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例共4篇 享(附案例)

其他文案 閱讀(3.15W)

本文爲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例共享,旨在提供優秀的數學教學設計思路和實踐案例,以幫助國小教師更好地設計和開展數學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例共4篇 享(附案例)

第1篇

二、設計思路: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弊端中,教師重書本知識的傳播,

四、教學重點:判斷是否爲軸對稱圖形,並畫出對稱軸。

五、教學具準備:課件、學具、彩紙一張、自制幾何圖形、白紙、

師:你熟悉你同桌的臉嗎?請你觀察你同桌30秒,看看他的五官在

師反問:如果某人的五官不是這樣分佈,而是雙眉在一側,雙眼在

另一側,嘴和鼻子、耳朵隨意分佈,你覺得這個人還好看嗎?爲什麼?

師: (或師或生引出“對稱”一詞)對稱體現了一種美,這種美

在我國的京劇臉譜中有着更加完美的表現,今天我就爲大家準備了一組臉譜圖片,請你一邊欣賞一邊找出與衆不同的一 張來,並說明他爲什麼與衆不同?

生:6號臉譜與衆不同,因爲左右不對稱。(可視機提示)

師:京劇中的畫臉譜就是運用了數學中的“對稱”知識,對稱分爲

中心對稱和軸對稱兩種,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軸對稱圖形。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則師提問:什麼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有什麼特點等等)

2、師:帶着這些問題大家自學課本100—101頁的知識,看看哪

些問題你可以自己解決;哪些自己不能解決,不會的與本組的同學尋求合作完成;或者你又發現了哪些新的知識? 3、小組彙報結果與發現

(③正方形、長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和圓都是軸

4、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軸對稱圖形和什麼是對稱軸,下面

我們就來判斷下列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並找出它的對稱軸。小組合作,組長記錄結果。

5、師:我們知道了摺痕所在的直線是對稱軸,那我們怎樣在圖形

中表示呢?拿出自己的自制軸對稱圖形來畫一畫,畫之前我先告訴的大家對稱軸的表示方法:

師:畫完之後與別人交流一下,評價一下,看看意見是否一致?

師生共同探討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有的軸對稱圖形對稱軸並不是唯一的。

強化練習:P101做一做第2題(先完成的檢查後完成的)

1、師:我們今天學到了這麼多有關對稱的知識你能夠出一道題

2、師:軸對稱這麼有意思,你想不想進行一下藝術創作?師示

師:軸對稱現象不僅體現在數學中,他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也

處處存在,它的出現體現了一種對稱美,給我們以充實、勻稱的美感,那就讓我們伴着優美的旋律來欣賞大自然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例共4篇 享(附案例) 第2張

第2篇

)頁的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數學課程 )冊第(

標準》中屬於“(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數學廣角)”領域的知識。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

),教材注意創設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適時的提出( ),並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同時啓發學生(

根據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⒈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聯繫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對比等學習活動,認識(

⒉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自主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自主發展。

( )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鬆學到知識。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纔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構建、動態形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 數學學習過程理應成爲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我在教學中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新教改思路。力求體現教學中的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性漸進原則和直觀性原則。

教師準備:根據教材內容自制的多媒體課件以及( )等教具。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準備(

爲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嘗試探究,解決問題——多層訓練,深化知識——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首先,我播放根據教材內容自制多媒體動畫,引出課本主題圖。接着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提出與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師指出本課要重點研究的幾個問題是:( )。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引入,更接近學生生活,更能讓學生接受,從而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第二環節:嘗試探究,解決問題。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節中,我前後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自主探究活動,讓學生在保持高度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的活動過程中,始終以愉悅的心情,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實現自主體驗,獲得自主發展。] 第三環節:多層訓練,深化知識。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基本題、變式題、拓展題、開放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第四環節: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⑴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⑵ 你有什麼收穫? ⑶ 你有什麼感想?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⑸ 你還有什麼疑惑?⑹ 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你感覺你組內的其他同學表現如何?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交流學習所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瞭、一目瞭然;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第3篇

3、5倍數的特徵,以及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3、5的倍數和公倍數,能夠利用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來解決一些數學問題的目的。

3、通過對本節知識的鞏固和加強,培養和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複習安排的“數與代數”的內容主要以習題的形式呈現本學期的知識內容,包括倍數與因數、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方程、相遇問題等。通過這些題目的複習幫助學生整理知識、梳理各知識間的聯繫。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複習的目的除了要達到讓學生抓住知識要點,會應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以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將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的方法。由於本領域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所以“數與代數”將分幾節課進行復習。本節課複習的重點是倍數與因數。

本節課爲期末複習課,之前學生已經較好的掌握包括了認識自然數與整數,倍數與因數,找倍數,

3、5倍數的特徵,找因數,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等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的概念紛繁複雜,學生對這些抽象的概念記憶起來較爲困難,若單純的以知識點的方式進行復習,學生勢必會產生厭倦感。基於這一點的考慮,我在複習中將這幾個知識點的複習以具體的數學問題方式呈現,給學生創造出特殊情境,使學生既易於接受又便於掌握,也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師:(出示題目)兩根木條分別長18釐米、12釐米。現在要將它們截成長度相等的小段,且無剩餘,每段最長是多少釐米?

(設計說明:要將每根木條截成長度相等的木條且無剩餘,每段長度就應是12和18的

公因數。“最長”應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利用短除法可得(

12、18)=2×3=6(釐米)。當然,這一題的內容超過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數與代數”的複習課,目的就在於對“數與代數”這部分知識進行再認識,提高學

生綜合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爲是複習課,內容就應是含概量多,書中問題少,想

通過僅有的幾道複習題讓學生們掌握所有知識點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了

幾個問題進行適當的補充。例如:在填寫完2和3的倍數集合圈時,增加了填寫2和5的倍

數集合圈,一方面是讓學生有機會再嘗試一次如何填集合圈,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自己總結

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嘗試着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方法。如在學生很好的掌握了用列舉的方法找出兩個數的??

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時,讓學生嘗試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的方法,在達到預定的教學

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作者:林新冰文章來源:本站原創點擊數:更新時間:2009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一冊p67-68

1、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靈活的計算,已知圓的半徑、直徑,求圓的面積。

2、在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通過猜測、觀察、對比、發現、嘗試等數學方法,探索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遷移、分析、合作和創新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感受圓的面積的奧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

課件演示:在草地的一個木樁上拴着一隻羊,想一想這隻羊能吃到草的最大範圍在哪裏?

師:現在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揭示課題:圓的面積

師出示一個圓片:圓的面積在哪裏?請同學們拿出圓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圓的面積,你想說什麼?出示結語:圓所佔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演示圓的面積讓學生在充分直觀感知圓面積的基礎上,概括出圓面積的意義。]

師:圓的面積有多大呢?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吧.如圖所示:以這個圓的半徑r爲邊畫??

提問:小正方形的面積怎樣表示?(板書:r2)大正方形的面積又怎樣表示?如果用

r來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積又如何表示?(4 r2)那麼,認真觀察一下,與大正方形比,

圓的面積與大正方形有什麼關係?(老師把學生答案寫在黑板上。)

師:很顯然,這個圓的面積小於<4 r2.這個估計只能是個大概,要準確地求出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巧設估算圓的面積這個環節 ,使學生對圓面積與r2的倍數關係,獲得十分鮮明的表象, 讓學生

帶着懸念去探索推導公式,與後面得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後的驗證前後呼應,加深學生對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都是用什麼方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啓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激起學生用舊知探索新知的興趣,並明確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

師:那圓可轉化爲哪一個學過的圖形呢?小組可以剪一剪、拼一拼,試試看!哪怕是

近似的圖形也可以。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展示在投影儀上並彙報。

你們是沿着什麼來剪的?爲什麼要沿着半徑來剪呢? (圓的面積與半徑有關)。

師:這種思路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按照這種思路拼成的近似的平行四邊形你們都很滿意

了嗎?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它的邊變得更直呢?再剪幾份,你是說把它分得更多份些,是嗎?(可以把它分得更多份些)

師:請拿出手中的圓片試着折一折,展開來,看看你折成了幾等份?(學生展示並彙報)

如果再折下去可以嗎?現在老師就把你們折的這幾種方案輸入電腦。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課件演示八分法、十六分法、三十二分法的展開圖)

師:觀察這三種分法,比較一下,同樣大小的圓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拼出來的圖形有什麼變化?—— 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彙報、採訪小組等不同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互助合作的精神,並通過電腦驗證,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圓可以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滲透化曲爲直的方法。]

三、轉化成長方形,研究推出圓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1、設疑:我們沿着半徑把圓切開,巧妙地把圓拼成了近似的長方形,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今天,我們就把圓進行十六等分來研究。請四人組拿出十六等份的圓和討論提綱,小組合作探究 ,動手擺一擺,邊觀察、邊討論、邊記錄、邊推導,看哪組合作得最快最好!

課件出現以下問題:(1)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的?(2)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的? (3)長方形的面積相當於圓的?(4)因爲長方形的面積=

2、小組四人帶討論提綱彙報拼的過程並演示,媒體演示公式推導過程

4、小結:可見要求圓的面積只要知道什麼就行?(半徑r)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討論彙報、試寫面積公式等不同形式.再借助電腦課件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爲直的剪拼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係,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1、師:現在我再回到羊吃草的問題上來看看,告訴你們拴着羊的繩子長是3米,你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羊吃草的問題嗎?(學生運用公式直接做,獨立解決,集體訂正。)

2、完成p69做一做第一題一個圓形茶几桌面的直徑是1m,它的面積是多少?

師:瞧,這是一種自動旋轉噴灌裝置。認真觀察一下,這裏隱藏着什麼樣的數學問題

呢?公園草地上一種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5米。它能噴灌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提示:射程相當於圓的半徑,灌溉面大約相當於圓的面積,

4.要求一張圓形紙片的面積,需測量哪些有關數據?比比看誰先做完,誰想的辦法多?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設計在首屆智慧互動成長全國青年教師教學設計大賽中獲一等獎。)

通過課件演示,先創設羊吃草的情境,引出求圓的面積的問題,再通過課件演示圓片的上色過程,讓學生感知並認識圓的面積。在學習新知之前,通過正方形和圓形的大小比較,讓學生猜測並估算出圓的面積大約的範圍,激發學生帶着懸念,迫不及待想去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來驗證自己的猜測.

讓學生回憶以前探究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引導學生用“轉化”的好方法,去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放手讓學生動手把圓剪拼成各種圖形,鼓勵不同拼法,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沿半徑剪拼的方法是較爲科學的,讓學生嘗試把圓拼成學過的平面圖形,爲後面推導面積的計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鋪墊。

通過多媒體演示,分小組拼擺學具,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結合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了創設的情境問題等基礎練習、提高練習、綜合練習三個層次,從三個不同的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既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鍛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注重了每個練習的指導側重點。

教學反思: 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樂學,課堂氣氛活躍、和諧。學生親身經歷提出猜想、動手實踐、分析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對知識進行“再創造”。 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猜想—驗證”來展開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爲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較好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學會與人交往,自我反思,自主評價。整個知識的形成過程,對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探索和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節課我在課堂評價方面還有所欠缺,在指導學生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的思維又比較活躍,提出了多種拼法,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有所顧慮,處理的偏急躁些,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去深究,無形中抹殺了一些較好資源;其次,學生在課堂上的“再創造”顯然是不可能完全離開教師指導的,一有指導,就意味着學生的一部份自主要失去,所以,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主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這些問題將是我以後要探索的。

第4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9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方法;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過程:

1、口算:152×2= 12×80= 800×11= 125×8= 45×10= 師:你是怎樣想的?

2、筆算: 18×15= 45×12= (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2生上臺板演校對。 (2)說一說:怎樣算?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

3、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以前學習過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筆算,掌握得非常好,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有關乘法的知識。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1、問:你瞭解到那些信息?說一說這題如何列式?這是一道什麼樣的乘法算式? 獨立列式:145×12= 12×145= 板書課題補充;三位數乘兩位數

2、估算結果。 師:同學們列出了算式,那結果是多少呢? ① 先請大家估計一下,並把你估計的寫下來。 ② 與同桌交流。 ③展示、交流估算方法。

3、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 ①生獨立嘗試練習。 ②指生彙報,師板書。

老師讓生重點彙報筆算方法,並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

應說以下幾點:(1)先算什麼;(2)再算什麼,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後算什麼。 ③請大家仔細觀察豎式,你能說出290表示什麼?(板書:145和2的積) 這裏的145表示什麼?5爲什麼要和十位對齊?(板書:145和10的積) 1740呢?(板書:145和12的積)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4、師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1、完成做一做:134×12= 176×47= 425×36= 237×82= 生獨立完成後,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2、下面的計算對?把不對的改正過來(數學書p51—7)

師:誰來說說,在計算中,我們該注意什麼?有什麼話要提醒同學?誰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此處質疑)

1、談收穫:今天你都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和大家共同分享?

2、你還有什麼困惑,需要大家來幫你解決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