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名人趣史>

司馬懿、諸葛亮兩人爲何對孟達如此忌憚

名人趣史 閱讀(1.53W)

孟達,字子度,本是益州牧劉璋手下大將,後與法正、張鬆一同迎奉劉備入蜀,改投劉備。劉備在平定益州後,封孟達爲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勝利後,派孟達從秭歸攻房陵。

孟達不負衆望,進展順利,斬殺房陵太守蒯祺,奪取房陵郡。他在奪取房陵後,乘勝追擊,繼續進攻上庸。劉備擔心孟達一人拿不下上庸,於是令自己“義子”劉封從漢中順着沔水,前去支援孟達,並統領孟達的軍隊。

司馬懿、諸葛亮兩人爲何對孟達如此忌憚

劉備派義子前去幫助孟達,還有奪取孟達成果的意思。劉封和孟達夾攻上庸,併成功奪取。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徵調劉封和孟達兩人,卻遭到了拒絕。後關羽敗亡,孟達害怕劉備埋怨自己,同時與劉封不和,常遭到劉封的欺辱,連自己的樂隊也被劉封搶奪。他於是帶領4000多部曲叛變,投奔了曹魏。

孟達叛蜀投魏後,受到魏文帝曹丕的重用,被任命爲新城太守,和夏侯尚、桓階親善。孟達佔據的上庸三郡,屬於半獨立狀態,對於曹魏皇帝的聖旨,想聽便聽,如果對自己不利,便當作耳旁風。

司馬懿、諸葛亮兩人爲何對孟達如此忌憚 第2張

孟達有自己的私人部隊,夾在曹魏和蜀漢之間,左右逢源,連司馬懿、諸葛亮魏蜀兩大統帥都對孟達非常忌憚,那麼孟達的到底有多厲害?依據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諸葛亮忌憚孟達

魏文帝曹丕對孟達非常信任,夏侯尚、桓階等曹魏重臣對孟達也友好,他沒有反叛之心。然而,曹丕死後,孟達逐漸失寵,萌生了反叛的心思。蜀丞相諸葛亮抓住了機會,暗中與之通信,勸說其圖謀叛魏。

司馬懿、諸葛亮兩人爲何對孟達如此忌憚 第3張

此時,諸葛亮第一次伐魏,對佔據上庸的孟達非常忌憚,因此準備拉攏孟達。諸葛亮怕孟達反覆無常,便想促他速叛。諸葛亮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想了個很奇葩的辦法。他知道魏興太守申儀和孟達有矛盾,於是派郭模到申儀那兒詐降,故意泄露孟達叛魏的大事。孟達得知自己叛變的事情泄露,籌備起兵。

試想,如果諸葛亮不是忌憚孟達,不是爲了促進第一次伐魏的順利進行,怎麼會給曾經的叛將寫信,誘導其歸順蜀漢。

《魏略》:(孟)達既爲文帝所寵,又與桓階、夏侯尚親善,及文帝崩,時桓、尚皆卒,達自以羈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諸葛亮聞之,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

司馬懿、諸葛亮兩人爲何對孟達如此忌憚 第4張

司馬懿忌憚孟達

申儀得知素來與自己不和的孟達有投敵的行爲,便將此事密告司馬懿。司馬懿也非常擔憂,怕孟達突然發難,拉起大旗歸順蜀漢。他於是給孟達寫了一封信,意在穩住孟達。孟達收到司馬懿的信之後,對自己是否應該叛魏投蜀,猶豫不決。

司馬懿明面上安撫孟達,暗中帶兵前去征討。當時司馬懿手下衆將認爲應該先向皇帝請示,再做決定。而司馬懿卻認爲應該快速出擊,先斬後奏,在孟達反應過來前,將其除掉。

按照常理,司馬懿得知孟達有反意,應該先稟報魏帝,拿到聖旨,再去平叛。孟達也是這麼想的,認爲司馬懿至少需要三十日,才能抵達上庸。這段時間,孟達有足夠的時間修築防禦工事,到時候司馬懿大軍來到,只能望洋興嘆。

司馬懿、諸葛亮兩人爲何對孟達如此忌憚 第5張

然而,司馬懿忌憚孟達,怕孟達反叛之後,和諸葛亮夾攻曹魏,因此在給魏帝上書的同時,帶兵前去平叛。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司馬懿僅僅用了八天便趕到上庸城,此時孟達大驚失色,這才被擒殺。

《晉書·宣帝紀》:帝渡水,破其柵,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達甥鄧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斬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振旅還於宛。

司馬懿當時手握重兵,與之交好的魏文帝曹丕剛剛去世,他受到新帝曹叡的猜忌,隨時可能有殺身之禍。對於魏帝曹叡來說,兵權是最大的倚仗,哪個大臣也不能不經過自己的授權,而隨意動用軍隊。司馬懿是冒着生命危險,帶兵前去平叛的。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有什麼後果,但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說明司馬懿忌憚孟達, 怕孟達反叛對曹魏造成更大的傷害。

司馬懿、諸葛亮兩人爲何對孟達如此忌憚 第6張

結語

諸葛亮在第一次伐魏時,忌憚上庸的孟達,害怕孟達與魏兵聯手夾擊自己,這纔給其寫信,將其收買,減少伐魏的阻力。

司馬懿忌憚孟達與諸葛亮聯合,對曹魏造成很大的威脅,這才冒着被魏明帝曹叡猜忌的危險,先斬後奏,帶兵前去擒殺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