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心得體會>

關於學習延安精神的心得實用範文

心得體會 閱讀(1.26W)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更要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讓它成爲中華民族奮鬥的重要支柱。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學習延安精神的心得實用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關於學習延安精神的心得實用範文

 

學習延安精神心得體會1

經過六個多小時的坐車奔波,我終於來到了延安這塊神奇而神聖的土地。

當我懷揣着敬仰,追尋着革命先輩的足跡,走近寶塔山,參觀革命紀念館、革命舊址,瞻仰棗園領袖舊居……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在講解員的解說中,我彷彿又回到那炮火連天的歲月,回到那軍民一心、共度難關的大生產運動之中,回到那黨領導人民克服重重困難、奠定革命勝局的延安時期。在寶塔山下,延河之畔、七大舊址以及毛澤東、周恩來的故居前,同志們爭先恐後,留下一張張珍貴的紀念照片。一座座普通的窯洞、一張張斑駁的座椅,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毛澤東睡過的木牀、周恩來用過的紡車、朱德用過的沙發……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共產黨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人民的無限深情、對事業的執着忠誠。親手觸摸、親耳聆聽到這些鮮活的教材,使我受到了一次極好的革命傳統教育。

這堂生動的的黨課教育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克服重重困難,進行偉大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和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延安精神深深烙在我的心中。它是一座豐碑,更是指引共產黨人不斷前行的明燈,我將永遠銘記於心。

作爲一名黨員,在經歷了這次延安之行後,我深刻地感受到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散發着一種神奇的力量,革命聖地給了我一次關於黨性和黨的知識的教育,讓我意識到,只有永葆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實實地爲人民服務,潛心踐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把各項工作做好。

學習延安精神心得體會2

本期“延安精神再教育”專題培訓,使我對延安有了更進一步的親切感,對延安精神有了一種真實的厚重感,必將在我今後的做人幹事、工作生活中發揮強大而持續的“砥礪”和“警醒”作用。

延安精神啓迪之一——自信。沒有自信,當年的延安就不可能聚攏那麼多的傑出人物,就不可能醞釀產生_思想,不可能孕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第一次理論飛躍。現如今,有了自信,就能增強政治定力,就不會做“牆頭草”,就不會迷失方向,就能夠在複雜的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國際國內鬥爭中,“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有了自信,就敢於不懼阻力,敢於挑戰“深水區”,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改革。有了自信,就敢於排除一些如“反腐要亡黨”、“要失去民心”等陰陽怪氣的論調,堅定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除惡務盡,“老虎蒼蠅一起打”。

延安精神啓迪之二——胸懷。從整風運動、七大召開,到毛主席的《爲人民服務》、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延安時期,處處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共產黨和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這種胸懷來自於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來源於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來源於“實事求是”這四個光輝大,來源於黨性的內在要求。沒有胸懷,就不能凝聚,就不能贏得老百姓的支持,就沒有黨的高度團結和統一。有了這種胸懷,共產黨才最終從延安走到了北京。在今天我們黨執政的條件下,共產黨人更要有這種開闊的胸懷,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而不同,共同發力,完成黨的宏偉目標。黨員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權力觀,克服私利,發揚民主,廉潔從政,以延安精神爲“燈塔”,努力營造一個生機勃勃的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使得羣賢畢至,天下歸心。

延安精神啓迪之三——“幹好自己的事”。學習延安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延安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對高校而言,學習實踐延安精神,就是要在實際工作中,大力克服“辦學思路功利化,學科設置同質化,內部管理行政化”的“三化”問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依法依章辦學,進一步完善大學治理結構。要找準大學的定位,聚焦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緊緊依靠廣大師生員工,心存戒懼,勤勉工作,教好書,育好人,協力鍛造一個自信、包容、大氣的大學文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學習延安精神心得體會3

延安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它屬於過去、現在和未來。它像一顆耀眼的星星照亮着中國大地,使這種精神世代相傳。 記得解放後那棗園的燈光、南泥灣的大生產,曾激盪過無數的知識分子、有識青年的心。他們奔赴延安,向着心中的聖地,他們捧起延安的泥土、延河的水,心中一片深情、一片聖潔。“祖國啊!就剩下這一片乾淨土地了。”那時一個怎樣的年代?一個革命理想高揚、革命激情燃燒的年代。儘管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的物資條件是那樣的艱苦和睏乏,但到處能聽到革命戰士嘹亮的歌聲,到處都看到他們歡快的笑臉。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理想和信念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在學習延安精神時,有這樣一段話,我深有感觸,表現了延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這段話是這樣寫的:中央領導同志帶頭艱苦奮鬥,參加勞動,種菜、紡線,節衣縮食。英國記者斯特朗在延安訪問了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後深有感觸地說:“黨的負責幹部,住着寒冷的窯洞,憑藉微弱的燈光,長時間的工作,那裏沒有講究的陳設,很少物質享受,但是有着頭腦敏銳、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爲了節約燈油,每考慮問題時,就把燈頭擰小,揮筆寫作時,再擰大一點 。就是在這小油燈下,毛澤東寫出了卷卷雄文,指引着中國革命的航程。這種精神,美國記者斯諾說它是“人類歷史本身豐富而燦爛的精華”。

這段話,象一幕幕真實的畫面浮現在眼前,有許多活生生的面孔,呼之欲出。他們平易近人,艱苦樸素。在戰士中,在羣衆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一股良好的風氣。在中國共產黨最困難的時期,得到了民心,壯大了人民軍隊,爲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我國雖然在重工業、輕工業、農業、國防業等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由於我國人口多、經濟基礎差,我國現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八十年代,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使一部分人進入了小康生活,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仍在貧困線上掙扎----貧困母親、貧困學子到處都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學習延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是過時了,而是更應該發揚光大。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脫貧致富,保證我國的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儘快由發展中國家變爲發達國家。我國的西部開發,就是要改變西部長期封閉落後的貧困面貌,使西部儘快發展起來,不拖全國的後腿,只有這樣,我國的經濟纔會駛上一個平衡、發展的穩定軌道。

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脫貧致富。怎樣脫貧呢?黨的富民政策有、科技下鄉有。最關鍵的是要有延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的精神。首先幹部要帶頭,當好火車頭;全國的老百姓要自覺,齊心合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掀起新的南泥灣大生產的熱潮,把現有的科技變爲強有力的生產力。只要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國家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上不去的高坡。

如果說,我們的幹部沒有帶好頭,沒有當好火車頭,全國的老百姓一盤散沙,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是一句空話。等,是沒有好的物質生活從天上掉下來的;靠,沒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光靠我國的專家、學者是帶動不了全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的。所以,只有全國人民齊心合力,大力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的精神,我們貧困的母親纔有希望,失學的學子纔有書讀,我們的國家纔會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