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三年級數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教案蘇教版6篇 發現角:三年級數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詳解

其他文案 閱讀(2.97W)

本文介紹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教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初步認識角的概念,瞭解角的度量單位,並掌握角的分類方法。該教案設計科學、具有實際性,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理解角的基本知識。

三年級數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教案蘇教版6篇 發現角:三年級數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詳解

第1篇

新課標明確指出: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例子裏,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數學知識得到提升。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本着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讓學生觀察、猜測、思考、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創造自己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剛纔播放的這首歌是什麼歌曲嗎?

師:紅領巾代表紅旗的一角,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染成的。我們應該珍惜和愛護它。

師:(課件閃動紅領巾圖中的一個角)認識這個圖形嗎?這是什麼圖形呢?

師:對,這是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新課程觀要求教師和學生對現行教材有一個深加工、再創造的過程,以師生互動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科學、周密地設計教學內容,使其呈現生活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很難想像那些抽象的、學生所不熟悉的學習材料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因此,課的引入注意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學習新知,這樣既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溝通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繫.

(課件出示主題圖並突出:三角板上的角、剪刀上的角、鐘面上的角、足球門框上的角、小朋友們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等)

師:同學們,你能從這幅圖中找出一些角嗎?同組的同學一起去找找,看看哪組的同學找的最多。

(各組的小朋友們都很認真地在找角,有的小組還給角做上標記或號數)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現在,請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新課程教育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爲了使全體學生“人人受益”,而非少數人蔘與、多數人陪襯。在此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從身邊找角,並且互相說說,一方面是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給每個學生都創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神祕,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數學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意識,同時也讓學生能真正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和價值,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在親身經歷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和發展。

師:角到底是怎麼樣子的呢?我們來給這些角脫掉漂亮的外衣,就變成了這樣.這些圖形都是角。

師:爲了叫起來方便,你能給角的各部分起個自己喜歡的或好聽的名字嗎?

師:剛纔同學們給角的各部分起了好多好多的名字,那麼它們到底叫做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現實世界是數學知識的豐富源泉,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在這環節能讓學生給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將學習主動權放給學生;一方面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過在這環節教學中也有個人反思的地方,比如當學生回答“角的樣子是那些物體留下來的”時,如果能及時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話去引導“生活中能沒有角嗎?”這樣就更能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因此,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表現,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觀點,並及時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導學生,調控整個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斷深入,思維水平不斷飛躍,知識結構不斷完善。上完這堂課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學生纔是學習的實踐者,而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自己“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才能獲得有效培養,我們的數學教學纔會有新的突破和發展.

三年級數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教案蘇教版6篇 發現角:三年級數學下冊《角的初步認識》公開課詳解 第2張

第2篇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章第一課時內容。在此之前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這爲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同時又是後面學習《直角》的前提。在幾何初步學習中起着承上啓下的效果。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數學的要求,基於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獨立

3、情感目標: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起

1、重點:由於本節內容比較抽象,通過實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將重點確定爲通過實例初步認識,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難點:由於低年級學生空間抽象思維還沒發展完全,因此我將難點確定爲學會用尺畫角。

數學培養人的思維,因此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出發,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教法:整個課時將指導學生觀察、操作、演示、驗證、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學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畫一畫、猜一猜等學習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的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種吸引力,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1、遊戲導入:做一個擺小棒的遊戲。讓學生拿出四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擺一擺;再拿走一根。由此導入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

2、初步認識角:(1)在生活中發現角,出示課本主體圖找一找校園裏哪裏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個尖尖的扎手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並介紹各部分名稱。(3)引導學生總結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4)找出39頁圖中藏着的角,並說出各部分名稱。(5)拿出學具袋中的小圓片,小組間討論,怎樣將園片折出一個角來。(6)展示學生的折角。

本領域的教學注重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找角指角體會身邊到處都有角的存在,通過摸角感受角的特點,通過折角體會角的形成過程。總之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想法,進一步強化角的概念。

3、畫角:(1)小組討論嘗試畫角。(2)指名說說畫法。(3)教師演示正確的畫法。(4)學生用老師的方法再畫角。(5)請三位學生到黑板上畫角。(6)集體批改。最後教師小結角的畫法;先畫一個點,然後從這個點起用尺子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作爲角的兩條邊就畫成了一個角。

畫角這位本節課的難點,教學中我將採用學生先自學,後師引導,再畫再糾正等活動達到了突破難點的目的。

4、比較角的大小:(1)集體遊戲,學生拿出活動角各自做一個角。(2)教師要求如何使它變大變小。(3)教師介紹角的比較方法:兩個角的頂點和其中一條邊重合,另一條邊在外面的角大。(4)同桌之間做比比誰的角大的遊戲。(5)指名上臺和老師長的活動角比較大小。引導學生髮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和開口程度有關。

這樣的設計做到了讓學生在做中學、樂中學。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5、闖關練習:數學遊樂園第一關慧眼識角;第二關猜一猜哪個角大;第三關我會數角;第四關巧手擺角;

將練習以遊戲闖關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這樣的分層練習,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和運用角的概念,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把知識轉化爲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6、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讓學生理清思路回顧這節課所學知識點。

第3篇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1、 師播放多媒體:把實物抽象成圖形,再把角拉出來。

1. 第38頁主題圖校園一角,引導學生觀察三角板、大剪刀、球門的框、球場的角等。

生用手中的紙折一個角、用兩隻鉛筆搭一個角……等。

(2)出示不同的角,你們能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嗎?

1.練習第1題判斷。要求學生出2和4爲什麼不是角的原因。

2. 有一個長方形,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個角後,還剩幾個角?

第4篇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節內容。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是有了這些已有知識和感性經驗作基礎,所以我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設計了諸多放手讓學生在操作中做數學的環節,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口說中學習知識,發展思維。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充滿生命力的過程。於是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活動教學思想。整節課上,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整個教學過程都以學習者爲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爲基礎,學生真正地動了起來,課堂真正地活了起來。

1。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情景和親歷操作活動來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一個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的方法。

2。通過觀察實物並從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3。通過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對角有些感性認識,知道什麼樣的圖形是角

4。讓學生知道畫一個角的方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5。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 4根同樣長的小棒,三角板,爲每生備一張圓紙片,投影儀

師:我把你指的這個地方畫在黑板上(師畫一圓點),你是說這是三角板上的一個角,對嗎?

大家覺得這是不是一個角呢?(不是)那這是什麼呢?

那你們覺得三角板上的“角”是什麼樣子的呀?誰願上講臺給大家畫一畫?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板書)

(生觀察並述,師介紹角的頂點和邊,並讓生找找其他幾個角的頂點和邊)

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體上有沒有角?下面我們可以走出座位,從我們周圍的物體中來找找角,比比看誰找得最多最準確。

彙報:同學們發現哪些物體上有角呢?誰能給大家指一指。

剛纔同學們從周圍物體上找到了許許多多的角,大家看這些圖形是不是角呢?

下面我給每個同學發一張圓紙片(給每生髮的圓紙片大小不同)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折出角來?

(學生折角活動,教師巡迴查看折角情況,提醒每組同學折的角不要一樣大)

同學們折出的角的形狀各不相同,其實角也是有大有小的。誰來說說你覺得你折出的角比你同桌折出的角是大還是小?並說說你的理由。

(生述,併產生了對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的不同意見)

現在我畫一個角(師畫)然後我延長角的兩條邊,這個角變大了沒有?

我再擦短角的這兩條邊,(師擦)這個角變小了沒有?

(師出示活動角並使其兩條邊叉開的越來越大)大家看這個角變大了沒有?

(師出示活動角並使其兩條邊叉開的越來越小)大家看這個角變小了沒有?

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係,那角的大小究竟與什麼有關係呢?

(師引導學生得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角,那我們應該怎樣畫一個角呢?

師邊介紹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出了一個角)邊板畫各種不同方向的角。(突出從一個點起,向不同方向畫角的兩邊)

(生說畫法師畫角,師在黑板上畫頂點後,要重點突出向不同的方向畫角的兩條邊)

這節課上,同學們學得特別認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呢?

由於《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課程的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賦予學生以最多的思考,動手和交流的機會。

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作爲教師的我沒有一講到底,一練到底,也沒有隨意地,無目的地讓學生討論,而是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層面的問題:

1.生活中和數學中的角是怎樣的圖形。2.怎樣折角,角3.怎樣畫角.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瞭解特點——概括方法——靈活運用,師生共同體驗了教學過程的苦與樂。

這個案例啓示我們: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充分,讓課堂真正煥發生命活力,相信,放手的“風箏”會“飛”得更高!

第5篇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複習角的初步認識,學生進一步認識角,並能正確畫角。結合生活情境,學生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習過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初步的幾何直觀,識別那些是角及直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認識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維。

教師活動:現在是哪一個季節?(秋季)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剛出門,就遇到了一羣小客人,它們都說自己是角,這下可把小松鼠難住了,它想請教大家,角是什麼樣的?誰願意幫助它?

教師活動:教師提問小松鼠還是不明白,誰能畫一個給它看看?(生上黑板畫)你是怎麼畫的?

教師活動:誰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稱也告訴它?小朋友們說,老師寫。

小松鼠還想知道直角是怎麼畫的?(生畫)你是怎麼畫的?(過一點先畫一條直線,它和三角板的直角邊對齊,再過這個點沿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畫一個線,最後要畫上直角符號)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法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興趣是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強大內驅力。在課堂上只有爲學生營造一種寬鬆與充滿活力的氛圍,學生才能變得鮮活起來,才能學的輕鬆愉快。課堂伊始從向小松鼠介紹角而進入複習,使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味性。

教師活動:通過大家的介紹小松鼠知道了(師板書:)角(直角)的組成、畫法,它們都屬於角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複習的數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梳理成知識網絡,並初步內化爲良好的認識知識結構,學會複習的方法

教師活動:有了大家的介紹,小松鼠高高興興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現嗎?出示(1)(2)

教師活動:問題一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見嗎?爲什麼?(生略)

問題三你對小松鼠的表現滿意嗎?你有什麼話想對它說?

?設計意圖】:通過“你對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見嗎?”的提問,使學生擔當了一個傾聽者和一個思考者的角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帶動起來,接着提問:“你對小松鼠的表現滿意嗎?有什麼話想對它說?”引起學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聽了大家的話,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請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們願意嗎?好,那我們出發吧!

出示(3)(4)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做對了就讓過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誰願意上?

3.剛到樹下,一條大蛇出現了,怕嗎?咱們用手勢對付它,可以嗎?

4.在大家的幫助下,小松鼠終於摘到了松果,可是一隻老虎擋在了路上,我們有信心戰勝它嗎?出示(6):

有了大家的幫助,小松鼠終於品嚐到了美味的松果,幫助別人你快樂嗎?(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評析】:通過學生自我檢評、自我鑑定,自我反思,進一步完善所學知識的認知結構。

第6篇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摺疊,拼擺,測量,製作學具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摺紙,制角,畫角等,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爲以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並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啓蒙教育.

(3)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爲困難,因此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說明人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在整堂課中,我除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它的形,聲,色,動,靜的變化,形成鮮明的表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啓迪學生的思維,還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 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實踐創新這一模式進行,使教學過程始終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

(媒體應用)屏幕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的實物圖.引導學生回顧複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

教師指着三角形說,早晨上學的時候,粗心的"小馬虎"卻把一條邊忘在了家裏,(媒體應用)〈計算機將三角形的一條邊移走〉大家看這還是一個三角形嗎 ——不是.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來認識的——角.

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這些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解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上課前10—15分鐘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導入這個環節我儘量簡化,開門見山,但又明確了學習目標,直入課題.

(媒體應用)〈屏幕依次出示:紅領巾,三角板,鐘面和摺扇實物圖〉.

(媒體應用)在學生找到實物圖中的角後,屏幕上出現閃動角.

其實在你身邊就有很多角,仔細觀察,你發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也有角

(媒體應用):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功能教學折角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對摺的含義.

學生討論折角,(媒體應用)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品,說折角的過程並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後同桌兩人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引導學生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做活動角(兩人爲一組).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邊討論: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組織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紙條張開大小的關係,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的關係.

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找出最終結論: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與紙條長短沒有關係.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要解決數學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靠具體的操作與觀察.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形象直觀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演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在觀察中動腦過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徵.讓他們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爲學習的主人.

讓學生用剛纔所折角的頂點扎手心,感知角的頂點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感知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從而揭示了角的本質屬性.

在學生對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後,馬上利用多媒體的演示功能,讓學生自己歸納角,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我們剛纔看到了許多實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畫下來,該怎樣畫呢

學生交流角的畫法,討論後老師歸納:畫角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畫頂點,再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直線.

(媒體應用)計算機出示畫角的全過程,學生在本子上練習畫角.

用學生所畫的角,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這些角的相同點及不同點.

根據信息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時通過鞏固練習,辨析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昇華.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爲此,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盡最大努力體現因材施教.並通過教法,學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時間,空間諸方面爲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