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簡短3篇 備課心得:高效備課,輕鬆教學

其他文案 閱讀(2.82W)

備課是教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次備課都是一次探索、創新和思考的過程,也是教師提高自我素質的重要途徑。本文將聚焦於教師備課心得體會,分享教師們在此過程中的經驗和感悟,旨在爲廣大教師提供借鑑和啓示。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簡短3篇 備課心得:高效備課,輕鬆教學

第1篇

緊張而充實的“洪澤縣實驗中學”教學觀摩結束了。我感慨萬分!我慶幸自己能在這次活動中接受實實在在的教育,這當然與學校領導的精心安排是分不開的。可以說這是一個終身難忘的學習機會。下面我分以下幾部分來對自己的外出學習進行總結:

我深知這次機會難得。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始終都是全身心的投入,絲毫不敢懈怠。爭取讓自己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學到更多的先進經驗,感悟同行對體育教育事業的完全認同和獻身精神。因此,在外出聽課的時間裏,我除了參加聽課學習以外,積極地向其他優秀教師學習。

通過這種高水平的觀摩課,更加引起我的思考,進而通過和同行的方方面面的對比找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在學習期間我儘可能的利用時機,多聽、多看、多問、多思,並與其他體育教師一起進行交流,不放過一絲的學習機會。

通過這次的聽課與學習,我從體育課的各個方面與優秀教師進行對比,發現還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主要體現在:這些教師的基本功紮實,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充分的反應出其紮實基本功的。課前準備充分,每一個講課教師都真正的做到了課前備教材、備學生。不論從教材內容的選擇、還是課得設計,以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活動內容上都做了精心的設計與準備。這是我以往所不能做到的。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使課堂教學中始終貫穿一條主線,環環相扣,組織緊密。課堂的組織結構合理。課堂評價的藝術性,在體育課上,教師多以鼓勵與表揚爲主,並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有一堂課,學生進行分組比賽,比賽結束後教師對最後一名的評價是不甘落後組,對第二名的評價是奮勇拼搏組。評價恰如其分,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生命是一條河,需要流動,需要吸納”。教師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教育教學活動纔會有底氣。此次的學習,讓我找到了明確的努力目標。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結合自己學校和學生的情況,備好每一節課、更要上好每一節課,使自己真正成爲一名稱職的體育教師。

教師備課心得體會簡短3篇 備課心得:高效備課,輕鬆教學 第2張

第2篇

今天上午在海口市第十一國小多功能室聽了陳文華老師《淺談教師備課》的專題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也學習到很多。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不能不知道如何備課,不能不研究備課藝術。在備課上花一份精力,在教學中就有一分的收穫。教師要摸清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吃透教材,還要考慮教學目的、原則和方法,只有備好課,才能安排好教學環節,在有限的時間裏,始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要隨時隨地翻閱教材,要體會有關章節的精神實質,把它變成自己的教學思路靈活應運,確定教學目的。

1、備課標。課標是非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媒體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的反映得更加清晰。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

4、備學生。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瞭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的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

5、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

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着藝術樂趣。當我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因而,作爲一名教師不能不知道如何備課。談到備課,有人說它不重要,我認爲是不正確的。因爲,備課是上課的準備,是上課思路的演習。備課,是教師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鑽研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查閱資料、要確定教學目的、要選擇適當的課堂教學類型。要考慮教學方法。要設計編寫教案,還要借鑑相鄰、相關學科的教學經驗,更要研究國家教育的全局形勢……可以說,教師課上的一言一行,是以課下的精心準備爲代價的。備課是否能達到教學中教師所期盼達到的目的。這就要看教師是否做到了有的放矢。即:是否做到了對學生的思想情況、年齡特點、綜合素質、能力水平、班風紀律等情況瞭如指掌。是否有針對性地採取了相應而適當的措施。所以說,備課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不能離開了解學生這個重要基礎。一節課要備的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才行。只有這樣,上課才具備了它前提的條件。

第3篇

前幾周教務處組織了《如何說課》的培訓,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此不足。

說課,就是教師以教學理論爲指導,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領導或教學研究人員,主要用口頭語言和有關的輔助手段闡述某一學科課程或某一具體課題的教學設計(或教學得失),並與聽課者一起就課程目標的達成、教學流程的安排、重點難點的把握及教學效果與質量的評價等方面進行預測或反思,共同研討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教學設計的教學研究過程。

課前說課,就是教師在認真研讀教材、領會編寫意圖、分析教學資源、初步完成教學設計基礎上的一種說課形式,是教師個體深層次備課後的一種教學預演活動。

課後說課,就是教師按照既定的教學設計進行上課,並在上課後向所有聽課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闡述自己教學得失的一種說課形式,是建立在教師個體教學活動基礎上的一種集體反思與研討活動。

主體型說課,就是以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或熱點問題爲主題,引導教師在進行一段時間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用說課的方式向其他教師、專家和領導彙報其研究成果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

示範型說課,一般是以優秀教師和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或特級教師等爲代表在向聽課教師做示範型說課的基礎上,請該教師按照其說課內容上課,然後再組織教師進行評議的教學研究方式。

1、處理好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係,教習不是唯一的標準(說課教師應在系統掌握教材內容的前提下,把課程標準和教材緊密結合起)

2、處理好說課與備課的區別,說課不能照教案說(說課主要是回答自己爲什麼這樣備課的問題)

3、處理好說課與上課的區別,,說課不能視聽可對象爲學生(說課回答了自己怎樣上好這堂課的問題)

4、說課要注意詳略得當,突出“說”字,切忌“讀”和“背”

5、備說課教案時要多問幾個“爲什麼”(力爭爲自己作出令人滿意地解釋)

作爲一個工作很多年的老師,我還是不知道怎樣的說課才叫真正的說課,楊老師的關於“說課”的講座,就像一場及時雨,讓我明白了,說課,原來是這樣的。

前幾周教務處組織了《如何備課》的培訓,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此不足。

首先,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對於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上課可以不寫教案,但也不會不備課。備課其實就是教師把教材內容和教法都考慮成熟並熟記在胸。它包括鑽研教材、蒐集信息、瞭解學生情況。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當然也包括寫教案等。而寫教案佔具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目標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蒐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上課的“備忘錄”。它既可以供執教者在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又可以作爲一種教學資料積累,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備一節課其實是備一門課,教師必須對這門課的全部內容非常熟悉,絕不能現買現賣,上什麼備什麼,寫一篇教案就算備了一節課。隨着教歷的延長,慢慢地我發現課不能只備於紙,背於口,而要備於心。

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爲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爲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練習的設計是不是預見了學生的錯誤;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

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着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着學生的發展,想着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迴歸教育的真實,迴歸生命發展的自然。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否則,

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並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髮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

總之,教師在備課時,既要鑽進教材之中仰視解讀,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審視並超越教材。只有這樣,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並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僵硬死板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爲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爲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侷限於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他維度;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教學設計重全程關聯式策劃,重從何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等。這樣的設計,較以往精細的提問、預定的標準答案,寫下教師上課的每一句話,計算好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的教學方案來說,留下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才使教學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實際,使師生積極互動,發揮出創造性來。

板書,無非包括文字、圖表、公式、數字等,但千萬不可小看了它的作用。教師的教學主要依靠的是板書和語言,語言有時比較快,學生聽過很可能就忘了,而板書卻可以停留一段時間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正因爲板書的重要,所以如何寫板書也應該在課前有個準備。例如:寫什麼,寫哪裏,怎樣突出重點,甚至是什麼時候擦黑板。與學生的教學交流時間長了,一個老師的板書風格也

對上課很有幫助。我上課的時候比較喜歡將舊知識寫在黑板的左1/3處,新的知識點寫在右1/3處,學生很習慣,對課堂小結也有幫助。

多媒體是幫助有效課堂教學的,特別是有動畫效果的課件,既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又能加深學生對教學重點的記憶和理解。但是使用多媒體也有一些誤區,每次出去聽課,沒有一個老師是不用多媒體的,但是我覺得有些課用不用多媒體效果實際相差不大,我想多媒體不僅僅是要做的漂亮,更要有實用性,能夠真正幫助學生理解。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來參與課件製作的一部分。

寫好教案就是備課工作的結束,講課就不成問題了。這種想法看來是錯的。每次我準備的挺得意的,可是教學效果總留有遺憾。因而寫好教案不等於就能上好課。還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但絕非背教案而是精要講授的內容,揣摩構思,熟悉環節,真正做到融會貫通。這樣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一般我要求自己備好了課,在上課前一天,在理一下思路,將剛想到的再補充進去;上課前半小時,在腦子裏重溫一遍。上課是確實比之前流暢多了。

有人說:“一個真正的好教師是一個善於反思,及時總結的教師”。可見,要成爲一個好教師,我們也必須善於課後總結,也可以說課後的二次備課。課前備課它只是我們對教學的準備工作,不等於實際效果,教案寫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觀實際,我們往往在講完課後才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因爲我們備課備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課堂上講懂,才能真懂。因而,我們的“教後記”可以根據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結合學生的.反映,把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都記載下來,可以幫助我們修改教案,積累經驗。

總之,備課備得越是充分、全面,上課的底氣就越足,教學效果也會更好的。隨着教育越來越快的發展,我們教師的教學也會有不斷的改變和新內容的進入,我們會有更多的思考和挑戰。我決心做好這份事業。

作爲一個工作多年的老師,每天重複而又單調的教學活動使我產生了習慣。我習慣每天按部就班的寫備課,對於備課沒有深入的思考,沒有自己的亮點,板書的設計也沒有精心的設計。聽了楊老師的講座,我知道了一節好課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