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5篇 從觀摩課中領悟教育之真諦:我的心得體會

其他文案 閱讀(1.69W)

近日,筆者參加了一場精彩的觀摩課,深受啓發和感悟。此次觀摩課不僅讓我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加強了我對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在這裏,筆者想分享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5篇 從觀摩課中領悟教育之真諦:我的心得體會

第1篇

20xx年3月7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市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聽優質觀摩課活動,觀摩了來自崇高路國小五年級王俊霞老師講授的觀摩課,並聽了市數學教研員的精彩點評,使我深刻感觸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藝術化。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結合實際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課前教師與學生交流,講故事,讓學生以愉悅的激情,投入課堂學習之中,這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接近教材知識或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王老師在講本節課前,讓學生說一個數老師說出它是幾的倍數,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爲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爲教學服務

王老師能根據新課標精神,結合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激情的場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施新課標教學模式,創設新的教學思路,把探究的空間、思考的空間交給學生,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從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人人蔘與課堂,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藝術化,從中獲取知識

數學源於生活,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王老師在講5的倍數之前,老師很說出幾個數,讓學生說說是不是能被5整除,學生很快就說出能被5整

除。就此入手,讓學生觀察一下這幾個數又有什麼特徵,通過這個例子使學生對學習感到並不可怕,不在枯燥了。然後,根據百數表找出5的倍數,從而體現了數學內容生活化,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爲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思考問題的空間。

總之,通過這次聽觀摩課,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王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教研室專家的精彩點評,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積極學習新課標,爲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5篇 從觀摩課中領悟教育之真諦:我的心得體會 第2張

第2篇

10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我市在湘江國小舉行的國小數學觀摩課,感觸頗深,受益匪淺。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老師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都有一個共性——緊扣課標,源於生活,基於學生。通過這次觀摩課使我感受到要想上好一節課需要緊緊圍繞以下幾方面設計課堂教學:

因爲國小生注意力易於分散。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孩子們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新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例如孫老師講的《分物遊戲》這節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由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題,讓學生觀察,動手再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讓枯燥數學知識變的生動形象易於接受,讓孩子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晉老師講的《生活中的比》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拿生活中自己的照片爲例子讓學生探索發現:①爲什麼圖a與圖b、圖d比較像,它們的長和寬之間有什麼關係②爲什麼圖c、圖e與圖a不像呢最後一個環節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讓學生說出今天上課的感受,然後又列舉了生活中的糖的甜度,以及延伸到比賽中的比表示的意思。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他們的課堂都體現了這一點,而且把握的`非常好。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郝愛娟的《分數的再認識》創設了“想一想”、“畫一畫”等多個情境,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宋炳豪老師執教的《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也非常棒,整節課都是學生按照活動要求自己找規律,總結出很多種方法,我覺得學生表現的非常好,能力很強,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學會的,值得我思考和學習。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爲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徐睿老師的《分數的再認識(一)》一課中,通過拿鉛筆這個遊戲,使學生輕鬆的感受到同一個分數,整體數量不同,所對應的部分也不一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爲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爲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3篇

5月16日,我聽了鄭州市三位老師的英語繪本教學,這一實效的課堂、生成的課堂、精彩的課堂讓我的心靈爲之震撼。想象是繪本的特質,也是繪本閱讀的重要方法。國小生是充滿想象力的個體,繪本正是滿足了國小生的情感需要,所以纔會得到他們的喜愛。

老師們在英語課堂上運用繪本,讓國小生對新的事物多了一份好奇,少了一份驚恐;多了一份興趣,少了一份疲倦;多了一份主動,少了一份被動……爲了有效利用繪本的圖片資源,在選擇繪本時,她們的選材具有趣味性,又關注了內容是否與教學內容相關,語言是否易於學生理解和表達。

她們在教授繪本的正文部分時,先是老師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在欣賞圖畫的同時,細細地品讀正文部分。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由朗讀。帶着感情講述繪本最有意思的是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抓住對人物情緒的感知,模仿人物的語氣複述和表演故事。

比如:讀出快樂的表情,生氣的語氣。所有的語言,進行有感情有動作的朗讀,具有了鮮活的`生命力。一節課下來,老師們並沒有機械地操練單詞、句型,而是通過猜測意思、聯繫上下文、藉助圖片、放置具體的語境等各種方式,在教句子的過程中教單詞,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運用。孩子們在快樂的閱讀中,在潛移默化的師生對話中,學習興趣高漲,均能借助教師提供的語言框架大膽猜測,踊躍表達,學會了衆多新授知識。

學生結束課堂前,孩子們都能發表自己對文本獨特的見解。這實在令我驚訝:有孩子說,ned和nat會很開心,因爲他們至少還有一根香腸;有孩子又說,ned和nat會不開心,因爲他們本可以要得更多;有孩子說,我們不應該要求得太多……這就是閱讀的魅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學生學有所獲。

最後陶老師又對三位老師的課進行了點評,讓我知道了作爲一名優秀的英語老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語言素養和自身素養,設計一節成功的課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他的用武之地,不要爲了設計而設計,要突出本節課的亮點,避免出現想面面俱到,是不是面面都不到。

每一次聽課都會讓我收穫滿滿!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的努力,儘快讓自己成長起來!

第4篇

金秋時節,xxxx省音樂觀摩課在美麗的鄭州隆重舉行,我有幸聆聽了20多節省級優質課。確實收穫頗多,但鑑於自己表達總結能力有限,下面談一下自己粗淺的體會。

每一個地市推出的公開課代表着本地市的音樂教育水平,爲了上好這一次公開課,教研員和教師們不知花費多少心血去精心備課、上課、反覆修改。老師的壓力確實很大,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好像迷失了自我,完全像一個被別人欠着鼻子走的玩偶,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感到束手無策,只是把事先排練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缺乏創新和課堂生成。很是乏味。

我覺得在本次的公開課上,有的老師的教學方法呈兩極分化,有的過於注重學科綜合,有的仍是填鴨式教學法,但也有幾節非常成功的'課,如欣賞課《環球之旅》;綜合課《京劇大觀園》唱歌課《蟈蟈和蛐蛐》等等,不管是老師的自身素質還是關注學生方面都比別的老師高一個層次。整個課堂環節絲絲相扣,由淺入深,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興趣盎然,聽課的老師也聽得津津有味,確實使我受益匪淺。

公開課不僅僅是將教師的教學風格展示給別人看,更重要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課堂教學研究的範例,傳達先進的教學理念,探討科學的教學方法。

可我們老師過多地關注了自己在課堂上本身風采的展示,而忽略了公開課也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堂課,是他們生命發展中的一部分,學生本身應該得到發展,得到成長,而不是來配合老師或者配合別的孩子學習的。

我們經常考慮如何把課堂展示得有聲有色,精彩紛呈。以至於在課堂中,學生的困惑還沒有得到解決,學生的思考還不夠深入,學生沒有得到進步或者發展,教師就因爲趕時間而匆匆去進行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中,更多的是教師如何設想、如何調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學生如何學習,學生是否得到進步,學生學得是否快樂。其實,一堂不完整的公開課並不見得是不成功的課。我覺得,如果你關注了學生,把公開課當做是學生展示個性的舞臺,而不是教師展示自己教學風采的地方,能以一個平常的心態對待公開課。那麼,這就是一堂有價值的課。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體會,從這點體會中,我也明白了今後我的音樂課應該怎樣去上了,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也許正是我得此體會的原因。一些好的的方面,值得我從中吸取的經驗,我一定把它融化在我的心中,變成自己的經驗。以上如有不當指出,請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第5篇

低年級生字詞的教學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本節課中,曾老師設計了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這些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也使學生輕輕鬆鬆地獲得了新知。

曾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如對“烏”、“鴉”這兩個字的識記,曾老師引導學生說出烏鴉是一隻鳥,所以“鴉”字是鳥字旁;“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這樣學生就感覺非常有趣,記起來也就容易了。還有另一組形近字“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曾老師引導學生,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喝水”要用嘴巴(即“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學生記起來十分方便,且不太會搞錯。

曾老師善於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採用了讀讀、想想、說說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本,可以說這些教學活動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如: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到處”一詞。爲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老師引導學生看圖合理想象:烏鴉可能會飛過哪些地方呢?通過想象說話,讓學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辛勞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之後,又指導學生用“到處”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對這個詞語達到真正理解並掌握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這堂課,吳老師帶着孩子們着重研讀了課文的第一節。第一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也是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卻又喝不到水這個過程。隨着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的。吳老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逐句品讀感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讀文中體現了個性化的閱讀。

?姥姥的剪紙》是一篇新課文,像這樣的新教材,真的不好把握,不過,今天林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示範課,下面就來說說我對這堂課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這堂課的價值所在,是林老師以一顆平淡之心,一顆童真之心走進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達成滲透於各個環節中,啓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思一邊想像,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本堂課極其生動,紮實的教學和對學生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的引領,既是語文教學的本色本真,也是語文教學的詩性光輝。在具體的教學展開過程中,老師敏銳地捕捉了好幾處課文中的"文化細節":神,無所不能,熟能生巧……特別是在"耍賴""挑剔""刁難""調皮蛋"這些詞語上的敲打,讓我們每一個人跟隨着作者讀出了童年的"心夢之境"。

講幾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在瞭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裏,老師通過讓學生尋找並反覆朗讀描述姥姥剪紙的語句,體會姥姥剪紙的高超技藝,例如"要什麼就有什麼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無可挑剔"等語句,堅持以讀爲主,恰當安排好"讀,講,練",增加學生的積累,逐步將文中的好詞句內化爲他們自己的語言。

引導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的深刻含義,老師先讓學生讀第六自然段,理解"姥姥的手指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知道姥姥的手指就是剪刀,兩者已合二爲一了,再叫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話,一切就順理成章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學過程中,教者還引導學生列舉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爲不斷地練習,反覆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我想這正是我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綜觀整堂課上得既充滿語文味,又富有情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