用了7天便完成了該領域傳統單位15天的工作任務。這支年輕的隊伍在艱難的環境中得到了鍛鍊,做到了習總書記說的“勇於擔當,做發展的開路人”。

習總書記有勇於創新的膽識

習總書記在樑家河很多工作都是開創性的,比如建沼氣池,我覺得是技術創新,辦鐵業社、縫紉社和代銷店,是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以代銷店爲例,以前村裏人買東西要走70多公里到公社去,走一天時間,改爲代銷店後村裏一兩個人統一去採購,大家再去店裏買,這樣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老百姓方便了。

習總書記在樑家河那時候,屬於實體經濟短缺時代,習總書記圍繞實體對象開展了很多創新工作,如今面對信息經濟時代,需要發展新的創新模式。最近幾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大力發展專有云平臺和航天雲網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來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我覺得和習總書記當時的創新理念是相通的。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建設智慧社會的目標。現在我們正在開展複雜產品智能製造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智慧總體部建設,作爲參與者,感到挑戰巨大,學習完習總書記當年創新實幹的事例後,進一步增強了信心。爭取2020年前,通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引領,夯實智慧總體部基礎,支持跨專業、跨廠所的協同設計與聯合驗證,實現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的快速轉化和複雜決策支持,開創研發和管理新模式,爲建設智慧社會貢獻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習總書記曾經回憶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我覺得正是在艱難歲月裏的學習、思考、實踐、創新,才使得習總書記有了堅定的目標並持之以恆爲之奮鬥。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說的“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我們這代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當“堅定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崗位上砥礪奮進,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航天人應有的貢獻。

知信念讀後感篇3

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讀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後,我深有感悟。

課文中的主人公談遷,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來編寫這部書。就在書稿即將付印,大功即將告成的時候,厄運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小偷將談遷20年的付出和努力才寫成的珍貴書稿給偷走了!這部書稿可是經過了20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啊,這樣的打擊,只有意志堅定的人才承受得住。而談遷,正是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饒的意志的人。他毫不氣餒,振作起來,重新編寫書稿。最後,談遷終於名垂青史。

我佩服談遷的毅力,正是他堅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饒的意志,使他堅持下去。試想,如果談遷被厄運給擊垮了,再也沒有勇氣去重編這部書了,那就會是另外一個結果了。

像談遷這樣的人現在也有許多。張海迪5歲的時候因患脊髓血管造成高位截癱,不過她沒有被擊垮,而是一邊與病魔做鬥爭,一邊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爲當代保爾。雖然她沒有機會走進學校,但是發憤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着了《向天空敝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爲了社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幾十種醫學專着。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爲羣衆無償治療一萬多人次。張海迪懷着“活就要做個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爲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些困難和挫折,但只要你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饒的意志,生活就會充滿希望。讓我們一起向談遷學習吧!

知信念讀後感篇4

讀完《我的信念》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突然一個感覺涌上心頭:瑪麗·居里真的很樸實,樸實在哪?樸實在那竭力保持安靜的環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擾和盛名的拖累中;樸實在那沒有申請鐳的專利,而拋棄了一筆財富中;更樸實在她對生活和理想忠貞不渝的追求。

一年春天,瑪麗·居里因病在家休息,看到女兒們所養的蠶正在執著地,勤奮地工作,這使她聯想到自己不是也這樣地工作嗎?讀完這點我也覺得學習也應該像蠶結繭一樣。正如她說的,因爲有一股力量在共同鞭策着我們。

瑪麗·居里追求安靜,無人打擾,沒有盛名拖累的生活。與她相反,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看熱鬧,有事沒事都要鬧出點事來。說到盛名,現在的人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得到。可是瑪麗·居里把盛名看成是一種拖累,這是多麼鮮明的對比啊!

然而,她在科學方面上是對事業的追求而不是對財富的追求。這一點,更讓人對她敬佩。瑪麗·居里視金錢如糞土。當她和她的丈夫考慮要不要在他們的發現上取得經濟利益時,她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但是現在的人們把金錢看的高於一切,有些人爲了錢竟去搶劫……有些人竟小小年級就學會了偷錢。記得上一次看報紙,上面寫了這樣一段話:記者到一所學校訪問孩子們的理想,其中有一個小女孩說她想當貪官,把全場人嚇了一跳,記者又問爲什麼,小女孩一臉興奮地說,因爲可以得到許多東西。讀完後我也嚇了一跳,心裏泛起一種說不上的滋味。人們啊!不要把錢看的太高了,讓我們像瑪麗·居里一樣把錢視爲糞土吧!

“這種科學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夠終生在實驗室裏埋頭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啊!正是這種科學的魅力,使瑪麗·居里心甘情願地在實驗室裏。她愛科學;她堅忍不拔;她對自己充滿信心;她在科學上艱辛跋涉,淡泊名利,只爲詮釋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一點難道不值得我們欣賞嗎?

愛因斯坦曾說過:“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讓我們以瑪麗·居里爲榜樣,學習她的高尚品質吧。

知信念讀後感篇5

這學期學過的課文中我最喜歡《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因爲它讓我知道了什麼事都要堅持。

這一篇課文中我讀到:很多人以爲他再也站不起來,但厄運並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了談遷爲了寫書的堅持。

因此,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有一次星期六下午的4:00-6:00要上美術課,可是我發燒了,媽媽不讓我去,我便跟媽媽說道:"媽媽,你看我學過的課文中的談遷,他都有那樣堅定不移的精神,那樣永不言敗的精神,爲什麼我就不能堅持下去呢!再說了您不是也一直希望我學好嗎……"就這樣一點點的說,媽媽終於同意了!

我讀了這文章後明白了:什麼事情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理想。這篇文章不僅教我懂得要堅持,而且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知信念讀後感篇6

再讀《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源於自己對工作的倦怠,感覺自己每天在做着重複的事情,似乎進入了工作的倦怠期,熱情淡去,煩惱倍增。感覺像是撐船,沿着同一條水道,從這個渡口到那個渡口,只是所載的人不同而已。而《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寫給“教育者”的書,它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點明瞭許多人失敗的根源。如一劑良藥,爲我的教育導航,給予我工作的動力。

該書的作者爲肖川博士,作爲教育學領域的青年學者,肖川博士在他的研究領域內建樹頗多,他的文章樸實、優美、新銳、獨到。這本書收入了他近十年所寫的教育隨筆50餘篇。

“與經典爲友”、“教育的意蘊”、“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著”……那一個個直抵人心的話題,說出了我們的心理話。書中許多經典的表述,讓人感到思想力量的強大。

此書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對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爲常的現象,給予學理上的解釋,併發掘出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底蘊,從而得到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效果,使讀者在學習和掌握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有助於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又有助於教師們確立對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幫助教師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對生活的熱愛。

讀書的過程是與讀者對話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質樸與豪放、靈性與率真、睿智與寬厚集與一身的學者風範,還有他那顆對教育事業無限無限熱愛的赤子之心。在這裏,我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詩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發現、去體味教育中那如詩如畫的意境。

我相信,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依據書中的教育理念,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會發現,其實現實中的很多問題會隨着閱讀、交流與溝通迎刃而解,進而樹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與信念。雖然夢和理想,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但讀了這些文字,你會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心靈沐浴在思想聖潔的光輝中,自由地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