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高效教授七年級數學,完整教案奉上

其他文案 閱讀(1.31W)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旨在爲國中數學老師提供可供借鑑和參考的教案資源。教案內容嚴謹、清晰明瞭,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備課和講授數學課程。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高效教授七年級數學,完整教案奉上

第1篇

1、引導學生正確區分“線段、射線、直線”,掌握其表示方法,理解並能運用相關性質、公理。

2、瞭解線段中點的概念,能借助刻度尺、圓規等畫圖工具畫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

3、引領學生在感受美妙多變的圖形世界中,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比較、探究等能力。

重點與難點:瞭解線段中點的概念,能畫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並能正確地表述。

1、如圖,點a、b、c、d在直線ab上,則圖中能用字母表示的共有條線段,有條射線,有條直線。

2、從a到b地有①、②、③三條路可以走,每條路長分別爲:,則第條路最短,另兩條路的長短關係是。

(1)、在平面內畫一個點,過這個點畫直線,能畫多少條?

(2)、要在牆上釘牢一根木條,至少要用幾個釘子?爲什麼?

(3)、如果平面內有兩個點,過這兩個點畫直線,又能畫多少條?

思考:過平面上三點中的每兩點畫直線,可畫多少條?

3、想一想:(1)如果點b是線段ac的中點,那麼線段ab、bc、ac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係?與同學交流。

例1、如圖,線段ab=8cm,c是ab的中點,點d在cb上,db=1.5cm.求線段cd的長度。

2、如圖,下列說法,不能判斷點c是線段ab的中點的是( )

3、已知線段ab=8cm,點c是線段ab上任意一點,點m,n分別是線段ac與線段bc的中點,求線段mn的長。

c.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並且只有一條直線;d.如果ac=bc,那麼點c是線段ab的中點.

2.如果要在牆上固定一根木條,你認爲至少要釘子()

a、連結兩點的線段叫做兩點之間的距離b、直線沒有端點,射線至少有一個端點

c、經過平面內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d、運動場上的300m賽跑,表示起點和終點之間的距離是300米

2、如圖,b是線段ad上一點,c是線段bd的中點,ad=10,bc=3,求線段cd、ab的長度

3、如圖,線段ad=8,ab=cd=3,e、f分別是ab、cd的中點,求線段ef的長。

5、一條直線上有a,b,c三點,其中ab=4cm,bc=3cm,若o是線段ac的中點,求線段ob的長度。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高效教授七年級數學,完整教案奉上 第2張

第2篇

1.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符號化方法。

通過師生合作,聯繫實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1.活動:由兩組各派兩名同學進行如下活動:一名按老師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記,看哪一組記得最快、?

如果學生不能引入符號表示,教師可和一個小組合作,用符號表示出+2、-2、+1、-3、+2、-1、+4、-2等。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這樣的符號的地方很多,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帶有特殊符號、表示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正數和負數。

2.章頭圖。問題見教材。讓學生思考-3~3℃、淨勝球數與排名順序、±0.5、-9的意義。

3、正數、負數的定義:我們把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在這些數的前面帶有“一”時叫做負數。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十”(正號)表示正數。

4、數0既不是正,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0℃是一個確定的溫度,海拔爲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義已不僅表示“沒有”。

5、讓學生舉例說明正、負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展示圖片(又見教材p5圖1.1-2-3)讓學生觀察地形圖上的標註和記錄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x銀行的存摺,說出你知道的信息。

課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活動與探究:在一次數學測驗中,x班的平均分爲85分,把高於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記爲正數。

第3篇

內容:整式的乘法—單項式乘以多項式 p58-59

1、在具體情景中,瞭解單項式和多項式相乘的意義。

2、在通過學生活動中,理解單項式和多項式相乘的法則,會用它們進行計算。

1、 問題: 一個施工隊修築一條路面寬爲n m的公路,第一天修築 a m長,第二天修築長 b m,第三天修築長 c m,3天工修築路面的面積是多少?

算法一:3天共修築路面的總長爲(a+b+c)m,因爲路面的寬爲bm,所以3

算法二:先分別計算每天修築路面的面積,然後相加,則3天修路面 m2.

對照學習目標,通過預習,你覺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穫?有什麼疑惑?

1、教科書p59 練習 3,結合解題,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幾何意義。

2、若一個梯形的上底長(4m+3n)cm,下底長(2m+n)cm,高爲3m2n cm,求此梯形的面積。

3、一塊邊長爲xcm的正方形地磚,因需要被裁掉一塊2cm寬的長條,爲剩下部分面積是多少?

第4篇

1, 掌握有理數的概念,會對有理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分類能力;

2, 瞭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瞭解“集合”的含義;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通過上兩節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在的數包括了負數,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爲“正數”和“負數”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對於數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數5是正數中整個的數,我們就稱它爲“正整數”,而5. 1不是整個的數,稱爲“正分數,,.…(由於小數可化爲分數,以後把小數和分數都稱爲分數)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後歸納出我們已經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它們分別是“正整數,零,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

按照書本的說法,得出“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的`分類表嗎?你能說出以上有理數的分類是以什麼爲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和分數來劃分的) 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於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於理解。

有理數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並說出是什麼類型的數,與同伴進行交流.

此練習中出現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說明.

把一些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所有有理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有理數集.類似地,所有整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整數集,所有負數組成的數集叫做負數集……;

數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爲集合中的數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問題1: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併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的集合嗎?

問題2:有理數可分爲正數和負數兩大類,對嗎?爲什麼?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指導,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後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於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於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說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到現在爲止我們學過的數都是有理數(圓周率除外),有理數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第5篇

1,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引入課題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說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並由此請學生思考:生

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佔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纔的介紹中出現了幾個數?分別是什麼?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麼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並思考討論,然後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後,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先回顧國小裏學過的數的類型,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後,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共有相反意義的量,說明爲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密性,但對於學生來說,更多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爲了既複習國小裏學過的數,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

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實例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爲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爲什麼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後師生交流.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這些問題是這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並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範,要捨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爲什麼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並開拓思維.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課堂小結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

1,0由於實際問題中存在着相反意義的量,所以要引人負數,這樣數的範圍就擴大了;

2,正數就是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或在其前面加“+”),負數就是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

本課作業教科書第7頁習題1。1第1,2,4,5(第3題作爲下節課的思考題。

作業可設必做題和選做題,體現要求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本課教育評註(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本課是有理數的第一節課時.引人負數是數的範圍的一次重要擴充,學生頭腦中關於數的結構要做重大調整(其實是一次知識的順應過程),而負數相對於以前的數,對學生來說顯得更抽象,因此,這個概念並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爲了接受這個新的數,就必須對原有的數的結構進行整理,引人幣的舉例就是這個目的.

負數的產生主要是因爲原有的數不夠用了(不能正確簡潔地表示數量),書本的例子

或圖片中出現的負數就是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這一點.使學生接受生活生產實際中確實

存在着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多舉幾個這方面的例

子,並且所舉的例子又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當學生接受了這個事實後,引入負數(爲了區分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這個教學設計突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書本中的圖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產中常見

的事實,學生容易接受,所以應該讓學生自己看書、學習,並且鼓勵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就可以了。

第6篇

教師(導語):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着各種各樣的圖形,其優美的結構值得我們鑑賞,其奇妙的性質等着我們去探究。請聽來自世界圖形的對話吧。

設計:(1)卡通a(代表平面圖形):“我是平面圖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員一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體圖形):“我是立體圖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並不一定比你少。”

通過卡通a、b 的對話,組織學生討論,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圖形說明自己的觀念,讓學生主動參與,激起他們的興趣。培養集體意識,增強團隊精神。

教師(導語):看來同學們非常善於觀察圖形,不知你們能否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圖形?請看來自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問題1:你發現錄象中的這些物體與哪些立體圖形相類似,你能找出與這些立體圖形相類似的物體嗎?

組織學生圍繞以上問題四人一小組討論,說明自己的`觀念,其他小組積極點評,補充,得出常見的立體圖形:圓柱、圓錐、正方體、球、棱錐。

問題2:比較這些立體圖形,看看相互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並通過實物展示,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歸納,得出常見的立體圖形的分類:球體、柱體、椎體。

電腦演示:由圓柱變成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問題3 以三棱柱爲例,說出一個棱柱的棱數與底面的邊數,側面的平面的個數之間的關係?

誘導學生思考:當棱柱的棱柱的棱數越來越多時,棱柱就越來越趨向於什麼立體圖形?

(用類似的方法),電腦演示:將圓錐演變成棱椎(三棱錐、四棱錐、五棱椎┉),再由棱錐演變成圓錐。

通過一連串的活動,讓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的認知思想,瞭解圖形之間的相互聯繫。通過對比,確立分類思想。並用類比的方法,自主的討論、歸納,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

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依據“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訓練題:

1、發給學生一些圖片或實物,說說手中的圖形,是什麼立體圖形?沒有發到的學生,舉出立體圖形的實例。

儘量讓每個學生都發言,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