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我的母親讀書心得9篇 讀書讓我的母親煥發新生:感悟與收穫

其他文案 閱讀(9.05K)

“我的母親讀書心得”主題,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人通過閱讀書籍來積累知識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我的母親也是這樣一位熱愛讀書的人,她的閱讀經歷給我帶來了很多啓示和感悟。

我的母親讀書心得9篇 讀書讓我的母親煥發新生:感悟與收穫

第1篇

?我的母親》是老舍先生爲紀念自己的母親而寫的,是一篇催人淚下的摯情之作,也是其最爲優秀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讀了《我的母親》。這篇散文主要講了:老舍自幼喪父,由母親獨自哺育,與母親有着無比深厚的感情。在老舍母親過世後,家人爲了不讓老舍先生擔心,直到第二年母親壽日前夕,才讓老舍先生知道。於是,他以一個失去母親的兒子的心,向讀者傾訴對母親的愛、感激和懷念,寫下了散文——《我的母親》。

老舍先生憑着對母親真摯的愛,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述了母親短暫的一生。他毫不吝筆墨細微地描寫,突出了母親勤勞、善良、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優良品格和偉大無私的母愛。文章最後以“心痛!心痛!”結束,卻讓讀者落淚!落淚!

與老舍先生愛母親產生鮮明對比的,是街頭上那些流浪的'老人。

街頭上流浪的老人,衣衫襤褸,頭髮散亂,駝着背,揹着一個麻袋。他們在夏天頂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風朔雪,在又髒又臭的垃圾桶中翻找着一些有用的東西來維持生計。他們有的是沒有兒女的,有的是失去兒女的還有的是被兒女拋棄的。老人們整日遊蕩在街頭,有時一天也撿不到多少紙和罐頭,他們可能餓一整天,也可能吃了上頓沒下頓。一些兒女是因爲貧困而無法贍養老人,被迫將老人拋棄;還有一些老人的兒女家境並不貧困,但他們不想贍養老人,將老人遺棄了。我認爲無論是家境平寒,還是不想贍養,這些都不是理由,他們應該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父母其實是最希望和兒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呀!

我從報紙上看到過一幅漫畫,雖然作者只用了寥寥幾筆,但意味深遠。漫畫題目是《媽媽的印花布》,大意是:一位母親用自己最漂亮的印花布包着自己的孩子抱在懷裏;孩子長大了,卻讓年邁的母親用印花布包着東西離開了家,那位母親是含着淚、全身顫抖地離開家。母親在過去用漂亮的印花布包着孩子,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父母不求回報,只求孩子長大後對自己好;而那個孩子,卻將自己的母親狠心地趕走了,這個孩子良心何在?父母養育了你,供你讀書,供你吃飯,可你卻將他們拋棄了,本來一家老少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可老人卻在街頭流浪,你還有人性嗎?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給了你生命,你應當一輩子孝敬你的父母,鳥都可以反哺自己的父母,更何況我們人類呢?我們應該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這篇散文不僅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明白了,以後一定要對自己的母親。

我的母親讀書心得9篇 讀書讓我的母親煥發新生:感悟與收穫 第2張

第2篇

父母對我們的愛總是難以回報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人的父母不偉大?偶讀老舍的《我的母親》深有感觸,老舍以其平實的筆觸爲我們塑造了意味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激起了我內心的共鳴。不住寫下這篇讀後感,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鑑。

在老舍的文中,這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親,這是一位善良的母親,這更是一位堅強的.母親。

她的母親“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要用單薄的身體保護自己的孩子”。在老舍眼裏“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實生命的教育”,“她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

母親“最會吃虧”,遇到困難都是“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裏落”!

在母親那裏,他看到對一切人和事都應採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當作當然的,他繼承了那種“軟而硬”的性格。當他的三姐出嫁時,“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涼,臉上沒有血絲-那是陰曆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扎着,咬着嘴脣,手扶着門框,看花轎徐徐地走去……”當老舍入學時,母親“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

然而,當老舍再次想起他地母親時永遠是歉疚地,永遠是恐懼。“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香有色,卻是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溉的”。當再次回憶起母親,老舍只能以“心痛!心痛”結尾,無言以對。

“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着父母所投下的軌道而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了傷心”。我們作爲子女的,應時刻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父母,感謝他們所付出的,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一切。即便身在遠方,也要常回家看看,畢竟那是你永遠的根。不要讓老人操心,也不要讓老人孤獨,因爲他們付出的夠多了,因爲你是他們的命。

第3篇

"母親,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她是悲痛裏的慰藉,絕望時的希望,軟弱時的力量。她是憐恤、慈悲、同情、寬容的源泉。誰失去了母親,就失去了枕靠的胸膛,失去了祝福的手臂,失去了捍衛的眼睛……"這席話出自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散文《母親》。我有幸看到這篇文章,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全文。掩卷長思,也爲"母親"這個詞深深感動了。是啊,母愛是無私的.,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也讓我們更懂得去珍惜這份愛。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母親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她高興時會跳起來,傷心時也會偷偷地哭泣,我倆就像一對知心的好朋友,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學習。

一天晚上,我們兩個一起去散步,微弱的路燈把我悲傷的心情升到了極限。媽媽關切地問:"怎麼了?"我愁眉苦臉地說:"我最好的玩伴陳曉歡被轉走了!"媽媽體諒地說:"她轉走了又不是不在了,你還可以跟她聯繫,約她出來玩呀!""可是,我們在一個學校可以天天見面,天天講話呀!""但你不是隻有一個好朋友,你還有喻文芳、葉旋呀,而且會轉來新同學,你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啊!人要和睦相處,每個人都要玩得好!"我這才懂得什麼叫友誼。

還有一次,很晚了,天氣很冷,我們一起步行去姑姑家送鴨蛋,要15分鐘才能到達。風一陣一陣地吹着,吹得我直打哆嗦,媽媽也冷得全身發抖。可她看見我冷成那樣,馬上停住了顫抖,把自己穿得熱乎乎的外衣給我披上說:"暖和些了吧!""嗯!"霎時,我感到無比的幸福。

我至今才知道,爲什麼有那麼多作家都寫母親,因爲,母親給我們的愛如浩瀚的宇宙,帶給我們那麼的幸福,那麼的快樂!

第4篇

讀完高爾基的《母親》,按理說寫出的讀後感應該是關於讚美母親的,可我卻不想寫那些,當然,母愛是值得永久歌頌的,知識在沒有領會其真諦,沒有觸機靈魂的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膚淺的,和那些無病呻吟的文章一樣令人提不起興趣。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母親——作爲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爲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爲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在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更加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爲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裏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蹟,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一座信任的橋樑。

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問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爲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再者,書中的革命者爲了信仰,爲了人類美好的未來而奮不顧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親的兒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們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農民宣傳革命知識,剖析他們受苦受累而沒有得到回報的原因,他們不懼資產階級及其他們的走狗們,把坐牢當作工作之餘的休息,出獄後依舊投身革命事業。這是多麼讓人敬重!這不僅讓我想到了我國所經歷的艱苦歲月,同樣的故事也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發生過,那些革命的烈士,將長眠在共和國的懷抱之中。

這裏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時期,信仰高於一切,有着執着信仰的人會爲它而拋棄生命。那些捨生取義的事蹟一直被人們穿唱,慢慢的好像已經成爲了傳說,我曾經懷疑,所謂亂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現代社會,還會不會又爲了信仰而獻身的人,還有沒有那份勇氣,坦然地面對死亡,正氣浩然。在那時,信仰是人們前進的動力,這不僅讓我思索,偉人爲了信仰而不斷奮鬥終究成爲了偉人,而在當代,如何確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時候想當五星女上將,現在想來卻也可笑,一沒有軍事才能,二沒有軍事膽識,三沒有軍事機遇,談何成爲女將軍?小時候想當女將軍想必那是戰爭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將軍罷了。

說實話,從那時起就有點迷茫,在各方面的呼籲下努力學習,卻終究沒有確定一個明確的理想,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完成當前的任務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總是安慰自己,總之以後能報效祖國,名垂青史就是了,這就算我籠統的人生理想吧!

在前面我提到,由於害怕寫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寫母愛的內容,可是當我寫到這兒才發現,這本書中未提一個"愛"字,卻無處不洋溢着母親對帕沙卡的愛。從母親對帕沙卡反常舉動的擔心,到得知他從事失業後的提心吊膽;對兒子的支持,到以兒子爲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業,一個母親年邁而執着的愛心,又對兒子的愛上升到了對全世界爲真理而奮鬥的無產革命者的愛,這是歷史的跨越。

第5篇

?我的母親》是老舍回憶他母親所寫的一篇記敘文。全文通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母親的形象,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響。而文章的最後一句:“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簡樸的語句,表現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難以盡述的追悔內疚之情和無從說起,又沒齒難忘的養育教誨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敘述了母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着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些都說明了母親軟而硬的個性,而母親的這種個性又深深的影響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擁有了“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與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相照應。“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這是作者經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從濟南逃到西南對思母的那種複雜心情。也許我們都不曾體會過,也不曾知曉過,但作者卻覺得很痛苦,因爲世界上沒有什麼會比思鄉情,念母情更來得強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當每次收到家信的時候,就會有不詳的消息從中滲露出來。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嘗不想這樣呢?“我疑惑,我怕”。疑惑爲什麼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關於母親起居的情況,怕母親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層似窗紙一樣的念母之情。但噩耗還是傳來,原來母親已經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後也只剩下內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來結束全文。

作者在敘寫個人生活經歷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時,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實簡樸的語言中,讀來親切,令人動情。而最後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們視爲經典。

第6篇

今天,我讀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感觸頗深。文中母親的形象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母親的好脾氣,她溫和、善良、容忍的性格,寬容的度量,以及她人格的剛氣,時時鼓勵着我,給了我做人的啓迪!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從小手腳勤快,爲人賢惠,是父母的好女兒。十六歲出嫁給比她大三十二歲,人稱"三先生"的胡傳。當時,胡傳的大女兒和大兒子都比順弟大好幾歲,這樣的人家做晚娘不容易呀!

胡傳在上海任職的時候,順弟生下了她的唯一骨肉小胡適。後來,胡傳到中國臺灣任職,他們老夫少妻稚子三口,在那裏享受到了人間最神聖的天倫之樂。

然而,幸福是那樣的短暫,在小胡適三歲零八個月的時候,胡傳病死在廈門。當時,順弟虛齡只有二十三歲,便青年喪夫,做了寡婦,這又是多大的不幸呀!

正如胡適在文中所說的那樣:"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第7篇

讀了《我的母親》之後,我發現,不單單是艱苦。故事的開頭,作者首先介紹的就是母親的家境。有些時候種田人手不夠,婦女必須也下地幹活。在老舍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家的家境也還馬馬虎虎:大姐與二姐都嫁了不錯的人家。但是,生下老舍之後……那一天,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父親則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其實老舍父親的死我認爲與老舍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在文中,老舍卻說他把父親“克”死了。我不清楚他是在什麼心情下寫這句話的,也許是淡淡的憂傷吧。之後描寫的便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的形象。在父親的死後的日子裏,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着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爲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便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爲人們洗服裝,她這是爲了什麼?爲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母親從小到大對作者的無盡關懷,指明瞭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讓其成爲了一個素質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老舍的母親從不會埋怨什麼,即使在過年那麼喜慶的日子裏隻身一人度過。在七七戰後,老舍每逢接到家信都不急於拆在一時,因爲他怕,怕有那不詳的消息,怕他失去那一份依賴,怕他是失了根的花草。當老舍給家中寄去給母親祝壽的信,給他的回信卻是母親已經去世一年了。老舍在結尾重複了兩個字:心痛。是啊,誰不會爲此潸然淚下?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誰人能不心痛?!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裏,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盡的源頭之水;心裏念着的,永遠有對母親的感激,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心着我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真正瞭解自己的母親嗎?

母愛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張揚,平凡得讓人熟視無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對這些,母親當然毫無怨言,可對我們來說,不能體驗到母愛應該是多大的不幸呀!我們丟失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從文中的字裏行間,我都能注意到母親對老舍濃濃的愛,同時也在點點滴滴中發現老舍對母親的愛,更多的是歉意。

剛開始,我還在想老舍寫這篇散文的用意,但看到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老舍寫了這篇文章,就是爲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裏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這是老舍他自己的感受。他用最最樸實的字句來訴說他的母親,用最真摯的話語來打動每個人的心。回想起以前對母親種.種的不尊敬,真是太不應該了。母親,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米爾說的沒錯,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沒有了這股力量,就沒有了依賴,沒有了任何時候都可以靠的肩膀,再堅強的人也會脆弱!

第8篇

作者身在異國,總會想起自己的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這種思念一直陪伴着自己在國外整整度過了十一年。可見他是多麼想念自己的兩個母親。作者原本只思念自己的生身母親,可當他離開了自己的祖國,才知道第一次離別的滋味是何等強烈。心中不斷涌現祖國的身影,不斷的想起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對祖國的情感也隨着離別時間的長久在不斷加深。句子中一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繫起來,由此可見作者心目中兩者有着同樣的地位。

作者通過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充分表達出來,因爲作者身在異國小城,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憂愁,所以在想到故鄉的老朋友時,雖然心裏感到淒涼,卻又是甜蜜的。

第9篇

今天,我讀了《我的母親》。在這篇文章中作家老舍爲我們講述了他可親又可敬的母親。老舍的母親家境貧寒。1900年老舍的父親去世後,生活的重擔落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那年老舍才一歲半,她的母親靠爲別人縫補衣服和幹一些雜活養活一家人,每天從早忙到晚沒有享過一天福。她天天吃的都是粗糧剩飯,魚呀、肉呀。從來就沒有吃過。後來,兒女們長大後工作在全國各地,母親又孤身一人,只有過年全家人才能團聚在一起。

母愛如山、母愛如海。老舍說:“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這篇文章讓我很感動,我的媽媽工作很辛苦,還要給我做飯、輔導我做功課,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這全都是爲了我啊!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了媽媽對我的愛。老舍的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