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黨70週年心得體會通用6篇

心得體會 閱讀(2.22W)

其實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工作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文體,我們在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會得到啓發,一定要及時寫心得體會記錄下來,本站小編今天就爲您帶來了黨70週年心得體會通用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黨70週年心得體會通用6篇

黨70週年心得體會篇1

他們,戰無不勝;他們,毫不畏懼。把生命的滴滴鮮血點綴在偉大的祖國母親身上;他們,永遠把祖國放在第一位;他們,戰勝了叫做“紙老虎”的困難。

他們就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戰士們。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我們的億萬同胞們,經歷了多少困難,才能贏得一點點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對於他們來說,吃到一碗米飯。就是他們最大的奢望了。聽着曾爺爺在我們講他過去打土匪、打日軍、打美軍的故事。曾希賢爺爺作爲部隊的大當家,想想當時的戰友們吃的是什麼?玉米粥。玉米粥聽起來還不錯,但事實上卻是少許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個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這樣艱苦的生活,曾希賢爺爺照樣帶領部隊的幾十名戰友英勇戰鬥。來到了土匪的領地,曾希賢爺爺把戰友們分成了三排。“一排上!從東北方攻進寨裏。二排上!主攻大門。三排上!來掩護所有成員。”他們毫不畏懼,衝鋒在前。最後把那些燒殺搶掠的土匪們打的落花流水,爲人民立了功。

曾希賢爺爺如今85歲了。他還與我們分享了許多偉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戰士,在臨死的時候,都還想着任務,想着祖國。最後曾希賢爺爺還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爭做四有新人。我聯想到我的期會考試,對於抗美援朝的戰士們所面臨的困難。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繼續努力。

曾爺爺還說:我們國小生是祖國的接班人,現在沒有戰爭了,但是我們要努力學習,要把自己學習中的困難當做敵人。你戰勝了困難就等於戰勝了敵人。聽了曾爺爺的話,我滿懷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明白如今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曾爺爺他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你們:那些用生命來捍衛祖國的戰士們!

黨70週年心得體會篇2

喜歡坐在摩天輪上傾聽風兒的叮嚀;喜歡乘着飛機享受翱翔於天空的喜悅;喜歡陪伴在機器人身旁感受不可思議的真實;喜歡在電視機前一覽我大中國創下的無數奇蹟!中國在時間的考驗下,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間,將一個個不可能變爲了現實,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觸手可及的變化。

記得鄧稼先同志在臨終前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不要和人家差得太遠。這看似簡單的幾個字組合在一起,凝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震撼着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曾幾何時,因爲匈奴進逼長安,漢武帝不得不派使張騫出使西域,而正因爲這次出使西域,爲西漢開闢了一條文明的“絲綢之路”;幾百年前,中國忍受着外來侵略者摧枯拉朽的入侵,那勢如破竹的力量迫使我們一次次無助地妥協,同時又賜予了我們奮起反抗的精神;因爲清政府的日益腐敗,閉關鎖國,孫中山先生領導人民開始踏上了新的建設美好中國的征程;看着中國經濟的蕭條,可親可敬的鄧小平同志毅然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帶領中國的目光瞄向了深邃大海的四面八方;而現在,我們的國家已建設“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漸漸朝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奮力發展着......一條條充滿鮮血的漫漫長路,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懈的鬥爭!我們不怕差距,因爲我們懂得“解脫自身的侷限”!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那些在苦難中前進的人,李白說長風破浪總會有個結果,屈原說長路漫漫,我們總會找到屬於我們的太陽的光芒,中國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喊出了它的“口號”——我的中國夢,我的中華魂,我的中國路,我的不平凡!

我喜歡路遙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信中的一句話——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對於中國的過去來說,苦難就是看着中國的版圖一塊塊被蠶食,經濟蕭條,民不聊生,我們得到的“崇高感”就是在我們強大後,又親手“奪”回了屬於我們的主權,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奮力發展着;對於中國的現在來說,苦難就是“中國式改革總會遇到中國式阻力”,而我們所獲得的崇高感就是在這屬於我們的道路中一步一個腳印,感受這個充滿挫折與泥濘、幸福與收穫的過程!

細細想來,世界、中國和我們都是平凡的,而我們卻在這平凡中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在這平凡中創造了不凡!1978年,在這個偉大的節點後,中國的巨大變革正悄悄到來。眨眼四十年後,鄉村裏,牧民使用上了北斗衛星放牧系統,足不出戶便能注視到牛羣的一舉一動;生產責任制的推行,使吃“大鍋飯”的農民終於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城市裏的變化更是接踵而來,令人目不暇接。放眼整個中國——“新世界七大奇蹟”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竣工;中國自主研發大型客機c919首飛的成功;世界的射電望遠鏡天眼也誕生在我強大的祖國......

中國是一個橋樑大國,它通過自己的努力,對外開放,精神飽滿,開始帶動世界快速發展。中國正是因爲在過去吃盡了苦頭,現在終於明白了總結和自強。魯迅先生曾說過: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勇於探索、求知,不畏艱險,熱愛這長路漫漫,雖有悲痛但充滿着無限希望的感受。都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在現在祖國如此富強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心懷抱負,不怕世間泥濘路,只求踏之問心無愧,盡力奔走,靜待光輝未來。

加油,向未來!你的前方是星辰大海。出發,趁現在!你的起點是腳下的時代。加油,向未來!喚醒心中沉睡的熱愛。奔跑,別等待!尋找春暖花開......牢記黨的使命,不忘改革初心,一如既往砥礪前行!

黨70週年心得體會篇3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一年。

在地球的某個緯度,戰爭以一種令人窒息的速度傳播着死亡和文明淪喪的訊息。在嗆人的硝煙和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彌散着死亡和流血的巴格達,依然徹夜亮着的城市之火,讓我們忽然間滋生出一種辛酸的感動!人類應該永遠記住這樣的夜晚,記住人心在動盪的歲月是怎樣艱難而執着地渴望着和平。

戰爭讓生命變得如此脆弱,一如風中塵埃,一轉眼便消失不見。而非典型肺炎的不期而至和香港藝人張國榮的命喪黃泉,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命運的無常。我們不由得要問:此生幾何?

一些人無聲無息地倒下,沒有鮮花、沒有墓碑、甚至沒有人記得。生命倉促得如同一句匆匆的歌詞,剛剛開了個頭就煞了尾……

而人類的繁衍依然在硝煙和疫病中生生不息;

而生之意志依然在絕望中曲折而堅韌地向上攀升;

而在和平的風中忙碌的人們依然平凡而不懈地完成着人生的功課。

我們常常感嘆現實的不公,卻從不反思自己是否學會了忍耐和堅持;我們常常空想着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卻從不踏踏實實地去做一件實事;我們不屑於富人的“暴富”,覺得那不過是機緣湊巧,卻從不從別人身上受到啓發,從而發家致富;我們日復一日地埋怨沒有趕上好時候,卻從不靜下心來想一想爲什麼身邊的人總能一次又一次地獲得成功?

如果沒有戰爭,也許我們仍怨天尤人着自己的一無所有,然後在憤憤不平中可悲地老去。是戰爭讓我們醒悟——有了生命,一切便有了可能。想想炮火下的伊拉克,想想硝煙裏的巴格達,想想那些在火光中爬滿恐懼和絕望的面孔,然後再想想我們,想想和平的陽光和自由的空氣就會發覺,其實我們已是如此的富有。

戰爭摧殘了生命,戰爭也讓更多的人看清了生命。戰爭讓我們學會珍惜,因爲戰爭,懶惰和不思進取變得可恥,而我們也終於明白:活着不需要理由,賺取幸福,就從現在開始……

黨70週年心得體會篇4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之後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悍然入侵朝鮮。並且,美國多次派飛機侵入我國領空,轟炸掃射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入侵我國臺灣海峽,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懷爲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這時的新中國成立剛剛一週年,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仍然困難重重,我們偉大的祖國還處在艱難時期。抗美援朝的前線上,廣大志願軍在糧食和衣服補給相當困難的情況下,仍舊保持高昂的革命熱情和強大的戰鬥力,不懼艱險、勇往直前、浴血奮戰、不怕犧牲。在戰鬥中涌現了大批的戰鬥英雄,有抱炸藥衝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樑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有志願軍第一人、領袖之子毛岸英……?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這種忠於祖國、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極大地鼓舞着廣大戰士,也有力地震懾了敵人,同時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靈。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貪於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着報效祖國,成爲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來,有無數像志願軍戰士那樣的人,在祖國危難時刻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會滿懷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我們敬愛的鐘爺爺,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擊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國難當頭,他肩負着全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奔赴武漢,與病毒賽跑,與生命賽跑。自己扛住危險,把安全帶給全國人民。他是偉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國人民的定心劑;他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堅定而無敵。

可是我們的鐘爺爺也會累,國之危難讓他憂心忡忡,艱鉅的工作讓他滿是疲憊。我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一張圖片:在趕往武漢的列車上我們敬愛的鐘老睡着了,燈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頭髮,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眉頭緊鎖。他的眼鏡還架在臉上,電腦屏幕仍然是工作狀態。這張圖片,讓全國人民心疼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年邁的他如此超負荷的工作呢?當然是鍾老的愛國信仰,無私的奉獻精神。這纔是我們應該去學習,去敬佩的偶像。我們應該心懷和鍾老一樣的信仰:愛國。

富裕、無憂的生活,讓現代中學生的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學習是爲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偶像用實際行動爲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爲了國家,爲了國家面臨危險時,我們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力,這纔是我們學習的信仰,也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目標再遠大,也要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整理好每一條筆記,勤奮背好每一篇課文,嚴謹對待每一道題……前有周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我們“爲中華之安全而讀書”。刻苦學習,終有一日我們也能像我們的偶像那樣報效祖國。

他們是楷模,是榜樣,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敬佩和學習。

黨70週年心得體會篇5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爲祖國,就是保家鄉……”戰歌聲起,槍炮聲此起彼伏。在這一岸,血肉之軀便是鋼筋鐵骨,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在視死如歸中前仆後繼。

現實過於直白,以至於任何言語都不及數字冰冷,也不及生命逝去震懾人心。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共殲敵718477人,繳獲、擊毀各式武器99289件……共計197653名烈士付出了生命。冰封記憶,浴血沙場,英雄將生命置之度外。逝者雖長眠於此,但生者仍寄託着追光意志繼續走了下去,爲後世講述着歷久彌堅的忠魂事蹟。智慧的時間讓人見證了真相,殘酷的時間讓人學會了遺忘。然在意志不倒,精神不滅的時空裏,歷史並不曾讓他們遠去,也必定會將英雄銘記。

時代拋給了個體一個選擇性疑問:“當整體受到衝擊時,作爲個體的你,是否願意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是否甘願付出生命,爲這一山一河?”對於一個有血有肉的戰士而言,這樣的回答略顯多餘,因爲在家國大義面前,思想早已蓄勢待發,行動早已毅然決然。爲了國家的長治,爲了故鄉的久安,拼了命又怎樣,豁出去又何妨?

戰旗之美,在於其浸透了英雄的鮮血。因爲正義,所以浴血奮戰,因爲值得,所以捨生忘死。楊根思面對圍困,憤然拉下炸藥導火索,縱身一躍向敵羣,粉身碎骨全不怕;黃繼光孤注一擲,張開雙臂撲向噴射火舌的敵機槍;邱少雲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在身上燃燒;孫佔元身中數槍,血肉模糊,卻仍然視死如歸拉響手雷;楊連第身先士卒,搶修鋼樑,卻不幸頭中彈片而倒下……冰與火的對立,血與骨的碰撞,生與死的抉擇,在不可逆的時代洪流中,一切付出都是有價值的精神所指,一切犧牲都是有意義的行動所向。在偉岸與高潔面前,精神念力歸於永恆,英雄史詩立於不朽。

“我們紀念戰爭,是爲了捍衛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每個中國人都可以從中汲取勇氣和力量。”原志願軍老兵如是說。的確,奮進的意志何其強大,精神的力量彌足珍貴,指引之源無疑深植於故土的那片山河,屹立於心中的那個家國。在70年後的今天,依然在烽煙滾滾之中激揚着英魂不滅的凱歌,在四面青山中吟唱着保家衛國的旋律。

一山一河皆國土,一花一草皆天堂。情懷是記憶的延續,精神是最好的傳承。他們曾經誓死捍衛、用鮮血澆灌的土地,如今已成爲秀美絢爛、和平繁榮的熱土。憶往昔,映今朝,那些氣壯山河,那些歲月訴說,也終將在這大好時光中厚重綿延,在和平與正義的榮光中萬古長青、永續光芒。

黨70週年心得體會篇6

日前,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的視頻刷爆微信圈。在國慶前夕這一激情滿懷的特殊時期,此舉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崇尚英雄的激情,引燃了神州大地的愛國情懷。可以說,這對中華民族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指引我們沿着英雄的成長軌跡,追憶感懷,汲取力量,乃至成爲像“最可愛的人”一樣的“英雄”。

從背影中讀懂“擔當”,要直面挑戰,敢於鬥爭。這“背影”,是志願軍一列列整齊隊伍跨過鴨綠江的背影,每看一次都會產生由衷的欽佩和感慨,因爲這是直面挑戰的“衝鋒”,更是保家衛國的使命擔當。特別是與入朝參戰過的三爺爺一起看着照片回憶時,因作戰負傷回國的他總是激動地說:“我們就是這樣過江的,後來一個班,就我回來了,因爲我第一個負傷,被運送到後方治療······”千萬個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下,離開充滿希望的新中國,選擇九死一生的戰場,不僅源於濃厚的家國情懷,更是因爲具備面對強敵敢於“亮劍”的精神,纔會敢於出擊,敢戰能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鬥爭中誕生、在鬥爭中發展、在鬥爭中壯大。”當前,我們常態化防疫,決戰脫貧攻堅,一定要敢於面對困難險阻,在戰鬥中彰顯自己的人生價值,敢於鬥爭、不怕犧牲。

從“戰鍬”中讀懂“使命”,要直面困難,善於鬥爭。這“戰鍬”不僅僅是構築工事的工具,還是戰鬥的武器和致勝的“法寶”。面對飛機大炮機械協同的“多國部隊”,志願軍在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極其落後,以步兵爲主要作戰力量的條件下,結合朝鮮多山崎嶇的地形,充分發揮中國的鬥爭智慧,硬是擊敗了敵人。兒時的我,暑假去三爺爺家的“避暑樂園”,一座遼塔下一條長近1000米的環繞水渠、一個丁字形的大山洞,都是他一鍬一鍬挖出來的。面對我的驚奇和疑惑,他總是自豪地說:“玩鍬是我們的絕活,在朝鮮武器不如他們,就靠戰鍬修築工事、挖掩體、找食物,肉搏時也很趁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鬥爭是一門藝術,要善於鬥爭。”當前,恰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和繁重的任務,一定要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堅持鬥爭過程和鬥爭實效相統一,結合實際,用好用活手中的“武器”,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從“英雄”中讀懂“奉獻”,要直面犧牲,堅持鬥爭。這些“英雄”有爲了完成任務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有爲掩護戰友衝鋒而用身體堵住機槍的黃繼光,還有阻擊敵人10餘次進攻消滅200餘人的郭忠田……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軀,用自己的堅韌意志和過硬戰鬥本領爲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而戰鬥,無愧於“最可愛的人”,更是中華民族的“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英雄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他們敢於直面犧牲、甘於奉獻,只爲心中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價值追求。當前,我們面臨的各種鬥爭是長期的,是伴隨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的,因此,我們要像英雄一樣當嚴峻形勢和鬥爭任務擺在面前時,做到信仰堅定、骨頭要硬,直面犧牲、堅持鬥爭。

鬥爭是最好的“讀懂”,更是使命的傳承。我們要像“最可愛的人”一樣,爲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祖國人民,主動投身到各種鬥爭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堅持鬥爭,絕不辜負我們這個崇敬英雄且英雄輩出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