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通用8篇

心得體會 閱讀(2.11W)

爲了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我們一定要經常寫心得體會,在認真思考過後,大家才能寫好優質的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您推薦的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通用8篇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1

創新發展在深圳已經不再是一個產業領域的創新,而是從單一創新上升到集成創新,從局部創新拓展到系統創新。

行走在深圳粵海街道,迎面而來的是時代的氣息和追夢的腳步。舉目望去,高樓大廈比肩林立,從招牌上能看到許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司。

在這個開車十分鐘就能逛一圈的地方,走出了華爲、騰訊、中興、大疆,如今又吸引百度、阿里巴巴、小米、字節跳動把國際總部或大灣區總部落地於此。不僅是中國企業,空客(中國)創新中心、蘋果深圳研發中心、arm中國公司等跨國公司也在這裏紮根。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不到15平方公里的粵海街道,以“螞蟻”的體格展現“大象”的能力,創造了佔據南山區半壁江山的gdp,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地理空間繪就怎樣的畫面,繫於時代追夢人的書寫。從羅湖的國貿大廈,到福田的華強北,再到南山的粵海街道,深圳人揮灑着創新力、創造力,串聯起深圳經濟特區40年來理念轉型、產業升級的歷史進程。如今,地方領導並不多講深圳經濟的“噸位”,而喜歡述說鵬城每平方公里的產出。“深圳每平方公里gdp有13.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南山區每平方公里創造32.6億元”“福田每平方公里gdp達57.8億元”……以經濟密度論英雄,以發展效率論能耐,成爲今天深圳高質量發展的寫照。

從一個街道,到一座城市,深圳何以能走在前列?

答案就在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創新是深圳的底色,也是深圳的信念。40年來,從“三來一補”的加工製造,到跟隨式創新,再到“無中生有”的源頭創新……深圳完成了從“科技荒漠”到“創新綠洲”的驚人一躍。正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深圳已成爲“創新溫室”。一個個科技創新巨頭企業在這裏成長,一位位“創客”在這裏打破“不可能”,一次次跨界融合的火花在這裏碰撞,創意、技術、資本等在創新生態中加速重組,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蓬勃生長。創新發展在深圳已經不再是一個產業領域的創新,而是從單一創新上升到集成創新,從局部創新拓展到系統創新。

答案就在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深圳跨越發展的密碼。在深圳南頭半島,東側是蛇口,西側是前海,歷史在此激盪交匯。40年來,從蛇口炮響到前海自貿區騰飛,充分說明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進入新時代,深圳始終牢記殷切囑託,在更高水平、更廣層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主動謀劃推動營商環境、科技管理體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在前海誕生的制度創新成果截至2018年就有28項在全國複製推廣。一項項堅定改革的背後,是深圳不斷髮力,以制度創新爲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天,奔流不息的深圳河,滾滾匯入伶仃洋,見證改革開放大潮的奔涌,更昭示着未來的深圳,只有繼續弘揚“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衝破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破除傳統路徑依賴和思維定式,才能當好改革開放的先鋒。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這是一個新徵程再出發的閃亮起點。放眼全球與未來,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深圳發展始終會創造新的“中國高度”。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2

40年前,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發揮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範作用。值此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佈一週年之際,回首四十年來的征程,時光飛逝,風雲激盪,光陰荏苒,許多場景遠去而模糊,催人奮進的精神卻歷久彌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領你千里迢迢選擇深圳,從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鳴,支持着你披荊斬棘、百折不撓選擇堅守?一個人,從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從邊陲小鎮到現代都市。四十年的時光,在這裏沉澱下催人奮進的觀念,鑄成這座城市的陽光氣質。勇立改革潮頭的深圳經濟特區,忘不了“三天一層樓”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時間”裏的拼搏身影和光輝歲月。

“敢爲天下先”。1980年,深圳市政府出讓土地的使用權,將土地作爲生產資料進行市場化運作,與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除了國有土地的有償使用,這樣的“第一次”在深圳還有很多,如物價改革、打破鐵飯碗、股份制試點、企業產權轉讓、“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對外企實行國民待遇……沒有深圳人“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勇氣,就不會有如今的“深圳奇蹟”。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喊出的衆多口號中,作爲“深圳速度”的前奏,該句最爲人所熟知。1981年底,這句口號被豎立在了蛇口工業區門口。1982年11月22日,該句口號出現在《深圳特區報》頭版,引起了轟動,從那時起衝出深圳,走向全國。四十年來,深圳人拼搏進取,銳氣如初,吸引了着衆多人才紛至沓來,在這裏揮灑汗水、奉獻青春。深圳是一座慢不下來的城市,走在深圳街頭,深圳人的匆匆步伐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最真實寫照。

“來了就是深圳人”。2010年,爲紀念特區成立30週年,深圳報業集團啓動“深圳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觀念”評選活動。“來了就是深圳人”因其開放和包容的價值觀,成爲深圳人感觸最深的一句口號。這句簡單質樸的口號散發着濃濃的草根味道,表達着居住在這個城市裏的人們內心對歸屬感的深沉呼喚,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獨特氣質。這些年來,深圳治理現代化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市民福祉日益增進。在深圳,都市生活便利舒適、環境整潔美麗、“辦事不求人”、有多大努力就有多大回報……每次想離開,每次卻又離不開。

宏大的社會變革往往發端於社會基層,最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最直白的語言。時間爲生命所承載,塑造着深圳經濟特區的文化品格,也指引着後來者不斷地創造“深圳奇蹟”。歲月變遷,深圳敢爲天下的精神內核代代傳承。我們要不斷用新觀念引領舊觀念,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爲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徵程勇當尖兵!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3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錢鍾書先生作有《窗》一文,將窗戶比成房屋的“眼睛”,在欣賞外界美景的同時也在展示屋內人的內心。當代人的朋友圈亦猶如一扇“窗”,看見外界的同時也展現着自我。那麼在深圳經濟特區40週歲生日到來之際,微信朋友圈裏隨手一滑,映入眼簾的是什麼呢?

是爲民守護的擔當。“白衣執甲、逆風而飛。白衣天使們辛苦了,你們是最可愛的人。”這是朋友路過核酸檢測點有感而發的動態,照片中人們神情淡定,有序排隊等待採樣檢測。最近深圳發生了新冠肺炎確診個例,但與疫情初期相比,相同的是白衣天使們一絲不苟、忙碌揮汗的身影,不同的是大家臉上已沒有疫情初期的恐懼不安,而是神色從容。這是無數人的日夜守護、無私付出,纔給廣大市民帶來的“定心丸”。回首庚子初春,在來勢洶涌的疫情面前,深圳全體醫護人員與黨政軍警謹遵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第一時間構建起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聯防聯控體系,手牽手、肩並肩、心連心築起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將病毒阻擋在身前,把人民呵護在身後,用愛書寫動人防疫畫卷。

是爲民謀福的幹勁。“我們的地盤,我們做主;我們有自己的舞蹈基地了。”過往大爺大媽擠在狹窄的人行道上鍛鍊,既擾民又堵塞交通,如今公園已成他們鍛鍊的不二去處。深圳已於去年提前一年實現了“千園之城”的建設目標,公園數量達1090個。同時深圳還充分利用城市空間綠地打造社區共建花園,讓居民參與花園規劃、建設、維護的全過程,繪成一幅囊括所有人夢想的城市藍圖。此外,在今年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中,深圳在北京、上海等同批14個城市中脫穎而出,取得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深圳已成爲名副其實的“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花園城市。綠色發展帶來的綠色福利,惠及全市人民。

是爲民解憂的情懷。近日,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被一條動態刷爆了,彷彿過大年似的。不是某家美食店,也不是某處遊玩點,而是深圳地鐵6號線和10號線開通了。自此光明區、平湖街道等地區告別了“不通地鐵”的歷史,大踏步跨入了“地鐵時代”。開通首日,不少沿線居民紛紛打卡留影,親自體驗地鐵通到家門口的感覺。近年來,深圳正視市民交通出行的短板,制定了《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行動方案(2019-2035年)》,融入5g技術大力打造的智慧交通已初具雛形,現已成爲深圳的一張“新名片”。兩條地鐵線路開通運行,既是獻給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週年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週年的賀禮,更是爲廣大市民派發的莫大福祉。

治國有常,而利民爲本。在今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後,我們將迎來“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相信未來一年深圳人的朋友圈將更加五彩繽紛。一個個多姿多彩的朋友圈,猶如一顆顆閃閃銀星,匯聚成璀璨耀眼的銀河,點綴廣東“兩個重要窗口”。四十不惑,深圳再起航。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4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慶典於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洛浦縣各駐村(社區)工作隊積極組織各村(社區)工作隊隊員、村(社區)幹部及農牧民羣衆等3萬餘人,集中收看大會現場直播,認真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感受改革發展鉅變,汲取奮鬥力量。

回望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既是爲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更是爲了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40年來,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啓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充分認識偉大成就、深刻把握珍貴啓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這不僅是對黨和人民艱辛探索和實踐的最好慶祝,更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

恰爾巴格鄉加依託格拉克村支部書記麥麥提阿卜杜拉·艾克熱木看過節目之後激動地說:“我們國家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開放,給我們普通黨員羣衆的生活影響是巨大的,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這個蓬勃生機的時代,讓我自己有幸和加依託格拉克村村民一起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成果。我堅信黨和國家掀起的這場影響世界的偉大革命是正確的,我本人也會不遺餘力的地支持各項改革政策,帶領村民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山普魯鎮布拉克村第一書記馬拜提·阿孜說:“今天最讓我難忘的一段話,就是習總書記所強調的,40年來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捨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好我們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受累,在改革中堅持初心,以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羣衆代表圖如普·克熱木說:“我是村裏的老人兒了,也是見證了這40年的一代人,在這40年來我們的日子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的日子過的也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們沒有理由不愛國,我爲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40年的衆志成城,40年的砥礪奮進,40年的春風化雨。是對這段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書寫新的輝煌歷史;對改革開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創造新的更大奇蹟。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國改革開放一定能夠成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5

見證“移民之城”大時代

作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深圳在短暫的40年間,從一個人口只有30多萬的邊陲“小漁村”,發展爲如今管理人口超2000萬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背後祕訣可圍繞一個“人”字展開。

從創市之初,深圳就是一個對人才開放的城市,最早打破傳統的地域、體制等限制,引全國之才、集全國之力建設。早在特區創辦之初,就曾出臺不少全國矚目的引才之策。包括農村戶口入深圳戶籍,家屬沒工作的,深圳安排工作;分配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住房;高薪聘任人才,聘用期滿留去自由等等。

例如,蛇口1981年在全國公開招聘人才,打破了由上級部門調派幹部的做法,首開新中國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1983年,蛇口率先實行薪酬改革方案,不論級別職務,根據才能和貢獻確定薪酬。

一時間竟引得全國人才東南飛,不少人受特區朝氣蓬勃的生機召喚而來。放棄“鐵飯碗”闖蕩深圳的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位。

1990年,徐少春帶着368元的養老保險金前往深圳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不久後他再次辭職,借了5000元購進一臺286電腦創辦了深圳愛普電腦技術有限公司。這便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金蝶軟件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1997-1999年間,深圳人才大市場僅接待像徐少春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職者,數量就超過了350萬。而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設立之初,深圳全市技術人員只有一名拖拉機維修員和一名獸醫;如今這一數字已超過200萬,40年間深圳科技工作者的數量增長了近100萬倍。

如此大攬人才,不難讓人想起“來了就是深圳人”那句膾炙人口的口號。有學者將深圳的創新氣質與其移民特色聯繫起來,解釋“移民之城”爲何能夠成爲創新之城。“早期到深圳的移民大多都是拋棄了原有的穩定生活,願意承受遷移帶來的不確定性,去滿足其對未來的高預期,這種文化特質尤其適合以it爲背景的高科技領域的創新。”

唐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移民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原有的階層,多元化的交往變得很正常,比如5個人湊在一起,一個是包工頭,一個懂技術,一個能辦得下貸款,一個做過處長,再來一個搞財務的,新公司就誕生了。

過去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約42倍。直到目前,深圳依然在採取寬鬆的戶籍政策,大專以上學歷落戶不受限制。深圳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2019年,全市新引進人才28萬人。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6

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若干重大措施》,要求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先行探索、走在前列,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東、深圳被黨中央賦予了重大責任、重大使命。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有利於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有利於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有利於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在新時代繼續走在前列,我們必須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戰略意圖,在強化政治自覺、加強思想引領上下功夫求突破,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功夫求突破,在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上下功夫求突破,在追求更高更好更優更強上下功夫求突破,切實肩負起黨中央賦予的重大責任、重大使命。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全省的大事,必須舉全省之力,像當年支持深圳創辦經濟特區一樣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牢牢扭住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等五大戰略定位,省市聯動、統籌協調,全力支持深圳實現“五個率先”——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髮展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衆智之所爲,則無不成也。”全省一盤棋,擰成一股繩,省里加強領導、科學指導、有力支持,深圳發揮好主體作用,各市主動對接、主動支持、主動服務,共同履行重要職責,一起展現擔當作爲,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一定能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一定能爲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關乎全局的大事,必須處理好與其他重大戰略部署的關係,協同推進、共同發展。要按照省委全會的部署,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與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互促共進,加快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是戰略“雙區”,必須持續深化粵港澳合作,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爲粵港澳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深圳和廣州是廣東“雙核”,必須以同等的力度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雙核聯動、比翼雙飛”,打造全省發展的核心引擎。“一核一帶一區”是廣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總抓手,必須加快珠三角優化發展步伐,發揮大灣區主陣地、對接先行示範區建設第一方陣作用,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化沿海經濟帶與大灣區、先行示範區協同發展,打造全省產業發展主戰場;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融入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新時代爲廣東創造了許多重大歷史機遇,全省上下要牢牢把握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敢闖敢試、敢爲人先、埋頭苦幹的改革精神,振奮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7

上個世紀,深圳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轉眼之間,深圳已發展爲科技發達的城市。高科技等讓人感到深圳的方便,也讓人感到深圳的美好。

可是,我們在享受城市美好的時候,有無發現天不再那麼湛藍了;花、草、樹木漸漸少了;響在耳邊的不是鳥鳴,而是從工地中發出的“隆隆”聲。有一次,我讀了一篇童話,題目是《失蹤的森林王國》。這篇童話主要講述: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森林王國。這王國有一條法令:“任何人不得亂砍樹木。”連王子也不例外。老國王去世了,新國王上臺了。有一天,一個客人給了國王一張圖紙,讓國王建大廈、工廠。國王覺得很有趣,於是將森林王國的樹木全砍光了,建了高樓大廈等建築。開始,人們覺得挺新奇的,可好景不長,森林王國發生了:雨災、大旱、沙塵暴……將森林王國消滅了。

這篇童話的森林王國雖然是虛擬的,可它多麼貼切我們的生活呀!我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方便的同時,也對環境做出了污染。城市大面積地開發建築物,使樹木沒有生長的空間;汽車尾氣排放量大,產生的二氧化碳使人萎靡不振……

從以上方面,我要給深圳提幾點建議:

1.縮小建築物開發的規模。

因爲建築物開發規模過大,會導致植物沒有生長空間,從而引發水土流失。

2.要嚴格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量。

如果汽車尾氣在空氣中過多瀰漫,會影響空氣質量併產生酸雨。

3.多栽種樹木。

樹木可以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空氣中的廢氣。

4.循環回收紙張。

可將廢棄的紙製品循環加工,製造成再生紙,這樣就可以減少砍伐樹木。

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需要我們去將它創造得更美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好環境,就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開始。趕快行動吧!

40週年特區心得體會篇8

進入8月,深圳迎來高光時刻。8月18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滿一週年;8月26日,深圳將迎來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近日,國家有關部委、廣東省有關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政府也密集調研開會,一系列的政策“禮包”有望接踵而至。

“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推進

8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公開發布,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

根據規劃,近期到20__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大灣區將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

根據批覆,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741億元,資本金比例50%、計2371億元,由廣東省和項目沿線地方使用財政資金等出資,並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分析人士認爲,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及交通網絡的融合銜接,是城市間協同合作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國家發改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將給深圳未來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土地空間不足使得深圳近年來發展越來越顯“窘迫”,尋求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深度協作成爲深圳_此問題的方向之一。今年年初,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形成“雙核(深圳、廣州)+雙副中心(汕頭、湛江)”動力機制,探索推動廣州、深圳與湛江、汕頭深度協作。

給深圳土地管理“擴權”

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意見的函》,助力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

意見提出,自然資源部支持廣東和深圳,從國土空間規劃、空間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耕地佔補平衡、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關試點、不動產登記、土地只徵不轉以及深圳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等九個方面,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和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推動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自然資源部支持下,深圳將率先探索國有土地使用權續期路徑、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建設住宅、分類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等一系列改革,以更大的土地改革權限下放,更強的產業和居住空間保障,充分發揮“雙區疊加”優勢。目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正抓緊制定方案,報自然資源部審定後實施。

分析人士表示,深圳的下一步發展是“擴容”還是“擴權”,各方討論熱烈。自然資源部已率先用實打實的措施,給深圳擴大了土地管理的權限。

去年,深圳市委將“拓展空間保障發展”十大行動的名稱,優化爲“加快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十大行動,已向社會各界傳遞出更加明確清晰的信號:深圳未來發展,將在存量土地下苦功夫、硬功夫。

7月30日下午,深圳召開了一次圍繞“產業用地”的新聞採訪會,承諾凡是符合深圳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全部有地可落”。會上還透露,今年下半年深圳或將再舉行一次全球招商大會。去年底召開的全球招商大會,給深圳帶來總投資超5600億元的128個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