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散步案教學反思3篇 精益求精——散步案教學的優化與反思

其他文案 閱讀(9.77K)

“散步案教學反思”是近期備受關注的一項教育實踐,該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散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及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然而,同時也引起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對傳統課堂教育模式的思考和反思。

散步案教學反思3篇 精益求精——散步案教學的優化與反思

第1篇

師:(導入)看這幅畫面,給這兩幅畫面起名或用一句簡短的話作概括。(老師用多媒體出示畫面,手指畫面,示意學生看圖做答。)

生(甲):是描述了一位小朋友在與他的老爸親吻,體現出了濃濃的親情。它可用兩個名稱作圖片的標題:一是親吻,二是親情,我覺得這兩個標題比較合適。

生(乙):老師我想做補充,我認爲這幅畫表現了一位軍人回家與自己的兒子見面的親吻,也是親情的最好體現。

生(丙)我想用“離別後的相見”爲題目,寫出父子間離別後非常想念對方,相見時抱在了一起親吻,體現了他們間的親情如蜜般的甜美。

師:好!同學們的表達很精彩,我們鼓掌向他們表示祝賀!好,再來看一張。

生(甲):晚上燈下的媽媽在陪同他的孩子做作業,其樂融融。也體現了親情。

生(乙):昏黃的燈光下,親愛的媽媽在看着他的孩子們做着作業,有時還向媽媽提出了些問題,真好。我從這幅畫面裏,感到暖暖的。我想用“親情”兩個字作這幅畫面的標題。

師:好,同學們回答得真好。是啊生活中現出濃濃親情的畫面還少嗎?同學們還想看嗎?

師:進入下一張空白幻燈片。(畫面沒有了,學生沒的看了,發出了噓聲。)

師:好,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特別的禮物,那就是用文字寫成的畫面。──莫懷戚的《散步》,大家想不想看?

師:快速地翻到課本123頁,看一看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讀時,用圓珠筆或鉛筆劃出自己不認識到的生字詞,好不好?(學生讀課文,教師板書並巡迴指導。)(3~5分鐘)

師:(讀書完了。問學生:有不認識的或拿不準字義或字音的字嗎?(學生沒有疑問,因爲生字詞不多學生基本都會。))

師:誰來讀一讀125頁上的字詞,來驗證一下自己讀音。

生:(讀)“信服”“嫩芽”“霎時”“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兩名學生起來大聲的讀,沒有錯誤,學生評價很好。)

師:剛纔老師說送給大家一份特殊的禮物──文字寫成的畫面。你們能來描述一下嗎,再看看課本想一想老師送給了大家怎樣的美好禮物?(老師提示)我們讀後有什麼印象?問:散步時在什麼地點?

生:(齊答):嫩芽、水泡、菜花、桑樹、魚塘?……老師提出建議:我們邊說邊看文章邊畫怎麼樣。(學生熱情很高地邊畫邊尋找畫面中的事物。)(學生展示畫面,大部分沒有畫上小草。)

師:(引導)此時除了上邊找到的還有什麼景物?可提示學生“還有什麼植物,我們經常見的”

生:“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中的“新綠”可見是小草,一大片一小片的,“新綠”可見小草的嫩綠。

師:還有一個詞也可見小草是嫩綠的?注意特點:“嫩”。

老師提示:我們經常鋪什麼,鋪地毯(學生可能跟着說),地毯踩上去會有什麼感覺?柔軟,對軟綿綿的。說明這草是新發的芽,很嫩。所以作者用了一個“鋪”子來寫出了小草的嫩。用得很好,我們來讀一讀,品味一下!學生反覆品讀。

指導學生:這句話要讀得輕快些,對於“新綠”“鋪着”“濃”“淡”“密”“咕咕”要重讀,並帶有喜愛的感情。

(學生齊讀課文,一遍後老師不滿意,再讀;最後點一名同學讀)

生:背課文中的這句話。(2分鐘就有許多背過的了,並背得很好,很輕快,重讀的字也表達的很好。)

師:是啊,在這優美的初春世界裏,出來散散步,該多愜意!我們把這幅畫畫出來好嗎?

師:同學們,散步人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下,會有各式各樣的活動,我們細細品味寫這些活動的語言,會有新的發現,我們再細讀其中的句子,讀時應進行思考,並且將不懂的句子或一些問題的用筆畫出,同桌商議,解決不了的,待會兒我們共同解決好嗎?好,我們讀課文。(6~8分鐘之後,進入學生質疑解疑階段:學生提問題,學生作答,師作糾正或補充。)

生:“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中的“生命”有什麼含義?

生答:前面寫“春天來了”,它充滿了活力,給人以生命之力。

師:對,爲什麼會考慮到母親?生:“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熬”字是說它母親因身體不好艱苦地度過了冬天,自己還能度過這樣的幾個春秋呢?春來後,對生命格外地珍愛。師做總結:是啊,這裏不僅有對生命的讚美,更是對生命的熱愛與珍愛。

生: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師:哪位同學給他作答?(1分鐘思考後還沒有作答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

生:人類按年齡可分爲中年人(青年人),老年人和少年三段。(解決了什麼是“整個世界)

師:這個地方最感人的,最美麗的一幕不是“整個世界”指什麼這個問題而應該是哪個細節?(旁徵博引)

(學生答不出,老師作爲學生的一員,作答:是“背”這個鏡頭。誰知道爲什麼老師選擇了這個詞?)

生:(討論思考作答)因爲“背”,說明我們走小路時有一段不好走,媽媽年紀大了,怕摔着。所以……

生:起了長輩,也背了下一代,中年人起到了中間作用和支柱作用。他們責任很大。因爲“背”,不僅“背”起了年邁的母親,也“背”起了“幼小的兒子”,他是下一代的代表,更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所以是感人的,是美的。

師:我們給這一感人的一幕,起個什麼樣的名字,讓它印記在我們的頭腦中呢?

師:(板書)“背‘世界’”三個字。(氣氛達到了高潮)

師:這個“背”字,寫得很好,它充分地表露出了三代人之間的濃濃的情。我們讀一讀好嗎?(品讀,試着讓學生讀好“慢慢地,穩穩地,很仔細”)

生:起來讀。(“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讀得太快。)

師:應這樣讀“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語速放慢,小心,生怕肩上老人掉下來,也怕孩子受傷的樣子。讀出來。

師:再示範,“慢──慢地”第一個“慢”要讀時低沉小心,聲間拉長,“慢地”中“地”要輕讀。“穩穩地”也一個樣。“很”要認真地讀。來再試一遍。

生:讀“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讀出了味道。

生:“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爲什麼這麼說?說我伴同兒子的時日還長。

生:答不上來。(師點拔:在這兒作者特意點出這個原因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生:老母親拉扯自己一生不容易,現在她病危了,該多爲她着想,體現了我更加對母親的照顧,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老年人方面,“我”做得很好。

生:如果現在不好好愛母親,時間就不多了,而自己的兒子,日子還長。所以才特意地點出“決定委屈”兒子是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

師:同學們,畫面是富有想象的,畫面中沒有向我們展示出當“我”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後,母親和兒子的各自的心理變化和活動。我們是否給寫一寫。

生:(拿出筆,寫自己想象中的此時此刻的母親與兒子的內心活動)。

生1:母親:心裏總想着去疼自己的孫子,便對兒子說,“我的孫子還小,還是依他的吧。兒子:心裏不是很高興。

生2:母親:暗自欣喜,心裏暖暖的,“唉,兒子真懂事,沒白養。”兒子:心裏當然沒剛纔那股勁,有些不太願意,但很快他又跑到奶奶身邊牽着奶奶的衣角“奶奶,走大路吧,省得你還得讓老爸揹着走。”

生3:母親:很平靜,有些沉默,一會兒便說“走小路吧!”兒子:也很平靜,一會兒跑到奶奶身邊說“奶奶,走大路平坦!”

師:是啊,同學們想象的都非常合理,都道出了三代人之間的相互的理解,他們之間的和睦,道出了人間親情有永恆之魅力。

生:老師,爲什麼說“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爲什麼說有的濃,有的淡?也就是“濃”和“淡”是什麼意思?

生:“‘有的濃’,是說這個地方的草一大片,一大片,‘有的淡’則相反”

生:不,是說有的地方的草密集,就顯得“濃”了,那些疏散的地方,就“淡”了。

師:我也有同感!好我們繼續來把自己的問題擺出來,共同解決。

師:同學們,我們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來談談自己認爲最有感人的地方。

生:他在兒子和母親發生分歧的時候,做出了“放便”老人的路“走大路”,這三個字,我讀來,覺得爸爸的形象高大了。

師:你從高大的爸爸的形象中,能聯想到現在社會中的哪些人?

師:同學們想的非常深刻。還有誰來發表自己的感受?

生:爸爸的形象高大,除了他“背”母親,“依”母親“走大路”外,我覺得他還特別地注意與母親交流。

師:好,你說的那個“‘依’母親”很好,是不是依母親走大路?(生點頭)那好我寫下來。(板書:“‘依’母親)

生:“第二段中的‘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爲如此,才應該多走走。’”說明爸爸時常掛心母親。

生:(還是這位同學)母親會感到寂寞,得不到快樂。

生:(另外)如果不來,母親嘴裏雖不說,但心裏會不快。

師:同學們,我們身邊的許多爸爸媽媽是這樣來照顧老人的嗎?

生:不,許多的年輕人,他們結了婚就不與老人住在一起了,遠離了長輩。

生:我想告訴這些人,老人養育了我們,我們應從感恩的角度來愛他們,愛他們就是愛自己。因爲我們的行爲也爲後輩們做出了表率啊!

師:同學們,這一個美麗的鏡頭我們該用什麼名字來叫它呢?

師:好,我寫下來,你們都說得很好。(板書)“‘邀’母親”

還有誰想回答,生:“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兒子。”

生:“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中的“摸摸”很好,它體現了母親對孫兒的關心和親暱。體現了親情。

生:我覺得“妻子”很美。因爲她在外面,總是聽我的。

生:我覺得“我”的兒子很可愛,他自己在沒有得到自己的願意“走小路”的願望時,並沒有像現實中的一些小孩子那樣,而是很疼愛奶奶地樣子順從了奶奶。

(他喜愛,疼愛孫子──“摸腦瓜”“改主意”可體現出來。)

老師也想說一處:就是這美麗初春,太美了。它讓這濃濃的親情更加豐滿和充實了。要不大家來讀讀課本的“124頁”的林文煌寫的《三代》。

(進入比較閱讀階段:完成美景“襯托”美麗的人生主題的語文能力。)

師:誰知道讀什麼?是什麼意思?(生沒有舉手的)好,運用我們的工具書查出來。

師:這些文章與《散步》都體現了親情,但也有不同,誰能找出來。

生:《散步》有美麗的春初作襯托,而《三代》沒有用環境描寫作襯托。

生:《三代》只給我們留下了“先生爲了家人的安全而迎車而上的”鏡頭,而《散步》則鏡頭更多更豐富。

是啊,三代人間的純樸的親情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我們把臧克家先生給我們留下的《三代》小詩背誦一下好嗎?

(生:進入背誦階段:背誦“臧克家的《三代》”體味親情。3分鐘後,學生起來背誦。學生背得很快很好。)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深深的沉浸在濃濃的親情裏面,但我們不能過於陶醉而認爲我們周邊所有的家庭裏都充滿着“親情”,是啊,作者寫這篇文章《散步》的真正目的'是在呼喚那些還存在“距離”的家庭走近親情。剛纔同學們所舉出的“老年沒人管,自己過起了幸福的小日子”便是很好的一個例子。特別是“婆媳”關係的處理可謂是老大難,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的嫂子與我母親關係一直不好,他們在泰安工作,過年已經4年沒有來家過了。看到《三代》《散步》這一幅幅美麗的親情畫面的時候,我多想讓他們看看,可是他們遠在泰安,不能看到這篇文章,唉,就讓陳紅的“常回家看看”傳達我及我的家人的心聲吧!同時,我也藉此機會把這首歌送給在座的同學與那些仍存在着“分歧”的家人,親人們。希望我們都像一家人。(播放課件“常回家看看”)

播放餘,師要求同學們拿出紙和筆,將欣賞《散步》這幅畫面的感愛或反思寫在紙上。大約150字至200之間。(5分鐘)

生:(起來讀自己的感受或反思)親情如一縷溫暖的陽光,灑向了神州大地,注入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去感受這溫暖如光的親情呢!雖然如此,可是我們周邊的許多家庭仍然存在着分歧或感情上的隔閡,有產是婆媳不和,有的兒子不孝,有的是長輩過於苛求……於是我們很想拿出莫懷戚先生寫的這篇文章勸導他們,讓他們的內心生出寬容和諒解,因爲他們、我們永遠是一家人,還有什麼比一家人的情懷更溫暖呢?……

生:(對這位同學的反思或感受作評價)這位同學的感受很真切,既能從本節課中的畫面上欣賞到美的“親情”又能聯繫身邊的“不和”家庭來勸慰,考慮周到;另外就是語言很流暢,感情也很恰當。很好。

師:好,剛纔這兩位同學的一說一評,爲我們上了很好的反思課。謝謝。那麼我們現在在這回味之中,來總結一下這堂課你自己的收穫如何?可以是文章上的,可以是做人上的,可以是生活中的……(同學思考2分鐘,然後口頭做總結)

生1:(課堂小節)這堂課我學會了關注人間的親情,也學會了如何在家裏做好我自己。

生2:(課堂小節)我學到了怎樣恰如其分的運用“環境”作襯托來表現主題。同時還掌了怎樣去讀關鍵性的表現人物品質與性格的句子。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學生讀出了真感情,很棒!)

生3:(課堂小節)這想說這麼一句話“山再美,水再美,也有及人的心美。”

生4:(課堂小節)我學到了在表現主題時,應善於去抓人物的細節動作或語言如:奶奶的“摸”!“摸”字爲全文的“溫暖的親情”這一主題注入了力量。

師:(總結)同學們都能從這節課中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很滿意,希望這些對你今後的學習起到更大的幫助。……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了“親情”這個人類永恆的話題,體味了“親情”的魅力,感覺很好。願“親情”永駐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謝謝同學們!下課。

課後反思:這節課以“畫面”爲導線,展示了五幅畫面:“親吻”“燈下”“散步”“三代”“三代(臧克家的詩)”使整個課堂的容量充足,學生們無不浸入到這濃濃的親情中去感受親情的溫暖與魅力。其中“後三幅畫”都是以文字來呈現的,教師以“散步”爲主,以“三代”與“三代(詩)”爲比較與拓展,較好地挖掘了教材,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了寫作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欣賞美。教師的組織恰到好處,於能導處才導,於不用導處決不干預學生的思維及他們自己部的合作探究,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的自主活動。教師將自己置於學生之地位,拉近了師生間的關係,作爲一個參與者來與同學們共同欣賞了這五幅畫面,也是組成“合作”的一個成員,爲這節課留下了一道永遠亮麗的“教”姿之景。整堂課老師沒發一個問題,這也是一個亮點,充分展現了變“講堂”爲“學堂”的新課改理念。同時,板書設計與幼燈片所示的兩幅畫形成了相互的連接與照應。聽完此課,感覺就是進入了一個畫的世界,趣味性增強了。同學們把身邊的“距離”家庭擺了出來,使他們自己明白了文章寫作的另一個目的。同學們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獨到的思維以及評說能力,也是這節課的呈彩之處。

編輯短評:這節課是成功的,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基礎,聽說讀寫到位,二是對課文主旨解讀到位,三是教學方法得當,啓發式教學尤其給人深刻印象,四是語文課程三個維度的目標高度統一,五是有適當的延伸拓展卻不喧賓奪主。一節好課。(溫立三)

散步案教學反思3篇 精益求精——散步案教學的優化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時下,語文教學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學。它要求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積極的人文價值觀。這種導向性給予學生的學習更爲自由的空間,同時對教育工作者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去探究呢?最近我結合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後一段中有這麼一句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筆者認爲這就是一處很好的探究點。這句話編者將其編入課後練習,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多有提問。對此處疑問的解釋通常爲: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這種承繼性的三代組成的,這一家三代彷彿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責任在於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兒女,整個世界就在這種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美德中延續下去。這種解釋雖也很合理,卻沒有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講得通透徹底。 在具體操作時,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探究過程。在學生提出“整個世界”的疑問後,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並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兩種解釋。在學生認同這種解釋後,教師通過介紹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遊與文中散步的比較,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係並達成一個共識:文中的“散步”與古聖人孔子的郊遊形式雖不是完全一樣的,本質上卻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範疇、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個人生活的淡泊寧靜,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會生活的安定繁榮。作爲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我認爲這樣的研討,不僅使學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歷史源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還爲其將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推廣應用的。也只有培養出大量有這種文化價值取向的人,社會上那些追求無限財富的物慾者才能大量減少。因此,爲百年計,我們不僅要推廣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更要以此爲手段爲祖國培養人才。

莫懷戚先生的《散步》入選於人教社初語第一冊第一課(《散文兩篇》中的第二篇)。

筆者在帶領學生解讀此文時,一致發現文中有一處用詞欠妥。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爲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細心體會,不難發現上文中“我想拆散一家人”中的“拆散”一詞欠妥。《現代漢語詞典》對“拆散”解釋爲“使家庭、集體等分散”,並舉了“拆散婚姻”和“拆散聯盟”爲例。可見就詞義的感情色彩而言,這是一個貶義詞。而文中作者的本意顯然是爲了照顧年邁的母親,想把一家人暫時分成兩路走而“各得其所”。這種尊老愛幼的想法不用說是褒義的,而“拆散”一詞用在此則違背了語境的要求,顯得極不相稱,如改成中性詞“分開”就避免了這種尷尬。

據此,筆者以爲把“我想拆散一家人”改成“我想分開一家人”,就比較符合語境,且更能體現“我”的這種想法的本意。以上系筆者一家之言,不妥之處願與作者商榷。

第3篇

①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爲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②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爲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爲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爲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爲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爲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爲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爲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啓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於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②以課文爲依據,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絃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我”爲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設計目的是藉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啓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設計會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讓學生採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後交流。①親情是飢餓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絃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啓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並激發創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爲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閱讀教學過程歸根結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