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關於蘇州木瀆古鎮導遊詞3篇 "木瀆古鎮:漫步歷史之門,感受華章流轉"

其他文案 閱讀(2.84W)

蘇州木瀆古鎮是江蘇省蘇州市的一顆明珠,位於蘇州市區西南部。木瀆古鎮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底蘊。古鎮以其古香古色的古建築、富有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和優美的水鄉風光而聞名。每年吸引着衆多遊客前來欣賞其迷人之美。

關於蘇州木瀆古鎮導遊詞3篇

第1篇

所謂“聖旨”,是民間對皇帝“詔書”、“封詔”的尊稱。“詔書”專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當於現在組織部門的“委任狀”、“任命書”、“聘用文件”之類。“封詔”分“誥命”和“敕命”兩種:一品至五品授以誥命,聖旨用七彩綾;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綾。在清代,這種貴重的綾錦絲織品專門由江寧織造,我們熟知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過江寧織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擔任過蘇州織造。

聖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長,寬33釐米。爲什麼這樣長呢?一是內容很多,不僅有官員的職銜、勳封等項,還有該官員的事蹟。除了封勳官員本人,還對其先代和妻室實行“推思封贈”,甚至延及該官員的子孫後人。二是清代聖旨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於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書寫,上面鈐蓋“制誥之寶”也就是皇帝的“玉璽”。

爲了防止聖旨的假冒僞造,古代聖旨還有它特定的防僞標誌。請看這些聖旨的兩端,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銀龍,中間是“奉天誥命”四個氣韻非凡的篆字,既神聖威武,又動感壯美,這就是清代聖旨的防僞標記。

從聖旨的圖案中,能看出被賜者的地位等級。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雲圖案,五品以上則爲瑞鶴。

對於聖旨的保管,歷代都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官員得到皇帝授予的聖旨後,就把聖旨小心翼翼地珍藏於祕箱內,而另外複製木刻匾牌懸掛於殿堂之上,以顯示家族之榮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盜導致毀失者,經申請複議,准許給予補給;如果是因爲收藏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壞者,輕者罰俸祿六個月,重者革去官職;最爲嚴重的就是將聖旨典當,則違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奪繳還外,還將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論處。

明清二代專門書寫聖旨的人稱爲“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須是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學士,擅長書法,文采飛揚。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擔任過“庶吉士”,專門書寫聖旨。因此,歷代聖旨的字跡圓潤飄逸,行文遣詞相當洗練,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

聖旨用料的質量,還反映了當時國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聖旨用綾都很講究,到了後期,用料越來越美。清看這幅光緒聖旨,它的用絲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樣了。僞“滿州帝國”傀儡皇帝溥儀索性將聖旨改爲“指敘令”,其玉璽也由“司法部門”代替了。

慈禧太后在清後期因其專權保守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留下了千古罵名。不過,她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達的這份公告全民的“一視同仁”懿旨中,卻有其非常進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廢除滿漢不準通婚的禁令;二、勸阻漢族婦女纏足的陋習,使其恢復自然;三、禁止在漢女中選秀女。

關於蘇州木瀆古鎮導遊詞3篇

第2篇

明清官員着補服源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清朝沿用,文武官員各分一至九品,文官補子用禽鳥紋,武官補子用猛獸紋。各縫製在前胸和後背,是顯示官銜高低的明顯標誌。這裏陳列的是明朝二品文官補子,錦雞圖案,全部圖案用彩色金絲盤制而成;這是二品武官補子,獅子圖案。這裏還個別陳列着清朝五品文官的白?補子,六品文官的鷺鷥補子。

清代官服做工考究,配色鮮麗明朗,光澤眩目,生動雅潔,十分珍貴。這裏展示的有清代文武品官行褂、親王行褂,還有晚清的舒袖氅衣。

這是滿清官員的官帽和化翎。花翎是孔雀的羽毛,由皇帝賜戴,分三眼、雙眼和單眼三種。所謂眼,就是翎上似眼狀的環形花紋。三眼最貴,雙眼次之,單眼最次。清初,只有皇帝嫡親才能得到戴三眼花翎的賞賜,皇帝宗親有戴雙眼花翎的資格,五品以上內府大臣才能戴單眼花翎。到了乾隆時期,戴花翎的規定開始放寬,凡是爲皇室做出重大貢獻的大臣也可以賜戴花翎,有的甚至可以戴三眼花翎。

各位遊客:我們已從琳琅滿目、富麗堂皇的清代皇牘文化藏品中走了出來,讓我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再來欣賞這座園林的美景吧。當年,東林黨人王心一構築的這座秀野園以水景取勝,池亭花木環池而構,參差錯落。在這裏,我們既可近攬水影鳥語,遠矚靈巖山色,還可聆聽西牆外千年古剎明月寺的隱隱梵鈴,令人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塵外仙境一般。

這是建於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採用石料構成,顯得古雅拙樸。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寬三點一米,高約四點五米,屋頂採用歇山檐式,用八塊條石合蓋而成。“怡泉”爲人名,馮怡泉與殷心揖是當年鎮上的兩位好朋友,馮對殷十分信任,曾將畢生積蓄的一百兩銀子存放於殷處,不久馮怡泉因病猝死,膝下無後,殷心揖就將馮怡泉寄存的一百兩銀子,開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這個特殊的方式來紀念亡友。人們對殷心揖重義輕利、高風亮節的君子風範讚歎不已,把這座古老的怡泉亭看作是純真友誼的象徵。殷心揖的弟子寫有《井亭》詩:“遺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誰肯構,怡泉亭畔說怡泉。”

第3篇

這是羨園大廳,名叫尚賢堂,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曆史的明朝建築,因樑上有帽翅,俗稱紗帽廳;而廳中直柱均爲楠木,故又稱楠木廳,此廳主要用於接待重要客人、舉辦紅白儀式、祭奠祖宗和商議族內大事。

作爲一座江南名園,嚴家花園主要以其建築佈局疏密曲折,局部處理精巧著稱,體現出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整個花園分春夏秋冬四個部分,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第一部分:春景區。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廣玉蘭,此樹相傳爲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沈宅時所種。

友于書屋是當年嚴家馨的子孫們用功勤讀的地方,嚴家以經商發跡,希望有後輩棄商從政,光耀門楣,果然,嚴氏子孫不凡人才,其中就有曾擔任臺灣“國民黨總統”嚴家淦先生。

書屋後有一座湖石假山,恰似一堵天然屏障,高峻挺拔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穿過假山,我們來到夏景區,夏園主要以賞荷爲主,三兩好友置身廊內,陣陣消涼的荷風吹來,夾雜着一絲絲荷花的清香,讓人暑氣盡消,感覺來到了仙境一樣。在夏園內不同的角度欣賞這座湖石假山也別有情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響,再假山上尋找自己的生肖。

大家看到一堵粉牆,以爲這裏是花園的盡頭了,其實不然,只要繞過這座天繪峯,裏面就是另一個世界了。這裏是秋景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所以用黃褐色的黃石來堆砌假山,渲染一種秋收的喜慶氣氛。對面有座水榭,名“聞木樨香”四周遍植桂花,每當仲夏,這裏是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倒影水中,隨波盪漾,是賞秋月,聞桂花的最家去處,榭中有副對聯:“聞香思折桂,攻讀仰收螢”,寄託了園主期望子孫得中功名的美好願望。

再往前,就是見山樓和眺農樓,當年嚴家小姐們在樓上憑欄遠望,可看見對面靈巖山、天平山的秀姿,以及農人們在田間躬耕勞作的情景。

這座平臺是園主特設的臨水舞臺,四周的建築就是家人和親友聽曲賞戲的地方。站在這裏,我們彷彿看到了當年高朋滿座,歌舞昇平,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熱鬧場面。

順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條特色的長廊,它沿着地勢漸漸升高,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登上二樓,因而又叫爬山廊。這是蘇州私家園林中最長的一條爬山廊,有是嚴家花園中最具有識別特徵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