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幼師日常反思隨筆

其他文案 閱讀(7.57K)

  幼師日常反思隨筆

教師要善於找尋某個問題能夠帶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契機,教師能否在問題中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教師通過這個問題對自己以後在課程、管理上的經驗有哪些。以下是本站爲大家整理的幼師日常反思隨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幼師日常反思隨筆

幼師日常反思隨筆一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師”。“哎”我心裏高興的應着。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說:“鄧老師昨天才說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說:“不好意思,我昨天沒來聽課,不過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一定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說過的話都記着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說:“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裏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着,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不要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長卻因爲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爲的是孩子吃起來容易,更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可是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爲孩子提供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甚至會因此養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幼師日常反思隨筆二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花瓣兒‘魚’》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這篇散文既能夠以美妙的意境引發幼兒的遐想,又能使幼兒自然地習得優美而形象的描述語言。由於有了前階段的經驗,幼兒初步理解了春天是萬物甦醒,百花鬥豔的好時節,在這樣的季節裏,當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對花瓣的印象與準確、形象的語言結合起來時,他們的認知及表達能力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優美的語言,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發展幼兒的智力。因而,在《花瓣兒‘魚’》活動中應該讓幼兒注意聆聽聯想,把引發幼兒的想像和語言習得作爲重點。

活動前,我與幼兒在園區內共同撿花瓣,並說說撿到的花瓣是什麼花的花瓣、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以便爲本次活動準備更多的直接經驗。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節作爲整個活動的開始,對幼兒來講,它是參與整個活動過程的認知系統和情感系統的初始啓動。所以,我注意設計簡潔、生動、準確的導入方式:“這是什麼?花瓣是怎麼飄落下來的?花瓣掉到水裏會變成什麼?有一天,花瓣兒飛到小溪流裏,變成了花瓣兒“魚”。你想聽聽這樣奇妙的事兒嗎?”同時,我始終以一種輕鬆優美的語氣、語調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情緒、情感氛圍。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中爲了讓幼兒能更直接地欣賞到散文的意境美,課前我們把圖片製成了演示文稿,通過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孩子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孩子們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學習散文的快樂。

一堂散文欣賞活動讓幼兒在情感的驅動下,徜徉在“花瓣兒‘魚’美妙的意境中。通過提問“什麼是花瓣魚”“你見過花瓣魚嗎,它是怎樣的?”引發幼兒美妙的遐想,在教學中我適當加入了體態語。如:模仿花瓣飄落、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以及幼兒扮演花瓣兒“魚”跳的一個優美的舞。師生共同設計的體態語好看又好做,利用這些體態語讓幼兒邊學習、邊動作,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還加深了幼兒對散文的理解,教學效果非常理想。又如我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花瓣魚的美同時,拋出問題,展開討論:“花瓣兒飛向小溪剛一沾到水,撲愣愣就變成了什麼?散文裏把桃花變的魚叫什麼魚?爲什麼花瓣兒魚比小溪裏的魚漂亮多了?自從小溪裏有了花瓣兒魚,小溪變成了一條什麼樣的小溪?爲什麼?”等等,孩子們馬上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變成了魚”,有的說“變成了船”“五彩繽紛,彩色的,五顏六色,赤橙黃綠青藍紫,美麗的,漂亮的……”等等,什麼樣的答案都有,把他們知道的一下子在課堂上說了出來,我也及時肯定了他們的想法,整個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並在整個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散文的意境,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情景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既作爲幼兒的引導者,也是支持者和合作者,對於幼兒各式各樣的回答要作及時迴應和有效反饋,我想這樣孩子的想法纔會越來越多,語言纔會越來越豐富。正如《綱要》裏提到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讓孩子學得輕鬆,感興趣。

幼師日常反思隨筆三

可可小朋友異常愛哭,每一天早上入園,都要哭,哭的聲音異常大,不理她,她能哭一個多小時。

據瞭解,小可可入園時是班裏最小的,教師對她異常照顧,每一天來幼兒園教師都會抱她一會,久而久之,她養成了早晨讓教師抱的習慣。來我們班後,由於其他孩子是新來的,所以我顧及不到抱她了,可是不抱她就哭,一哭就沒完沒了,怎樣辦?正巧我上課《布娃娃》,每個小朋友都從家裏帶來了一個布娃娃,小可可也帶了。上課時,我發現她很會抱布娃娃,異常是哄娃娃睡覺的樣貌很可愛。離園時,我把她地娃娃留下了。第二天早晨我沒有抱她,她照舊哭。我說:“可可,從今日起,你就當媽媽了,你的娃娃等着你去抱她呢。”說着把布娃娃拿給她。她不哭了,看着娃娃。我又順勢誘導說:“你的娃娃一個晚上沒有看到你,可想你了,快親親她。”這一招還真靈,以後的每個早晨,我都會把娃娃給她抱着,一段時間過去了,她不抱娃娃也不哭了。

對異常的孩子,要有異常的教育。我想,這就是對“因人施教”教育原則的落實吧。

幼師日常反思隨筆四

走上幼兒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在這三年中我對專業幼兒教師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對我個人在專業成長道路上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至少可以思考三個問題:

1、這個情境可以教導幼兒做什麼?

2、教師對事件中幼兒所做的診斷是什麼?

3、教師在課程、行爲解決上或管理上應該如何處理?

這三個問題可以概括爲:教師要善於找尋某個問題能夠帶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契機,教師能否在問題中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教師通過這個問題對自己以後在課程、管理上的經驗有哪些。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解決。

像我們班裏孩子洗手時愛玩水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着手考慮。孩子洗手時玩水,教師可以就這個問題教導孩子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幼兒爲什麼總是在水池邊玩的不亦樂乎呢?因爲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即使弄溼衣服也還是樂此不彼。找到問題的原因和開展教育活動的目的後,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設計課程、開展活動,比如:在班級裏開展節約用水,爭做環保小衛士的活動。或者在班級管理上每天找出一名監督員,負責管理小朋友的洗手。這樣,孩子們就會慢慢的改掉洗手玩水的不好行爲,並且還會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呢!

教師要善於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不斷積累經驗,爲成長爲專業幼兒教師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