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務求細緻 取予有節——例談機關文稿寫作中的細節處理

其他文案 閱讀(2.6W)
務求細緻 取予有節——例談機關文稿寫作中的細節處理

  機關文稿寫作中的細節,有規範性的,也有技術性的.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務求細緻 取予有節——例談機關文稿寫作中的細節處理,快來一起學習吧。

務求細緻 取予有節——例談機關文稿寫作中的細節處理

  在機關文稿寫作中,應注意使用短句——能用短句說清楚的,就不要使用長句;如果使用長句並不能增強表達力、感染力,在保證表意清楚的前提下,最好能將長句改爲短句。

  如果說,儘量用短句是在寫作中注重細節的一種體現,那麼,長句改短句則是細節處理的一種方法。

  除了長句改短句,在機關文稿寫作中,我還會不時用到其它一些細節處理方法。這些方法未必有多麼高明,但確實很管用,而且一學就會。“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春秋·老子《道德經》)很多時候,區分高下、體現水平乃至決定成敗的,不是什麼大陣仗,而是一個個小細節。

  機關文稿寫作中的細節,有規範性的,也有技術性的。規範性細節的處理,主要難在“知”。一些細節之所以沒有處理好,不是因爲操之不熟,而是對相關規範學習瞭解不夠造成的。比如,一些標點符號的“冷門”用法,近似文種的細微差別,公文排版的特殊規定,儘管很多人不夠注意,其實都有明文規定。只要注意到了,按規範去做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技術性的細節則不一樣,很多處理要求是約定俗成的,並沒有明文規定,也不能簡單地評價是對還是錯,而是怎樣處理效果才更好。甚至有些細節的處理方法,不在文法之列,卻在情理之中,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用心體會,尤其需要有“老機關”從旁指點。這類細節的處理,往往難在“悟”,最難把握,也最見功力。

  下面,我藉助實例,與大家分享一些容易忽略的技術性細節的處理經驗。

細節1:“我”要排在領導之後。

  這個細節,與其說是一種方法,不如說是一種意識——是規矩意識,更是政治意識,是自覺把講政治落實落細,落到文稿之中、細節之中的具體體現。比如:

  原句:下面,我受廳長委託,講3點意見。

  修改:受廳長委託,下面我講3點意見。

  上面這兩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沒有任何差別,但“老機關”一眼就能看出差別——差別不在於意思,也不在於文字,而在於對正職的尊重,以及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連文字順序上都不讓自己越位的審慎態度。

細節2:禮敬過去,落筆當下。

  過去我寫材料,寫到一項延續性工作,總是習慣於從源頭寫起。有一次,一位筆桿子出身的領導對我說了這樣一番話:

  過去的工作,不是非寫不可的,儘量不要寫。非寫不可的,也要寫得簡單些,時間上可以使用“近年來”“多年來”之類的詞,做一些模糊處理。這樣做,並不是否定過去,而是爲了凸顯現在。過去的成績擺在那兒,不提也還在那兒。我禮敬前人的成績,但要抓的是當下的工作。你們給我寫稿子,要落筆當下,寫我已經抓的、正在抓的、將要抓的。

  這樣的“活經驗”,哪一本教科書裏都沒有,我在任何一本“寫作寶典”中也沒見過,但確實讓人醍醐灌頂。

細節3:不能簡單照套上面的說法、寫法。

  寫材料,“依葫蘆畫瓢”是非常管用的方法。但這一招也不是百用百靈,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有時候處理不當,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如,重要概念、關鍵提法不能套。“維護市委權威”“向縣委看齊”,這類提法是不合適的,全黨只有黨中央權威,只能向黨中央看齊。又如,“大領導”講話,引用了古文,很有書卷氣;“小幹部”面對羣衆講話也引用古文,那就有賣弄之嫌。講什麼話,話怎樣講,既要看身份,又要看對象。再如,上一級會議,領導在講話中用了不小的篇幅來講重要意義;下一級會議,總的要求是落實落細上一級會議精神,但起草領導講話稿,不宜用更大的篇幅、更多的道理來講重要意義,而要把筆墨放在落實任務、落細措施上,重要意義適當講一講就可以了,你再講也講不過上面。

細節4:數字本身不會說話。

  用數字說話,這是撰寫機關文稿時常用的一個方法。但是,數字本身並不會說話,這就需要使用數字的人幫它說,要把數字所代表的意義說出來。比如:兩年後,50名學員中已有7名提任縣級黨政正職,10名重用爲常務副縣長,13名提任市直部門正職,提拔重用的加起來達60%。目前,我省14個地級市黨政班子中,45歲左右的幹部佔16.9%;111個縣(市、區)黨政班子中,40歲左右的幹部佔26%。這兩個比例,都超過了中央《規劃綱要》提出的要求。在上面這兩段話中,如果少了最後一句,話就沒說完,前面那一組數字的意義就不能充分呈現出來。又如:2016—2019年,全省累計實現450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5%降至0.6%。2019年、2020年,分別拿出面向鄉鎮的公務員和選調生崗位2817個、3470個,分別佔總數的56.1%和51.9%。2019年,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爲16.6億元,同比增長38.3%。上面這3句話,共同的特點是既有絕對數,又有相對數。我們用數字說話,目的是說明情況,但數字≠情況。要把情況呈現出來,就需要對數字進行適當的分析、比較。相對數比絕對數更有實際意義,更能說明成績,也更能看出問題。另外,還需要注意一點——一篇文稿中所有的數字,小數點後的位數要統一。不能有的數字取小數點後兩位數,有的只取一位數。這也是一個細節。

細節5:要用觀點來統率材料。

  1958年3月2日,毛澤東聽取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彙報,因爲後者只講了一些數字和材料,沒有講自己的觀點,毛澤東委婉地批評道:只談情況,不談觀點,是開材料倉庫。人的頭腦是加工廠,沒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經過加工,要產生觀點,用觀點統率材料。現實中,這種“開材料倉庫”的現象還真不少。遠的不說,就從我身邊找個例子。最近,我修改了一篇選調生座談會的領導講話稿,其中有這麼一段:原稿:在談話中,大家結合各自成長經歷,還給我們提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建議。比如,有的同志希望組織上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有的希望加強交流輪崗,特別是到經濟發達地區掛職學習;有的希望到縣區黨政班子鍛鍊;有的提出,對新到縣區黨政班子任職的年輕選調生,希望組織上指定一些經驗豐富的同志作爲成長導師,傳經驗、教方法、帶作風,等等。這些都對我們進一步做好選調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修改稿:在談話中,大家也提出了不少金點子、好辦法。有關處室作了梳理,歸結起來,集中在3個字上:一是“學”。大家普遍希望有更多學習培訓的機會,特別是到發達地區、高層次培訓機構去學習,接受更精準、更專業的培訓。二是“煉”。大家更希望多到大戰大考中磨鍊、到基層一線磨鍊、到關鍵吃勁崗位上磨鍊,煉就一副寬肩膀、一身真本領。三是“帶”。大家普遍希望組織上安排一些經驗豐富的同志作爲成長導師,特別是能夠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傳經驗、教方法、帶作風,等等。這些建議,我們將認真研究採納,轉化爲做好選調生工作的新招實招。像原稿那樣,只有情況羅列,沒有觀點概括,聽了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我用3個字來統率大家所提的建議,內容還是那些內容,但效果大不一樣,一聽就記得住。

細節6:最好的字句要放在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層次。

  “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層次”,這是英國小說家斯沃夫特的觀點,我國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先生在《選擇與安排》一文中專門作過闡釋。我對這個觀點作了進一步發展。文章中最好的位置,當然是大標題,最好的字句上不了大標題,也要上小標題;至於最好的層次,那肯定是每一段的開頭,要把最好的字句用作段首句。關於好字句上標題,一般人都會這樣做。但把好字句用作段首句,有的人就不夠注意。有時候,一些比較大的自然段,裏面明明有好句子,但因爲內容較多,被埋沒了,顯不出來。遇到這種情況,我的做法是另起一段,儘可能讓好句子來領頭。比如,前段時間我修改的另一篇領導講話稿,原稿中有這麼一段:一要在完成政治任務中歷練。政治任務是檢驗領導幹部政治能力的試金石,也是提升政治能力的磨刀石。任務越重、挑戰越大,越能鍛鍊人,越能提升政治本領。一直以來……這段話有兩個缺陷:一是沒有說清楚什麼是政治任務;二是小標題之後的好句子顯不出來。於是,我作了這樣的改寫:一要在完成政治任務中歷練。什麼是政治任務?簡單地說,就是與政治有關的重大任務。比如,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決戰脫貧攻堅,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等。新時代全黨最根本的政治任務就是要做到“兩個維護”。從我省來說,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GX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實現“××××”這個總目標總要求,就是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政治任務既是政治本領的試金石也是磨刀石,任務越重,越能考驗人、鍛鍊人。一直以來,我們堅持把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作爲培養鍛鍊幹部的重要實踐平臺,讓幹部在大風大浪中加強政治歷練、積累政治經驗、增進政治智慧。……

細節7:畫龍別忘點睛。

  文章大家胡喬木,被鄧小平同志譽爲“我們黨內的第一支筆桿”,他傳授過這麼一個寫作技巧:如果用“畫龍”比作寫文章,用“點睛”比作制標題,是非常恰當的。龍身畫得好,龍眼點得好,這條龍就活了起來。否則,龍身畫得再好,而龍眼點得沒有神,就是一條死龍。我認爲,畫龍點睛這個技巧,不僅適用於寫文章和制標題,也適用於夾敘夾議——敘筆是“畫龍”,要生動具體;議筆是“點睛”,要凝練傳神。有的同志寫材料,往往“龍”畫得挺不錯,就是忘了點睛,或者“龍眼”沒有點到位、點出神。在前面談到的那篇選調生座談會領導講話稿中,我還運用畫龍點睛這種方法,改寫了這麼一段:通過前面的交流發言,我感到在大家身上、在你們的工作中,同樣較好地體現了爲黨爲國爲民奉獻的自覺。在剛纔的發言中,有的同志講到“黨叫幹啥就幹啥,羣衆想啥就幹啥,急活重活盡力幹”;有的同志講到經常以辦公室爲家、以沙發爲牀;還有的同志講到省裏徵召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領隊,儘管自己不是學醫的,仍第一時間報了名,隨時等候組織召喚。這些事例非常感人,都體現了可貴的奉獻精神。在今後的工作中,希望大家繼續保持和發揚,始終做到功利“無我”、工作“忘我”、奉獻“有我”。

細節8:大巧不工。

  前段時間,我帶領一個寫作班子,起草了一篇大材料。其中談到對優秀年輕幹部的使用時,執筆的同志精心提煉了這麼4個小標題:我們堅持用當其時,成熟了就用;我們堅持用當其人,看準了就用;我們堅持用當其位,能負重就用;我們堅持用當其所,有需要就用。這一組小標題是對仗式的,看起來挺漂亮,念起來很有味道,但琢磨起來,“用當其人”“用當其位”“用當其所”這幾個詞是生造的,“能負重就用”“有需要就用”這兩個觀點有些立不穩。經過反覆思考,我對這組小標題進行了這樣的改造:

  我們堅持用當其時,成熟了就用;

  我們堅持用其所長,看準了就用;

  我們堅持用在刀刃上,哪個崗位吃勁就往哪裏用;

  我們堅持用到基層一線,哪裏急需就往哪裏用。

  改造後的小標題,雖然沒有原稿那麼工整,但更準確也更穩當了,這就是金庸先生所說的“大巧不工”。細節9:努力做到一字不多、一字難改。真正的文章大家,都有一種文字上的潔癖,看見一個多餘的字就覺得難受。就像賈平凹,一貫奉行“使用最節省的話”“用最短的話把事情說清”。魯迅的一條寫作經驗,就是“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我覺得,比“一字不多”更高明的,是“一字難改”,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詩到真處,一字不可易”(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前者是惜墨如金,後者是用筆如神。下面是我最近審稿時修改的3句話,基本做到了“一字不多”。至於“一字難改”,那是我努力的方向。

  例1:無論擺脫困境還是解決問題、直面挑戰,目的都是爲了改進工作、加快發展。

  例2:各村(社區)情況千差萬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要加強對換屆工作的督促指導,多到一線瞭解情況、掌握進度、強化督導,及時發現並研究推動問題解決,做到情況明、底數清。

  例3:這種做法,看似爲一個人個別人留了情面,付出的代價卻是整個黨在羣衆心中的分量,損害的卻是我們黨在羣衆心目中的形象,確實是因小失大、因私廢公,決不能姑息遷就久而久之就會使羣衆對我們的選人用人產生信任危機,村“兩委”的公信力也必然受到影響。

  機關文稿寫作中的細節,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當然,很多細節特別是語言運用上的細節,其處理方法不是機關文稿寫作的專屬,而是任何文章的寫作都通用。比如,能用“熟字”,莫用“生詞”;可用可不用的關聯詞,儘量不用;能使用主動語態,就不要使用被動語態;在一連串雙音節詞中,注意以適當方式嵌入單音節詞,以體現變化、增強節奏感,等等。這裏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琢磨、體會。總之,無論工作還是寫作,細節都不是“細枝末節”,而是“務求細緻、取予有節”。注重細節,體現了認真的態度、嚴謹的作風。正確處理細節,還需要有豐富的經驗、精到的功力。作風源於態度。所以,細節處理應該是四分態度+三分經驗+三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