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新教材學習心得體會9篇 《探尋新教材之路: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其他文案 閱讀(1.32W)

新教材的實施引起了廣泛關注,各級教育部門、師生及家長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深入瞭解新教材,積極進行學習和實踐,以期推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本文將分享作者對於新教材學習心得體會。

新教材學習心得體會9篇 《探尋新教材之路: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第1篇

4月8日,我參加了保亭縣數學教研室舉辦的爲期一天的人教版國小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通過夏井川教授對三年級下冊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國小數學教材一方面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爲我們教師指明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這次培訓夏教授向我們分析了教材中的編排調整,以及改動意圖,向我們闡述數學解題的多樣性,建議教師們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學會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爲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鍛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處理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解決問題都要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也要符合算理和數學邏輯,結合實際問題出發。

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要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

總之,這次的培訓收穫良多,同時也讓我明白了弄清教材的編排,瞭解教材的設計意圖,鑽研教材這是我們教師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會更精彩、更準確到位。

新教材學習心得體會9篇 《探尋新教材之路: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一、瞭解新課程理念,增強學科核心素養意識

新課程對學科的理念進行了新的調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注重運用活動課程,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培訓過程中,專家和一線教師,通過精神準備和深入挖掘新課程標準,結合新教材對課程李暖進行系統總結,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須認真體會和把握新課程標準,認真揣摩和研究新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進行認真精心備課,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培養,通過教學,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進行鑄魂育人。立足大中國小循序漸進,螺旋式整體規劃,準確定位。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培育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的學科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學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同時要準確把握教材,花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教材,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在培訓過程中,培訓老師認真分析了高中新教材的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既有理論高度,有結合具體教學實例進行展示,有助於我們熟悉教材內容,理清教材編寫思路,系統把握教材內容,從宏觀層面去理解了把握教材,從而有助於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作爲一線教師,應該熟知教學內容,把握教材知識脈絡,系統把握教材,知道教材知識內在聯繫,形成教材知識網絡。只有熟練把握教程內容,才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成績。

新課程標準對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作爲一線教師,不能墨守成規,應該結合新要求不斷研究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本輪新課程培訓,我也學習了不少新的教學理念,有助於我更好的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新課程注重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結合課程內容要求,注意堅持課程內容或動化,活動設計內容化。在平時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弊端,引入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通過採用靈活教學設計,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形成合理教學模式,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

第3篇

最近響應上級號召我又細細的研讀了《數學課程標準》及《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等書籍。《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着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爲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而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爲目的。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數一數”時,一幅生動美麗的校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馬上被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熱鬧場面吸引住了,非常高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時教師不急於把問題提出來,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隨意看自己想要看的,還可以說說圖上有什麼。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教師再提出要求,如:“這裏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圖上畫的是什麼?各有什麼?你們找一找。”這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數學上,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觀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問題上,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觀察,教師可適時地指導觀察方法,有意引導他們按順序觀察。這樣分兩個階段進行觀察,先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觀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隨着知識點的增多,對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們的觀察漸漸地由表及裏,由粗到細,由局部到整體,從而學會了觀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啓發學生說,首先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並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接着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比大小”時,可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並說說圖中畫的有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可能會說:“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還可能說:“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對這些同學的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後教師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問:“誰多誰少?”學生可能會說:“一樣多”。教師可引導學生:“誰能把話說得完整一些?”從而引導學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可能說:“猴子多,香蕉少。”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4個梨,學生可能說:“猴子少,梨多。”教師可以引導:“剛纔你們說猴子多,現在又說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還是少呢?猴子、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說合適?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這樣,學生帶着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然後,各組代表彙報:“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同時也保留着直觀動作思維形式。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本着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自始至終都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入課題,創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例如:在教學“7的組成”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拿出7根小棒,再讓學生把這7根小棒分成兩堆。放手讓學生自己擺小棒,很快學生馬上就得出不同種分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很快就得出了7的組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

四、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分類”第二課時,“按不同標準來分”時,教師可讓學生以4人一組的形式學習,每個人把自己文具盒裏的鉛筆都拿出來,集中在一起,擺放在桌子上,組內先觀察,再討論,最後動手把自己認爲一樣的分在一起。分完後,教師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彙報:你們組是怎樣分的?按什麼標準分的?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們會想出十幾種不同的方法。如:

這樣教學,既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鍊。

總之,新教材爲我們教學改革提供了極爲方便而豐富的資源,它系統有效地培養和開發了學生的智力,給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場地,也給師生交往、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交流提供了條件。

第4篇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在不斷的學習、研究、探索、實踐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教學模式強大沖擊,也真正體驗到了有滋有味的職業生涯。下面談談我對新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在教學中,教師要滿懷激情地把音樂作品內在情感從傳神的眉目間,喜悅的笑臉中,生動的手勢裏表達出來,如演唱優美而抒懷的歌曲《故鄉的親人》,教師生動而美麗的笑臉,流露在眉間、眼神中、嘴角間的讚歎,把學生的情感帶進那童年生活的美好意境中,使他們自然而然的從心底深處萌動了一股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師的激情,會感染學生,帶動着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通過甜蜜的歌聲、體態、動作及豐富的面部表情表現出來。

在低段學生的唱歌教學中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情緒,我經常引進各類音樂遊戲如:《我是快樂小司機》、《小田雞跳跳跳》等結合歌曲,讓全體學生參與到遊戲中,從而生動形象的理解加深對歌曲情緒的熟悉。

教給學生唱一首歌,欣賞一首樂曲並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作品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欣賞中,心靈受到滋潤,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情感特徵,情感處理,表現手段。如採用啓發示的提問:“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力度來演唱?用怎樣的語氣、動作和表情能把思想感情表達出來?”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理解和預備,課堂上要善於啓發和引導與學生一起通過深挖掘、細處理,把歌曲蘊含的情感揭示出來。

教師不要侷限於課本,把課堂設計成有利於學生參與的音樂活動如:“小小音樂會活動”可以使學生盡情發揮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樂、舞蹈於一體,並向家長、學校領導發邀請函,讓他們來觀摩,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話實說”的欣賞活動,學生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看法、感受,給學生提供發表、評價、感受的機會,形式新奇、學生輕鬆、參與積極。在活動中學生是主體,不要限制學生思維,讓他們大膽往動、往唱、往跳,真正成爲課堂主角。重視學生學習過程,活躍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創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發展爲本。

新音樂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是讓所有兒童都能成爲具有美好心靈的人。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各種音樂能力的培養,感受創作的樂趣,激發他們自身的情感。

我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誇大階段學習的重要性,期末考試學生可自選一種方式進行,考試菜單有演唱、演奏、欣賞、表演、音樂常識等,可單選也可多眩欣賞音樂常識作爲筆試,其他項目考試以班級音樂會的形式在輕鬆自如的環境中進行,學生可在筆試中寫上自我評價,教師再參照學生綜合能力,用正確、形象的文字進行定性評價,通過這種評價手段,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發揮的空間,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可以在各種文藝表演中展現自己的才能,沒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可以在平時音樂學習當中積極參與,以良好的學習態度參與音樂創編,我想這種評價方式既尊重了學生個體性,又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和主體性。

第5篇

8月26日,新學期即將到來之際,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我校全體教師分組參加了新教材的培訓,這次培訓聆聽了三年級的《秋天的雨》和五年級的《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視頻,通過這次培訓,我對國小語文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教材不僅關注基本知識和技能,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教材的編寫要能夠吸引學生閱讀,激發學生興趣,教師應該要理解教學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選用恰當的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所以《秋天的雨》和《圓明園的毀滅》這兩篇課文的教學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通過對這兩篇課文教學視頻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鞏固和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進入三年級的學生一般來說,語音基礎是比較好的,基本上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具備初步的獨立的識字能力。初步學會了用音序和部首查字典,但還沒有熟練。特別是結合字的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解釋還比較差。因此,三年級教師接班以後,必須重視鞏固和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二是加強詞義教學,使學生理解詞在句子中的作用。三年級語文中識字教學的重點在詞義的教學上。因此在三年級課文《秋天的雨》的教學視頻中,老師非常重視識字和寫字教學。

二、中年級語文教學要重視詞、段的訓練

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段的訓練,要引導學生懂得怎樣連詞成句,連句成段。在三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既不能沿用低年級的一些教法,也不能照搬高年級的教法。怎樣教學較爲合適呢?我認爲,講清一段話中幾個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幫助學生掌握連句成段的規律非常重要。

三、中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以讀爲本,重視語言積累

?秋天的雨》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在教學中,教師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藉助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繽紛的美景表象,以想帶讀。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文眼“五彩繽紛”一詞的含義,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悅之情。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共鳴,繼而用美讀的形式表達出來。同時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如:在美讀“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個句子時,教師抓住表現動態的詞語“扇哪扇哪”,引導學生通過去掉詞語“扇哪扇哪”比較讀,體會其輕柔美與動感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

四、對於高年級的語文教學要處理好教學中落實工具性和突出人文性之間的關係

一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國小語文教材大都文質兼美,在閱讀教學中應利用這一特點,落實工具性,同時突出人文性,努力追求二者的水乳交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協調發展和提高。

二是語言文字訓練要和深化內容理解相結合。在《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結合書面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爲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景觀。而當年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親眼見過。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光靠書上優美的語言文字描寫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爲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師讓學生抓住課文內容,概括圓明園的特點,並由此作爲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學習,讀課文相應段落,然後交流。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充分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爲下文“被毀”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場,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就是一個悲劇。這樣安排教學,既使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又使學生理解得到深化,達到了學習語言和深化內容的相統一。

三是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在這次新教材培訓中《秋天的雨》和《圓明園的毀滅》兩篇視頻教學都是金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有限的時間內,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

第6篇

參加對教材培訓的學習,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感受到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爲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爲目的。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適當調整知識結構,提供清晰的線索和步驟。

新教材根據教材實驗結果和教師們的普遍意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如統計與概率等內容適當降低難度,第一學段統計與概率部分內容大幅減少,部分內容移到第二學段。如一年級上冊“時間”這一單元,將原來的“教學整時和半時”改爲只教學“整時”。再如教材系統處理了“解決問題”,爲實現“解決問題”的課程目標提供教學思路、發展線索和可操作的案例;針對在實驗教材使用過程中,廣大教師、教研員提出的不適用的教學素材;例題設置中的.一些不合適的呈現方式;練習題編制中的有難度或效率低的題目;等等,進行細緻地修改。循序漸進的提供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課改通過教材修訂研究和精心製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準確,易懂、可讀性強,版面設計清爽美觀,圖文並茂配合恰當,裝幀精美,教師能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教材。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第7篇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爲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習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第8篇

經過一年多對物理新教材的學習,我對物理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下面談談我的心得和體會,我認爲物理新教材主要有以下這些特點:

合理的教材結構,有利於學生學和教師教。考慮到高中學生的認知心理和循序漸近的教學原則,物理教材在結構的安排上遵循先近後遠,先直線後曲線,先宏觀後微觀,先經典後現代,先具體後抽象,先局部後整體的原則。也就是先從學生接觸最多、最熟悉的現象講起,先講簡單的一維運動,後講二維運動,先講直接接觸的宏觀現象,後講看不見、摸不着的微觀現象。在教材結構上貫徹這種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對整個物理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也有利於解決初高中的臺階問題。

衆所周知,物理教學中初高中的臺階問題一直比較嚴重。新的高中物理教材是與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材銜接的,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在知識的深度上又較原來的教材低了一些,所以,新教材在開始部分只講常見的重力、彈力和摩擦力,摩擦力的重點放在滑動摩擦力的分析和判斷上,同時將這一章安排得相對小一些。在這三種常見力的學習過程中,分析了一些簡單的現象,既瞭解了這三種力的簡單特點,同時也接觸了一些簡單的受力分析。在學生稍微熟悉了高中物理研究問題的方法之後,再學習運動學。在學過運動學之後,學生對矢量的分析和運算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之後,開始學習牛頓運動定律以及動量和能量等問題。這種安排的實質是將學生剛上高一就遇到的攔路虎“受力分析”,分散在力學的各個部分,降低高一開始時的要求,搭好國中上高中的“橋”。

2、在教材結構上還注意了在能力、方法的訓練上有層次、有明顯的梯度。

新教材突出的特點是高中設置了兩類不同的物理課,兩類物理課的內容和要求各不相同。Ⅰ類教材要使學生了解和學習物理學中基本的知識和方法,接觸的實際問題多一些、廣一些,但知識深度的要求並不高,以提高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Ⅱ類教材除注重知識、方法外,更側重給學生打下進一步學習所需要的較爲紮實的基礎,特別注意不僅要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另外,由於學習兩類不同物理課的學生在高一使用同樣的教材,升入高二時再分開。所以,高一教材同時考慮兩類學生的需要,處理好兩類物理課的兼顧問題。爲了體現這種彈性,特意在教材中通過增設欄目、增加閱讀材料等手段,擴展知識、能力的培養領域,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選擇。例如,在學過“力的合成”內容之後,設有“思考與討論”欄目,讓學生較全面地考慮合力的大小與兩個分力之間角度的關係;在講過速度之後,爲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瞬時速度的概念,教材特意增加了一個“怎樣理解瞬時速度”的閱讀材料;在講過向心加速度的內容後,增加了“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導”的閱讀材料等等。另外,在教師用書中還提供了比每章後面的習題要求略高的一組參考題,供教師選用。

教材將有關的內容相對集中地安排在“量子論初步”和“相對論簡介”這兩章,使學生了解這些內容的基本觀點。另外教材還注意在相關的經典內容中儘可能地滲透近代物理的觀點。例如,在動量和能量部分突出“守恆”的觀點;在萬有引力部分,增加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的學說;在氣體部分突出統計的觀點等。

通過各種教育途徑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爲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和知識是有限的,只有使學生學會了方法,養成了習慣,他們在步入社會後,才能繼續充實自己,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這種懂方法、會學習、有創見的人才,各門課程都有義務,但物理課在這種能力的培養方面更有其獨特的優勢。在教材中,特別注意了能力和方法的訓練與培養,注意了敘述的啓發性,給學生留有較多的獨立思考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在學生經過思考可以得出結論的地方設一些“爲什麼”、“你想過嗎”、“思考與討論”等欄目;在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包括思想教育)比較突出的地方,有意識地或總結或點撥(如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實驗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實事求是的觀點等);通過章後小結,逐步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歸納學過的知識;通過對諸如“研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係”、“研究材料的保溫性能”、“剎車時車輪被抱死的利與弊”等課題的探索,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理論聯繫實際,是真正學好物理、培養學生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只有善於把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識學好。理論聯繫實際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地理解物理規律,同時也是引起學生興趣,使他們喜歡物理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教材中充分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在講到阻力問題時,介紹了小轎車、氣墊船等;在各章前專設一頁,印有與本章內容相關的圖片,包括我國最新設計製造的飛豹式戰鬥機、賽跑的運動員、上海南浦大橋等;在講到振動時介紹了心電圖儀、地振儀、微波爐;在講到反衝運動時介紹了我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以及神舟號載人飛船。另外還有與阻力問題相聯繫的磁懸浮列車,與紅外輻射相聯繫的紅外遙感技術,與原子輻射相聯繫的激光等。

物理知識浩如煙海,如果讓學生都按部就班地學習,不僅時間上不允許,也沒有必要。有些知識可以採取逐步滲透,即逐步提高的辦法來學習。如力的正交分解法,在解決力學問題時應用很廣泛,用起來也很方便,但課本沒有單獨設節講述正交分解法,而是在第三章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時採取滲透的方法來介紹,讓學生在應用中逐步習得。又如,熟悉“同一直線上的矢量運算”對處理矢量的運算很重要,但課本也沒有單獨設節,而是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告訴學生需要先取一個正方向,以確定矢量的正負,於是矢量的運算就可以變成代數運算……經過幾次熟悉之後,在適當的時候再由教師點撥,使學生提高認識。另處,像重力和彈力做功與路徑無關,黑洞,黑體輻射,行星、恆星、星系和宇宙等內容,教材都是採用滲透的方法來處理的。

課本的緒言改變了過去長篇敘述的寫法,用8個彩頁以插圖的形式對物理學的概貌、物理學的重要性作了說明,以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志趣。同時,也採取靈活滲透的方式,使學生知道一些知識,擴展眼界。緒言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細節都講清楚,它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物理學有個概括的瞭解,引起他們繼續學習、深入探究的願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可以說,離開了實驗就談不上物理學。雖然學過物理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知曉實驗的重要性,但是由於受應試教育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應該說我國中學物理的實驗教學始終是一個薄弱環節。爲了加強實驗,新教材在這方面盡其所能地做了努力。新教材中必修課的必做學生實驗共12個(其中4個是新的),實驗個數與過去的必修課中必做實驗的個數相同。必修加選修物理課的必做學生實驗共23個(其中有一個是在專題中安排的製作性實驗)。這23個實驗中有7個是新的,過去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一共只有17個學生實驗,因此,在課時減少的情況下,這實際上增加了學生實驗所佔的比例。物理實驗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它在學習物理中的重要作用,更主要的是它是學生認識、學習和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材中,除了按照新教學大綱的要求紮紮實實、合理有效地安排所規定的學生實驗外,還增加了“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實驗,在正文中增加了許多隨堂實驗(學生一邊聽課,一邊動手操作的實驗),設了“做一做”欄目,介紹簡單易做的小實驗,鼓勵學生多多動手操作。爲了突出“探索”的意識,教材在某些地方故意不給出結論,讓學生經過探索自己得出規律。例如,豎直上拋的規律,胡克定律的探索等。

總之,我認爲這次新教材對教材的改革,更有利於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教學以及學生也更容易產生對物理的興趣。這樣,使得教與學更好地結合起來,使我們真正能做到在高中以打好學生的基礎爲目的。一句話,我認爲這次教材改革是非常成功的。

第9篇

這個寒假我學習了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的網絡培訓,學習了二年級下冊教材總說明,下冊教材分單元介紹,觀看了兩節視頻課,《數據收集整理》和《有餘數除法》。

通過學習我瞭解到教材總體內容的變動、編排的特點以及各單元教材分析等等,在這次的學習中,劉麗教師對二年級下冊教材的介紹讓我收穫很多,一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首先,從教學內容和編排特點進行了分析,讓我體會到編者的意圖,理解新教材,使我對教材的編撰理念、框架結構等各方面有了全面的.認識,明確了課程課標改革的方向。聆聽了劉老師對教材的解析,我懂得了只有真正理解好教學目標的含義,才能把握好教學的重點,纔能有效地開展教學。

全套教材的知識通過講解我能感受到教材每單元的內在聯繫。知道了每單元的知識串串相接,環環緊扣,哪一個環節做不好,下一環節就難以實現,所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抓好銜接,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其次,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多多動腦,多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的快樂"。

採用教材中的教學情境,將課本數學變爲生活數學,儘量創設生活化的的課堂情境,使課堂教學成爲一種開放的“生活化“教學。“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爲具體的、摸得着的、看得見的、可操作的數學。

這次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本冊教材增加了一些內容:混合運算和有餘數除法,有的單元也降低一些難度,注重學生動手操作,第一單元讓學生學習調查的方法,並記錄下來,第三單元不讓學生畫軸對稱圖形了。通過學習我感覺到比原來懂得多了,看得遠了。

作爲我們教師平時要善於總結反思,只有不斷地總結反思,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爲,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