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紅色之旅,回顧黨史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1.93W)

  紅色之旅,回顧黨史心得體會

翼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不斷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於學習,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熱情,更認真的工作態度,在今後工作和學習中取得長足的進步。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推薦的紅色之旅,回顧黨史心得體會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紅色之旅,回顧黨史心得體會

紅色之旅,回顧黨史心得體會一

爲了加深我們對黨史的認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我們單位策劃了這次參觀延安革命勝地的紅色之旅。

久居張家口,享受於舒適的生活,在出發前,雖然對革命老區的艱苦有一定的估計,卻還是沒有想到,我們的革命聖地延安,生活竟然還是如此的艱苦。我們在電視裏看到窯洞的時候一定覺得很希奇,可是久居於窯洞的那些老區人民啊,卻受到地理狀況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響,飽受缺水之苦。據說,延安住窯洞的百姓,一年到頭竟然只能洗一次澡,這着實讓我們瞠目結舌——老區人民生活之艱苦深深地楸動着我們每一位的心!

我們,參觀的非常多的革命先輩辦公處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簡樸而又莊重。革命先輩,總是怕投身革命的時間不夠似的,把自己的臥室經常性地和辦公地點相臨近或者乾脆併爲一室,這樣就可以擠出儘量多的時間去工作。在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幕幕這樣的畫面——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前線將士們奮勇殺敵,而我們的革命先輩,就在這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謀劃、挑燈夜談、竭盡全力去工作。正是他們的“決勝千里之外”,爲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了一場又一場艱苦的戰役,爲新中國的建立和全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

一路走來,無論是從寶塔山到棗園,楊家嶺,這一個個歷史的豐碑,篆刻下偉人們爲了新中國奮鬥的痕跡,彷彿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說是接受了一趟生動的黨課教育。

我將把這次“紅色旅遊”所汲取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後工作和學習當中。翼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不斷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於學習,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熱情,更認真的工作態度,在今後工作和學習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紅色之旅,回顧黨史心得體會二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聖地。幾十年了,我只能從書本里、影視中、報刊上了解到它光輝的歷史,看到它雄偉的身影。總想有一日能親臨延安去瞻仰它的風采,感受老區人民淳樸的風情和崇高的風範。近日,外服黨委組織了延安紅色之旅去參觀學習,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幾天下來,感慨多多,一言難盡!

延安,陝北的一個小城,這裏留下了黨的戰鬥足跡。翻開中國的現代革命史,延安這個名字永遠都閃耀着光輝,對它的功績,怎麼評價也不會過分。陝西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開展革命運動較早的地區之一。1931年以後,劉志丹、謝子長等,在陝甘寧邊區和陝北領導遊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使這裏成爲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保存的一塊較大的紅色區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與西北紅軍和先期到達陝北的紅25軍勝利會師,最終成爲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誠如毛澤東所言:“沒有這塊土地,我們就下不了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被後世稱爲“延安時代”。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遺址,這裏是我們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懷着崇敬的心情,我們到王家坪、楊家嶺、棗園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彭德懷等中央領導的故居和中央機關辦公地。就是在這樣狹孝陰暗、簡陋的窯洞裏,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屋,決勝千里,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裏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延安,作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聖地而永載史冊。

這次活動我們還參觀了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黃土地、黃皮膚、黃河水,這裏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華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在這裏留下光輝的足跡,九曲黃河,萬里泥沙,浩浩蕩蕩,想我中華泱泱大國,幅員遼闊。觀秦始皇兵馬俑,幾千年前我們的前輩們就創造了偉大的奇蹟,可謂世界之最,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熱愛這片土地。歷多少英雄兒女爲之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今天的中國。瞭解歷史,展望未來,這也激勵着我們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奮鬥!

延安之行,使我們受到了一次最生動的黨性教育。延安之行堅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艱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戰大學吸引了全國無數的人,雖然那裏的條件很艱苦,露天食堂,集體宿舍等,是黨的方針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懷着崇高的理想,奮鬥目標,也正是這樣,大家一塊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打-倒了蔣家王朝。新的時期,我們更要堅定信仰,在黨的領導下,和全國人民一塊,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現在改革開放了,一些西方傳過來的不好的思想開始氾濫,什麼享受主義,金錢主義,鋪張浪費等等。

延安精神是黨的傳家寶,是我們民族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我們進一步弘揚延安精神,始終堅持艱苦奮鬥,執政爲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弘揚廣大偉大的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忘爲人民服務的本質,牢記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好好學習,踏實工作,爲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我們還要按照《黨章》要求,發揚延安革命光榮傳統,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導我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牢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緊緊抓住提高人的素質這個核心,以豐富的道德實踐引領社會風尚,以良好的文明素養保證和-諧穩定,從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

延安之行歸來,突然有一種強烈的學習慾望,感覺到很飢渴,要好好學習中國的歷史,學習黨的歷史,學習黨的一些基礎理論,同時要學習一些新的方針政策,新的事務,與時俱進,用知識和文化來武裝自己,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紅色之旅,回顧黨史心得體會三

6月20日在湖口公路分局書記邱榮文、副局長夏xx的帶領下,分局在職在崗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共計15人踏上了上饒紅色之旅,赴弋陽方誌敏烈士紀念館、懷玉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饒集中營參觀學習。

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的第一站——方誌敏的家鄉弋陽。方誌敏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動領袖,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發動農民*,組建紅軍,創建革命根據地。方誌敏在家鄉弋陽讀了5年私塾,又相繼到縣立高等國小、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九江南偉烈學校刻苦攻讀,期間,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加入中國青年團,後在南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就了他從一名農民的兒子到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從此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我與大家一起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弋陽方誌敏烈士紀念館。一件件真實、珍貴的文物展品,一篇篇文字記載,一幅幅將軍圖片,一個個浴血奮戰的圖畫,展現出方誌敏同志建立的革命武裝和農民秋收*與國民黨進行的艱難卓絕的革命鬥爭,帶領我們走進歷史,走進血染的往昔。

第二站,我們來到懷玉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紀念碑、清貧園。大家認真聆聽着講解員爲我們精彩的講解:1934年11月上旬,中革軍委電令紅十軍團繼續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歷史使命,當時,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已近1個月,紅十軍團繼續搞大兵團作戰,且插入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地區,顯然風險巨大,被任命爲紅十軍團軍委會主席的方誌敏同志,爲了革命大局而臨危受命,率部繼續高舉抗日先遣隊旗幟,北上皖南行動歷時2個月,行程2400裏,8000多紅軍將士遭到國民黨20萬大軍的圍追堵截,最終失敗在懷玉山區。

方誌敏同志在危難面前忠誠於黨,爲掩護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向敵人統治腹地進軍而不幸被俘,被俘那天,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錶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正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令人敬佩的是在生不如死的牢獄中方誌敏以堅定的革命意志開展獄中抗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給黨中央的信》等有目可查的9篇文章和7封書信,總字數達14萬之多,爲黨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身陷囹圄之後,方誌敏信念堅定,寧死不屈,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的正氣歌,1935年8月5日,方誌敏在南昌慷慨就義,時年36歲。通過參觀學習我對方誌敏同志“愛國、創造、清貧、奉獻”這四種偉大精神的豐富內涵有了更深刻感悟。

第三站參觀的是上饒集中營,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江西上饒等地設立的一座規模龐大的法西斯式的人間地獄,主要囚禁皖南事變中談判被扣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和被俘的新四軍等計900餘人,有近200名革命烈士在上饒集中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讓我感慨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通過重溫革命歷史,感悟方誌敏精神,緬懷革命先烈,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時也切身感受江西這塊紅色革命基地日新月異的變化,這種紅色主題教育的形式,既生動,又有感染力,對自己有積極的引導作用,更加堅定了我永遠跟黨走的信念,上了一堂深刻而令人難忘的黨課。作爲一名入黨發展對象,在今後的學習中更應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榮辱觀、道德觀和人生觀,在實踐中不斷煅練自己,做到不怕吃苦,不計較個人得失,立足本職工作,積極進取,繼續先輩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爲單位服務!

希望以後黨組織多舉辦這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既能增長知識又能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並讓精神接受一次洗禮。

紅色之旅,回顧黨史心得體會四

5月29-30日,我校黨員和廣州火電送變電工程公司的黨員共赴湖南長沙和韶山,進行了爲期兩天的紅色之旅。兩天之旅雖然時間不長,但給予我們的不僅是那裏的風景名勝,更多的是從那些人文景觀和革命故事中受到啓發與教育。

感受着武廣高鐵帶來的速度與快捷,兩個多小時後,我們就踏上偉人的故土,直奔第一站——韶山。

韶山不但是我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風景名勝區,而且還率先跨入了小康行列。城市中樓房鱗次櫛比,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正如1991年江-澤-民總書記到韶山後所說:“‘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體現了一種犧牲、奉獻、進取的‘韶山精神’”。韶山是一塊山明水秀的地方,偉人毛澤東就出生在這裏,並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如今毛主席已經離開我們三十多年了,可是他的精神長存,激勵着韶山人和全中國人民永遠向前。

當我們來到韶山的中心——毛澤東銅像廣場,遠遠就看到一尊高大的塑像聳立正中,只見他身穿中山裝,手握書卷,面帶微笑,神態悠然。廣場上一塊塊巨石上刻着毛主席詩詞,重溫這些激揚文字,仍然止不住心潮澎湃,感慨萬千。聽導遊爲我們介紹立塑像當天出現日月同輝的奇景,韶山的滿山杜鵑花也提前到三月開放,不由讓人感嘆偉人的神采。

毛澤東故居是一間很簡陋的農舍,門前塘水碧綠,垂柳依依,故居的左邊是毛主席小時候讀書的私塾。此行,能親身感受毛主席兒時生活、學習的環境,猶如上了一堂革命傳統教育的課,深有感觸。毛主席在青年時候就是從這裏走出去,追尋真理,投身革命,爲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奉獻一生,“他爲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第二天,我們還參觀了橘子洲,1925年,毛澤東在橘子洲頭上寫下了《沁園春·長沙》的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青年時代的毛澤東,他的心胸和志向在此表露無遺。去年才落成的青年毛澤東頭像,雄偉地屹立於橘子洲頭,遠眺湘江,風采無可比擬。

兩天的長沙之行,雖然短暫,卻讓我們感觸頗深。儘管那段血雨腥風的紅色歷史已經硝煙散盡,儘管建國初期的困難生活也在離我們遠去,但正是無數英烈爲了祖國、民族和人民,爲了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由始至終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拋頭顱、灑熱血,義無返顧、勇往直前,才換來我們今天和平而美好的生活。這次的紅色之旅不僅僅是一次特色旅遊,也不僅僅是兩個共建單位的一次聯誼,而是一次生動的革命歷史教育課,是一個黨員愛國情懷的再昇華。我們要將這次活動中所體會、所感悟到的精神,發揮到我們的工作中來,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自我,堅定理想,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