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4篇 數學與心理健康: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他文案 閱讀(4.94K)

數學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還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認知引導、情感體驗和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心理素質與抗挫折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4篇 數學與心理健康: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1篇

所謂心理健康,不僅指個體沒有心理上的疾病,而且在身體上、以下和社會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狀態。具體而言,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達到以下八個標準:

(8)心理年齡符合特徵。在當今社會轉型期,多元化的觀念衝擊下,青少年的思想心理日益複雜,負面影響越來越多,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需要。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限於專門的渠道是不夠的,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教學中去,每一位任課老師應根據自己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的培養目標,並通過其教學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滲透、相結合,才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師生自身的資源,達到教學與心育互相促進的一個良性循環,使全體學生受惠。那麼,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把我的幾點做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一)深挖新教材中的心理因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學習和心理雙豐收。

數學新教材內容中都蘊含着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例如:“每一節後面的讀一讀欄提供了有關的數學史料或背景知識、數學在現實世界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實例、有趣的或有挑戰性的問題討論、有關數學知識延伸的介紹等等,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增長知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教材中有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而且計算繁瑣,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新教材倡導學生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如製作視力表,探索勾股定理,測量旗杆的高度,觀察太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等等需要學生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寓教育於學習中。教師可以因地制宜,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明白,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合作纔會把事情做好,將來出社會工作也一樣的道理,都要講究團隊精神。在教學中加以挖掘,深化,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融合的學生之間的感情。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的掌握知識,促進學生智慧和人格的發展,就必須挖掘教材的潛在的智力價值和精神價值,去吸引學生學習,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地健康發展。

(二)創設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實施愉快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心態。

心理學表明,人在輕鬆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才能形成興奮中心,使神經細胞間傳遞信息的通道暢通無阻,思維就變得迅速敏捷,加速知識的接收。如果環境能夠給人體以長期滿足,就會使個體產生愉快的情緒,促使身心健康發展。學生在一個沒有壓力,和諧、寬鬆的環境下學習,不僅能學生到知識,而且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心態。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

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是“接受他人,善於與人相處”。學生存在人際關係方面的心理問題,之一是與教師的關係問題。其中主要是教師的認知偏差,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給學生造成的壓抑心理、對抗心理、攻擊行爲等問題。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產生消極情緒,使師生關係會日趨緊張。而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創設健康向上的教學氣氛,啓發思維,激勵創造,從而使師生在愉快中完成教學任務。作爲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用親切友善的笑容,常掛在嘴邊的激勵語言,如:“你說得非常好“,你真棒”,“很好”,“你很聰明”,“再想一想”,“這麼難的題你也做出來啦,你成功啦”等等,舒緩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得到一種愉快、積極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萬倍的信心,自覺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爲學生創造了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使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

學生在學習時,每取得一點成就,如能及時肯定和鼓勵,便會有一種經常的成就感,使他們從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價值,從而樹立自信心和進取心。如果一個學生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做事就會缺乏自信,在心理上認爲自己樣樣不如人,就很容易自暴自棄,產生自卑的心理。在課堂上要堅持以表揚爲主,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成功感。這對學習後進生尤其重要。我們數學老師的的教學宗旨是:多一個學數學的人,就多一個60分。就算是批評,也是善意的,而不是嘲笑,挖苦,諷刺。有一個學生楊某,學習沒有動力,不聽教,行爲有偏差。他在一次學習關於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在課堂練習中,他用了他姐姐教的十字相乘法(其他學生沒有學過)來解,解法簡便,而且又快做完,我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了他,並把他的解法寫在黑板上進行講評,這不但鼓勵這這位學生,還激發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此方法的慾望。而且這位學生後來變得積極大膽,有了自信心,其違紀也減少了。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某些品行障礙。

處於青春初期的現代少年,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並迅速發展,自我表現的願望十分迫切,願意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並希望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應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思考機會、多一些活動空間、多一些表現機會、多一些創造信心、多一些成功體驗。“讓全班同學的手都舉起來,讓每一位同學都有表現的機會”,是我的教學觀點。我建議:

(1)在課堂中多提問學生。只要我們把問題具體化,小步子引導,就會激發學生的熱情,激發他們表現的慾望。如在講用用配方法來推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其推導過程有一定的難度,若只是老師在講解,學生不一定有興趣聽,也不一定聽得明白。但我把其推導過程具體化,分成十多步,每一步都提問學生應該怎樣做,學生聽得認真,又想得積極,每一步都搶着回答。這樣不僅學生懂得知識的來攏去脈,而且活躍了課堂。

(2)多讓學生上臺講解題或上講臺前板演。當學習一條例題或思考一道習題時,讓我們的學生在小組內充分交流後,可以請某一小組的同學上臺講解解法,或請每個小組的同學上講臺前板演解題過程,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鍛鍊了學生的膽量,增強自信心。

(三)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許多學生存在與同學間的關係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係不融洽,甚至關係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係,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在我校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全面實施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一般是以4人爲小組,4名學生中有上,中,下三層的學生,主動權下放到學生,每組都有由一名組長負責,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與討論。上課時通過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取長補短,你教我學,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收穫。在小組學習中,通過小組內互教互學,培養學生寬容友愛之心:通過小組合作,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培養學生交往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把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爲小組之間的競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有利於因材施教,符合了新課程的要求,使新課程充分得到表現。

(四)提高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目前許多家庭都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許多同學自幼嬌生慣養,吃苦精神差,獨立能力低,有的沒有自信心,心理素質差;有的沒有責任感,以自我爲中心;有的自制力差,對自己他人不負責,一遇到困難,便怕了,不願前進了。如果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就會關生焦慮,甚至頹廢的情緒,可能發展到以後在各個方面也會出現小小的挫折就意志消沉,自暴自棄,一蹶不振甚至產生憂鬱的心理,阻礙學生健康發展。增強耐挫意識,就是讓學生認識到人一生中總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學會耐挫方法,學習和適應遭到反對和不成功,學會接受有益的批評。

(1)從解題中增強耐挫能力。波利亞說:“教學生解題是意志的教育”。通過學生在解題中受挫或嘗誤中提高耐挫能力。例如:有一些與生活實際聯繫的數學題計算是過於複雜的,費時費力,考試一般不會出這麼複雜的數讓學生去計算的,當學生遇到這麼複雜的數運算時,心情會比較煩燥,意志薄弱者則不想做了。這時,我就說:“這是考驗同學們意志力的時候了,若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好。看那一位同學取得成功的,就是一個最有毅力的學生了。”在數學過程中,解題的成功會使學生以更高昂的鬥志和巨大的勇氣向新的目標邁進,在今後的學習或工作中,都能以一種頑強的意志去學習與工作。在學生受挫時,應教育學生在受挫之後,不要一蹶不振,而是要冷靜分析受挫的原因,在困境中奮起,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調整好解題策略,努力將“山重水覆”轉化爲“柳暗花明”。

(2)從小組競爭失敗中增強耐挫能力。在小組教學中我們採取一些小組比賽,評選優秀學習小組活動對學生進行激勵,同時也是對落敗的小組的同學是一種打擊。此時,應該教育學生:人生中總會遭遇到挫折的,要正視現實,接受現實,以平常心坦然面對,唯有更努力是最好的方法,只有去努力,勝利的機會總會有的。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不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學習,同時使學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與態度方面得得到良好的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能使數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應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組成一個協調統一的教育整體,對學生起良好的教育作用。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態度就會端正。作爲一名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應該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健康成長!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4篇 數學與心理健康: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2張

第2篇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也正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要全面提高少年兒童的素質,就必須高度重視對他們進行心理衛生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悟性、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對國小語文學科教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認爲語文學科作爲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無論從教育目的還是從教育內容上來看,語文學科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很大的優勢。教師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與國小語文學科教學所含的有關因素,自然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滲透式的教學過程中,努力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學生不斷得到全面、主動、和諧、健康的發展。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語文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的載體。語文教材涵蓋的內容廣泛,既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語文教材中挖掘心理滲透點,是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國小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字、思想兼美的課文。其中有不少課文蘊藏着心理健康滲透因素。如:國小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開學第一天》,就指導學生在學期一開始就要具有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在三年級上冊的課文裏,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的課文有《兩隻小獅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幫助學生排遣嫉妒情緒的課文。特別是《愛發脾氣的孩子》《我能行》《掌聲》等課文,滲透了健康的心理品質教育,讓學生學會關愛,培養學生的意志力,以及培養學生在現代社會中待人處事、與人交往的道德觀念和能力。在這些飽含深情的文字作品中,只要把握住這些文章的人文性質,就能很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國小生的情感正處於逐漸發展時期,其情緒狀態帶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賦予的人物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體驗、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其實,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滲透不僅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教育的過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過程。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賴於相應心理知識的掌握,更需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修養能力。這樣,個體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保證心理健康,發揮心理潛能。因而,語文教學中,還應注意結合教材與教學,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

在語文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上心理健康課。培養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仍是語文課的主要內容。那麼何時巧妙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爲語文教學的難點。

我們不僅從課文中挖掘心理健康因素,還從“口語交際教學”“作文教學以及讀寫例話教學”中有新的發現。例如一年級口語交際《有趣的遊戲》的滲透目標是:體驗無助和受助,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這一課的教學過程是組織學生做貼鼻子的遊戲,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把滲透契機設在遊戲過程中。

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把作文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鼓勵學生大膽地傾訴自己的感受,拿起手中的筆,在作文日記中傾訴煩惱、痛苦,自己開導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戰勝自己,增強自己的獨立自主意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文,及時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心靈就能得到淨化,同情心、愛心得到培養,正義感、道德觀得到確立,慢慢地學會該怎樣去領悟生活。如:描述心理情感的有:《我真後悔》《假如我是》;寫人:《我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讓人難忘的人》;寫事《這件事教育了我》《我相信我能行》等等。通過這些內容記載,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督察、自我調控。學生會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作文,認識自我,把作文與自身的成長緊緊結合起來,使自己的人格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同時教師也能通過學生的作文,及時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在語文課文和作文教學中只要把握了教學契機,就一定能找準心理健康滲透的突破口。

在語文課中向學生滲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就應有強化鞏固。那麼強化的形式主要是根據課文、根據學生設計一些精巧的活動,開通心育通道,搭建心育平臺。如:遊戲活動、角色扮演、討論活動、警言提示等。設計活動應遵循“少而精”注重實效,切不可加重學生負擔。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課文《爭吵》,幫助學生排遣嫉妒心理的時候,設計了這樣一個強化活動:討論“當別人成功時,你對自己怎樣說,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有的同學說:“他成功了,是他通過努力得來的,我要向他學”。有的說:“這幾天我的狀態不佳,如果調整好,我也會成功。”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實際上道出了排遣嫉妒心理的一些主要方法:友好競爭,學習欣賞,自我安慰等。這樣學生在一種輕鬆民主的氛圍下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強化,實現了自我教育。

總之,縱觀在國小階段開設的多門學科中,無論從教育目的還是從教育內容上來看,筆者認爲語文學科作爲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很大的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語文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3篇

近年來,職業學校普遍存在招生、管理兩大難的問題。職校學生大多數源於國中學習、紀律雙落後的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厭學、逆反心理重,部分職校生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更缺少吃苦、合作精神,面對這個由“問題學生”構成的“問題羣體”,職校教師不僅心知肚明,更有艱辛努力後的苦衷與無奈。如果不及時有效地加以疏導,一些職校生就會意志消沉,不思進取,對前途悲觀失望,進而影響他們的學業和以後的工作,甚至釀成社會問題。因此,職高教育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作爲一名職業教育的政治課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政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淺談筆者的體會:

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心理健康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政治學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穩定的心理素質、嶄新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課堂教學是向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一樣,要不斷地滲透和融合到整個政治教學的全過程,這是政治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最基本的途徑之一。特別是要做好與新課程的結合,因爲新的課程標準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空前提高,新教材、新教法、新的評價方法都非常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在具體實施中,通過訓練、輔導、暗示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要求教師積極採取和諧、興趣、成功等原則,創設學生樂學、好學的環境,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和心理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與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達到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品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要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敢於向書本、向權威挑戰,使學生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使課堂教學成爲學生創新的搖籃。以教師自身爲榜樣,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運用激勵的手段,創設真實的環境,採用直接的感受,通過真誠的交流幫助學生全面瞭解自己,引導學生學會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喜悅。

心理學把影響行爲產生和變化的特定環境條件稱爲情境。情境可以分爲客觀情境(如:物理空間的佈置、陳設)和心理情境(如:羣體的心理氣氛)。客觀情境因學校辦學條件、班主任的特點等因素而異,但無論怎樣,教室佈置明亮、舒適,讓學生有集體歸屬感這些方面是相同的。爲了使政治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結合,可以在課堂上適當變動學生座位的安排,例如:圍成圓桌式、小組式,也可以模仿電視論壇節目的形式等。這些方式既可以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想象能力、協作能力的訓練,也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多向交往拉近距離,加深彼此之間的瞭解,增進友誼。客觀情境是外顯的,心理情境則是內隱的。因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大量的實踐活動,能使學生思維活躍,創意無窮,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又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體現了心理情境的重要性,學生在一定環境中生活、學習,就會受到環境風氣的薰陶,產生一種自然接受心理,久而久之會被同化。在政治課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應儘量創造一個健康向上、生氣勃勃的良好環境,創設一種給學生心理安全的教學氣氛,藝術地運用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營造積極、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實現師生心理相容,形成良性互動,使學生身心愉悅,也許會出現“不說而教”的效果。

教師在政治課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教學藝術。教師只要潛心鑽研,一定能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知識教學與情感化的統一,從而教會學生掌握心理調節藝術,避免不良心理現象的產生,自行消除心理障礙,進而在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和諧統一合力的作用下,不斷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4篇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作爲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上和諧發展,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事實表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這種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形成健全的個性爲出發點和歸宿。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呢?

國小語文教材涵蓋的內容廣泛,既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應挖掘教材內涵,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有的放矢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人文性是語文教材的一大特點。其中有優美的詩歌、有趣的童話、富含哲理的寓言、令人蕩氣迴腸的經典散文。它們從不同的視角反映了真善美。這些課文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朗讀能以聲傳情,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產生共鳴、體驗情感。例如:我在教學《飛奪瀘定橋》時,緊扣文本中驚險的語言場面牽動學生的心。如:戰況緊急、地勢險要,只有幾根鐵鏈橫在戰士們的面前。對岸守城敵人構築的工事,瘋狂的叫囂,腳下是震耳欲聾的湍急水流。英勇的戰士們邊鋪木板邊前進,以大無畏的勇氣強渡大渡河天險。我讓學生在讀中圈出重點詞句,反覆誦讀,用心體會戰士們不怕犧牲、奮勇前進的英雄氣概。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以境育情,人的情感是在情境中產生的,在課堂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在教學《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假如你就是一顆花生,你會爲人們做些什麼呢?”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大量圖片和文字資料。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畫面的演示和音樂渲染等手段,讓學生進行思考、體驗,指導學生全面感知花生的美,豐富他們的審美情趣。要求學生理解“花生”的含義,懂得花生的默默奉獻的精神。

二、揣摩人物心理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習第七冊《拾穗》這一課。我組織學生一起欣賞了著名畫家米勒的這幅油畫作品,並且開展了討論交流:怎樣欣賞油畫《拾穗圖》?你能簡單的來介紹一下這幅畫嗎?作者也像我們一樣欣賞了這幅世界名畫,並用生動的語言、具體的描寫描繪了畫面內容,使我們也學會了欣賞名畫,例如:文中“麥香混合在塵霧中,彌散在田野上,遠處堆起了金黃色的麥垛,一片豐收的景象。”這收穫的季節屬於拾穗者嗎?你欣賞了畫面,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拾穗》文中作者也對這三位婦女拾穗時情景,對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了描寫、刻畫。在討論中,讓學生體驗、感受生活的艱辛,使同學們認識到中間的婦女承擔着生活重擔,右邊的婦女腰落下毛病,左邊的婦女,她的艱苦生活纔剛開始。從中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法國十七世紀農民生活的的貧窮和艱苦。同時在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對人物的神態、動作的描寫,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又使學生在討論中受到教育,使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發展。

三、挖掘文本內容,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教材中一篇篇課文

便是一個個生動的例子,例子參照得好,將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如《王二小》一課中的小英雄,王二小不愧是個大智大勇、心理素質極好的學習典範。學習課文時可抓住描寫當時王二小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詞句細細體味。學生佩服得五體投地,並決心向他學習遇事冷靜、沉着的心理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爲學生拓寬教學內容,拓寬學習空間,可以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補充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語文學習的天地是何等廣闊,語文蘊含的知識是何等深邃,語文所呈現的形象又是何等奇妙,從而激起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文以載道”、“文以載情”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語文教學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遏制不良情緒,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