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讀悲慘世界感想範文2篇 一個無悔的愛與人性的探索——讀《悲慘世界》感想

其他文案 閱讀(2.46W)

《悲慘世界》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描繪了社會的黑暗與不公,塑造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形象。讀完後,讓人不禁深思:人性、正義與罪惡究竟是何種存在?以下是幾篇感想範文,或許能引發你的共鳴和思考。

讀悲慘世界感想範文2篇 一個無悔的愛與人性的探索——讀《悲慘世界》感想

第1篇

在2月28日,電影悲慘世界終於在中國上映。看完以後,我不禁想讀原作了。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的小說之一。內容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爲了養活姐姐的七個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役,途中越獄四次,均遭失敗,刑期也被延長,十九年後才獲釋。出獄後,好心的主教收留了又冷又餓的冉阿讓,可他卻又偷走了迪涅主教的銀器。主教的供詞使他免於再次被捕。受主教感化,他重新做人,化名馬德蘭,開設工廠,成了富翁,還當上市長。但是社會並不容許犯有前科的人,他在商馬第案件的庭審上自首後又被捕了。成功逃脫後將女工芳江寄養在德納迪埃德小酒店裏的私生女柯賽特領回,撫養成人。柯賽特長大後,在公園裏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輕人馬呂斯,兩人一見鍾情。這時爆發了一場共和黨人的起義,冉阿讓將在街壘戰中受傷的馬呂斯救出,成全了一對年輕人的婚姻,但自己卻一度受到誤解,抑鬱成疾,最後在柯賽特和馬呂斯的懷裏永久睡下。

?悲慘世界》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善良純樸的勞動人民註定要陷入受壓迫、受歧視、受凌 辱境地的必然命運,憤怒地譴責和控訴了造成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現象的原因。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如果沒有了主教的寬容,冉阿讓就不會變得樂於助人,如果沒有了主教的無私,冉阿讓怎麼會見義勇爲從而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卑微低劣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爲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醜陋本性的事實。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他們卻能用自己的雙手實現逆襲,讓自己重獲幸福生活。

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爲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也願我們擁有主人公冉阿讓的品質,勇敢地與生活對抗,即便犯了錯,也能在必要的時刻主動承認自己的過失。爲了他人,可以付出自己儘可能的努力。

讀悲慘世界感想範文2篇 一個無悔的愛與人性的探索——讀《悲慘世界》感想 第2張

第2篇

這部由大作家雨果先生寫成的著作閃爍着不平凡的光華,照耀着古今,也照耀着古今的靈魂,喚醒人們深埋心隅的人性與良知!

剛開始拜讀此書時,我怎麼也提不起興致,總覺得很無聊,遠比不上《基度山伯爵》來得吸引人。但當我讀完全書時,才深深地體會到了作者的高超技藝,真可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啊!書中那一個個有血有肉,個性之氣充斥全身的人物,在我心中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痕。

書中有上帝般的人物,也有魔鬼般的形象,有由大惡轉爲大善的奇蹟,也有由純潔被玷污爲低賤的無奈。

先提一提第一位出場的閃光人物——米里哀主教。因爲分崇高的身份,每年可以領一份高達一萬五千法郎的薪水。許多主教都將這筆錢用於享樂奢侈,而米里哀主教。米里哀除自己留下一千法郎,其餘全用於慈善事業,處處爲別人着想,窮人們都把他當作上帝的化身,主教一路走過,就在一路上散佈溫暖與光明。

後來一個臭名昭著的苦役犯來到城市,沒有一家旅店給他提供住所,也沒有一戶人家願讓他借宿。但米里哀接受了他,給他飯菜與溫湯,留他過夜。可這個苦役犯冉阿讓不但不心存感激,還在深夜盜走了主教的銀器,被抓獲後,主教出人意料地又給了他兩個銀燭臺,並讓警察釋放他!這是怎樣的寬廣胸襟與博愛的情懷啊!

下面不得不談到那個苦役犯——冉阿讓,也是本書的主角。在遇到那位主教前,他簡直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如同在惡水中泡大的一般,搶劫、偷竊、什麼都幹。後來主教的寬宏大量使他第一次流淚,第一次反省,第一次醒悟。聖潔的光明驅散了冉阿讓讓心中的陰霾,把他從地獄中解放了出來,“放下罪惡,立地爲善”。這就如同佛家的理論“度己不如度人”,冉阿讓的良知被喚醒了,從那以後,他再沒幹過一件惡事。隱姓埋名後,發奮工作,後來擁有了一個工廠,還當上了市長!他動心忍性,決定在善路上一直走下去。

歇斯底里的婦人在他臉上吐唾沫,他擦乾淨,並在她死後帶大了她的女兒;當了市長後,一點也沒有驕傲,而且“日行幾善”,賑濟窮人,改良社會制度;一個小偷被誤當作多年前的冉阿讓,那將流放,他放下市長的榮華,承認自己的過去,結果又淪爲苦役犯;流放過程中,在名水手抓在桅杆上,他冒着生命危險捨命相救;面對多次陷害自己的仇敵,他完全可以結果仇敵的性命,他卻放了那個……,仇人冉阿讓的靈魂已被主教拯救了,由魔鬼變成了天使,擁有了一顆大善的心靈。

書中還有一些醜陋的靈魂,如德納第夫婦,沙威、巴納斯山等等。他們大部分都永遠在罪惡中執迷,懸崖勒馬大概不在他們的詞典裏吧。

德納第先生貪婪,兇殘,惡毒都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作者淋漓盡致地刻畫了這一個典型的反面人物。芳汀把女兒託付給他,每個月寄託養費,而他不但打罵孩子,將她當作傭人來使喚,而且每個月向芳要更多的錢,還胡說什麼孩子得了猩紅熱,快死了,敲詐芳汀好幾百法郎。後來冉阿讓越是多給錢他,讓他送回芳汀的女兒——珂賽特,他越認爲“這小母狗快變成產奶的牛了”更多地索要錢財。經常在他窮困幫助他的冉阿讓,竟後來被他綁架,並向冉阿讓的義女珂賽特敲詐,恩將仇報的奸人!通過作者略帶大寫意手筆的細緻刻畫,這副醜惡嘴臉躍然紙上,種.種行徑使人義憤填膺。

讀完這本名著後,我對人生的領悟又更深看一層,更提高了明辨美醜善惡的能力。雖然雨果筆下的那個“悲慘世界”已經遠離我們了,但我們會在這個“世界”的啓示下向光明進發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