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紅色家書》黨員讀後心得三篇

心得體會 閱讀(2.53W)
中國共產黨帶領着中國人民度過黑暗,迎來光明,讀了紅色家書你有什麼感想嗯?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紅色家書》黨員讀後心得三篇,供您參考查閱,謝謝!
《紅色家書》黨員讀後心得三篇

《紅色家書》黨員讀後心得

近日,省委書記、省長劉奇同志向全省黨員幹部推薦《紅色家書——革命烈士書信選編》一書,這是省委書記、省長劉奇同志的"初心情懷",更展現了一種"使命"的擔當。

捧讀《紅色家》,我感慨萬千,體會頗深,都說"家書抵萬金",從一封封語言質樸、熱情洋溢的家書中,我們看到了革命者最講親情,最懂真愛,即使他們天各一方,生死攸關,仍惦念着白髮雙親,牽掛着妻子兒女。這些紅色書信充分展現了革命先烈對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對黨絕對忠誠的赤子之心,展現了革命先烈捨生取義的崇高氣節和報國爲民的熾熱情懷,讓人震撼,洗禮精神。

感悟《紅色家書》,無數共產黨人在烽火連天的革命崢嶸歲月,拋頭顱、灑熱血,以赤子之心、愛國之情,始終堅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通過誦讀紅色家書,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的堅定信仰、時代擔當、無私奉獻,更從中汲取到信仰的力量。

回望《紅色家書》,我們可以觸摸到革命先烈們無私報國的愛國情懷以及天下爲己任的初心使命,我們從中獲得的不僅是震撼、銘記,更有奮進前行的力量。作爲一名基層黨員領導幹部,站在新時代,我更要從《紅色家書》中讀懂革命先烈的願望與期盼,務實擔當,帶領分局廣大黨員幹部職工走好新時期長征路。

《紅色家書》黨員讀後心得

翻開《紅色家書》這部樸實珍貴的紅色經典,一封封紅色家書,猶如一段段革命歷史展現在眼前,從嘉興紅船到二萬五的長征之路,從八年抗戰到推翻蔣家王朝,從建國之初到改革開放,到現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這些紅色傳承,讓我們看到的是共產黨人偉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多少先烈爲祖國的強大而付出所有,他們凝聚在黨的旗幟下,信仰堅定,不忘初心,吃苦受難,流血犧牲,義無反顧,心甘情願。

《紅色家書》中,一大代表何叔衡1928年在莫斯科期間給兒子家書中寫道“我的人生觀,絕不是想安居鄉里以求善終,絕不能爲一家一身升官發財以愚懦子孫,此數言請你注意”這擲地有聲的語句,字裏行間透露出何叔衡參加革命爲的是黨和人民的事業,而不是爲了個人和家庭的利益。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更需要傳承好這種紅色基因、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將《紅色家書》讀在心裏,記在心中,更要融進自己的血脈,從一封封家書的血肉深情中不斷汲取“精神營養”。

今天,面對黨的十九大新部署,對標新時代新要求,我們重任在肩,要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執着奉獻、實幹擔當。要以時不待我的緊迫感,投身到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宅基地改革、環境保護等中心工作和複雜環境中,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以優良的作風,精耕細作,把每一項工作都做成“精品”,幹出一流業績。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多爲人民辦好事、辦實事,解決人民疾苦、迴應羣衆期盼,真真正正成爲“人民公僕”。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和中央八項規定,做一名清正廉潔的好乾部。

《紅色家書》黨員讀後心得

家書,是家人之間的書信,是寫信人至真至純至情的書面表達、供述和流露,是一個家庭家風家教家世的真實寫照和記載,是彌足珍貴的紀念與傳承。井岡山幹部學院選編的《紅色家書》,用一封封家信展現了一段段革命事蹟,再現了當年革命的艱苦卓絕,表現了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寶貴精神財富。

上學時,在課本上,就讀過我省著名的方誌敏烈士的家書,特別是他的《清貧》等名篇,一直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今天閱讀《紅色家書》,每封家書都充滿了鐵骨柔情的感情色彩,鮮活生動、實實在在、令人感動、激人奮進。這些家書,有的寫於白色恐怖的日子,有的寫於硝煙瀰漫的戰鬥間隙,有的寫於慷慨就義的前夕。這些家書的作者們,深愛着自己年邁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侶,但都有着無比堅定的革命信仰。爲了自己的信仰,他們毅然決然地告別白髮爹孃,告別嬌妻幼子,爲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非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表達了方誌敏同志對革命事業的忠心耿耿、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堅定不移。“自古英雄多患難,豈徒我今然!望爹孃,休把兒掛牽,養玉體,度殘年。”這是王孝錫就義前對父母的牽掛。“紅霞吾妻鑑:夫今死矣!是爲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這是1934年12月24日著名抗日將領吉鴻昌在殉難前夕寫給妻子的絕筆家書。“小寶寶你好好長大成人,且好好讀書,纔不負你父母的期望。”這是趙雲霄對出生只一個半月的女兒的不捨。還有很多很多反哺義、雎鳩緣、手足親、舐犢情。讀着這些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家書,我忍不住熱淚盈眶。是啊,哪一個共產黨員不是媽媽心愛的孩子,哪一個革命者不是妻子鍾愛的丈夫或是丈夫摯愛的妻子,但爲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他們毫不猶豫地將小家讓位於大家,將小愛讓位於大愛。他們的英名必將和那些歷經烽火歲月洗禮的家書一起,永遠被世人銘記。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高中畢業後,我便參軍來到江西革命老區萬安——這個曾經留下毛澤東、朱德、陳毅、肖克、康克清等老一輩革命家無數足跡的“紅色”熱土。我所在的部隊更是一支擁有“紅色基因”的光榮部隊,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方誌敏領導弋橫起義時保留的精英——工農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一營一連。雖然處在和平年代,但那時交通的落後、通信的不便,遠超今天年輕人的想象。對家鄉親人刻骨的思念、對工作前途的困惑、對生活的喜怒哀樂,這一切都只能通過書信與他們交流。至今仍清晰地記起每次收到信時的欣喜若狂,無信時的黯然神傷。他們的殷切關懷、希望和囑咐,一直是激勵我前行的動力。厚厚的一摞獎章證書便是我對他們關愛的迴應和報答!而我的每次小小的進步和成績,也都會讓他們感到高興和驕傲!

“兒行千里母擔憂”。同樣,父母親人也在渴盼收到千里之外遊子的來信,一次次趕到郵局打聽,一遍遍詢問戰友的親人,恨不得天天能收到我的來信。他們通過書信,牽掛着我的安危、惦記着我的工作、鼓勵着我一步一步前行!卻一次又一次的對我隱瞞家中的變故,怕影響我的工作和前途!——而這一切,是多年以後偶然間才聽鄉親們說起的!令我今生遺憾的是,父母雙親彌留之時,仍工作在千里之外,沒能趕到身邊盡孝!留給我的是他們藏在身邊、視若珍寶、業已發黃的幾十封我十多年前的厚厚一疊來信!

“書爲心畫,言爲心聲”。就這樣,沐浴着黨的光輝,繼承着“紅色基因”,我從一名戰士一步步鍛鍊成長爲一名正團職軍官,也從一個懵懂少年漸漸變成了中年大叔。2017年組織上安排轉業,我終於從部隊這所大學校畢業了!離開軍營、離開戰友,我有太多的不捨。離別之時,我含淚寫下《揮別軍旅》詩一首:從軍廿八載,往事歷心頭。雖未經戰事,險亦搶幾回。今爲強軍故,含淚脫戎裝。黨若有召喚,願再披征衣。

習近平同志殷切叮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轉業、再就業,這是我人生路上的又一重要轉折點,更是我人生奮鬥的新起點!今天,我作爲贛江新區這個國家級新區隊伍中的一名黨員幹部,將永葆軍人作風,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繼續努力工作。奮鬥的人生是最美的!青春雖離我遠去,但我的青春無悔!現在,不惑之年的我重裝行裝又出發,至老去時,能說今生我無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