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7篇 深入解析《弟子規》:行爲之道

其他文案 閱讀(1.11W)

《弟子規》是一本傳統的家教經典,對於塑造孩子品格具有重要作用。讀後感是讀者對其閱讀和思考的體現,通過分享讀後感,可以激發更多人對於品德教育的關注和思考。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7篇 深入解析《弟子規》:行爲之道

第1篇

?弟子規》共分爲總敘及其它七大部份,分別列舉了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規範和禮儀,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學習它首先對孩子們是必需的,因爲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祖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厚德則中國纔會更加興旺發達。尤其是德,如果孩子沒有德,縱然他(她)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將來也未必會成爲社會的棟樑。其次,作爲大人,學習《弟子規》也是大有脾益的。

因爲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好孩子,俗話講“打鐵尚得自身硬”,何況是爲人師長。而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社會普遍強調和遵循的都是急功近利型的競爭模式和發展思路。若以這個作爲行爲準則,有利可圖的',大家就爭先恐後、趨之若鶩;沒名沒份的,大家都退避三舍、恐及其身。那麼久而久之,在利益面前人們將道亦無道;大而推之,則國將不國。

所以就大人和孩子一塊學習《弟子規》來說,我覺得倒不失爲一次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不斷進步的有益嘗試。大人自己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每一條都和孩子一起學,一起做,不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大人都堅持原則不動搖。久而久之,孩子必將在學習生活、待人接物和尊老愛幼等方面有一個可人的進步。

關於弟子規讀後感7篇 深入解析《弟子規》:行爲之道 第2張

第2篇

學校給每一個學生髮了一本《弟子規》,要求我們每天誦讀。於是我每天做完作業就會和媽媽坐在沙發上一起讀,媽媽還爲我解說意思呢!媽媽常說,學習《弟子規》對我們很有幫助,它教育了我們生活上,學習上很多做人的道理。

今天晚上,媽媽和我又在大聲地念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媽媽解說道:“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聽到這裏,我低下了頭,因爲我想起我平時也真的做得不對。有時我做作業或者學習不夠認真,父母會說我幾句,可是我不但不虛心接受父母的教導,而且還覺得父母好囉嗦好煩,亂髮脾氣。現在我看着手裏的《弟子規》,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後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導,還要虛心的接受父母的批評。例如:媽媽經常說我的東西亂放,書桌上擺滿了學習用品、玩具,每次都是她幫忙收拾。以後我要用《弟子規》中還提到的“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來警惕自己,每次做完作業我一定自覺地把學習用品和玩具放好,不再讓媽媽爲我操勞。

?弟子規》讓我還學到了許多道理,這真是一本讓我百看不厭的好書,以後我一定更加認真地學習《弟子規》。

第3篇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爲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衆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纔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第4篇

今天晚上和女兒一起讀了《弟子規》第一部分——入則孝,並將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異意的字意解釋給她聽。原以爲這是篇古文,說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爲規範,孩子不會感興趣。但讓我驚訝的是,孩子不但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誦下來,還一下子從幾件小事上記住了“孝”字。

古語說,百善孝爲先。可隨着時代的進步,感覺“孝”字一點點在淡化。說實在話,沒看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應該孝順老人,覺得自己能讓父母高興、即使啥也沒做也算是孝順吧。看後才恍然明白怎樣纔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來人家早寫着呢,更多的是應該“孝”而沒有“孝”的,雖然都是一些做起來很簡單、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時立刻答應,父母讓做事時不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作爲萬物之首的.人類更應該以“孝”爲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堅持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到入則孝,必將對促進全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者按:笑笑學校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讀《弟子規》,並要求家長用稿紙、手寫與孩子共讀《弟子規》的感想,想必是怕大家都從網上下載吧。笑笑爸爸真有志氣,雖然可以照搬網上的內容,偏偏熬了半夜,給女兒親自寫了一個。清晨起來,笑笑媽媽發現果然不同凡響啊!

第5篇

“勿諂富,勿驕貧”,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生活好時,我們不要笑貧,不要輕視這些貧窮沒落之人;我們如果貧窮,處於貧窮,我們也不要去巴結有權勢之人,沒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間應當坦蕩蕩。這裏也告訴我們,要有志氣,要有氣節。“勿厭故,勿喜新”,這一條就更重要了。有一句話說,“喜新厭舊”,這可以說自古以來,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習性。對物品來講,如果不能珍惜,總是喜新厭舊,追求物慾就會愈來愈深,這樣對我們人生也是沒有絲毫好處的。所以從小我們也要告誡孩子,要愛惜一切物品,防止喜新厭舊,在這裏我們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當好表率作用。

對物如此,人亦亦然。人與人相處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厭舊。比如,有些離異的`家庭,就是在於自己一時的貪慾和喜新厭舊,才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甚至妻離子散。所以,當我們讀到‘勿厭故,勿喜新’的時候,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質上面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毛病?在與人的感情方面,我們是不是也有喜新厭故的這種心態?若有,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一定要及時回頭,懸崖勒馬,把一切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於未然。

第6篇

古人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易經曰:“滿招損,謙受益,此乃天道”。就如滿杯的水,再好的東西也裝不進去了,所以,學習一定要以空杯狀態,這樣才能受益,有舍纔有得嘛!因此,末學作爲剛剛步入傳統文化的新生,更要先紮根基,學基礎。學習學習,習就是做,一定要知行並進。“傲不可長”,傲慢是求學問一個很大的“殺手”。就像林則徐十無益中所說:“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那麼,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是什麼?就是“道德”,因爲他掌握了聖賢幾千年教誨的綱領。那麼,何謂道德?道就是自然規律;德就是順應自然規律而生活。所以,五倫關係的真正落實就是“道德”。

中庸曰:“君子之道,造端於夫婦”。五倫關係中最重要的`一倫就是夫婦道。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夫婦更要慎於始。末學真的要感恩祖宗護佑,感恩古聖先賢,讓末學還未步入婚姻就學習了夫婦之道,對以後的擇偶有了正確的方向。

第7篇

這幾個月我們學校舉行了朗誦《弟子規》的活動,我在這次活動中感受頗深,尤其是《弟子規》“信”中的‘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說話,首先要講信用,不要花言巧語。你問我爲什麼要說這一句,因爲我也有這樣的經歷。

有一次,好朋友小明約我出去玩,我倆約好星期四在洛浦公園的車站等,不見不散。可等到那一天時,因爲是個下雪天,我作業還沒寫完,那時天氣又很冷,家裏很暖和,心想:等我把作業寫完再說吧。可等我寫完作業的時候,已經八點了,外面的雪下得很大,鋪天蓋地,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這時,我又想起了我們的'約定,於是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準備出去。我打開門,一股冷風迎面撲來,嚇得我一哆嗦,聳了聳脖子,趕快把門關上,“好冷呀!”心裏想:還是不出去了吧,家裏太暖和了,舒服極了。第二天晚上,我打電話約他,他媽媽說他發燒了,我問他怎麼回事,原來是他昨天他一直等我,是他媽媽把他強行拉回去的,我聽了,慚愧極了。

讀了“信”之後,我想:“信”上說得對,我不應該失信,那樣就沒有人相信我了,好朋友會越來越少。從今以後,我應該講信用,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先說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