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7篇 科學探索之旅:豪華版三年級教學計劃

其他文案 閱讀(1.81W)

這篇文章將爲您介紹三年級科學上冊的教學計劃。在這個教學計劃中,我們將致力於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並通過系統化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幫助他們建立科學思維和探索能力。這個計劃將覆蓋多個科學領域,包括常見物質、天氣與季節、生物多樣性以及簡單機械等。讓我們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祕,發現世界的無限可能性!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7篇 科學探索之旅:豪華版三年級教學計劃

第1篇

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儘量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各種科學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逐步學會綜合思考問題、以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爲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三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是:有系統地開展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

本冊內容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四個單元組成。將帶領三年級剛開始科學學習的同學們,展開四段不同但有聯繫的科學學習旅程。

在“植物” 單元中,學生們將對生活在周圍的不同植物進行觀察比較,通過比較陸生植物(大樹、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魚藻、水葫蘆)的不同特徵,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和變化,對植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

在“動物”單元中,學生們將通過飼養和觀察蝸牛、蚯蚓、螞蟻和金魚,認識它們的生存需要,對動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並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說“植物”和“動物”展開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學習旅程,那麼“我們周圍的材料”將讓學生經歷物質世界的探究之旅。學生們將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紙、磚瓦、陶器、瓷器等常見材料在硬度、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異同,認識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氣”單元,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學生們要想辦法來解決、用證據來證明在探究水和空氣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最終,學生們將在事實的基礎上,認識到水和空氣在重量、體積、形狀、佔據空間、流動等方面的許多特性,並且對固體、液體、氣體、物質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學生,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三年級的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激發和呵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同時,由於受年齡和其他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爲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學校某些老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這更需要我們科學教師傾注更多的精力。

本學期的'課程設計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動,學生對每一個科學概念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認識、探究所獲得的事實和邏輯思維加工的基礎上。同時希望學生在具體概念的基礎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獲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學探究方面,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發展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樣重要的。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將重點發展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進行持續、細緻、有聯繫的兩兩對比觀察能力;多次重複,進行簡單對比實驗的能力;綜合運用觀察和實驗所得證據,經過思維加工並嘗試進行解釋的能力。在對科學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學生能認識到,將觀察和實驗結果用於科學討論和解釋,更具說服力;探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有必要重複實驗;運用工具會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獲得事實。

對證據的重視,理性的思考,大膽的質疑,是科學態度的重要標誌,也是本學期中發展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重要內容。同時,由於學生剛開始科學學習,需要加強和培養小組中友好合作的意識,積極參與班級討論的習慣。

在本學期教學中將引導學生恰當運用概念圖和圖表來記錄和表達所得到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7篇 科學探索之旅:豪華版三年級教學計劃 第2張

第2篇

通過科學課程的教學,促使學生在以下科學素養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

1、能從“是什麼,不是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怎麼樣”“會怎樣”提出問題。

3、能根據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錯,需要證實。

5、能運用多種感官直接觀察常見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岩石的形態特徵。

6、能按要求的順序觀察(觀察對象的前後變化。如觀察水的形狀、溶解等)。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的觀察物體。

7、能運用對比觀察法(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對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後,有時可以提高觀察效果。

8、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簡單的控制變量實驗。能在教材引導和教師的幫助下制定簡單調查計劃、實驗或觀察計劃。

10、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11、能從周圍對象中取得觀察數據,能用圖或簡單文字記錄數據。

13、通過詢問、採訪周圍人(教師、同學、家長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15、能用口頭語言、圖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徵的研究的過程。

16、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他人的'結果和猜想進行比較。

湘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是整套科學教材的起始冊,三年級一期的學生初涉科學課程,所以將教學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級國小生對於自然事物與現象的把握是很具體的,只有便於體驗和理解的內容在他們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才有意義,因此科學課堂主要將以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爲

三年級學生擅長於用感官觀察、識別物體的基本特徵。根據物體的相同和不同點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符合這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因此,教學中將注重發展學生此項技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其他技能。

本學期我執教三年級225班的科學課程,據瞭解,該班男生居多,學生思維活躍,熱愛科學,很多學生爲原來科技班的學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氛圍,並能促進全體學生在科學素養方面的發展。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40多個觀察和探究活動,在卡通人“指南車”的引導下,以認識生命體的外部特徵和周圍常見物體的性質與功能爲線索,學習一些基本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方法,滲透敢於質疑、重證據、珍愛生命、關心環境等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培養,爲全套教材的學習打好基礎。本冊探究技能的訓練重點是:觀察、比較、分類、提出問題。本冊教材的內容注意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和現象中選取,共包括7個主題單元:從“走進科學”——讓我們從校園開始,針對校園中的生命體、非生命體的外部特徵展開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去觀察、研究“身邊常見動植物”,認識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水”、“空氣”、“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性質與功能,形成了一個符合認知規律和學生思維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機整體。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各課題之間具有內在聯繫,基本思路爲: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展開活動,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最後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包括社會、環境)相聯繫並加以運用,再結合本單元的知識技能,在活動中讓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提升,落實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理念。

將科技史作爲兒童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用達爾文、李時珍、蔡倫等著名的科學家作爲觀察、製作活動中的串場角色,充分發揮科技史教育在培養兒童科學知識、科學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樹立愛國主義情操。

第3篇

三年級有3個教學班,共有學生135人,他們年齡大都在9週歲左右,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與渴望,想了解身邊的各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探求知慾。

這一階段的國小生總是瞪大好奇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使勁用腦子想但好像總也不明白,所以老是有“咦,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那樣?”等看似荒唐,但卻很認真的問題,有時候家長或老師也會被問的難以解釋;同時他們具有了一定的閱讀和表達能力,這都爲“科學”這一對他們來說新的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也有少數學生觀察事物不全面、不仔細、不認真,滿足於一知半解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

他們喜愛主動參與、善於觀察,爲學好本科的課程打下了基礎。通過本學期的“科學”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都能熱愛科學、學會觀察、學會提出問題、學會簡單的探究方法。

國小三年級“科學”由我一人擔任教育教學工作;我今年40歲,專科學歷,從事教學工作22年,國小一級教師,原先擔任多學科的教學工作,擔任國小科學學科已2年;能勝任本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

本冊教材本冊教材注重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和需要,承擔着科學啓蒙任務,對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是他們瞭解科學,培養興趣,對探究科學打好基礎。

教材的編排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爲出發點,而不是從知識體會出發。將會對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到難、循序漸進,有機地學會科學課程的各位目標,本冊教材向國小生提供了開放的、有趣的活動的思維空間,探索學習內容豐富多彩。

3、本冊教材共設計了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我們都是科學家》,引導學生走進科學殿堂、瞭解科學。重難點是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我們也能做科學探究”,我要成爲科學家的信心。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引領他們走上科學之路,點燃他們愛科學之火。第二單元《我們眼裏的生命世界》重點是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經行比較分類;瞭解常見的動、植物的基本結構,分類方法;難點是讓學生學會怎樣觀察,怎樣收集證據、得出結論。

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認識水在動、植物、人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重難點是,從一系列的動手實踐中去探究水的有關性質,體驗實踐過程的樂趣,從全新廣闊的角度去認識水。

第四單元《它們是什麼做的》通過學習與探究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物體是由各種各樣的材料組成的;重難點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收集證據、探究者之間的合作、交流),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第五單元《提出問題》,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活動的步驟,學會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爲能夠研究的問題。

通過本學期的學習,知道科學探究是爲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與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1、基本知識目標,認識科學,瞭解科學,想辦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知道自然界中的物體分爲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能針對問題進行觀察、收集證據,能用清晰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瞭解水的有關知識,會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多渠道、多種方法收集證據、做出合理的解釋,知道物體是有不同的材料製成的。

2、基本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交流等基礎過程的技能,並運用語言或畫圖來描述所觀察事物的特徵,能利用簡單的工具(放大鏡)對物體進行較細緻的觀察,並會用文字、圖畫來表達,能利用身邊的簡單器材來做一些小的試驗,能理解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試驗。

3、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參與探究的過程,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4、培養學生對科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樹立起我能成爲科學家的堅定信念,感受並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認識到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

5、形成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中國的情感。

1、認真研究教材、鑽研課程標準、深切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用好教材。

2、仔細閱讀有關本教材的資料,學習課改新理念,落實好“三環節”教學模式,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做好筆記,多學習促進步。3、尊重孩子、呵護孩子的好奇心,以身邊發生的“小”事爲切入點,讓孩子真切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4、全方位多角度的給每位孩子進行科學評價,既關切學習成果,更注重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品質。5、加強培優轉差,獲得總體豐收。

6、鼓勵學生善於觀察、大膽提出問題、勇於探究;培養主動參與合作的能力,採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7、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擴大學生視野,緊跟科學前沿

第4篇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動、植物);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國小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爲開篇,是因爲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爲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並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於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爲對動物的觀察研究。

?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爲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徵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徵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並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

作爲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願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3、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於初涉科學的國小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作爲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1.鑽研課程標準、教材,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提高課程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程潛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

2.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本身深層次的理解,善於把各種目標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

3.培養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四動”能力。同時選擇學生樂於探究的事物作爲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用學生易於理解的表達方式,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採用圖文並茂且富有動感的電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益。

4.注重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輔導後進生立足於課堂,併爲他們多提供實驗的機會,促使他們去動腦、去學習、去練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自己在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5.拓寬學生知識面,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利用時間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增加學生親歷活動,使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真正地動手動腦學科學。

3觀察水生植物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植物有哪些相同的

國慶休假蝸牛(1)蝸牛(2)蚯蚓螞蟻金魚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第二單元練習期中複習檢測我們周圍的材料哪種材料硬比較韌性它們吸水嗎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瓦和陶器、瓷器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第三單元練習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佔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

第5篇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初步學會科學的探究過程和方法,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自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缺乏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事物,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紙”和“米飯和澱粉”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爲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6篇

?標準》明確指出:“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標誌着,國小科學課程在培養目標、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方面都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點:1、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力圖從教材設計的角度提高科學課程的教學效益,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更大的發展。2、體現整體效益的結構,構建了以活動爲基礎的整體框架,將內容間有獨特聯繫的典型活動,組成一個教學單元,使它們在教學目標方面形成一個有序列、有結構的整體,從而使學生認識的發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成爲逐漸發展的過程,並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3、強調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實際。教材注意從國小生的現有經驗出發,儘可能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喜歡科學課,建立起學習科學課的信息。

今年我任教三年級,共有4個班。“科學”是學生都很喜歡的一門學科,學生的興趣濃厚,有着強烈的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三年級學生是比較活躍的,思維發散性強,有着良好的紀律性,能很好的參與課堂學習,理解能力較強。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利用學生對學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科學探究的新領域。同時,由於科學學科的特點,在讓學生探究實驗的同時,應加強紀律教育,避免出現“課堂熱熱鬧鬧,課下無所收穫”的現象。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偏小,因此在組織實驗和外出觀察的時候,安全教育是頭等大事,要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這就必須從一開始嚴格實驗紀律,規範操作程序,既保證實驗效果,又防止意外的發生。

本冊的教學內容主要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這四個單元組成。

1.“植物”這個單元立足於引領學生認識生活周圍不同植物進行觀察比較,通過比較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徵,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和變化,對植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的認識。組織學生親自種植植物,在學生種植活動的'過程中,引領學生關注植物的特徵,植物間的不同和共同點。

2.“動物”單元以指導學生認識動物,讓學生親歷飼養和觀察蝸牛、蚯蚓、螞蟻和金魚,認識它們的生存需要,對動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的認識,並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3.“我們周圍的材料”將讓學生經歷物質世界的探究之旅。學生們將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紙、磚、陶瓷等常見材料在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異同,認識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決定了他們不同的用途。

4.“水和空氣”單元,將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學生們要想辦法來解決、用證據來證明在探究水和空氣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最終,學生們將在事實的基礎上,認識到水和空氣在重量、體積、形狀、佔據空間、流動等方面的許多特性,並且對固體、液體、氣體物質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5.通過本冊的學習,將重點發展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進行持續、細緻、有聯繫的兩兩對比觀察的能力;多次重複,進行簡單對比實驗的能力;綜合運用觀察和實驗所得證據,經過思維加工並嘗試進行解釋的能力。在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學生能認識到,將觀察和實驗結果用於科學討論和解釋,更具有說服力;探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有必要重複實驗;運用工具會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獲得事實。

1.鑽研課程標準、教材,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提高課程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程潛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

2.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本身深層次的理解,善於把各種目標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

3.培養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四動”能力。同時選擇學生樂於探究的事物作爲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用學生易於理解的表達方式,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採用圖文並茂且富有動感的電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益。

4.注重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輔導後進生立足於課堂,併爲他們多提供實驗的機會,促使他們去動腦、去學習、去練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自己在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5.拓寬學生知識面,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利用時間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增加學生親歷活動,使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真正地動手動腦學科學。

第7篇

通過科學課程的教學,促使學生在以下科學素養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

1、能從“是什麼,不是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怎麼樣”“會怎樣”提出問題。

4、能運用多種感官直接觀察常見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岩石的形態特徵。

5、能按要求的順序觀察(觀察對象的前後變化。如觀察水的形狀、溶解等)。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的觀察物體。

6、能運用對比觀察法(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對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後,有時可以提高觀察效果。

7、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簡單的控制變量實驗。能在教材引導和教師的幫助下制定簡單調查計劃、實驗或觀察計劃。

9、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10、能從周圍對象中取得觀察數據,能用圖或簡單文字記錄數據。

12、通過詢問、採訪周圍人(教師、同學、家長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14、能用口頭語言、圖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徵的研究的過程。

15、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他人的結果和猜想進行比較。

湘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是整套科學教材的起始冊,三年級一期的學生初涉科學課程,所以將教學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級國小生對於自然事物與現象的把握是很具體的,只有便於體驗和理解的內容在他們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才有意義,因此科學課堂主要將以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爲基礎進行探究活動。

三年級學生擅長於用感官觀察、識別物體的基本特徵。根據物體的相同和不同點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符合這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因此,教學中將注重發展學生此項技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其他技能。

本學期我執教三年級225班的科學課程,據瞭解,該班男生居多,學生思維活躍,熱愛科學,很多學生爲原來科技班的學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氛圍,並能促進全體學生在科學素養方面的發展。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40多個觀察和探究活動,在卡通人“指南車”的引導下,以認識生命體的外部特徵和周圍常見物體的性質與功能爲線索,學習一些基本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方法,滲透敢於質疑、重證據、珍愛生命、關心環境等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培養,爲全套教材的學習打好基礎。本冊探究技能的訓練重點是:觀察、比較、分類、提出問題。本冊教材的內容注意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和現象中選取,共包括7個主題單元:從“走進科學”――讓我們從校園開始,針對校園中的生命體、非生命體的外部特徵展開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去觀察、研究“身邊常見動植物”,認識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水”、“空氣”、“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性質與功能,形成了一個符合認知規律和學生思維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機整體。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各課題之間具有內在聯繫,基本思路爲: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展開活動,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最後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包括社會、環境)相聯繫並加以運用,再結合本單元的知識技能,在活動中讓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提升,落實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理念。

將科技史作爲兒童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用達爾文、李時珍、蔡倫等著名的科學家作爲觀察、製作活動中的串場角色,充分發揮科技史教育在培養兒童科學知識、科學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樹立愛國主義情操。

①明確國小科學課程的總目標,並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樣才能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科學知識三維整合在一起,才能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達到培養科學素養的目的。

科學知識、科學探究既是本體,又是載體。而科學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二維目標的很多方面要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爲載體來落實,課程其他目標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很多方面,要通以科學知識爲載體,在認知的過程中培養。因此,在重視科學探究的同時,不要看輕科學知識的作用。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應滲透於其他二維目標的培養之中,不能簡單的用貼標籤式的說教。

國小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三年級一期科學課的最基本特點是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興趣、態度、技能和獲取關於自然的知識。但是生活、社會和科學技術中的問題往往是很複雜的,限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科學知識的侷限,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來解決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探究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篩選和梳理,選擇哪些有對學生的發展有意義的,而學生又有能力進行探究的問題。可以將收集的問題建成一個問題檔案庫或文件夾,幫助學生在適當的時候研究解決某些問題,並可作爲評價學生的依據之一。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是起始年級的課,以一種新的面貌呈現給學生科學學習,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呢?我們應讓他們親身經歷科學的發現,動手做科學,動腦思考科學,動口交流自己對科學的理解。科學並不神祕,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結論,更要重視研究科學的過程,從過程中悟出科學的真諦,通過得出結論體驗科學探究的價值。

要致力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能主動地、獨立地學習,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學欣賞、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科學遊戲、交流會、調查、競賽、角色扮演、科學幻想、蒐集信息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充實教學過程。

從四個方面把握指導的策略:注重啓發、突出重點、注意層次、把握時機。指導時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時機。

觀察能力是學習科學的最基本技能,是發展其它探究技能的基礎。課前認真準備學生觀察和實驗需要的材料。選擇材料時根據實際情況,儘可能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如製作樂器時選擇紙盒、吸管、杯子等材料;用可樂瓶、石頭等物體感受浮力;用玻璃瓶、塑料管、玩具等去探究打撈沉船的方法等。

②遵循規定的安全實驗程序;意識到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

④意識到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安全隱患:加熱及用火,化學藥品及使用,玻璃器皿的使用(燙、有破裂、衛生、易破損、加熱安全),銳器的使用,動植物(動植物傷人,人傷動物),感官觀察時的安全隱患(看-強光、聽-聲、嘗--味、嗅dd氣味,摸-不明物(高溫、有毒、帶菌、觸電、等)戶外活動);

⑤認真按照教材和教師的指導、示範進行活動(包括戶外);

積極參與省級立項課題《國小科學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的研究》的研究,並及時積累整理研究資料,爭取出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