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簡歷模板館>熱點>其他文案>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重要性論文

其他文案 閱讀(1.03W)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重要性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重要性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最好的方法,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發展》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最好的方法,據一項全國12.6萬的大學生爲對象的調查顯示,其中20.3%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各種心理疾病而休、退學的大學生人數已佔總休、退學人數的50%左右,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發展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爲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目前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另一方面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就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1-2]。主要表現以下方面。

1 人際關係問題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於人際關係、社會的複雜性,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經驗,缺乏在公衆場合表達自己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氣,妨礙良好的人際交往圈的形成[3]。

2 情緒起伏問題

大學生的生理髮育極爲迅速,已基本趨於成熟,但由於閱歷較淺,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由此導致其心理偏差和行爲怪僻。

3 學業成就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後因未能掌握大學學習的方法而導致考試不及格,從而產生厭學、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問題[4]。

3.1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3.1.1社會因素

逐年增加的社會競爭和就業壓力,使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畢業後的就業形勢,都會引起他們個方面的思考和權衡,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心理困擾,各種輿論和信息對他們的影響也更直接更迅速[5]。

3.1.2家庭因素

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家庭的教養方式,否定的、消極的等教養方式對個體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層面的負面影響。

3.1.3學校因素

大學生要面對生存求學環境變遷的適應問題。在面對新的學習、生活方式和自我地位變化的適應時,都會極大的影響到大學生當時的心理健康狀況。

3.1.4個人因素

大學生個人經歷在進入大學後,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環境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使得剛進入大學的學生無所適從,學習期望難以達到,學習壓力增加,接下來就會產生焦慮、自卑、嫉妒自閉甚至攻擊轉移等情緒,進而產生心理問題[7]。

3.2目前我國高校採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3.2.1開設心理諮詢輔導室

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規劃、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配備懂心理學有責任心有威信的教師擔任心理諮詢教師,對學生進行集體或個體輔導,排解心理困擾。

3.2.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變化,有的放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變被動爲主動,幫助學生正確全面認識自己。

3.2.3疏通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邀請學生家長到校聽講座、諮詢、座談增強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發揮家教的作用,調動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力量,創建符合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6]。

3.2.4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學校要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科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健康教育氛圍。要求教師充分地、有意識地運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去薰陶學生的心靈。

3.2.5積極採取現代教育手段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在開好衛生課的基礎上,利用校園之聲廣播站、閉路電視、網絡、智力競賽、知識諮詢、宣傳欄等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3.2.6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要培養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規範的技巧,培養自主參與活動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情商。

3.3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大致總結如下。

3.3.1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套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先進的、科學的教育觀念。從國際和國內的形勢來看,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逐步融入普通教育[8]。

3.3.2專業隊伍將從兼職爲主變爲專職爲主和專兼職結合。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特點是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專兼職比例爲1:4,。兼職人員主要由學生幹部(26.6%),兩課教師(23.9%),心理學教師(21.1%),醫務人員(14.7%),其他(13.8%)構成。由於專業化水平較低,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失控現象時有發生,並造成一些負面影響。隨着高校健康教育的普遍開展,教育主管部門已經重視師資建設,提出了培訓要求,試行資格認定製度,職稱評定等多項措施,預計經過5~8年的努力,將形成一支以專職爲主、專兼職結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9]。

3.3.3輔導模式將以潛能開發和發展性爲主

以全體學生爲服務對象,以發展爲主,治療爲輔,最大限度的開發潛能,如情緒控制,人際交往訓練,健康人格的形成等將成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10]。

當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不僅要掌握文化科學知識,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的加強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意志力、自信心、創造力等的培養,引導他們走向成熟,參與社會競爭[11]。