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微型課題培訓心得體會3篇 磨礪細節,攀登高峯:微型課題培訓心得分享

其他文案 閱讀(1.39W)

最近,我們團隊參加了一次微型課題培訓,收穫頗豐。通過講師講解、同事分享、互動討論等環節,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微型課題的意義、操作方法和實施路徑,對於今後的工作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貫徹這些經驗和方法,助力公文網站的發展。

微型課題培訓心得體會3篇 磨礪細節,攀登高峯:微型課題培訓心得分享

第1篇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自然天天與學生打交道,學生種種不良表現,總是讓我焦慮不已。漠視學生當前的問題,必然導致過後更爲嚴重的問題,我認爲這是學生越來越難教的重要原因。然而,面對學生身上層出不窮的問題,我天天找不同的學生談話,做學生的工作,工作量極大,卻沒有收到多少成效,結果問題還是問題,我嚐到的挫敗感遠遠多於成就感,於是總覺身心俱疲,難以招架太多的問題。開展微型課題研究,可以讓我集中精力,一段時間專注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爲我這類能力一般的教師提供了一種解決困惑的有效思路。

在一次校公開課後,同行們的評課意見,讓我找到了我要研究的課題方向。公開課的前半節課,學生總體反應沉悶,中途我採用了小組搶答積分競賽以鞏固和測試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此環節學生反應特別熱烈,參與積極性高漲。後來,我作了幾天的反思,查閱了一系列相關競賽的研究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文章,將我的微型課題名稱擬定爲《運用競賽手段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研究》。接着,開始對照班級學生實際,設計出一系列措施,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微調。朗讀、默寫、背誦、表演等等環節,大都貫穿於小組競賽中進行操作,每個小組每週一次統計總體得分,評出周冠軍組,並給予象徵性獎勵。學生個人根據表現,比如背誦完成快的,作業完成質量好的,課堂積極參與的,按規定分值可以計入個人積分。一個學期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改觀,而且還帶來了副產品――師生關係更融洽了。

課題研究確實“麻煩”,比如積分的統計,獎品的準備等,但是它能有助我解決我的教學難題,所以,我願意堅持。當然,我也在思考:怎麼進一步改進?該課題研究結束後,我該如何傳承或積累既得的成果?如果研究結束後,一切又回到原點,那就失去了研究的大半價值了。

微型課題研究,步子小,易操作,理論水平不豐富的也可以做起來,非常合適我們一線教師。然而,有時心裏想好要記錄的學生日誌因爲稍微忙了一些就擱淺了。幾個學生的跟蹤教育記錄,也是以“忙”爲藉口,漏記不少內容。一般情況,我習慣記錄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對我有思想衝擊的點點滴滴,可是主動及時進行深入研究的不多,我分析這是我成長緩慢的原因之一吧。我發現要想成爲一名優秀教師一定得投入、一定要學會通過問題研究給自己遇到的困惑找出路!

微型課題培訓心得體會3篇 磨礪細節,攀登高峯:微型課題培訓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參加了微型課題研究,我收穫頗多。“微型課題研究”是當前教學上的熱門話題,也是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載體。微型課題是指以教師自身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爲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爲研究目標的課題。微型課題的特點是切口小、範圍廣、方向明、週期短、投資少、收益高。課題追求有實用價值,教師從自己身邊的教育教學問題入手,去研究解決的辦法。

一年來,我針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通過獨立研究,共同討論,尤其是通過上學期的《化學發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校本作業優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收穫和體會。以下就是我的幾方面感受:

在課題研究以前曾經一直認爲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的任務就是上好課,教育好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於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事或者說是各級教研員的工作,與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但現在自己做課題後我轉變了看法。

教育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的研究取材就應當取材於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例如在我們的平常教學課堂上有的課堂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深思之後用文字寫下來,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解決辦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於積累還應當及時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動態,提高從實際工作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

通過課題研究我認識到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因爲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引導着研究方向,並制約着整個研究工作的進行及研究的價值。

通過課題研究活動,我加強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加強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地去尋找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如從網上下載、從雜誌上尋找,到圖書館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和認識。在整個課題研究活動中,我由開始的無所適從到現在漸漸地得心應手,並在活動中不斷成長。課題研究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從熟悉課題、理解課題,到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嘗試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後反思的整個過程中,我體驗着課題研究帶來的成功快樂。

微型課題研究實際上是一種行動研究,是行動者爲解決自己實踐問題而進行的研究。行動研究是行動者對自己的實踐進行的批判性思考。

通過對微型課題研究所做的嘗試,我體會到,微型課題研究的價值可以歸結爲“改進”和“參與”。在計劃——行動——觀察——評價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教師的聲音。行動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進教育實踐,不是構建教育理論。教師“參與”研究是爲了科學地“改進”自身的工作,“改進”不僅僅意味着教師通過內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學行爲,還意味着通過研究改變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理解,使教師專業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擴展。由此,微型課題研究將成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問題、體制的問題、評價的問題、考試的問題、升學壓力等方面的問題,而課外作業繁多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調研,分析論證,提出了校本作業設計的原則。該原則是:

1、課題研究需要甘於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穫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我認爲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與同事討論,最終我選擇了《化學發應速率和化學平衡校本作業優化》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

確定實驗研究對象,制定研究計劃,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對於化學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效果,使課題研究有的放矢。通過設計、討論、試驗、修改等多種方式,精選習題,反覆推敲。設置作業時分爲基礎訓練、能力提升和大學聯考鏈接三個部分。

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爲時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都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讓自己的研究留下軌跡。記錄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保留電子文擋和紙質資料,同時不忘反思,撰寫經驗總結。

作業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了寬鬆的作業環境,自主權掌握在學生手裏。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思維,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通過本課題前期的實施和研究,教師的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學觀念轉變了,業務能力加強了,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課題研究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關於課題的思考並沒有結束,課題的學習與研究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自我發現——自我反思——自我解決”對專業發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體驗到“經歷着的研究者”的充實與自在,體會到“撥開雲霧,喜見陽光”的幸福與快樂!此次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意義上的推進,我將充滿熱情,充滿信心,在教學和教研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第3篇

炎炎赤日,把全體老師集中朱河鎮中蒸籠般的教室裏培訓學習,心裏開始還不大樂意,但聽了幾節課後,那種情緒蕩然無存。尤其是江蘇特級教師馮衛東講的《以微型課題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讓人耳目一新,獲益匪淺。

微型課題研究,也稱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梳理。篩選和提煉,使之成爲一個課題,並展開紮實的研究。研究的着眼點主要關注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中的細節。研究內容是教學中碰到的真問題,小問題。微型課題是以“問題即課題,對策即研究,收穫即成果”爲基本理念。倡導每位教師“問題即課題”的意識,這也是我們開展校本教育的前提。微型課題要求切口更小,選題更難,研究更實。

比如我在執教《湖心亭·看雪》時就設置了這樣一個錯誤情景:文中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後來卻寫到“舟中人兩三粒”並且文末舟子還出現了。作者是不是搞錯了?

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們就驚詫了,是呀,怎麼文章前後矛盾呢?這麼簡單的教學,作者怎麼會弄錯呢?

這樣學生們就會很自然的關注作者及寫作背景。張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明亡後,他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被髮入山不仕,安貧著書,以消極避世表示其民族氣節。所以,這並不作者的疏忽,而是有意爲之,在作者看到,芸芸衆生不可爲伍。比如舟子,雖然確實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他文人雅士的孤傲,表現他那種超凡脫俗的情懷。

矛盾問題的提出,讓學生直奔文章主旨,其它問題將迎刃而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爲期十天的暑期培訓,將讓我們收穫先進的教學理念,蘊積靈動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