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經典名著讀後感學生2022

心得體會 閱讀(1.68W)

學生都讀過哪些經典名著呢!其中哪幾本對你很是印象深刻呢!是不是應該寫一寫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經典名著讀後感學生2022,供大家參考。

經典名著讀後感學生2022

經典名著讀後感學生2022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才能知作者心的書,我讀了很多遍,直到今天合上書本,才終於對其中幾篇有所領悟。《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爲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以看似溫情的語言,激烈地批判着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給我印象頗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文章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看到這句話,我的心像是被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刺了一下。那個年代是中國曆屈辱的歲月,皇權高度加強,國家日漸閉關鎖國,西方列強強迫中國打開大門並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國民在封建思想的束縛下已經沒有了分辨是非的判斷能力。戊戌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被處死,周圍圍觀的人羣拍手叫好,殊不知這六個偉大的人正是爲了自己而死。書中魯迅提到看電影看到中國人見到自己的同胞被外國人處死竟和日本人一起歡呼,這些思想麻木的中國人令我們痛心。

爲了挽救中國人民,也爲了拯救祖國,魯迅毅然棄醫從文。1920年,魯迅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它通過“狂人”之口,把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的歷史痛斥爲“吃人”的歷史,向沉滯落後的中國社會發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的嚴厲質問,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魯迅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不顧外界打擊,爲了讓國民清醒過來,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流傳後世。

經典名著讀後感學生2022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水滸傳的神情的色彩,至今無以忘卻他是現實與浪漫的結合:植根於現實,又把自己的愛憎感情熔鑄在人物身上;他的情節引人入勝:生動曲折,騰挪跌宕,使人完全身臨其境。

北宋末年,朝政失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雞鳴狗盜之徒,隨着對官府幻想的一點點破滅,連生存都難以維繫,最終都被逼上梁山。然而,當人民起義的壯舉使好漢們士氣日益高漲的時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變了一切。

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水滸》時,他就深深的觸動了我心底最深處的靈魂,使我不禁潸然淚下:

一次次艱苦的行程,一場場艱難的戰鬥,爲的只是忠義二字。

忠,即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地忠,除暴安良即忠,報效祖國也是忠,寧死不屈更是忠。忠,其實很好做到。真正難做到的,即義。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兄弟連心,其利斷金,他們爲朋友赴湯蹈火,爲朋友兩肋插刀,就只爲了一個義字;爲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爲一個義字。義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因爲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這,卻還遠遠不能算義。

義,可以解釋爲正義。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也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爲了正義,爲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爲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只有真正的義士,纔會懂得。只有擁有這兩樣精神,纔是真正的義!

他們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好漢,可這往往卻不是爲了他們,而是爲了百姓的安寧和希望,可誰又會了解他們的一番苦心呢?有時,一百零八個好漢的命運,也會令人意想不到

雖然,身經百戰的他們屢立戰功,卻絲毫逃脫不了殘忍的命運。*賊當道,即使是各有千秋的他們,也同樣無能爲力,只能眼看他們逍遙法外。有人說,這是宋江的過錯,可我卻不以爲然:梁山泊悲劇,並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悲劇,這也是宋代的悲劇,是中國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雖然,還有些深深的遺憾,但各路英雄的寧死不屈,已將我震撼其中。

經典名著讀後感學生2022

《藏獒渡魂》是一篇經典的動物小說,作者沈石溪。藏獒,傳說是一位天上的戰神因噬殺成性觸犯天條而被貶到人間來的,所以藏獒生性殘忍,身上每時每刻都流露出一股濃重的殺氣。但讀完《藏獒渡魂》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後,卻改變了我一直以來對它的看法,它讓我對藏獒這種動物有了新的認識。

“藏獒渡魂”是指在藏獒出生剛滿七七四十九天時,把它和一隻羊羔關在同一個地方。再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如藏獒和羊羔和睦相處,就算渡魂成功。

文中作者因急需一條藏獒,而又經濟不足,於是買了一條渡魂失敗的藏獒,名叫曼晃。曼晃格外聰明,勇敢而又野蠻,擁有雙重性格,但它畢竟是條渡魂失敗的“野魂犬”,脾氣暴躁,兇狠殘忍。當“我”在目睹了曼晃對小野豬血淋淋的“慈愛”後,作者對它的憎惡,最終使他決定把曼晃送到動物園去。在它待在作者身邊的最後一天,它參加了雪豹和母崖羊之間的戰鬥,母崖羊帶着一隻小羊羔面臨強敵,生存無望,最後和雪豹同歸於盡。曼晃也因爲這次經歷,成爲了渡魂成功的“家魂犬”。

我想:曼晃爲什麼會改變它殘忍、兇暴的天性,其實作者在文章最後已解釋清楚了:正是那隻勇敢的母崖羊,用它纏綿而又堅強的母愛,重新塑造了曼晃的靈魂。

動物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他們自己的性格與習慣的,家養的動物,如果是長久的,就要保護它們,對動物更加關心,多多關注。好的品行和性格,自然要保留;但壞的品行或性格,如渡魂成功前的曼晃,兇狠、殘忍、脾氣暴躁……難道不應該捨棄嗎?相比之下,對比十分明顯,原來渡魂失敗的曼晃殺氣騰騰,兇狠殘忍;被重新塑造靈魂後的曼晃,仍保持着藏獒驍勇善戰的性格,還多了一種家犬的順從與沉穩。殘忍導致毀滅,差一點它的殘忍就將它送向了動物園,也只差一點,它就走向了不歸路。

文章最後,一隻藏獒能和一隻弱小的羊羔和睦相處,這卻不是普通的藏獒渡魂。母崖羊用她的母愛,改變了曼晃,曼晃對小羊羔的愛,絲毫不亞於母崖羊,彷彿小羊羔是它的孩子。

當我讀完這個故事,才知道動物也有深沉的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懷有愛心,它讓世界充滿光明,也讓一切都散發出動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