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孝經讀後感6篇 書中孝行,令人感悟

其他文案 閱讀(2.28W)

《孝經》是中國古代經典之一,講述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孝經》讓我深刻認識到家庭關係的意義,也引起我對家庭道德建設的關注。

孝經讀後感6篇 書中孝行,令人感悟

第1篇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古人說的“孝、悌、忠、義、禮、義、廉、恥”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見“孝”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孝”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必須做到的。

?孝經》,通過孔子和弟子曾參之間的對話,精要地闡述了儒家對孝道的見解,認爲孝纔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關鍵。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讓我知道一個人的軀體、四肢、毛髮,皮膚,都繼承父母,要好好愛惜,不要隨意毀傷,這是孝行的起點。這句話令我感動。還記得在我我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種搖搖車),一不小心從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來,我一直哭,媽媽問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說:“媽媽,胳膊刷壞了,讓您擔心,我才哭的呢。”媽媽摟着我直說我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對啊!爸爸媽媽把我養大,費了多少心血啊,我們要是不孝順父母的話,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是給媽媽碗裏夾肉,媽媽直說我長大了;平時,我也做家務,去買早餐讓大人吃,晚上放學去買饅頭。讓爸爸媽媽多休息;我還早起晚睡,好好學習,不要因爲貪玩耽誤功課讓父母擔心。

?孝經》是孔老夫子留給我們的瑰寶,從《開宗名義章》起,共18章,講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質、孝的內容,講了從天子到庶人盡孝的標準,講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

總之,孝是德行根本,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百善孝爲先,是中華民族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我們要讓孝道走遍中國,傳遍世界。

孝經讀後感6篇 書中孝行,令人感悟 第2張

第2篇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藍藍的天上飄着朵朵白雲,就像一羣活潑可愛的小綿羊。

早晨來到學校以後,我們開始早讀。今天的早讀跟以前不一樣哦,我們讀的是《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讀了幾遍後,我隱隱約約地懂了一點點意思,後來,翟老師給我們仔仔細細地講了其中的意思,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孝經》的.含義。

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讀《孝經》。讀完幾遍後,媽媽說:“寶貝,你能給媽媽講講其中的意思嗎?”“當然可以了!”我說。“孝,首先孝順父母,這是德的根本。其次,我們的身體髮膚,是父母所給的,我們不能輕易毀傷。還有我們要忠於我們的國家,要有所成就,最終建功立業。”媽媽聽了我的講解,誇我講得真不錯。

雖然我給媽媽講《孝經》,但我心裏卻非常慚愧不已。我心裏想,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地照顧我,我卻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就像老師說的,我在學校表現的像小綿羊一樣乖巧,在家裏卻像大考慮一樣兇猛。以後,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我都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的話:不知道孩子爲什麼在外面和在家裏表現的截然不同,孩子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在外面,在家裏面確實像一隻小考慮。我也在反思,也許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第3篇

這個暑假裏,我去了華夏傳統文化學校。在每天都要上的經典導讀課上,我們都要大聲地朗讀《孝經》。所以,我對《孝經》有很多的感觸。

?孝經》,是古代的聖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經典。像《開宗明義章第一》中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孝經》的前七章分別寫明瞭七種人應該盡的孝道,如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後十一章寫明瞭孝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嚴重後果,即“五行之屬三千,而罪莫大與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沒錯,正如老師上課所言,《孝經》就是亙古不變的陰陽之道!它能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因爲,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爲先,《孝經》教會了我怎麼孝敬父母,教會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我把我平時的行爲總結了一下,發現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爲,以盡孝道。

我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經》,他能教會你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第4篇

在每一天都要上的經典導讀課上,我們都要大聲地朗讀《孝經》。所以,我對《孝經》有很多的感觸。

?孝經》,是古代的聖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經典。像《開宗明義章第一》中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孝經》的前七章分別寫明瞭七種人就應盡的孝道,如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後十一章寫明瞭孝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嚴重後果,即“五行之屬三千,而罪莫大與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沒錯,正如老師上課所言,《孝經》就是亙古不變的陰陽之道!它能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因爲,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爲先,《孝經》教會了我怎樣孝敬父母,教會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我把我平時的行爲總結了一下,發現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我的行爲,以盡孝道。

第5篇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乃孔子與曾子的問答之詞,百善孝爲先,《孝經》的通篇理論便是孝道,但是這個“孝”並不只是對父母的奉養,而有更深刻的含義。

在《孝經》中,孔子認爲,對國家,對社會做出貢獻的,能光宗耀祖的,纔是大孝。在書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級的人應該向父母履行的各種不同的孝道,表現出了明顯的等級觀念。然而,孔子說的孝並不是對父母的一味順從,而是當父母行爲不正時勇於提出,這與後來封建社會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經》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對中國的政治、歷史、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在《孝經》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這句話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爲尊,還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己爲先還要先其兄。對待兄弟們都以理對待。這也就是孔子的理論不同於其他的.地方吧。

?孝經》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其宗法等級關係和道德秩序,它還主張把“孝”貫串於人的一切行爲之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係與爲君主服務聯繫起來,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並按照父親的生老病死等生命過程,提出“孝”的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學校爲我們推薦《孝經》這本書,就是想讓我們對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才後悔。其實,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愛你,只是方式會有些特殊,我們都要理解父母,記住一個字—孝!

第6篇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爲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感毀傷,孝之始也。”孝的發端是不忍之心。當你傷害了別人,你的媽媽爲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這一點,就不會傷害別人,而雙方父母都會開心。

一棵茂盛的樹,爲何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好比我們人一樣爲何學業有成、家財萬貫。爲何有這樣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輩輩積德呀!若是我們只愛小不敬老,花兒、果實遲早有一天會枯萎的,家族也會墮落。

“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如何變化,始終註定孝是中華民族愛的結晶,始終註定要孝養父母,當“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可要終身遺憾了。

當你看歲月痕跡不停出現在父母額頭上。你會想我會怎麼對父母,我要帶父母去哪裏玩,哪裏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咬都咬不動,走都走不動。他們不要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寂寞時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問候。

自古以來出孝子,而當今社會有多少在死前也見不到子女一面。枝葉繁盛的樹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怎麼人就糊塗了呢?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現在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只有個人主義的享樂和安逸。趕快爲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華衣,數以萬計的金錢珍貴的多。

世事滄桑,歲月流失,用愛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美好的孝親樂章吧!讓洪亮的歌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