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5篇 迷茫的青春:探尋自我與價值觀的旅程

其他文案 閱讀(2.91W)

青春是一個大家都曾經歷過的階段,其中的探索、挑戰和成長,既充滿機遇,也伴隨着不少迷茫。閱讀文章“誰的青春不迷茫”,讓我們集思廣益,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有助於更好地理解這個時代的思潮和價值觀,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5篇 迷茫的青春:探尋自我與價值觀的旅程

第1篇

青春是個多麼尖銳有力量的字眼,一時間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點綴它,可以用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也可以用叛逆不安跌跌撞撞形容它。不管哪一面都是“青春”,青春,它有它的影子,它有它的模樣。每個人各生心像各有不同。

席慕容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在衝動時打開,迷茫於故事情節中,卻依舊期待一個完美的結局。青春是一條河,我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也許途中會迷失方向,也許沿途會有風浪。但是隻要堅定信念“心若在,夢就在”,我們的青春可以一樣絢爛。

?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是作家劉同以日記的形式出版的一部青春題材讀物,講述一位奮鬥青年20歲到30歲的逆襲歷程,一步一步的心路感受,有事實,有情感,有苦澀,有瘋狂,有難過,有迷茫,有充實,也有成功,樸實的文字,真切的情感,肺腑之聲,字字入心,寫給城市中那些焦躁不安的年輕人,寫給一切爲了夢想拼搏努力的人,也寫給當下迷茫且對未來不知所措的人。

長大之後,對於快樂的感受越來越少,和朋友們聊天時,朋友說“長大真的不好,長大了,煩惱多了,壓力大了,未來似乎也更迷茫了。”是呀,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而長大後的日子裏,煩惱真的變多了。有的人在爲學業煩惱,有的人在爲工作煩惱,有的人在爲家庭煩惱,有的人在爲感情煩惱……彷彿長大後一下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夢想,丟掉了堅強。

在每個人的青春裏,都會有一段迷茫的牽絆,都會遇到種種困難,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跨越,一點一點的成長,給生活上色,給未來希望。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對自己的一個新的挑戰,我們在每個階段也都會有一個迷茫期,在我們剛進入一個新環境時總會有一些不適應,尚未配妥劍的我們,轉眼便進入了江湖。在高中生活裏,一切的生活是那麼的平靜,平淡,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是家長與學校安排妥當,我們要做的只是讀好書,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就夠了,完全不需要考慮太多別的`事情。而進入大學後,自己要學着獨立,要學會自主學習,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時間與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而後,每當自己覺得迷茫無措想放棄一些事情的時候,就與自己對話,也就是這無數次與自己對話、無數次的自我安慰和鼓勵,讓我一路堅持了下來,不可否認,結果是好的。青春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苦,也許我們遇到的就是人生的巨大寶藏。

“現在每個我遇見的笑着的人,他們都不曾因爲苦而放棄,他們只因扛而成長。誰不希望自己活得輕鬆,沒有壓力,一切隨性,但如果你真的那樣去做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在和你作對。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覺得自己輕鬆了,那也不是因爲生活越來越容易了,而是因爲我們越來越堅強。”

人生是一杯茶,不能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迷茫的天敵是堅持和夢想,是永不服輸的勇氣和腳踏實地的努力。你可以迷茫一陣子,但一定不要消沉一輩子。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但一定別忘記你的理想別放下你的堅強,左手夢想,右手隨時療傷,無路可走就展翅飛翔。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5篇 迷茫的青春:探尋自我與價值觀的旅程 第2張

第2篇

前半部分比較吸引我,後半章感覺太矯情了,不過還是堅持下來把書看完。作者的文筆簡單平淡,看得舒服,我喜歡這種風格,討厭賣弄言辭的那種。但是,觸碰作者矯情的地方,有時難免覺得不真實,堂堂男子,比我還感性,有點起雞皮噶噠。每一年齡階段對自己的思考,都會挑動我隱藏的思想,內心開始煩躁不安,30歲的我究竟變得怎樣,急迫想知道未來的自己。

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我也要像劉同那樣,用文字幾下自己的心路歷程,6年後30歲,回顧自己的青蔥歲月,零散的文字將串聯起被塵封的情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

“有兩種不聯繫,一種是忘記了,另一種是放在回憶裏”讀這句想起陳奕迅《不如不見》的歌詞,即使再見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見。

“所以現在能見到的朋友都是見一次少一次,你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再見的時間,所有少年相約的承諾在未知命運前都只是當下的安慰。你總有一天會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時錯過,便是一世”

“很多人闖進你的生命裏,只是爲給你上一課,然後轉身匆匆就走”

“我總算明白的事,花了二十幾年總算明白的是,沒有什麼事情非得別人和你一起做不可,總有絕境的時刻,能鼓勵你的人只有你自己。這句話至今仍是正確的判斷。任何事情,不要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無論是情感還是工作,否則唯一的結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如果自己缺乏自信,哪來的安全感呢

“愛情本來並不複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我覺得有三個字總比沉默離開的好

“無數個你組成了今天的我。無論在哪個城市的哪個街頭,眨眼低眉舉杯的恍惚間都有你的影子,感謝每個人的`存在使我們的生命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在每次時空交錯的瞬間,我相信自己看見了永遠。我已開始有一點了解,所謂的瞬間永遠,以爲幸福是終點,必須追逐的永遠,才讓我們都忽略”

“從遇見第一面開始,就註定了兩個人不能計較得失才能平衡。一旦一方留有心思,那所謂的傾蓋如故也就不復存在了。

兩個人的相遇純粹是出於機遇,說是一種機會也未嘗不可。

周國平老師有句話能表達我們當下的心思:相思是篇冗長的腹稿,可以發表出來卻往往很短。”

“所謂的一見鍾情是見色起意,所謂的天長地久不過是權衡利弊。長大的我們做的任何決定,必定是經過了萬般辛苦的掙扎,誰的青春都經不起揮霍,何況是別人呢”

“相愛太短,而遺忘太長。生命太短,而思念太長。牽手太短,而行走太長。相擁太短,而冷卻太長。親吻太短,而回味太長。相遇太短,而守候太長”

第3篇

80後作者,劉同。被更多的人熟知於《職來職往》,也包括我。那個職場達人,語言犀利,觀點深刻,愛恨分明。

欣賞這樣的人,愛屋及烏,買下了這本《誰的青春不迷茫》。

心想這人出的書,一定也會語言毒辣,觀點獨到。不說字字見血,也應該句句深刻,讀後應該會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大徹大悟。

但翻看了不到十幾頁後,我發現這本書本不是我想的那樣。不得不提作爲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作者骨子裏也是溼嗒嗒的。行文的語言緩慢優美,內容瑣碎零散,還時不時的在某些地方文筆晦澀,意境幽深。

在與心中的期待有了如此大的反差之後,我有點小浮躁。不斷地試着給這本書下結論。難道作者只是想賣弄一下文筆?再說他記錄下他的.青春,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這種苦惱煩悶中,帶看不帶看的又過了十幾頁。突然,作者回看自己過去,寫下的這段感悟讓我如過電一般被擊中。

“以前我也想,等到畢業一年,三年,五年再見,但其實過程中很多人就斷了聯繫。所有現在能見到的朋友都是見一次少一次,你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再見的時間,所有少年相約的承諾在未知命運前都只是當下的安慰。你總有一天會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時錯過,就是一世。”這,我也有的感觸,但沒有化成語言說出,經他的'筆尖寫下,共鳴後,烙在了我的心頭。

慢慢地,在這些舒緩的文字中,理想,愛情,朋友,工作,生活這些我們青春共有的特質逐漸浮現。正如書的題目“誰的青春不迷茫”一樣,在當時的青春,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束手無策,都很正常。就像作者時常也如我們一樣,但他將彼時的點滴心情記錄下來,過幾年後再回頭翻閱,那時的困頓儼然得到了解決。讓人心生敬意的同時,也一點一點的從中領悟。

不得不說的是作者從頭至尾的真誠讓人感動。書中沒有爲了說教而編造,爲了深刻而造假,爲了感人而矯情。只是和讀者分享他成長過程中的點滴故事,零碎心情,分享他回頭看時的絲絲感悟,試圖與讀者對話,交流,共同處惺惺相惜,不同處相互一笑,將青春彼時的迷茫消掉!

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觀念上的轉變,也對以後看書有了新的體會。

以前看的書,大多數像白酒一樣,濃烈,香醇,一口下肚,喉頭和胃一瞬間就被暖熱,隨後上頭,微醉,思緒縷縷,感慨萬千,欲罷不能。

但這本書卻像極了一杯午後咖啡。獨自一人蜷在沙發上,從茶几上端起,喝一口,品一陣,舌尖上的味道喚起了逝去的記憶,放下杯子,閉目思索,將新生的感悟植於往日的舊事之上。然後在端起,再品,不知不覺的發現,上癮了。

可即便是上癮,我也沒貪婪的迅速將它讀完,一如往常喝午後咖啡一樣,悠閒中慢慢品。如果用猛烈喝酒的方式去喝一杯咖啡,那隻能是暴殄天物。

第4篇

青春,已經氾濫至極的字眼,不再耀眼;迷茫,已經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再突出。的確,青春是一個被寫爛的字眼,可卻總是有人願意去圍觀,就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樣,從電影的角度來說拍的特別好嗎?沒有。它有的是在這懷念青春的大背景下,大家的嚮往和渴望。

最初翻閱這本書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從文字到思想。因爲那時劉同的文字太過於裝b,思想偏激,正處於典型的青春輕狂的時候,看着那些文字你便會覺得怎麼會是這樣的一個人,你便會覺得疑惑,是什麼讓這樣一本書能走入人們的眼簾,並且達到銷售的高峯?買了書總不能浪費,況且青春的這個詞裏總有那麼些許共性能引起你的共鳴,於是,繼續閱讀。然而,直到閱讀到了最後幾頁的時候,我突然會覺得有些不捨,甚至不太想讀完,不是他的文筆變得有多華麗、也不是他的經歷有多驚心,只是因爲我看到了一個人十年間的成長,一場流動的年華,雖然不完美但卻因此而真實。

文中零星散落着矯情,不可一世,細膩敏感,不被討喜——只是,那所有不被討喜的部分,難道不是悄無聲息地存在我們身上嗎,不然我們如何感受到,如何識別出?其實他的成長曆程中有很多不被討喜的部分在我們的身上若有似無的亦曾出現,或者現在依然存在。看一本書我們不是爲了批判,而是想看到自己想學習的部分或自己缺失的部分,無論缺陷是否不堪,認知和麪對是第一步。其實,我覺得劉同走到現在會不明白二十歲的文字也許不被人們喜愛嗎?但是依然選擇被留下來,那是因爲他想呈現的是他自己成長曆程,走了十年,寫了十年,對話了十年,終會有所不同,我們都在文字的字裏行間看到了他的逐步漸變,也許仍舊不完美,但終歸是成長了。

十年,回憶起自己走過的十年,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工作,從一個小縣城開始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從走安排的路到自己選擇的路,從生活中只有學習到開始理解親情友情愛情。一路走來,我們都曾磕磕碰碰,都曾獲得或失去,都曾哭過、笑過、鬧過,都曾增加了很多記憶然後忘記了很多人與事。就這樣,一路摸索,一面告訴自己不怕,一面不斷跌倒爬起嘗試,會痛,會孤獨,會留下傷疤,甚至不知道前路是什麼。但成長不就是在迷霧中行走嗎,只是終會到達。青春,本就是一條磕磕碰碰、不斷成長、不斷精簡的路,從最初的'不知天高地厚、年少輕狂到清楚自己斤兩;從以爲洞悉他人到審視自我;從各種個性張揚到最後刪繁就簡保留下最重要的部分。走多好,走多遠,走到哪都不是重點,重要的只是我們曾經走過那年華。不管選擇到霓虹燈下奔波還是選擇在小城安靜生活,有的只是風景不同卻無好壞之分。

雖然這個世界並不一直溫柔相待,但我們總應該積極而熱烈的活着。在這場獨一無二永世不會再重來的青春旅程裏,不急不慌,不怕不懼,努力折騰、嘗試,卻也不辜負每天的陽光與清風,不辜負沿途的風景,不辜負老天爲我們鋪設的這段美好旅途。就這樣以我們最舒服的姿態向前奔跑。從現在開始記錄十年,或許你我總有不同,雖然我也不知道那時是如何的模樣。

第5篇

奮鬥小青年劉同十年期間創造了從員工到副總裁的奇蹟,從光線傳媒企業策劃出身的他,十年逆襲人生,給都市中焦躁不安或困惑迷茫的年輕人滿滿的正能量。

一個人,十年光陰;一座城,瞬息萬變,如果做不到讓你深省思考,那就努力讓你會心一笑,150萬字北漂紀錄,跨度十年的自我對話。

看着別人的真實記錄,着實羨慕,說來也奇怪,我不喜歡看名著,不喜歡看小說,但對他人的成長記錄我卻着實着迷,因爲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真誠和人格魅力,我被他們深深地吸引着。

書中描寫到了親情、友情和工作,其中用了很大一部分在描寫友情,想來也是,一個大學畢業離開家外出闖蕩的少年,接觸最多的應該是朋友(同事)吧,這也正說明了這本書真的是他這十年來真實寫照,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書中描寫的很多朋友現在已經斷了聯繫,想當初如果沒有這些文字的記錄,這段感情在記憶中或許就是空白的,那人生又如何才能豐富多彩呢!想想自己不也是麼,高中時玩的要好的朋友,自從上大學就斷了聯繫,更別說工作以後了。就像書中寫到的:所有少年相約的承諾在未知命運前都只是當下的安慰,你總有一天會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時錯過,就是一世。

雖然看着他們的故事,有很多東西我並沒有很大的感觸,或許只有當自己親身體驗過之後,那種共鳴感會逐漸增強,甚至對於他們所講的一些觀點我仍持懷疑的態度,但這並不能削弱我對他們的喜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在想,要想成功,我們是不是有些共同要有的亙古不變的真理呢?比如積極的心態,勇敢自信,還有堅持。在成長的歲月裏,有哪些東西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遵守的呢?萬變不離其中,所有的事只要我們盡我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了,不論結果如何,只要曾經努力過,我們就沒有後悔。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的迷茫,有諸多的不順,但是這並不能阻礙我們繼續前行的步伐,每一種阻礙都是對我們的一種歷練,我們應敢於面對,才能最終成長。

這些天讀了這本書,也想了許多,越來越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獨特,是多麼的獨一無二。以前總是在否定自己,總是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懷疑自己的.每一個行爲和想法,說到底就是徹底的不自信,但看着他們的成長,我知道了我這樣想這樣做都是可以的,只是一直給自己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我相信每一個行爲背後都有合理的成分,即使犯錯了又怎樣,別人不認同又怎樣,人都是在錯誤中完善,在挫敗中成長的。回憶過往,慢慢地淡然了昔日的一切,別人的嘲笑、不理解,慢慢都釋然了。渴望以後,我能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心裏所想的,說自己該說的。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一朝而就的,是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所以不要只做仰望的人,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