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最新優秀《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2.03W)

當你讀完一本好書之後,寫讀後感對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是有幫助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優秀《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優秀《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最新優秀《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撒哈拉的故事》留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三毛和荷西對於艱苦生活的那份樂觀與豁達,大漠的孤獨與物質的貧瘠反而成了兩人快樂的源泉,在這個用金錢衡量幸福感的時代,三毛用自己的故事給我們上了一堂最好的成功學——美好的人生就是愛、自由與經歷。

非常欣賞三毛對於生活裏那些“壞事”的態度:

面對撒哈拉威鄰居們時偷時“搶”的各種騷擾,三毛卻把他們稱爲芳鄰,並且寫下“感謝這些鄰居,我沙漠的日子被他們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道寂寞的滋味了”;

爲了多賺些錢,兩人辛辛苦苦一天打漁賣錢後的收賬單,卻被三毛不小心放在洗衣機裏洗爛了,此時,三毛寫到“我坐在浴室門口的石階上,又哭又笑起來”;

三毛與荷西駕車去大漠深處尋化石,荷西陷入泥漿險些喪命,三毛求救時卻又差點被歹人暴,兩人拼盡全力終於逃生,在回家的路上,三毛卻記錄了兩人這樣的對話:“三毛,還要化石嗎?”荷西呻吟似的問着我。“要。”我簡短地回答他。“你呢?”我問他。“我更要了。”“什麼時候再來?”“明天下午。”

這樣的文字一次次打動着我。的確,像三毛那樣,換一個角度看待“壞事”,也許就成了“好事”,而我們需要的是則樂觀的精神與豁達的態度。現實生活中,我們比起三毛要富足與安逸得多,但似乎“壞事”總是一件挨着一件,“好事”卻成了沙漠裏的綠洲,苦苦難尋。箇中緣由固然紛繁複雜,但至少一點,我們總是畏懼“壞事”,拒絕“壞事”,抱怨“壞事”,卻很少用心去體會和思考“壞事”。三毛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壞事”和“好事”其實只是相隔一層薄薄的紙,能夠捅破它的是我們那顆熱愛生活的心。

最新優秀《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今天凌晨四點半才睡的,你說這是人乾的事嗎?唉。

吃完午飯去參加了個半小時閱讀計劃,給孩子們推薦了《撒哈拉的故事》。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爲前段時間我剛看完《雨季不再來》。書的最後收錄了幾篇讀者寫的關於《撒哈拉的故事》的讀後感,我覺得特別有共鳴。也因而覺得好像確實欠它一篇讀後感,特地今天下午就敲起了鍵盤,整點儀式感。雖然我確實不會寫什麼讀後感,就姑且想說什麼就說吧。

我十分喜歡《荒山之夜》這一篇,三毛和荷西去沙漠裏找化石玩兒,卻陷入泥淖險些喪命。回家的路上,荷西問:“三毛,還要化石麼?”

“要,你呢?”“我更要了”,“什麼時候再來”,“明天下午”。

三毛曾經說過,荷西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爲,在他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這是我喜歡三毛和荷西以及喜歡撒哈拉的故事的初心,也是我曾經那麼喜歡魏先森的原因。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16年買的,卻是在19年4月份纔看完的。裏面有一篇叫〈愛的尋求〉(我常把它記成〈飛蛾撲火〉)的文章,看完以後真的太難過了。這種悲傷使得我在往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只翻來覆去看好多遍前面的文章,此篇以及往後都不敢再去看。那篇的最後三毛說“我在想,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直到今年春天,我也越發這樣覺得,那男孩至少這樣熱烈地愛過,他定是極幸福快樂的。

也正是因爲去年去了新疆(雖然只是在烏魯木齊,但我也認識了來自新疆各地區的同學們),所以我真的覺得三毛在撒哈拉的經歷我能感受到些許。她說“以前的好奇還是有距離的。好奇的時候,我對他們的無知完全沒有同情心,甚至覺得很好,希望永遠繼續下去,因爲對一個觀光客來說,愈原始愈有‘看’的價值。但是,後來他們打成一片,他們怎麼吃,我就怎麼吃,他們怎麼住,我就怎麼住。不會再把鄰人送來的駱駝肉偷偷開車到老遠扔掉了,對於風俗習慣,也不再是一種好奇的觀察。我成爲他們中的一份子,個性裏逐漸摻雜他們的個性。不能理喻的習俗成爲自然的事,甚至改善他們的原始也是不必要的。”

因此,我在暑假離校前也寫過“我喜歡這裏,以至於跨越兩個時區、三千公里,依舊有歸屬感。烏市雖遠不能概括整個新疆,但烏市的藍天白雲已令我很是癡迷了。我常說這裏的‘天好看,地好看,還有一羣快樂的小夥伴’,我愛藍天白雲亦愛這兒的人兒。在這裏啊,有着極大的自由與束縛,但我從未覺得自己是個異鄉人。”不知何時我竟成了“新疆宣傳大使”,不知何時我也喜歡上了饢,不知何時我不再覺得我們的差異是好笑的,也不知何時當我提起新疆會說“我們那邊”。

“聽見音樂,他們就在大庭廣衆下旋舞,毫無顧忌。她想,怎麼會這樣開放?恐怕自己永遠也做不到。日子久了,習慣了,她感染了他們熱情的天性,不知不覺融入了自己的血液裏。”

這裏的“她”是三毛,也是我呢。

最新優秀《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今天,外面依舊風大,很冷,但陽光很好。所以在家裏關緊門窗,大敞窗簾,讓陽光充實的灑進屋裏,十分暖和,只能聽到窗外呼嘯的風聲。這樣的天氣,可以賴在家裏真是幸福啊。想想要每日上班辛苦掙錢的老公,心裏頓生一股愧意。

給自己搬了兩把舒適的椅子在陽光裏,放上靠墊。從書架上翻出一本三毛的書——《撒哈拉的故事》。這是老公的藏書,還是1984年印刷的。書已經很舊了,紙軟軟的,呈黃褐色,放在手裏很舒服的那種綿綿的感覺。這本書是我十幾年前就看過的,拿出來就着陽光再溫習一遍吧。

給自己找了很舒適的位置,斜靠坐在帶軟墊的椅子裏,腳蹺到另一隻帶墊的椅子上,手邊一杯熱騰騰的奶茶,全身沐浴在陽光裏,捧着本心儀的書。雖少了背景音樂,但於我來講,這樣比什麼都好了。

不知不覺中,用了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間把書看完了,很有些意猶未盡,心裏想着這幾天一定把三毛其他的書再看個遍。

因爲是十多年前看的了,對書的內容幾乎忘了個乾淨,現在看來倒像是看本新書。而且看完後對三毛不禁生出許多敬意,在上次看後是沒有這樣的心情的。

三毛是個可愛可敬的女人。可愛在於她在很惡劣的沙漠環境中竟仍然能營造出那麼情調怡人的家,可見她天性中是多麼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給與人的一切;她的可敬之處,是爲了她渴求的美好生活,從艱苦中學會堅強,用自己的雙手,用她善於發掘美好事物的天賦,創造出了沙漠中的美麗花園。還有她的善良,面對沙哈拉威人近乎無知無理的索取,她選擇了無休止的付與,之後卻能體會這些人的可愛之處。這樣的胸襟很令我折服。

我很神往三毛打造的家,那個她和丈夫荷西在窮人區墳場堆裏租來的陋室,並在一年多的時間裏一點一點動手改變,創造出沙漠奇蹟的家。

很可惜書上沒有三毛給自己家拍的照片。對於她這個愛好攝影的人我很奇怪在書中她重墨描繪家的這一章節裏,爲什麼沒有配上圖片。不過,這樣也好,隨着她的描寫,我的腦子裏也一點點勾勒出了她的家的模樣,什麼樣的格局,每個角落是怎樣的佈置,甚至於那個她自己動手製作的沙發的製作過程及最終效果我都能想象得非常清晰。

三毛和丈夫荷西的生活非常節儉。爲了省錢,又爲了自己美麗的家,他們利用一切休息日,買來水泥、油漆,自己粉刷牆壁;傢俱是可愛的三毛向人家討來的木包裝箱打製而成的,省了許多木料錢,而這些木包裝箱是曾用來裝棺材的。剩下的佈置當然是三毛施展她變廢爲寶的才能,一點點打造出來的。衣服基本上不買;爲了買到更便宜的菜,三毛不惜在沙漠的烈日風沙下步行到很遠的“外籍兵團”的福利社去買,因爲那裏比一般雜貨店要便宜三分之一…… 這對於一個一直生活在高度文明社會的女人來講,生活上如此巨大的落差並沒有讓她退縮,而依然樂觀、快樂,實在佩服之至。我假想換作是我去那裏生活哪怕只有一個星期,大概就要逃難跑了。

書裏她對自己的艱苦生活進行了真實的描寫,雖然有那麼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那麼多的困難需要克服、那麼多的不適需要適應,但字裏行間,我看不到一絲絲三毛的不快與失落,她勇敢的走進並融入了沙漠貧瘠的生活,並用她積極的態度帶給那裏人真正的快樂和無私的幫助。

被三毛的情緒深深感染之後,合上書,回頭凝視自己的小家,每天生活的熟悉的空間,現在看起來也很美、很溫馨。因爲很滿足,而感到了很深厚的幸福,還因爲這裏有愛,有濃濃的專屬於自己的一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